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恶汉- 第2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两个月前,我接到了诏书。可没想到……”

种拂说着,伸手将身后的青年拉过来,“申甫,还不过来拜见你董叔父。”

“种劭参见董叔父!”

青年身体魁梧,文质彬彬中,却有一股子刚烈之气。董卓不仅恍惚,隐约觉得站在眼前的种劭,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和种暠重叠起来。忍不住轻声道:“像,真像!”

“这是我大哥的儿子,早先曾在刘幽州麾下效力,担任北城长。”

“北城长?”

这可不是一个什么大官,甚至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官职。所谓城长,仅在门伯之上,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官位。而且幽州北城,直面鲜卑和乌桓的攻击,很危险。

董卓有点不满道:“刘幽州怎能如此做?”

种劭忙开口,“叔父莫要见怪刘幽州。事实上刘幽州并不知道我的身份……我之所以去那里,是因为家祖曾为度辽将军,击胡于塞外。小侄并不想依靠祖父的威望,故而改名换姓,是想从最小处坐起。直到月前,刘幽州才知道了我的身份。”

董卓赞赏不已,连连点头。

“申甫,果然是国之栋梁。”

“怎比得叔父膝下虎狼之将的威名,如今连塞外乌桓的人,都知道了西平的名字。”

“申甫过誉了,过誉了!”

董卓忍不住捻着胡须哈哈大笑起来,但那神情间的得意,却无法掩饰。

待招呼二人落座,董卓和董旻也都坐下来。

种拂道:“若非今日在街上碰到叔颖,险些都无法见到仲颍呢。”

董卓神色暗淡,轻声道:“不是我愿意如此嚣张行事,只是……颖伯,我也不瞒你,我那儿媳妇,被人掳走,我儿率领人马,朝函谷关追击。早先,我还以为我儿在雒阳过的春风得意,可今日才知道,我那狮儿,竟遭许多人的嫉恨。连带这迎春门内诸多官宦,也受到了牵连。可惜我找不到证据,否则定不会饶了那人。”

种拂眼中闪过复杂之色,叹了口气,“朝中小人当道,竟然出了这种事情。其实,仲颍你何必要强找那证据,以你现在的手段,大可将其人揪出来,严刑询问就是。”

董卓一拍手,大声道:“是啊,我怎么这么糊涂?他做初一,我做十五……既然他先下手对付我,我又岂能束手待毙?叔颖,你立刻通知君明,把那人给我揪出来。”

“喏!”

其实,大家都知道那人是谁,不过却不说破。

早先朝堂上已经出现了流言,事情是谁做的,大家也都清楚。

董旻急匆匆的离去,种拂沉吟了一下,却突然问道:“仲颍可曾听说了那流言吗?”

董卓一怔,“什么流言?”

“这两日雒阳街头,有民谣传唱说: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不知仲颍可曾听说过,又有什么想法吗?”

董卓沉默了……

片刻后,他轻叹了一口气,“我自然听闻过。说实话,我这两日也在为此事而发愁。”

“发愁?”

“颖伯,你也非是外人,我不妨直说。我手中有先皇诏书,曾命我协助骠骑将军董重,支持陈留王登基。说实话,陈留王天资聪慧,临大事时却丝毫不乱,比之当今圣上,更有天子之像。可是董骠骑身亡,我虽有诏书,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种拂笑了,“仲颍你未免有些拘泥了……你手握诏书,有辅政的资格,若先皇真的有这个意思,支持陈留王想必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你素来果决,为何此事却犹豫起来呢?”

“这个……”

董卓不由得意动。

没错,我手里有诏书,也算是托孤的大臣,有什么好怕?

再说了,当今圣上与我没有关系,上面又有一个太后,很多事情确实有些不好办。

而陈留王却无靠山……

若我设防令其登基,岂不是就成了他的靠山?

有些时候,一句话,能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欲望完全激发出来。想起当年所受到的种种冷遇,董卓心中的愤怒一下子被点燃了。若我兴废立之事,当效仿伊尹、霍光之举。当年所有辱我的人,都会乖乖的前来依附,到时候看他们还敢嚣张?

那何进,不过一屠家子,却能手握天下兵马。

我的出身丝毫不比他差,为何不能做一个大将军呢?

董卓越想,越觉得应该行废立之时。不由的嘿嘿冷笑起来,拳头也不知不觉的握紧。

不过,他忽略了一件事。

事实上包括种拂,也是在故意忽略这件事。

何进能成为大将军,是他占了外戚的身份。而董卓,似乎没有这么一件光鲜外衣。

“颖伯,我拟请你为我军师,不知可否?”

种拂闻听,先是一怔,似乎有些犹豫。

董卓不由得神情黯然,“莫非颖伯也和那些人是同样的想法,觉得我粗鄙,不屑辅佐?”

“仲颍这话说的……也罢,我如今尚是白身,若仲颍你不嫌弃我的智谋短浅,我愿效力。”

种拂起身,深施一礼。

董卓也连忙站起来,把种拂扶住。

心里乐开了怀,咧开大嘴笑道:“我得颖伯,实乃三生有幸。”

说着话,看了一眼在一旁沉静端坐的种劭,“申甫历练回来,正应大展身手,为朝廷效力。不如这样,明日我奏请皇上,封申甫为侍中,不知申甫意下如何呢?”

种劭连忙谦让:“只怕小侄才能浅薄,不足以担当大任。”

“申甫切莫妄自菲薄,事情就这么说定了……只是,我奉先皇旨意,不知道朝中大臣,会如何看待?”

“非常时行非常事,董凉州何必在意太多?不如今晚宴请诸公,探探口风如何?”

董卓沉吟一下,点头道:“理应如此。”

……

当晚,董卓在大宅门内摆下了酒宴,邀请朝中大臣前来赴宴。

如今雒阳城内,董家势大。

丁原虽然也有兵马,却比不得董家的蒸蒸日上。故而虽在邀请之列,却不甚快活。

想他堂堂并州刺史,本来和董卓是平起平坐。

如今呢,到了雒阳城内,却变成了一个执金吾。表面上风光,可却比不得董卓。

若非他手中尚有人马,只怕董卓早就把他干掉。

坐在酒席当中,闷闷不乐的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却听董卓开口:“我有一言,请诸公评定。”

坐在次席中的种拂,顺势迎合:“不知董公有何高见?”

“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则不可以奉宗庙社稷。当今圣上懦弱,自阉寺祸乱之后,却少理朝堂之事,整日里只知伤感。陈留王聪颖,当为明主。先皇亦曾有旨意,欲由陈留王继承帝位。此乃先皇诏书,我欲请诸公见证,行废立之事,可否?”

说着,有人呈上了汉帝诏书,传递下去。

所有人都惊住了……

谁也没有想到,董卓会在酒宴中提起这件事情。不由得一个个心中惶恐不安起来。

诏书传入手中,看了几眼,确实是真的。

可这在座的,都是道德之士,心里说:你董卓不过是个良家子,有何德行做这种事?

但这些话,谁又敢说出来。

丁原在下面勃然大怒,待诏书传到了他的手中,一脚踹翻了酒案,站起来把诏书撕的粉碎。

“董卓,你不过是个良家子,竟大言不惭要行废立之事!天晓得,这诏书是真是假,你无德无能,胆敢如此?当今圣上,乃是先皇嫡子,登基为帝,本就是天经地义。且登基之后,又没有失德之处,你怎敢说出这种大逆不道之言,实不为人子。”

其实,丁原说的也没有错。

可如果他能把话语说的婉转些,董卓说不定还能考虑一番。

他死了诏书,而后又指着鼻子怒斥董卓,当着这么多人,却又让董卓的面子如何保全。

丁原心里本来就有火,说起话来更是非常刺耳。

董卓大怒:你骂也就骂了,怎么还敢把诏书死了?你以为,没了诏书,我就不敢吗?

呼的站起来,厉声喝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那股子在凉州养成的野性发作,董卓手扶宝剑,怒视丁原。

种拂连忙劝阻:“今日酒宴,只谈风月,莫谈国事。丁建阳想必是喝多了,董公何必在意。”

丁原怒道:“种颖伯,助纣为虐,必不当好死!”

董卓闻听更怒,就想杀了丁原。酒宴中的文武大臣连忙上前劝阻,同时有让丁原离去。

这本来也没什么事了。

董卓气消了,自然不会在意。

哪知丁原在回家的路上,却遇到一行兵马押着一众犯人。

火光中仔细看,丁原不由得大吃一惊。那被绳索捆绑的人,竟然是王允。连带着王允身后八十九人,全都是王府中的家眷。而押送的兵马,却不是大理公差,反而是北宫卫。

连忙上前阻拦,却见为首一员大将,手持三尖两刃刀,盯住了丁原。

“北宫卫办事,来人止步!”

“尔等怎可如此大胆,为何捆绑王大人!”

“王允勾结太平道反贼,血洗迎春门大街,杀人无数,奉鄂侯之命,特押送审问。”

“胡说八道,王大人怎么可能勾连反贼?”

这时候,王允大声喊道:“建阳公,休要听他们胡言乱语。朝中奸党再起,董卓大逆不道,擅捕朝中大臣,有谋逆之心。我王允一腔热血,定不会向他们屈服。”

过来两个北宫卫,上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把个王允打得头破血流,满脸的血污。丁原看着不认,想要上前阻拦。

那员大将一振兵器,“再不让开,休怪我心狠手辣……”

丁原前来赴宴,也没想到会遇到这种事情,所带的只有十几个亲卫。而北宫卫却有数百人,为首的将领,更是面目丑恶,看上去好似凶神恶煞一般,大刀寒光闪闪。

酒亦醒了,丁原眼睁睁的看着对方把王允一家大小押走,可心里的愤怒,却不可抑制。

径自出城,来到大营里。

坐在中军大帐,丁原越想,越感到愤怒。

董卓算什么东西?不过是个凉州刺史而已,为何如此大胆妄为?谈废立之事,还擅自抓捕朝中大臣。长此以往,这董卓迟早会成为汉家江山的心腹大患。要说起来,丁原对汉室还是有感情。特别是袁家的不作为,让他感到非常失望。你们把我从并州调过来,又不让我轻举妄动,难不成就是要我受那良家子的欺辱不成?

喝了一肚子的闷酒,在天亮时分,丁原召集麾下将领。

“我等来雒阳,实为扫除奸妄。如今阉寺虽灭,朝中却出了一个王莽之流……我拟兴兵讨伐,不知诸君可愿随我一起除奸?”

吕布忍不住问道:“义父,敢问那王莽之流,何人?”

“凉州董卓!”

吕布的眼睛顿时雪亮,杀意凛然。

当初败给董俷,吕布本来就不太服气。可后来丁原有隐忍不发,看着别人捞好处。

这心里面啊,是非常的不痛快。

如今丁原要打董卓,吕布第一个出面赞成。别看吕布只是并州军中一个小小的主簿,可究其勇武之名,却是全军皆知。吕布麾下有六健将,分别是高顺、郝萌、曹性、魏续、侯成和宋宪。都是勇冠三军的人物,一向都是以吕布为马首是瞻。

见吕布表态,六将立刻道:“愿尊大人之命。”

不过这大帐中,却有一员小将,似乎有些犹豫。

这小将军,大约在二十上下,身高八尺,面如紫玉,目若朗星,生的是仪表堂堂。

丁原一蹙眉,“文远为何不说话?”

“主公,我等如今只有八千人马,而董卓收拢了北宫卫之后,人马已近万人。其麾下猛将如云,如果我们冒然出战,只怕……以小将之见,再过些日子,李通会带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