《吴三桂的发迹史 (1-3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吴三桂的发迹史 (1-3册)- 第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能拥有此等佳丽,还要那三千宫女干什么?而最让他看不起的便是刘宗敏了。刘宗敏那家伙竟然将此尤物养在家中,量他一介武夫何尝懂得怜香惜玉,只是让他白白糟蹋罢了。因此,他打算善待陈圆圆。

  陈圆圆又被李自成从刘宗敏府中掠来,心里已经没有先前的恐惧感。她知道这些男人把她抢来夺去的,无非都是因为贪恋她的美色罢了。真正令她动心,让她没有卑贱感,让她觉得对方不是被她的美色所惑的人只有吴三桂。在这些日子里,她非常留恋与吴三桂相处的时候。同时,又因为想起吴三桂而黯然神伤。现在,她的心境非常宁静。这种宁静不是因为自己有安全感,而是因为自己对未来的威胁早已在预料之中,她在等待着李自成的下一步行动。

  李自成每天都要部下给她做好吃的,并要求部下不能打扰她,让她安心静养,他自己也是每日必来看陈圆圆一次,或静坐一会,或闲聊几句。有时陈圆圆与他搭讪,有时他像自言自语。李自成心想:自己能够每天看到她就心满意足了,自己绝不能像刘宗敏那样,只顾发泄自己的情欲,不管对方高兴与否,让陈圆圆小看了自己,把自己当做粗俗之士。

  陈圆圆心里渐渐有些奇怪了。她想,难道自己看走了眼?李自成竟然不是为了贪恋自己的美色而将自己留在府中的么?然而,联想到李自成在自己面前或茫然失措或自言自语的神态时,她又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她认为李自成对自己之所以尊敬有加,是因为他心里仍然有所顾忌。当然他不是顾忌别人!对于大明天子都敢威逼的人,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人能令他有所顾忌,包括吴三桂在内。他所顾忌的只是他自己。因此,她仍然有信心看到自己推测的那一幕。

  李自成终于觉得自己有些按捺不住了。他会不由自主地往陈圆圆的住处跑!同时也会为陈圆圆的愁眉苦脸而烦恼,为陈圆圆的展颜一笑而舒心。

  陈圆圆见李自成来的次数越来越多,却又见他迟迟不敢对自己有所冒犯,便觉得好笑。心想:反正都是那么回事,你又何必如此伪善!不管你会怎么样做,我都是严整以待!

  那是一个月光似水的夜晚。李自成信步走出屋子,见庭院之中月光铺地,有如霜雪一般,令人产生无穷遐思,李自成的心境便好了许多。不知为什么,他觉得自己住进皇宫虽然已有多日,但他的心里竟然没有在京城之外攻打京城时那么踏实。他总觉得自己心里空虚虚的,脚有些发软!

  然而今晚的月色确实非同一般。他虽然不是那种喜欢对月吟唱假装斯文的人,但今天他却有抑制不住的情思在涌动。他的头脑里还没有来得及细想是怎么回事,他的脚步已经迈向了陈圆圆的住处。

  快要走到时,他看到一个纤细女子面对着一池荷叶在沉思。那月光如布匹般的抖落下来,那房上,那庭院,那水上,那人身上到处都是,那景致美极了。他轻轻地走过去,像怕惊走那女子的情梦似的。他知道她就是陈圆圆。

  陈圆圆听到脚步声,便回过头来,见是李自成,便会心一笑。

  李自成被陈圆圆这月光之下的会心一笑惊呆了,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陈圆圆见李自成傻乎乎的,似乎觉得好笑。她轻言细语地说:“闯王今晚怎有兴致出来?”

  李自成便觉如同天音入耳,立即附和说:“我见月色柔美,忍不住出来一观。”然后又反问:“你可也是在观赏月色么?”

  陈圆圆点点头说:“正是!”

  李自成见陈圆圆娇娇滴滴的,实有一股柔情油然而生。他轻声地问:“你愿意陪我饮几盏么?”说完,似乎怕陈圆圆不肯,又加上几句:“月光如此明媚,如不在月光之下饮几盏,似乎有负此等月色了!”

  陈圆圆突然来了兴趣,兴奋地点点头。她没有想到李自成果然与刘宗敏有很大的区别。按照李自成的身份,根本用不着同自己商量什么。然而他竟然这样做了,这使陈圆圆从中找到了做人的自尊,所以她便愉快地答应了。

  李自成见陈圆圆爽快答应,兴致极高地喊道:“上酒菜。”随后,便有一席精美的酒菜摆上席来,李自成邀陈圆圆入座。

  李自成与陈圆圆面对面地坐了。李自成亲自给陈圆圆斟了杯酒,并向她敬酒。陈圆圆也不推辞,当即一饮而尽。

  李自成当酒入肚中之后,话便来了:“我想与你说说话,你尽管直言相告得了,你能做得到吗?”陈圆圆连忙起身说:“小妾不敢!”李自成哈哈一笑说:“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只要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恕你无罪便是。”陈圆圆见他如此,便答应了。

  李自成问:“我与那些穷兄弟为何在浴血奋战之时,大家快快乐乐的,如今进了京城反而不快乐了呢?”

  陈圆圆说:“在浴血奋战之时,大家都有个共同的目标,那便是将来要过好日子,大家便快快乐乐的。”

  李自成反问:“如今算是过上好日子了,大家为何反而不能快乐了呢?”

  陈圆圆说:“我家乡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妇靠卖豆腐为生。他们整日劳作,所得的钱财仅仅只够维持生活,所以他们很辛苦。但是他们却很快乐,他们同睡同起同劳作,相依为命乐在其中。便是在劳作最苦的时候,他们也是你唱歌我哼小调的。一对有钱夫妇对他们的生活很羡慕,认为他们如此贫穷,日子却过得如此快乐,如果要是有钱,那日子还不知要好过多少呢!于是他俩商量帮助那对穷夫妻,他们偷偷地丢了锭金子放在那个磨豆腐的人家里,便走了。谁知,这对夫妇有了金子之后,豆腐也不磨了,这个要用金子做这,那个要用金子做那,两个人为此天天吵得不亦乐乎。你说他俩是不是没钱时的日子过得比有钱时的日子要快乐些?”

  李自成听后,便傻了。他没有想到一个风尘女子竟然能说出这种颇有禅机的话来,使自己一直苦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迎刃而解。他不说话,他不知道自己心中是快乐还是痛苦?但他在想,如此说来,我和我那帮穷兄弟难道当初便错了?

  陈圆圆见李自成如此苦思,便有些于心不忍,想劝解他,但又一时无从劝起。就在她一筹莫展之时,突然觉得灵光划过脑际。她便深深地叹口气说:“世上并无所谓快乐与痛苦,这快乐与痛苦都是因人而生的。

  就正如这月色,你与我认为它美艳;有人却认为它凄楚寒冷。然而,这月光却丝毫未变。

  你如果想清楚了,这世界上的许多事都是这般。”说完,陈圆圆便不说话,只是痴痴呆呆地望着庭院之中的月光。

  李自成听后,默然。

  第八章 三桂惊魂

  一、吴三桂率兵入京途中,惊闻北京陷落

  吴三桂别了父亲与陈圆圆之后,立即奔往宁远。要不是他对陈圆圆有所担心,怕她陷入贼人手中,他也不会如此着急。然而,一见到自己整齐肃然的队伍,他心中那种男人与生俱来的豪情便油然而生。因此,对自己过分迷恋陈圆圆的行为就有些好笑了,但内心对她的感情却丝毫未变。

  吴三桂回到宁远,立即将郭云龙、孙文焕、方献廷、胡守亮招来商量。当四人听说崇祯皇帝封吴三桂为平西伯,且拨来巨额军饷之后,四人不禁为之变色。一者说明崇祯皇帝对吴三桂高度重视,对吴三桂寄予厚望;二者说明大明朝气数已衰,没有其他力量可用,只有依靠吴三桂了。

  吴三桂问:“我们下一步将如何办?”

  郭云龙说:“现在我们仍然不能轻举妄动,因为形势尚未分明,所有的行动都只能给自己带来不利。”

  孙文焕点头称是。

  胡守亮坚决地说:“不行!将军本来就是食明朝俸禄的,保卫明朝政府是将军的职责。而今崇祯皇上刚刚厚待将军,是希望将军为之灭贼保朝。如果将军不听,那势必落个大逆不道的骂名。”

  孙文焕说:“即使落个骂名也得这样!因为现在贼军势大,而大明朝气数已竭,我们勉强为之,无异于以卵击石。到时候,明朝尚未保住,而将军的势力却无存也。所以,我认为,与其损失实力,倒不如背个骂名。”

  方献廷说:“是出兵救驾还是拥兵自重,我看得根据将军的意向而定。”

  吴三桂极感兴趣地看着他们。他总是在自己难以决策之时,来听取众人意见。他喜欢广开言路,让众人各抒己见,以便从中汲取精华,同时也给部下一个开明形象。吴三桂浅笑着问方献廷:“此话怎讲?”

  方献廷说:“若将军志向不大,将军可不出兵救君;若将军志向宏大,将军必要救君!”

  吴三桂问:“何为志向大,又何为志向小?”

  方献廷说:“如果不图发展,只想保住富贵,则将军不必出兵!”

  吴三桂问:“这是为何?”

  方献廷说:“现在清朝,明廷,起义军有鼎足之势,不管将来是个什么结果,将军只要拥有重兵,就拥有与谁都可以讨价还价的筹码。那时,自然能够保住自身富贵。”

  吴三桂问:“何为志向宏大?”

  方献廷慷慨激昂起来:“那就是要封侯拜相,甚至要成就王业……”

  吴三桂挥手止住他往下说,问:“就照你所说,我该怎么办?”

  方献廷说:“那将军便应该立即起兵救驾!”

  吴三桂说:“可是,我觉得孙文焕说得也有道理啊!”

  方献廷说:“起兵救驾,自然会损兵折将,甚至损失惨重,可是能够换取天下民心。能使天下民心所归,何愁大业不成?反之,将军便会成为不忠不孝之人,那样,将军会失去天下民心,没有民心将军能够干什么?”

  吴三桂被方献廷说得热血沸腾。然而,尽管他内心激动不已,但他表面却依然不露声色。他在冷静地思考着,因为一着不慎,便会有全军覆灭的可能。因此,他不得不慎重考虑。

  众人见吴三桂默不作声,便知他心里在考虑重大决策,因此尽管心里焦急,也依然只能耐心地等待着。

  吴三桂突然说:“我看还是要起兵救驾!”郭云龙与孙文焕一惊,方献廷和胡守亮却暗喜。然而,吴三桂语气一转又说:“不过,我们不仅仅是起兵,我们得将全城百姓带走,不能把百姓扔给清兵。”

  方献廷不解地问:“俗话说,救兵如救火。携带全城百姓而走,几时才能到达?那样能救驾吗?”

  吴三桂说:“你不是说要收买人心么?”

  方献廷说:“这与收买人心有何关系?”

  吴三桂笑了笑说:“三国时,刘备驻兵樊城,曹操攻之。孔明要刘备弃城速取襄阳。刘备不肯,要携民而去。正因为携民而逃,速度太慢,民众死伤无数,而刘备有了爱民如子的美名,这样,刘备不就收买了人心么?”

  众人立即明白吴三桂的意思,只是有一事不明,问:“这样,岂不会影响救驾么?”

  吴三桂笑着说:“这就叫一石二鸟。既不会落个大逆不道的骂名,又可保存自己的实力。”

  众人一想,果然是一石二鸟的好计。不过不无担心,便问:“要是皇上不准我们携民而行呢?那我们该怎么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