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妃,玄武门之变后,又成为李世民的妃子,生有吴王李恪和蜀王李愔。但是名字、年龄以及生母等等却是我杜撰。)  正月二十三,封元嫔之女为安平公主,小家伙名字还没有,倒先有了公主的封号。杨兰儿原未受封,此时也被封做安阳公主。  只是皇后身边,却无子女承欢膝下,除了已死的杨昭和齐王杨暕,她还有个女儿南阳公主,此时已经嫁给了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士及。我本叫她从三个孙子中挑一个陪伴,但是皇后是很识大体的。  “三个皇孙,各有生母,臣妾想儿孙了,唤来见了便是,何必使其母子相隔,违了皇上以亲情为念的初衷。况且,留一孙儿在宫,不免会使人揣度皇上的立储之意。”  正月二十五,下诏:文武两科科举于大业十年四月在东都举行,农工两科亦着民部、工部一力筹划,务必于年内完成。今后文武三年一科,农工年年举办,惟其内容却不尽相同。  不过,因为“全民教育”还只是刚刚推行,这第一次(甚至还有以后的两三次)的科考,士子们还不可能是从太学里“毕业”的“举人”,而是由各地官府挑选一定数量的人选,统一用车马送入东都,这其中难免有地方官徇私舞弊,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好在最后还要我亲自主持“殿试”甄选,应该能够选拔出一些人才。  二月初七,我第三次下达了“出宫诏”,这便是我在正月初二与皇后商议的第二件事情:世妇、女御去年未出宫者,除婕妤沈莺(皇后的建议,让我升了她的封号),一律照前例放出宫;九嫔除元、萧、高三嫔,其他一律赐银两千两,择贵胄官吏婚嫁。  如此一来,我的一堆“大小老婆”,就只剩了七个,外带一个还没过门的沈莺。  这一次,是强制休“妻”,我显得是蛮不讲理的,宫中一时间哭天喊地,我索性连皇后也避了不见,带着许安和沈莺在御书房躲了四五天。本想见元嫔和小公主,也怕碰到哪个要出宫的哭求,只好忍下。我心中有愧,这样“强行离婚”,比起“强行结婚”,也好不到那里。不过我狠下心还是要这样做,这些女人,我是基本上没有拿她们当“老婆”的打算了,与其让她们在宫里守活寡,倒不如“长痛不如短痛”,趁她们不过十几二十几三十不到的年纪,容颜尚好,早些找个可以托付的人。  留下高嫔,却是因为皇后的谏阻,她说,宫中留下的嫔妃,多是关内的世家,或者如她和萧嫔是江南世家………萧嫔虽然也姓萧,却是南齐皇族的旁裔,与皇后并非一家,出身算比较低微的,如我前言,原本不过皇后身边一个侍女,因为生了个儿子才有了点地位。只有高嫔,是关东世家出身,皇帝身边如果没有一个关东老婆,只怕关东世家心中不忿,影响大隋的安定团结。  我只能苦笑,皇帝的婚姻原来也是如此不自由。不过苦笑归苦笑,我还是采纳了皇后之言。好在高嫔也不过二十年华,长相也还出众,我答应起来,倒也不算勉强,反正已经六个并且准备七个了,再多一个也无所谓。  二月十二,该走的都走了,宫里终于消停了,我才从御书房里出来,并且下达新的关于“老婆”的诏令:元嫔进荣妃、萧嫔进福妃、高嫔进顺妃。如此一来,宫中的品级倒是要比原来简单多了:一个皇后,六个妃子,一个婕妤,往下便是普通宫女,如今统称承衣………我觉得把女人叫刀人实在感觉怪怪的,还是承衣好听。  把三嫔进位为妃子,也是皇后的主意,以便我日后娶沈莺的时候,可以直接也把她封做妃子,旁人也不好说什么。事关沈莺,我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第三十四章 牛刀小试
  二月十七,西南传来捷报,南宁州总管杨玄纵报:西南拓地近千里,东接牂牁郡(今贵州东部),东南接交趾郡(今越南北部),西南抵红水河(云南的元江),西达雪山(云南大理的苍山),东爨、西爨、昆明、白子等部三十余寨、五十余洞,苗民四十余万,皆已归顺。  我大喜之下,下旨封杨玄纵“红河郡公”,其弟杨玄挺为“泸水县公”。各归顺寨、洞首领共九十名皆授“土司官”(这个名字却是我借用了未来的)之职,按县令待遇再加一倍每年给“赏赐”,又命设东安(今云南彝良)、曲靖、昆明、云南(今云南大理)和安顺五郡,连昭通郡共六郡,皆归南宁州总管府管辖。南宁州总管府由昭通移曲靖………实际上是把杨家兄弟分开了。除了曲靖太守,我为了照顾杨家兄弟的情绪,任命了一个杨玄纵保举的亲信,其他的太守、郡丞,都是经过挑选的可靠之人。  我规定,各“土司官”之地的民政,皆由土司官自理,每个土司可以有不超过两百人的“卫队”,地方官府不干预土司的内部事务,但有责任制止当地少数民族与汉人以及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土司们每年要“进贡”………其实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以示对中央效忠。  六郡中,除了昭通、东安两郡汉民较多,已成规模,其他四郡还几乎没有什么汉人。我只好从全国征集移民四千余户,近两万人,连同“归化苗人”………已经不同程度“汉化”并且不受土司管辖的少数民族,约有万人………分置四郡确定的郡城城址和周围方圆六十里………这些土地是我用钱物从土司手中换来的,其实花费并不大………筑城屯垦,又在每郡置兵一千。南宁州原有兵七千,我这次同意再加一千,多出的两千兵马驻扎在曲靖。对于移民,自然是大给优惠政策。  大业十年对我是个好年头,不只是我做了父亲,还因为这一年的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以至我给女儿起了个名字………喜儿,不过又一想,白毛女不也叫杨喜儿吗?于是赶紧换了个名字………佳音。  二月十九是皇后的生辰,她许是许久没有过过了,当我主动提出给她庆贺生辰的时候,她流露出的幸福,大概是我这一年半里见过的最深的一次。  二月二十一,东北捷报,高句丽军为了“收复失地”,集结八万大军进攻扶余………现在该叫龙泉城。正如虞世基所言,百济和新罗并没有采取什么盟友应有的支援行动,但隋军和靺鞨三部的联军还是大败高句丽军,斩杀高句丽军近万,俘者三万。张衡又用这三万战俘换回了三万已经快要被折磨的没有人形的前东征军战俘。此前,靺鞨夺取扶余时,李密也从靺鞨人手里接回了一万多前东征军战俘。这样一来,还活着的前东征军战俘,已经陆续回来了九成多。  这次大战的另外一个后果,是生活在难河(今松花江)流域的另外两个靺鞨部族………安车骨部和拂涅部请求归顺。这两部请求归顺,却是因为夹在粟末和黑水一南一北两个强部之间,总受欺负,便想“找棵大树好乘凉”。我于是封安车骨部酋长“铁力都督、铁力公”,拂涅部酋长“湄沱都督、湄沱公”………因其地东有湄沱湖,也就是今天的中俄边界的兴凯湖。  却说韦云起、沈光到了东北,立即着手兴建新城和营寨,契丹几次进攻,都被击退,到了十二月,新城已经初见规模………其实所谓燕郡,是比辽东郡还要空架子的架子郡,三个屯垦区,总共不过万余百姓,新城此时不过一个纯军事意义的要塞。  我原本还给韦云起派了一万突厥军队的,可是始毕可汗阿史那咄吉磨磨蹭蹭,才在十二月底派来三千多老弱残兵。我于是写信对他进行斥责,说他不约束好契丹人、奚人,使其经常袭扰辽西、渔阳。毕竟,这时的东突厥还是大隋名义上的藩属。阿史那咄吉的回信,却称契丹人和奚人素来不服管教,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之类推脱责任的话。  够了!我要的就是你管不了也不想管的态度。三千老弱病残?好得很,多了精了我还不放心呢。  大业十年正月,韦云起开始动作了。  但他的对象,却不是契丹,而是奚。  相比契丹,奚要好对付得多,柿子先拣软的捏嘛。  这个时候,奚人正在和契丹人打仗,其实不光和契丹人,奚人自己也在打仗,两千隋军和三千突厥军突然出现,着实让他们慌了。突厥兵虽然都是老弱病残,可吓唬人还是可以的。  不过韦云起却不动手,他要劝降………谁归顺大隋,不仅不打,大隋还要帮他打对手。  本来嘛,主要就是为了打契丹来的。  于是到了二月中旬,韦云起那里也来了捷报:奚人五部归降三部,一部不降,被韦云起联合其他几部灭了,然后瓜分………人口、土地,大隋得四成,奚人三部各两成,牛马财物尽由三部和突厥人瓜分。那点破东西,说实话,大隋根本没有看在眼里。还有一部,因为和契丹联合,暂时没动。韦云起奏折里为归降的三部请封,我于是参照靺鞨先例,封三部酋长分别为松漠都督、饶乐都督和濡水都督,当然也封了所谓的“公”。  接下来,韦云起又和奚人做起了交易………换地。  这回拿到的土地和人口,人好办,有腿,走就是,可地走不了啊,而被灭的那个部落,又和大隋离得稍微有那么点远。  所以,韦云起就得换地,用跟大隋不接壤的地,换其他三部接壤的地,为了能够顺利换地,韦云起给了个“促销价”………你给我一百亩,我还你一百二十亩。这样一来,那些新上任的都督们自然乐意。换来的地,韦云起也不独吞,南边一块给了渔阳郡,东边一溜给了辽西郡,自己的燕郡只留下了东北一小块。  这一下其它两个郡就有点不大好意思了:“老韦啊,你看我是不是也该给你点啥呀?”  粮食种子、农具?没有问题。农夫?多了没有,给个几百人你看行不?  韦云起把带回的五六千奚人中,挑出五百精壮男子,交给沈光编练骑兵,又从三个都督那里借来六百精骑,交给四位偏将统带。还多出五千奚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韦云起把他们编入三个屯垦区,使其“汉化”。  当然,韦云起这些举措,都是依例上报朝廷了的,而我自然是四个字:准其所请。

第三十五章 选拔人才
    春天来了。  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这一日,同了一干后妃和沈莺去御花园放风筝。  我近来心情大好,其他人心情也都不错。  沈莺已经许久没有回过御花园,如今故地重游,当然分外亲切。  我近来多数时候还是宿在皇后宫中,元荣妃而今已经恢复,她那里也去的多些。其他五个妃子,皇后一再劝我不要冷落,所以我一个月里,也还记得应上一两次景。这里面,贵妃、淑妃和顺妃,似乎又喜欢的多些。不管怎么说,宫中自此总算没有怨妇,大家自然也都开心。  同去的还有赵王杨杲、安阳公主兰儿和三个皇孙。哦,还有我的小佳音,也在奶娘的怀中,跟在荣妃身侧。  我虽然对他们学业管的紧,不过对他们孩子的天性,却少约束,想来他们现在,倒比过去或许更多几分童趣。兰儿最是淘气,这也难怪,佳音尚在襁褓,不可能和他们一道玩耍,五人中,她年纪最小,又是唯一的女孩,自然人人让着。  正玩着,兰儿突然跑到我的身边,扬起小脸看我:“父皇,兰儿有事要求父皇。”  “哦?”我俯下身,笑着问她,“兰儿求父皇什么事啊?”  “父皇,兰儿也要去读书。”她认真地对我说。  “一个女孩子家,读什么书?”贵妃小声训斥她。她却撅起小嘴:“他们能读书,我为什么不能?”  我呵呵笑道:“好,父皇准了,明天兰儿也去读书。”  兰儿听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