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色共欲满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情与色共欲满尘- 第2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内必须将此信送至百草堂忘念手中。而后带其从玄武门入宫。此事刻不容缓,你家皇上能逃出生天否,全看你了。”
  万全点头,退。
  玉娘将药箱中的银针短匕一一收好,急出。
  婆子问:“娘娘,可有何事需老奴做的?”
  玉娘一笑,“若今日我不幸失命,还请婆婆对此事缄默不言,方能一世安平。”
  婆子老泪纵横,道:“吉人自有天相。”
  玉娘飞奔离去。
  至慈宁宫外,见有重兵把守,不慌不张的走向前。
  侍卫见人,问:“来者何人。”
  玉娘扬了扬手中的药箱,道:“为太后诊脉的。”
  那侍卫见玉娘为一女子,问旁边的侍卫,“你可知宫中何时有女医了?”
  另侍卫道:“不知道。”
  “咳!侍卫大哥给说错了,我不是宫中御医,是宫外的。赵稚赵大官人见我医术高明,便差人将我接入宫中为太后诊治。”
  “那接你之人呢?”
  “闹肚子,上茅厕去了,给我指道叫我自己来,我人生地不熟的,转悠了好久才找到呢!我先个就担心不能进,那人说报赵官人的名儿就好。”
  见玉娘说得活灵活现,道:“可有通行令。”
  “哎呀,你们宫里人就是事儿多,你不放行,我还懒得医治了呢!什么玩意。”语毕,欲走。
  侍卫忙将其留住,道:“神医莫怪,稍等片刻,我这便去禀告。”
  玉娘满脸怒气道:“哼。还不快去!没见着烈日照人?”
  侍卫连连道不是,生怕把这女医给得罪了。真叫他气走了,可没他好果子吃。
  入内,禀告。
  贤王闻赵稚请医来看,也不由得出乎意料。而后欣慰一笑,对太后道:“可见稚儿心中是有你的。”
  太后一脸苦涩,不言不语。
  贤王命其宣。
  于是侍卫将玉娘领进室内。
  躺在地上的伯祯见玉娘,心中大惊大喜,面无表露,又因痛瑟缩一旁。
  太后与贤王均是未见过玉娘的,只以为是赵稚找来的江湖女郎中。
  玉娘并未看伯祯,目不斜视,见人也不行礼,只是道:“你们宫里的贵人见个面儿,还真心不易,似美女选拔赛似的,一关又一关的。”
  贤王可不被玉娘的容姿给迷了眼,又见其吐字犀利,浑身带刺,更是欢喜。道:“你这小嘴看着颜色娇嫩,却不想是长满了钉子倒刺的,好不饶人的。”
  玉娘天真无邪的问:“敢问贵人,你眼下可是与我调。情?”
  贤王看眼太后,恼羞成怒道:“说甚么混账话。叫你来医人,还分不清轻重了。”
  外出煎药而回的芳姑姑见玉娘,甚不解,何时这玉昭仪与贤王他们混成一伙儿了?道:“玉昭仪好。”
  玉昭仪?太后与贤王惊。
  贤王问:“玉昭仪?不说是稚儿寻你入宫的?”
  “皇上见太后缠绵病榻,知我会些医术,便使我来看,不料,被拒之门外,我也别无他法,只好借赵贵人的名头进来了。”
  见贤王欲擒之,忙道:“先说好君子动口不动手,贵人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待,有辱斯文。”
  贤王笑,道:“你倒是古灵精怪。”
  玉娘为拖延时间,阿谀奉承道:“贵人果然有大家之风,王者之气。”
  贤王哈哈大笑,道:“可见你是个有眼力的。”
  “要我说一国之主就合该是贵人这样的人才能堪大任。”
  伯祯可不知这玉娘打的甚么鬼主意,闻言气得个七窍生烟。
  贤王道:“你倒是个敢说的。皇上可在这儿呢!不怕治你的罪?”
  “若实言实语能招罪,只能说此君小肚鸡肠,不容谏言。即便是将我杀了,亦有与之同感之人,难不成与其意见相左之人,都得杀了去。泱泱众生如何治得完?悠悠众口如何堵得尽?”
  贤王不禁对玉娘刮目相看。“他日我若为帝为王,定当报你知遇之恩。”
  太后轻咳,道:“还不赶紧替哀家把脉。”
  玉娘听之,把其脉。蹙眉道:“太后娘娘脉象虚弱,病气已入心肺,难啊!”
  太后怒道:“霖哥,快将她拉下去斩了,竟敢诅咒哀家。”
  玉娘摇头,道:“不料太后亦是爱听谎言憎听实的,自欺欺人可不叫人笑话。活着,就要坦荡些。”
  “哀家可容不得你说教。芳姑姑,将她打入天牢,好生伺候。”
  玉娘可是任其处置的,忙跑至贤王身边儿,扯其袖,道:“贵人,你可要救我。这会子被抓了去,你知遇之恩就无处可报了。”
  贤王只觉一阵冷香来袭,又见那般我见犹怜样儿,可不是心起涟漪。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贤王也不例外。揽其肩,道:“本王救了你,你以何报之?”
  “黄金万两可好?”
  “本王自有银钱无数,不需锦上添花。”
  “那你要如何?”
  “你不诚心,自己深思一番便知。”
  “小女子无以回报,唯有以身相许了。”玉娘似娇还羞,钻入其怀中,趁其不备,匕首已入其背。
  贤王将其推开,欲拔剑。玉娘已是银针入其喉。
  芳姑姑惊惧,张口欲喊,玉娘身姿如鬼魅飘至其旁,亦是将其银针封候。
  太后手脚不便,起身欲逃,玉娘将其擒住,以布封口,对伯祯道:“皇上,是留还是?”
  伯祯恨意十足道:“杀!”
  太后闻言,连连摆头。
  玉娘不顾,手扣其头,左右一拧,只闻咔嚓一声,已归西去。
  知久留无益,踱步至自贤王身边取出匕首,而后扶起伯祯,为其潦草包扎一番,道:“不知外边有多少为贤王之人,贸然出去,恐不妥。我先探一二,你便待这等我。”
  伯祯点头;道:“你可要小心行事。”
  玉娘闻言,内心复杂。回身,将其背之背上。问:“这慈宁宫内可有偏门?”
  伯祯道:“外室的北窗朝南走,有一小道,守卫稀松。”
  伯祯指方向,玉娘随其走。见外侍卫众多,来往甚密,便知不易突出重围,回内室。将伯祯放至榻上,道:“你在这儿等着罢。”
  “好。”
  玉娘提箱,离。
  伯祯见其背影孱弱如扶柳,却是坚韧不拔。那背处衣衫血迹斑驳,宛如浓彩画,一如他不明所以的感情。生死之刻才知,原来心中已有佳人身姿。
  

☆、舌灿莲花胜雄师

  侍卫见玉娘提箱而出,道:“神医可是医治好了?”
  “哪能一时半刻就好得了的,这不,还得去宫外取药。”
  侍卫问:“怎么背上都还沾了血?”
  玉娘答:“咳!提这作甚,我以为宫中贵人皆是饱读诗书的温恩尔雅之辈,不料这贤王竟是个色中饿鬼,背着我流鼻血了!你道恶不恶心。”
  那二侍卫俱是忍俊不禁。
  玉娘走至拐角处,隐入亭榭的垂兰叶下,隔远观看着侍卫巡逻的规律,却发现自己心神不宁,沉不住气,无心观察。
  想着伯祯身受重伤,独留一人在那儿,万一有人入内探看,恐怕是凶多吉少,多留一时一刻便是多一分危险,于是毅然回慈宁宫。
  那侍卫见其返,道:“神医怎又归来了?”
  “落了些东西。”
  侍卫信以为真,自是放行。
  伯祯听闻脚步声,以为是太后党羽,恐其命丢于此,不料却是玉娘归来。真个是又恨又恼又欣喜。
  玉娘道:“横竖都是腹背受敌,不如拼死一搏。如何?”
  见其豪气万丈,伯祯哪能懦弱以对。道:“若生,吾之大幸,若死,亦是无憾。”
  玉娘不再言语,俯身将贤王的剑拔出,正伯祯不解时,玉娘已快刀落地,将贤王的头给斩了下来,霎时血如巨石激浪四溢,溅他满面。玉娘如法炮制,亦将太后的头斩下。
  伯祯被骇得魂不附体,见玉娘鲜血满身,手提二头颅,宛如地狱中万恶的血修罗,叫人闻风丧胆,风声鹤唳。又见玉娘一步步朝他而来,他本能的瑟缩了下身子。
  玉娘道:“等会子说甚么你该知晓罢。”
  伯祯欲言,张口却无言。口水吞咽几番,结巴道:“你。。。你说甚。。。甚么?”
  玉娘莞尔一笑,伯祯只觉毛骨悚然欲呐喊。
  玉娘蹲身,道:“上来罢!”
  “嗯?”
  “背你出去。你伤势严重,再拖上一日半载真会升天的。”
  伯祯强忍着痛意,手脚不利索的爬上玉娘的背。
  刚走出内室,外室侍立的宫人见二人俱是高声尖叫,有那胆小的宫女丫鬟已是晕了过去。
  外边侍卫闻声不解,欲探看。
  却见玉娘二人踏血而来,更叫人心惊的是玉娘手中的二个头颅。
  侍卫拔剑相向,巡逻侍卫也大步而至。玉娘却将这儿头颅抛向他们,抖了抖肩膀,示意伯祯说话。
  伯祯怔愣几瞬,道:“狼狈为奸逼宫谋反者,死!顺朕者昌,逆朕者亡!朕不管你们效忠何人,眼下若是执迷不悟,下场唯有一死,若拱手而降,朕既往不咎。”
  玉娘对先前放行的侍卫道:“咳!就你,若不是为贤王之人,赶紧邀功,指不定能升官加爵呢!还愣着作甚?识时务者为俊杰,美妻娇妾热炕头多好啊!念你实诚我才出言相劝,你若是坚于愚忠,那便是死路一条了。”
  群龙无首众侍卫士气低迷。有侍卫问:“降了真既往不咎?”
  “朕金口玉言,驷马难追。”
  玉娘紧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想想家中的老儿幼子,你们有甚资格以命拼命?若诸位怕皇上秋后算账,现在便可离宫卸职,无处生计者,拜入我白宫,一生衣食无忧。”
  众侍卫闻言离的离,散的散。
  玉娘见此,大步前行。低声问:“这可有捷径入玄武门?”
  “直行,右拐,直行。”
  途中有宫人见二人浑身是血,俱是尖叫不已,引来巡逻侍卫围观无数。
  众侍卫有些那未曾见过皇上尊容的,只以为二人为刺客,合力将二人围住,水泄不通。任伯祯二人如何解释也是不听半言。
  玉娘啼笑皆非,将伯祯放下,任其坐于地,问伯祯可有甚信物可证身份。
  伯祯摇头。
  僵持了约莫一盏茶时间。
  王将军率军而来。
  众侍卫问好。
  伯祯见人不由喜出望外。
  王将军宫外闻炮竹声响,便入宫来。见二人狼狈不堪,亦是大步流星走来。
  伯祯道:“王爱卿来的可是妙哉。”
  王将军不答,问众侍卫,生了何事?
  一侍卫道:“我等见二人形迹可疑,便将其围困,只因二人称其为皇上宫妃,我等不知真伪,不敢放肆。”
  王将军煞有其事的打量二人一番,道:“简直是胆大包天!竟敢冒充皇上名号。来人啊!将这二人押入天牢。”
  伯祯、玉娘知事已生变,道:“王爱卿!你可要看得明白仔细,是朕啊!”
  “还不将二人押下去,听由圣上发落。”
  伯祯还有何言可说?心知此人已叛变,对他无疑是当头一棒,只怪自己有眼无珠,信任所托非人。
  玉娘道:“我敬王将军为国之栋梁,民之英雄,今日便多说一言,君王之座落谁家,于你于我于百姓并非至关重大,你我只图功成名就,百姓亦只图安居乐业,由此可知国泰民安亦是众望所归。虽吾皇至今尚无建树,但我请王将军三思,新帝登位,便能保证赵国走向繁荣昌盛?若为明君尚可,能有一番作为,可若其为娇奢之人,只怕身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