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教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大教皇-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烁校镛鹊男囊嗍遣蛔跃醯木境闪艘煌拧2挥勺纺裕谇笆兰且渲醒罢铱梢灾嚏咄乒阏獾陌旆ā
    屋内霎时间陷入落针可闻的宁静。忽然之间,栾奕脑海中闪过一道灵光,却又捕捉不得要领,头疼不已。久思无果,栾奕沉下心来,开始用逻辑方法推理对策。蔡邕之所以惆怅,从根上讲是因为经史子集因短句不同,一段文字可以翻译成不同内容,引发歧义。纠正他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从这众多解释之中选出一个最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推广开去。这正是蔡邕现在正在做的,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他对经文的注解在推广渠道上遇到了问题,以至于仍有士子阅读不到他的注解,而且这类士子数量众多。其中便有栾奕,以及颍川学院内的很多学生。
    要知道,颍川学院作为东汉末年一座著名学府,连这里的士子都没有读过蔡邕的《鸿都石经》,更别说偏远地区的其它学子了。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蔡邕的《鸿都石经》虽然纠正了典籍译文,但是由于石碑篇幅限制,还有很多重要内容没有在碑文上体现出来。由此不被人所知。
    那么……总结来看。蔡邕现在遇到的问题,一是思想推广受阻,渠道太过狭隘;二就是方式限制太大,信息容量不足。
    这两个问题便是栾奕急需帮蔡邕解决的问题。“渠道,容量……”栾奕连连低喃,脑海中那道一闪而逝的光芒再度闪耀起来。“有了!”
    蔡邕闻言面露喜色,他其实早就猜到被世人誉为神才的栾奕说不定有办法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只不过未曾想到栾奕这么快就能找到答案。他明知故问道:“什么有了?”
    “奕有办法让《鸿都石经》源远流长了。”栾奕胸有成竹地说。
    “快快说来。”蔡邕兴奋的双眼通红,连胡子都跟着翘了起来。
    “蔡公何不将《鸿都石经》印刷成书。”
    “印刷?印刷!印刷。”听了栾奕的话,刚刚还神采奕奕的蔡邕顿时如同霜打的茄子,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老夫何曾未想过印制成书。然印刷一时耗资甚巨,印书万册便是天价。栾贤侄此法实在难以成行。”
    蔡邕身后的蔡昭亦是一脸颓然。他原本也以为栾奕会想出什么柳暗花明的主意,却未曾想,栾奕想出来的对策不过稀松平常罢了。
    “蔡公莫急,奕有法减少消耗。且听奕徐徐道来。”接着,栾奕面带微笑,从容的告诉蔡公。印刷一事,之所以耗资巨大,原因有二:一方面雕版印刷,每一页书都需要专门制作一块对应内容的雕刻石板,有多少页书就需要多少石板。且不提工匠薪俸,仅采买雕版一项就耗资甚巨。更何况在雕版过程中,一页书至少上百字,数百页下来雕刻错误在所难免。一个石板上,只要有一个字错误整个石板就废掉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大大增加银钱消耗。另一方面,印刷图书,书的内容总是需要载体的,目前大汉常见的书籍多为竹简书卷,其次则为绢帛,最次为蔡侯纸。三种纸以竹简最为便宜,然竹简不适宜印刷;随后为绢帛,然绢帛价格较高;最贵者便是蔡侯纸,且蔡侯纸太过清脆,不适宜保存。
    栾奕顿了顿,轻抿一口蔡昭递来的温水。接着道:“由此可见,若是印制书记,绢帛作为载体是不二选择。目前为止奕暂时没有其它取绢帛而代之。遂,若要制书,此笔开支必须消耗。至于,雕版印刷,奕却有办法将其消耗之银钱降至最低。”
    “哦?”其实蔡邕之前在京城就打听过雕刻制书一事,得到的答案却是印1万面绢帛书需要消耗铜钱3万贯钱,按一套书50面绢帛算,1万套的价格就是15万贯。除此之外,蔡邕还详细了解了一下行情,雕版印制图书之所以这样昂贵,是因为雕版的费用占了大头。绢帛价格约占总额的十分之一,雕版则占去了十分之七。也就是一套书15贯的价格中,只有15000钱(1贯等于1000钱)是用于购买绢帛的。且如果这部分价格还能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减少。而雕版的价格就整整占去10贯5000钱,这部分的价格则与绢帛截然相反,刻的越多越昂贵。
    就他蔡邕那点俸禄和产业,就算砸锅卖铁也凑不来这么多钱啊!
    所以,这会儿当他听说栾奕有办法减少雕版费用,立刻来了精神,焦急询问。“计将安出?”
    栾奕起身,一边徘徊,一边回应,“雕虫小技尔。奕将之命名为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蔡邕、蔡昭异口同声惊呼。
    “没错,就是活字印刷。”接着,栾奕将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原原本本的解释给蔡邕和蔡昭。告诉他们说:所谓活字印刷就是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并在每一个字块上雕刻一个单字。这个刻有单字的字块,便是字模。说起来,这字模的样式很像平日所用的印章。字模制作完成之后,按照文章的内容将文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用松脂予以固定,随后涂墨印刷。印刷完成之后再将字模拆出,以备下次印书再用。如此一来,就避免了消耗大量石板,或是因雕刻错误造成不必要的lang费了。也正因此,印刷的费用必然大大下降。栾奕表示,据他粗略估计,活字印刷至少可以比雕版印刷节省一半以上的成本。
    “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见过大世面的蔡邕立刻从栾奕的话语中听出活字印刷的宝贵。“若是这能节省一半花费,印一万套书岂不是只需7万5000贯?”
    “7万贯足矣!”栾奕笑着点头。
    “7万贯?”蔡邕狂喜。可是不过数息的工夫又垂下头去。羞愧难当地道:“7万贯亦非小数。老夫清贫一生,何来如此多的银钱!”
    “嗯?怎么?蔡公得自己出资印制书籍?”听话听音,栾奕为之震惊。他以为蔡邕现为大汉最高学府——京城太学的祭酒(其职位堪比后世北大清华的校长),此番出书是得太学扶持呢!现在才知,合着老人家这是准备自己掏腰包!栾奕叹息不已,原本他还想借此承包下这一政府项目大赚一笔呢!刚才他报的7万贯的价格其实是加了水分的,据他估算最多6万5千贯就能拿下,自己白赚5000贯。5000贯啊……他旗下起凤阁、木锦居、如家客栈、易木坊四个产业加起来一个月才能赚5000贯左右而已!
    “等等……”惆怅间,栾奕眼前忽然一亮。一惊一乍的言语下了蔡邕一哆嗦。
    从惊魂未定中缓过劲儿来。蔡邕一脸期许地望向栾奕,问:“贤侄可有应对之策。”
    “确是有应对之策。”栾奕低着头,用眼角瞥一眼正前方的蔡邕。
    蔡邕失落的心顿时燃起几缕希望之火。他焦急地说:“快快说来。”
    “蔡公没钱,不过可以找别人去借啊!”
    “啊?贤侄戏耍老夫耶?老夫不才,没有能白白借来7万贯钱财的朋友。再者说了,就算有人愿借老夫7万贯,老夫也无法偿还。”蔡邕长吐一口气。析疑的面庞顿时耷拉下来,依稀之间还露出几分怒气。
    栾奕登时明了。且不论蔡邕没有7万贯,印不起书籍。就算有钱印刷,书印出来也是免费送人的!论这世上在富有的人也不会让7万贯钱白白打了水漂。“古之士子,何其死板也!蔡邕做学问行,做生意可就差远了!”

17竹筷
    栾奕连忙躬身行礼,“蔡公莫要动怒。奕非戏耍蔡公,所说之言语字字发自内心,乃反复推敲出来的应对之策。”
    “嗯?”蔡邕鼻尖蠕动了几下,按下怒火,“老夫着实借不来7万贯钱。”
    “蔡公大可放心。奕愿助蔡公将7万贯钱借齐。”
    “什么?”蔡邕因过于激动,噌的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身后的蔡昭,“啊”的惊叫一声。也不知是被蔡邕忽然而来的动作吓到了,亦或是在为栾奕的慷慨之举而错愕。
    蔡邕眼睛瞪得老大,双手不知该放在身前还是背在身后。嘴唇颤抖着询问栾奕,“贤侄所言……当真否?”
    栾奕坚定回答:“千真万确!”他在心里暗暗算了笔账,自己虽然刚刚从商,积蓄并不多,不过他的背后有后台啊。栾家作为颍川最大的暴发户,手下产业众多,多年下来。拿个三五万贯应该不成问题。除此之外,他还可以找荀彧想想办法,从荀家借些钱来。至于其它的,可以向郡内其它士族借。若是平时,这些士家大族怕是不会轻易把钱借给他,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他这是在替蔡邕办事,同时再许以厚利,必能有所收获。
    “如此……贤侄当受老夫一拜。若是书籍印制出来,让经学回归正统,贤侄当居首功。”说着,蔡邕激动的老泪纵横,三步两步冲到栾奕身前,俯首便要下拜。
    栾奕连忙率先跪地将蔡邕拦了下来,“蔡公莫要如此。折煞栾奕了。”
    二人恭让许久,蔡邕才肯重新落座。
    栾奕沉吟一阵,话锋一转,“不过。奕有一事需提前向蔡公言明。”
    蔡邕这会儿正在兴头上,大手一挥,喜滋滋道:“贤侄但说无妨。”
    栾奕小心翼翼地说:“蔡公制书一事,需由奕全权办理,别人不得参与。”
    “那是自然!”
    栾奕又说:“1万套书籍印制出来。奕不会白白送人,将以每套7贯的价格对外出售。”
    “什么?”蔡邕又噌的一下站了起来。这一次却不是惊喜,而是愤怒。一副吹胡子瞪眼的模样,死死盯着栾奕,恶狠狠道:“如此一来,这书不印也罢。老夫可不想自己所学所想沾染铜臭。栾奕,我看错你了!”说完,他便喝令蔡昭收拾行囊,表示自己信错了人住错了地方。
    栾奕早就料到蔡邕身为视钱财为粪土的名士,在听到自己的作品会像商品一样对外贩卖后会不舒服。却没曾想这老古板竟然这么舒服,当场跟自己发起飙来。他连忙上前劝阻,“蔡公息怒,且听奕来解释。”一旁蔡昭也给栾奕帮腔,连连劝慰蔡邕莫要断然做决定,先听听栾奕怎么说。
    蔡邕这才按下怒气,坐回椅子上粗气连喘。拱了拱手,算是让栾奕尽管开口。
    “蔡公可想让《鸿都石经》流传开来?”
    蔡昭见蔡邕不愿搭话,便替蔡邕回答。“那是自然!”
    “奕亦有言在先。若想让《鸿都石经》广阔流传,制书是最佳办法。蔡公、兄台是也不是?”
    蔡邕缓缓点了点头。
    栾奕接着道:“制书一事花费甚巨,即便采用活字印刷之术,印制1万册仍需7万贯。7万贯钱不是小数。栾奕自诩家境殷实。仍难以拿出如此巨款。大汉九州怕是多如我家。即便有也不会将这样一笔钱财用来制书送人,如此一来岂不等于将如此巨款投到湖中去。由此,奕敢断言,绝对没有人会为蔡公出资印制这批书籍。”
    蔡邕又点了点头,神情落寞。
    “那难道蔡公就甘愿这样让《鸿都石经》沉沦,任由太学门外的碑文随着风雨磨砺日渐褪色,最终化为虚无吗?难道蔡公甘愿看着离经叛道之注解继续误人子弟吗?若是如此,可谓天下士子之悲,千秋万代之悲也!”
    蔡邕以手抵额,来回揉搓。“不如此,又奈何?”
    栾奕答非所问道:“奕知蔡公不喜商贾。不想让自己的思想精华与买卖有所关联。在这里,我等不妨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便以制书一事为例。蔡公制书须得7万贯钱财,然蔡公囊中羞涩,便向奕借了7万贯。钱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