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女谋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骄女谋江山- 第14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玉王妃苏洛冉挑眉“夫君啊,你打算食言而肥不成?”

    玉王炘炎无奈的摇头“岂敢,岂敢。”

    玉王妃苏洛冉满意的点点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说说?”

    玉王炘炎笑了起来,脸上带着一丝的自嘲“娘子一定知道你自己那个时代的文彦博吧?”

    玉王妃苏洛冉点点头“文彦博?”

    玉王炘炎笑起“文彦博,娘子如此广闻强记,不可能不知道吧?”

    玉王妃苏洛冉点头“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卒于宋哲宗绍圣四年,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他历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将入相,有五十年之久。任职期间,秉公执法,世人尊称为贤相。曾成功地抵御了西夏的入侵。宰相期间,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晚年皈依佛法。“

    玉王妃苏洛冉顿了顿“文彦博入仕不久就审理了一件大案——“刘平案”。此案发生在北宋与西夏第一次战争期间,当时刘平身为边关大将,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然而他的监军黄德和却临阵脱逃,引发全军溃败。刘平虽杀敌无数,但最后还是身负重伤,力尽被擒,宋军惨败。为了逃脱罪责,黄德和以重金收买刘平的部属,毁谤刘平投降胡人,致使刘平一族二百多人蒙冤入狱。文彦博当时担任监察御史,奉诏查勘此案,经过仔细调查,他终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然而,黄德和打仗不行,做官却颇有一套,其党羽遍布朝廷,为了推翻判决,他居然说动了朝廷指派其他的御史来代替文彦博。文彦博当时官阶甚低,但他面对压力,凛然不惧,对前来接任的御史说:“朝廷是担心我无法做成判决,才派你来代替。现在我已经做成判决,如果有任何差误,我愿意承担一切过失的责任,同你没有任何关系。”结果,黄德和及被收买的刘平部属全部被处死。”

    玉王妃苏洛冉又言“文彦博任宰相时,北宋与辽国达成了和平协议,数十年间国家都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然而军队数量却年年有增无减。文彦博认为在和平时期国家没有必要保持庞大的军队,军队过多会造成国家财力衰竭,因此,他找到枢密使庞籍,一起讨论淘汰冗兵减省冗费的事情。裁军一事被提交朝堂讨论的时候,许多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指出:“往年朝廷担心灾荒年间会发生灾民暴动,于是便在灾区大规模征兵,现在如果执意裁军,恐怕这些被裁减之人会聚为盗贼,危害社会安定。”宋仁宗听了这两种不同意见后迟疑不决。文彦博决然地说:“现在国家公私困竭,冗兵是个重要的原因,如果因为裁汰冗兵而发生变故,我甘愿朝廷治我的死罪。”最终朝廷采纳了文彦博的意见,裁汰冗兵达八万之多,国家财力得到大大舒缓,裁军后也没有发生任何变故。”

    玉王妃苏洛冉继续说道“文彦博为官期间,士卒故意寻衅,兵变一触即发,当“座上客人都吓得战栗起来”时,文彦博却异常冷静,神色自如。“天气实在很冷,可以准许他们折井栏烧来御寒”这句暖心窝的话更是在这个寒冷的冬夜温暖了士兵们的心,使士兵们“满腔怒火顿时消减了大半,无法继续耍泼”。这个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充分体现了文彦博的智慧与果断,也体现了他对下属的关心爱戴。“冷静果断,机智勇敢”,危急关头都能化险为夷,他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获得了朝廷的认可,不断受到重用,使他的官场之路一路通达,直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一心为民,赢得群众称道。”

    玉王妃苏洛冉抬起眉眼“文彦博,如此刚直不阿的人,敢担当,肯担责,这便是他最大的功绩,也是他五十年出将入相的关键,这样的人才,我苏洛冉敬佩他。”

    玉王炘炎微微咋舌“想不到文彦博在你的那个时代竟然是如此人才,这倒是提醒你夫君我了,这人我得好好观察观察。”

    玉王妃苏洛冉点头“元祐年间,辽朝派使者耶律永昌、刘霄来访问,苏轼接待,同使者一起拜谒哲宗。在殿门外使者望见文彦博,退立改容说道:“这是潞国公吧?”并问文彦博年寿。苏轼回答后,使者说:“年寿如此高,但身体怎么这么健壮。”苏轼说:“使者还只看到了他的容貌,没有听见他说话。他综理各种事情,极其精练,即使少年也赶不上;他学问贯古通今,即使专门名家也有不如。”使者崇敬地说:“文彦博真是天下异人。”文彦博回洛阳后,西羌首领温溪心有匹名马,请求边境官吏,愿意把名马赠送给文彦博,哲宗特诏允许。他被别国人崇重达到了如此程度。”

    玉王妃苏洛冉负手于后“夫君,这可是叱咤四夷的名人,你我不得不予以关注才是。”


第一百七十九章 叱咤四夷

    玉王炘炎挑眉“娘子啊,你说文彦博是叱咤四夷之人,可否给为夫详尽说说?”

    玉王妃苏洛冉笑了起来“夫君既然想知道,那又有何难?”

    玉王妃苏洛冉清了清喉咙笑眯眯的回忆着属于自己时代的宋朝名人传记“他是北宋山西介休人,相貌生得很圆满,仪容俊朗。俊朗就是很有光辉的样子。为什么他有光辉呢?因为他这个人没有阴谋,所以很俊朗。并且他对人和蔼可亲,不是很冷,也不是很热,人人见到他都有一种亲切感,不是俨然不可侵犯的样子。他为人也是很公平正直,又光明磊落。光明就是没有隐私,磊落就是很正直。他“忠心耿耿”,这并不是耿耿于怀的意思,而是说他又忠又直。你若说耿耿于怀,是觉得有一点闷闷不乐的样子,有一点像做错事了,耿耿在心。在这儿忠心耿耿就是很忠直的,所谓公平正直,光明磊落。

    他历任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在朝廷上他是很公正的,大公无私,和谁也不结党,不循私。那么他是不是尽看别人的党私不对呢?也不是。他对人人都有缘,所以做宰相做了五十多年,出将入相,名震四夷,世人称为贤相,受封为潞国公。

    文彦博晚年信佛,选择净土法门,栖心安养,专门念佛,无论早晚和行住坐卧之间,不曾有稍微的懈怠。他曾经发愿说:

    愿我常精进 勤修一切善

    愿我了心宗 广度诸含识

    他说愿我常常精进,不懒惰,“勤修一切善”,就是对人有利益的事情就去做。凡是利人的事情就是善,损人的事情就是恶。“一切善”就是“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也就是再小的善,他也不放过机会去做,即使是再小的恶,他也不做。“愿我了心宗”:愿我明白心的妙处。”

    玉王炘炎挑眉“娘子啊,这似乎并不能完全显示文彦博叱咤四夷的威名,可有一些有趣的轶事?”

    玉王妃苏洛冉点点头“倒是有些。”

    玉王炘炎感兴趣的翘起嘴角“说来听听。”

    玉王妃苏洛冉说道““宋,文彦博,幼时与群儿击球,球入柱穴中,不能得出。公以水灌之,球遂浮出。”文彦博自小聪明机智,他幼时和同伴玩球,球滚进洞里取不出来,其他同伴都无计可施,六神无主之际,唯有小文彦博灌水入洞,球便浮了出来。文彦博非但小时了了,长大从政后,更常以其聪明机智来利益百姓。”

    玉王妃苏洛冉笑起“此其智也。”

    玉王炘炎点头“以小看大,少时的文彦博就已经展露了头角,他在官位之后可做过什么?”

    玉王妃苏洛冉接着说道“宋仁宗当政的时候; 国家财政紧张;民间同时流通两种钱币; 一种是官银;另一种则是陕西制造的铁钱; 国家难以控制市场。于是; 便有大臣上疏仁宗; 请求统一钱币; 罢掉陕西铁钱; 由国家统一铸币流通。仁宗接到奏疏; 交给大臣们议论。大多数人觉得罢掉铁钱会造成市场混乱; 所以并没有实行。但消息却传了出去; 一时间; 首先从京都汴梁; 开始盛传: “朝廷要罢掉陕西铁钱了; 如果再不脱手出去; 晚了就一钱不值了!”一夜之间长安城里都传说铁钱快作废了。 “

    玉王炘炎好奇的问道“那在娘子的那个时代,这个不是谣言四起了吗?可有法子?”

    玉王妃苏洛冉笑起“那一时间谣言四起; 人心浮动。一传十; 十传百; 不长时间便传遍了城市乡村。那时;陕西铁钱不仅在陕西; 连京都及周围一带都十分通行; 储存这种钱的大有人在。大家听说这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就要废了; 那还了得; 所以都纷纷拿铁钱到店铺中抢购货物; 不管目前用不用; 先抢到手再说。店铺老板也不是傻子; 他们比别人更早得到了消息; 因此纷纷挂出牌子: 不收陕西铁钱。这家不收; 那么就到那家吧! 可百姓们串了几家店铺; 走了几个集镇; 到处都一样。这下大家更急得不得了; 有火爆性子的人竟到店铺中强行买货; 吓得店铺竞相关门。一时间; 市场大乱; 人心浮动; 危及治安。 ”

    玉王炘炎挑眉“那官府何在,就一点办法也没用吗?”

    玉王妃苏洛冉叹了一口气“官府也一时没了办法; 只好派遣衙役强制各个店铺收陕西铁钱。可商家也不愿意冒风险; 干脆都歇业了事。得知消息的宋仁宗大为恼火; 一边追查是谁传出的消息; 一边责令宰相文彦博迅速处理此事; 平定市场; 安定民心。文彦博召集大家商量; 大家都说别无办法;只有让朝廷下令; 辟此谣言; 用行政手段平息市场。可文彦博深深知道; 市场上的事有时单靠强令是办不好的。法令出去; 大家还会将信将疑。特别是平民百姓; 看重的是实例; 而不是一纸公文。“

    玉王炘炎点头“这个文彦博的想法是对的,那他如何做的?”

    玉王妃苏洛冉笑了起来“文彦博对大家说: “这么办吧; 先让我来独自经办此事。若我财力不足时;再麻烦各位。” 他回到家中; 询问管家: “丝绢缣帛还有多少?”管家说: “还有500匹。”于是文彦博让管家找来京城中最大的绸缎铺主; 托他代卖这些丝绢; 并特别叮嘱:不要其他的钱; 只收陕西铁钱。消息一传出来; 所有的人都傻了眼!大家看到当朝宰相将这么大笔家产代卖;都只收陕西铁钱; 心中立刻有了底: “原来铁钱不会作废。家里的铁钱不会变成一堆破铁! ”想到这些之后; 他们纷纷乐滋滋地回家; 张罗买卖去了。谣言很快不攻自破; 陕西铁钱又畅通无阻地流通起来;社会又恢复了稳定。“

    玉王炘炎深深叹了一口气“果然是贤臣,真是好办法,只是娘子,你那个时代的皇帝就没问他如何做到如此面面俱到又如何做到如此滴水不漏的吗??”

    玉王妃苏洛冉笑道“后来; 皇帝问文彦博是如何想到如此妙计的时候; 他回答道: “谣言如风; 恐慌如水; 风借水势; 水助风行。当谣言四起的时候; 就像是奔腾咆哮的洪流扑面而来。这时候; 官员们大都主张采用行政干涉; 这就好比是用巨石堵住洪水; 但只能暂时缓解; 却不能在根本上起到作用。”说到这里;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 继续说道: “洪水是无法堵截的; 只能靠疏通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