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盛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回盛世- 第5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十二章 尾声 高山流水

    我再次拥抱了夫君,之后退到他的身侧,接过胭脂的琴,拨动琴弦,奏起了《高山流水》。
    音乐缓缓从指间流出,带着一丝荡气回肠。夫君微笑着望着我,与我再一次眼神交汇,我知道,他知道,此刻我们唯一想说的是,我爱你。
    随着众人一声惊呼,刽子手还未行刑,夫君已然倒下,嘴角流出一抹鲜红。我闭上双眼,却止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我以为,我做好了准备,我能接受夫君的死亡。可当他真的在我面前倒下时,我的心却痛的无以复加。七弦还在指尖舞动着,它的主人却已经远去,我终于忍不住悲伤,仰天长啸。霎时间,弦断,曲终。
    我不能倒下,我还有事情要做。我拼尽全力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到李渊跟前。
    “李渊,你不是好奇我从何而来?我本不欲多言,却奈何尔等苦苦相逼,如今只想告知,尔等凡人插手仙家事物,必将换来万劫不复。”
    我佯装出一副算天命的样子,皱着眉头比划了几下,今天就让你们见识什么叫妖女。
    “唐高祖李渊,死于贞观九年。太白星升起之时,便是你遭受劫难之日。你会痛不欲生,看着至亲之人一一死去,白发人送黑发人。自相残杀,李家乱伦丑事,皆载入汗青,你终是无能为力。你宠信谗臣,以为顺你意者便可为你保全千秋基业,殊不知你已将那唯一可逆转厄运之人送予黄泉,今日之后,再无人可助你平步青云。当你看见太液池上那柄血淋淋的刀时,你那爱之入骨的忠臣,只有能力毫无预知的陪你下棋。也罢,以你那荒诞的思想,也只配与小人为伍。千载之后,众多开国之君都累积毕生威名,供后人敬仰膜拜。嬴政、刘邦、刘秀、杨坚,甚至连杨广都是有丰功伟绩的开国之君,而你,大唐数帝,在你之上的比比皆是,其中还有外姓女子。而你,只会因睡了杨广的女人这等理由而起义,因枉杀贤臣,被后人耻笑千秋万世。”
    “太子李建成,希望你好自为之,谨记我之前所言,我以玉清的力量为你祈祷一生平安。”
    “秦王李世民,你心中所想之事,必然有所成。但生死有命,妄图逆转天数是折寿的行为,你若一味只知追寻与天同寿,最终也不得善终。”
    “齐王李元吉,你乃重情重义之人,只是无奈最终还是难逃政治漩涡,成为权力的牺牲品,好自为之。”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在场诸位,十之八九,将受后世香火供奉,流芳百世。可无奈尔等战功赫赫,受人敬仰,却终究斗不过一个女人,落得无比悲凉的晚年。”
    “李唐江山,数年之后有一大劫,国号被篡改,宗族被屠杀,这是李渊咎由自取,导致几乎断子绝孙,而这其中的推波助澜者,尽是一个妩媚至极的女子,所有李氏子孙,都将跪在她的裙边。两百年后,李唐终将灭亡,届时,李氏宗族灰飞烟灭。”
    刑场上鸦雀无声,众人均是目瞪口呆。
    “李渊,可是想说我胡说八道?别忘了,义宁二年,杨广之死,你可是事前就知晓的。我本到凡世游玩,却思凡爱上我夫君。他一心向唐,我便无怨无悔追随于他,可你不辨是非,枉杀忠良,你不配得到上苍的眷顾,我所说的事情终将实现,你求元始天尊,供东华帝君,均无用。还有那些更恐怖的,待我返回玉清,自会让司命星君在你命格谱上再添油加醋一笔,怎么狠,怎么来,你没有改变的余地。”
    李渊的神情中,我看见了后悔和迷茫,我知道,他相信了,而我所要做的事情也成功了。我所做的,就是要这帮人活在恐慌之中,如同放血一般,在黑暗中等待着死亡。而夫君做的,就是将这些事情实现地更加彻底。
    “至于裴寂……”我看着他,笑得很是邪魅,那一抹嘲笑,凭任何人都能轻松感觉到。“你不忠不义,唆使主上残害忠良,痴恋挚友弃妇,何来君子之德行,怎奈李家小姐还是个守妇道的人家,任凭你如何献殷勤,都无济于事。奈何你为这不伦之情,犯下多少害人行径,天知地知,此事以上达玉清圣殿,我那些至交好友,皆知我在这凡尘中的劫难,其中,不乏司命星君、冥府鬼判。在场的所有人中,你命格已是一改再改,从大富大贵到如今晚节不保,众人中你死得最惨,最痛苦,死后,还有冥府鬼差等你。届时等你去冥府报到,我亲自去黄泉尽头迎接你。这一切都源于你的罪孽,我只能说,活该!哈哈哈哈哈哈哈!”
    伴随着邪魅的笑声,说完所有该说的,我转身朝着人群走去,没人敢拦下我。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何年?我本别有根芽,非人间富贵之花,只欲乘风归去,却恐琼楼玉宇,冷处何佳。然人间虽暖,却有离合悲欢,望不尽相思意,别不过生死茫茫。”
    我抬头望着天,只觉得灵魂已经离我远去,我已如行尸走肉,没有了意志。只觉得正午的阳光越来越刺眼,一如曾经来晋阳一般。不知何时,眼前已然煞白,万物离我远去。正如做梦一般,身子飘然而起,却不知何时能停下。
    等我再次有了意识的时候,耳边传来的是《高山流水》的音乐,周围弥漫的是绿茶的清香。睁开双眼,一个许久未见的地方呈现在眼前。
    我躺在躺椅上,盖着一条薄毯,躺椅旁的茶几上还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躺椅的前后都是书柜,欧式铜灯发出了光芒。不远处的音响里传出《高山流水》的旋律,一本《隋唐顶级文臣》不知何时掉在了地上。微风从窗外吹进来,伴着院子中玫瑰的香气。
    这是我的书房,一个我日夜呆在此看书的地方。这里,是1400年后的未来。隋唐数年,那个刻骨铭心的人,那段刻骨铭心的爱,只不过是南柯一梦,匆匆而过。
    可是,为何我的心会那么痛?为何我记得每一个细节,记得每一天和他在一起的日子,记得他的笑脸,他生气的样子,还有他的眼泪。这一切,仿佛成为我不可分割的记忆,成为灵魂里最色彩斑斓的一部分。
    他,真的存在过我的生命中吗?
    我再一次开始搜寻关于他的一切,可是,无论翻阅多少书籍,查询多少资料,关于他的故事,还是只有那一点点,我熟知的那一点点。他是否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没有记载;他是否因我而死,更是不得而知。
    一切都是那么的虚幻,就如梦一般飘渺。可是,为什么心痛却无比真实,那一股淡淡的茶香,让我无法遗忘;那一次又一次纵容的微笑,让我从心底里感受到了阳光。
    我就这样沉浸在悲伤里,因为失去他而悲伤,因为无法知道虚实而悲伤。如果这浮生数年,不过是一梦黄粱,那曾经许下的诺言,又怎会实现?三生石畔,又如何写下生死与共的诺言?
    三个月之后,我处理完手边所有的事情,坐上了飞往太原的飞机。至少我要去寻找,去看一看那个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正值初夏时节,一如曾经梦回晋阳一般,只是多了堆积的黄土,少了一方清澈的蓝天。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我第一次踏上晋国的土地,算不算第一次来晋阳。这个城市,我很陌生,找不到任何一点似曾相识的东西。
    依稀记得,曾经的晋阳古城位于太原晋源镇,唐朝年间数次扩建,之后被宋太宗赵光义焚毁,整座古城化为废墟。唯一能肯定的是,废墟遗址保存尚为完整。
    几经辗转,我来到了传说中的晋阳古城,满目疮痍,废墟一片,让我的心再一次疼痛起来。突然间好想放声大哭一场,可最终还是忍住了。就这样,一个人默默游走在这里。
    我似乎能找出不少地方,当年的县令府,大将军府都历历在目。古城格局虽有改动,但是那些标志性的街道,还是如我记忆中那般交错纵横。我望着已经看不出形状的晋阳县衙,眼泪一滴滴落下,我在这里与他相遇相知,这里有我最美好的回忆,历历在目,如昨日一般。难道,我真的曾经来过这里?
    第二日,我来到晋水畔,寻找曾经的晋王祠。记忆中我曾来过这里,那片荷塘离这里不远,或许沿着晋水,我能找到。晋王祠已经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周围也因为旅游业变得繁华起来,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影子。
    沿着预估的方向,我朝着记忆中的位置走去,心中无限忐忑。终于,在柳暗花明之处,在青山脚下一个隐秘的地方,一座亭子赫然呈现在眼前,柱子上还雕刻着荷花,旁边是一方长满花苞的池塘。当我看见亭子上方的题字时,心就如被什么东西重重的击打了一番。牌匾像是经过了几番修葺,古朴却不残破,上面三个大字让人窒息,犀梅苑。虽然匾额没有落款,可那是李建成的字迹,我认得。
    站在亭子中央,我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悲伤,任凭泪水划落。曾经一幕一幕,再一次出现在眼前,仿佛那些人和那些事都不曾远去。
    “姐姐,你为什么站在这里哭?”
    我的思绪被一个稚嫩的声音唤醒,一个小男孩不知何时出现在我身边。
    “姐姐没有哭,只是眼睛进沙子了。”我蹲下,看着一脸疑惑的小男孩。
    孩子突然跑开了,不带一点征兆。“妈妈,这有个奇怪的大姐姐在亭子里哭。”他一边嚷嚷,一边朝不远处的一座小楼跑去。
    我本不欲追他,虽然有些不好意思,可还是任由他去吧。只是让我不曾想到的是,不一会儿功夫,他的父母就出现在了亭子外。
    “抱歉,给你们添麻烦了。”
    孩子被父亲抱在怀里,年轻的父母看我眼神都有一丝奇怪,可又说不出怪在何处。
    “小姐,是不是这孩子淘气做了什么?”
    “不,是我自己心情不好,看见这座亭子,有些莫名地伤感。”
    话还没说完,眼泪又掉了下来。
    “小姐贵姓?”
    虽然他们问得有些奇怪,可我也未曾多想。“免贵,我姓萧。”
    “汐蓝?”
    震惊让我再一次打量了这对夫妻,在遥远的太原,一片我未曾涉足的土地,怎么会有人知道我的名字。
    我的反应让他们感到的却是惊喜,还不等我说什么,孩子的母亲就已经把我拉着往小楼走去。小楼外的院子很幽静,种了各式各样的树,显然是有些年头的。
    “爷爷,爷爷,她是萧汐蓝,她来了。”
    我完全没有弄懂怎么回事,就被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抱在怀里,他似乎有些哽咽。
    “萧小姐,你终于来了,我还以为有生之年等不到你了。”
    “抱歉,可否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
    “看我们,激动得都忘了跟萧小姐介绍自己了。”老人放开我,对着年轻夫妇说到。
    不一会儿,他们准备好了茶点,让我坐在院子中品尝,而他们一家人,十来个悉数围着桌子而坐。
    老人率先开口,“萧小姐,我们祖上从唐代起就在这里居住,祖先世代流传下来的组训,除了让我们守护这片土地,还有外边那座亭子和那一片荷塘,虽然不知道为何,只知道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
    “你们祖先,是从武德年间就在这里居住的?”
    “族谱上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