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宰执天下- 第8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正式的国界文书,大辽这边完全可以不承认。真正决定国界的,是双方投入军力的多寡和最后战事的结果。
“你们当真要为半只耳朵开战?”还是有人比较冷静。
“不是为那半只耳朵!是为大辽的土地。再迟了,宋人可就将整条屈野川占下来了。”
“屈野川边的寨堡才开始修,要修好还早得很。河东、河北的那一圈寨堡,不都是几十年的修造,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就是千步城,让宋人去修,一两个月就能修好了。还几十年……有个十年时间,东胜州边境的山上就全都是宋人的寨子了。”
“就是要趁现在还没有修好,大虫小的时候,一脚就能踢死,等到长成之后,又有谁敢去惹?”
“也不是当真要打,只要陈兵武清军,逼宋人从屈野川撤军。”
“韩冈要是那么容易吓倒,哪里能做到河东经略使的位置上?”
“而且现在主力都在黑山河间地,要调兵回来,至少要到半个月之后。”
萧十三给下面的人吵得头疼。
从他的角度来说,跟宋人大打出手不会带来什么好处,息事宁人才是最好的结果。最近朝廷用兵的重心是在兴灵和黑山河间地,还有蠢蠢欲动的北阻卜。加上为了明年鸭子河边会集女真诸部的春捺钵,萧十三知道,自己却不可能在尚父那边得到多大的支持。
南下的大辽铁骑已经占据了兴庆府、灵州、顺州、定州、怀州,等所有兴灵之地的州府。原本生活在此处的党项部族有好几家选择了西撤。他们如此识趣的确让人欣喜,但真实的情况却是这些蕃部投靠了宋人,帮宋人卡住了一条交通要道,让灵州随时都受到威胁。但剩下的党项部族不肯迁走,为了他们地盘,眼下已经有了剧烈的冲突。
将会被迁移到兴灵的,是五院、六院、国舅和奚族中的一部分部族成员,他们都会在其中被分配到土地。这是尚父耶律乙辛带给他们的好处,至于能不能稳定占领下来,那就得看他们的本事了。就算站不住阵脚,也不是耶律乙辛的错,而是他们无能而已。就算稳定下来,也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对耶律乙辛的好处也是一样的。
党项人不会轻易的臣服,就跟所有大辽境内的部族一样,都要强力打压,说简单点,就是屠杀。清理掉兴灵之地剩余的党项人。
而现在黑山下的河间地,现在也正在清理残存的党项部族。那里是耶律乙辛预定的斡鲁朵辖区,要迁移一大批契丹部族过来生活,不需要多余的丁口。相对于兴灵之地的党项人,黑山河间地的党项部族,在预定的计划中,一个也不会留下来。
当然,杀光还是驱除,就得看实际领有此事的萧十三的心情。之前萧十三怕将这些部族仅是简单的赶走,日后他们会卷土重来——只要有这种可能,就会被尚父视为办事不利,毕竟那将会成为尚父斡鲁朵的属地,有一点风险都会影响斡鲁朵的安全——所以采用的是斩尽杀绝为主的做法。
不过萧十三打算改一改方法了,“传令给耶律成吉,让他把那群黑山党项往南面赶,赶到宋人的的地界去。让他们先跟宋人斗一场,不指望他们能给宋人带去多大损伤,消耗粮草、马力,耽搁一下修筑的时间也就够了。诸位回去整顿兵马,做好准备,随时待我号令。”
诸将面面相觑,但在萧十三的威势下却不敢反对。若是萧十三不肯出战,诸将肯定要争上一争,但现在既然已经答应要作战,只是用兵方略上的问题,那就没什么好争的了。就是不能如愿,也是北院枢密使萧十三本人的问题。
众将离开,萧十三的幕僚走到他身边,低声道:“枢密,驱虎吞狼……驱狼攻虎诚然是妙计。要是两家不斗怎么办……那群黑山党项他们肯定是会投降宋人。”
“投降宋人最好,可以乘势追杀过去嘛,看看宋人保不保他们。宋人守着营寨,往墙上撞只会头破血流,将他们拉出来打,才有机会……逃跑时牲畜是带不走的,最多只能是一些马匹而已。宋人要养他们,不知要消耗多少钱粮。”
萧十三当然不愿意跟韩冈死拼。一旦他失败,他在耶律乙辛心目中的地位肯定会一落千丈,被人取代,甚至踩上一脚都不是不可能。
当然,萧十三相信韩冈也不会愿意冒着毁掉前途的风险来挑起战争。不过韩冈神仙弟子的名头就是在辽国也是如雷贯耳,犯了再大的错,也有挽回的机会,但换做自家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能顺便借用一下黑山党项的力量,也算是多一分把握。韩冈若是不保护归附的党项部族,有的他苦头吃。若是保护他们,为了抵挡追击下去的大辽骑兵,不是将之收拢到城寨周边,就是将大军从寨防中拉出来,有党项人拖后腿,赢下来并不难。若是那群党项人在逃亡的过程中伤亡殆尽,也是一桩美事。
不管是什么结果,对萧十三来说,只有好和更好的区别。只要保证与宋人的交锋不要是惨败的结果,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
半只耳引发的冲突,让韩冈也觉得啼笑皆非。
但不管理由再无稽,也必须坚持下去。既然已经选择了认同折克仁的报复行动,那么就需要坚持到底。
韩冈很清楚有些事不可能是心想事成,人心本来就难以判断。但真正一怒拔剑的情况,是很少出现在身居高位者身上。外人看来冲动的行为,实际上依然是取决于自身的利益。
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要挟秦王要血溅五步,也不见秦王怒而杀人。就是以辽人的好斗,做到枢密使一级之后,也当是有着足够的沉稳,乃至不愿意冒一星半点失去权力的风险。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这是世间的通则,身家越丰、权位越高,尤其是那种权位、身家都是自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人物,就越是不愿意冒险。或许有例外,但萧十三绝对不是。
与其隔着雁门关对峙了半年,韩冈很确定萧十三不是冲动的性格,否则绝不会在一次小规模的冲突之后,就偃旗息鼓。而这一次冲突,韩冈一直尽量将之局限于简单的报复上,以防规模扩大成战争。
不过要做的准备,还是得以战争为标准,要是这场冲突当真被辽人扩大化,韩冈也能针锋相对,将冲突随着升级,就是变成战争,也得咬牙撑下去。
“粮草的情况怎么样了。”韩冈问道。
“麟州这边有粮五万三千余石,草两万束。太原府和晋宁军加起来也有三十三万余石,二十万束草。府州的存粮超过十万石。足够两场大战的使用。”黄裳对几个关键性的数据如数家珍。
“重要的还是战马和士卒。”折可适紧跟着说道,“经过了半年多的战事。人心厌战,战马也支撑不住。”
韩冈点头,这些他都是知道的。不过粮草等后勤物资才是关键,精神方面总有办法激励起士气。战马问题虽然难以解决,但这个世上,本来就没有万全的说法。
正想着事,亲兵引着一名信使进来,“龙图,李都知还有半日就到了!”




第14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
李宪终于到了。
韩冈等了他许久,近二十天的时间,就到了两批骑兵,两千五百暂时派不上用场的白食客。今天跟随李宪而来的,是第一批步兵,两个将八千人,另外还有两个指挥的骑兵。后续的另外两万多士兵,会在十天内
李宪一见到韩冈,便道歉道:“李宪来迟了,辽人那边差不多快腾出手来了吧?”
“还来得及。”韩冈与李宪往内厅走:“辽人也不是一身清闲。黑山那边打得正热闹呢。”
“还好。否则就是愧对龙图了。”李宪笑了一声,又问道,“屈野川的营垒修好了没有?”
“柳发川和暖泉峰的都已经完工了。不过也只是营垒而已,要修成城寨,必须要征发更多的民夫来。”
李宪苦着脸:“府州、麟州户口都不多,不知能征发起来多少民夫。黄河东面的军州人口不缺,又太远了,过河都不容易。”
“人员的确是个麻烦,不过也不是不能解决,调配得好的话,麟州、府州的人力还是足够的。”
“有龙图在,的确是不用担心,当年重修大河金堤,只有开封一段”
当年利用河北黄河,束水攻沙的方略,可到如今为止,内堤都没有完工,真不知道还要多少年。
“都知谬赞了,可当不起,只能是尽力而为啊。”
与李宪在厅中分宾主坐下,等帐前服侍的老兵奉上了茶汤,韩冈道:“不过眼下军情紧急,也没时间给都知接风洗尘了,还望勿怪。”
“也没心情喝酒了。”“预计需要几座城寨?”
韩冈一根根曲起手指:“丰州城重修是不用说的,浊轮砦、子河汊小寨、唐龙镇等七个寨子都要修补或扩建,也就是屈野川、浊轮川旧有的八个城寨全都要兴工役。另外柳发川和暖泉峰各修两个千步城,周围四座到六座寨堡环卫,如此,丰州之地可当十万辽师。”
“这不可能!”李宪差点就要叫起来,“没有三五十万民夫,哪里能修完这么多城寨?”
“这当然不是一个冬天能完工的份量。”韩冈不急不缓的解释道,“丰州、浊轮砦、子河汊小寨,这是亟需重修的。然后柳发川、暖泉峰两处,剩下的寨堡得等到日后慢慢来了。”
“原来如此。”李宪点头道。其实想一想就该知道这肯定不会是赶在这个冬天完成的巨大工程,他也是一时被惊到,“不过这钱粮是不得了了。”
“为了河东西陲安靖,该花的钱还是得花。而且等到大宋和辽国之间的风波平息之后,处在要道上的柳发川和唐龙镇可以设立榷场,利用榷场的收入回哺两川的寨防。穷十年之功,也就能将丰州的寨防给完成了。”
“若榷场能够建功,寨防甚至日后驻军的开支,朝廷至少可以放一半的心了。”李宪抬眼问韩冈,“龙图已经写好奏章了吧?”
“当然。”韩冈笑道“这一修造寨堡的计划,绵延十载,不是一任两任就能完工的,必须先从朝廷这边定下规划。”
李宪沉吟一下,道:“……李宪愿附龙图骥尾,不知龙图是否愿李宪占个便宜。”
韩冈哈哈笑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若得都知襄助,这一方略当能更易得到天子的认可。”
李宪如今是天子最为亲信的几位领军宦官,在宫中的人脉深厚,顺水人情给了就给了。日后天子派遣中使巡边或探访,有李宪和王中正这两道关系,就方便许多了。而且他也知会过折克行了。
夺下丰州后,折家的势力必然延伸至屈野川,两个榷场就代表着稳定的财源,但折家与辽人回易通道的利润就会大幅下降,韩冈不打算太过开罪人,需要事先取得折家的谅解。
一名亲兵悄步走进厅中,“龙图,丰州那边派人来了。”
“好,我知道了。”韩冈点点头,对李宪道,“这个信使,都知要不要见一见。”
“谁?”
“当然挑起了整件事的那一位。”
李宪哦了一声,“被射掉耳朵的?”
“不只是射掉耳朵。”韩冈啧啧叹着,“他可是咬着自己掉下来的耳朵,追着贼人一直杀到辽境。虽然没有追到人,但也烧了两间巡铺。我可是想见见他呢,正好被折克行派来了。”
……………………
韩冈上下打量了被折可适带进来的人。跟折可适差不多的年纪,相貌有五分相似,说兄弟更合适。隔了十几天,折克仁耳朵上的伤口已经结疤,不需要包着伤口,少了半只的缺口便分外惹眼。
“你就是折克仁?”
“回经略的话,末将正是折克仁。”
折克行被派来送信只是表面理由,实际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