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看须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轻看须眉- 第8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所有人都知道这份资料的贵重。而007的地位也在这两份资料后在康国真正的高层心目中看中。若是原来和胡国真正开战,战争的胜负在五五之数,但是有了这两份资料胜的几率足足高上了两层。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贡献不亚于多了一支百战军队。
  然而还泪在接到这两份密报时相对于康国高层欣喜若狂截然相反。她泪流满面的叫住给他送信的特工,向他深深的鞠了一个躬。这个躬是送给全体007成员的,作为他们的老板,还泪表示对员工的尊敬。而后她又双膝着地,向青崖关或者说胡国的方向磕了一个响头。起身再撒上一杯清酒。
  那特工虎目含泪,跪在还泪面前还给她一拜。抬头时额头青紫一大块。平胡王的一礼一拜有多重天下都知道。但是007受得起这个礼。
  在他隐于夜色之后还泪一夜未眠。这两份密报到底付出什么代价她知道。一批又一批的特工入草原,只为了这两份密报。真正回来的能有几个。能取得胡国的地图是他们用生命来探路。
  虽然穿了胡人的衣服,但是两国的文化不同,就是身体形态也不太一样。比如前面提到的胡人一般都O形腿的,但是康人后天怎么也装扮不出来。一接触,一交谈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入草原的特工比起胡国或者康国的人口基数来说是太少了,而且分散开来三三两两也不像军队。这使得胡人并没放在心上,遇到一个就杀掉一个算了。胡国的高层甚至还不知道这事情。胡人只是嘲笑这些不怕死的康人,胡国虽然战场上失利,但是并不是正面对抗时战败的。所以打心眼还是看不起康人,觉得康人太弱,他们随便那个都能弄死几个人。胡人以为康人自大,胜利了一小场就屁股翘上天了,现在敢捋老虎胡须了。因为从来没出现过什么特工这类的组织,所以压根也没往那里想。
  而第二份材料还是主要从胡人那里得来的。胡国二十多年钱掳走许多康国的女人。这些女人后来也生了很多孩子,就如李无名。但是这些混血儿在胡国完全没有地位,有时比佣人还低贱。看着母亲受苦自己被欺负,这些混血儿对胡国不仅没有好感,反而恨之入骨。007联系到其中不少人,这些资料就是从他们那里得知,而少数活着的特工把资料带回来的。
  入草原画出地图、取得许多珍贵的资料。这些东西都是用人命堆积的。他们犹如在殉道。这样的壮烈不下于当年的远征军。而且这些事情都是秘密,也许在他们死后世人都不知道有这样一批英雄为了康国而无怨无悔的献出自己的生命。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写论文,所以没时间码字啦。不好意思啦。明后天补上。




第四卷:平荡天下 第二十二章:战事将起

  特工在暗,政府在明。一道道条例颁发,一个个贪官被抓。整个康国上下进行了大清洗。
  动作太大必然触及了多方面的利益,许多势力蠢蠢欲动。历代的皇帝谁不想杀尽贪官,但是这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了,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没有万全的准备和可以压倒一切的力量,就算皇帝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们要动的这个阶层是康国重要组成部分,若是这一块乱了对于整个国家的安定和繁荣打击太大,可以说后果不堪设想。严重点也许皇权不保。
  但是年轻的政府半分都不怕这一点,只要把核心抓在手里,底下的小虾米他们能扑腾出什么浪花来?文有李白李思过和翰林院压着,武有几十万大军作为后盾。小打小闹的抗议朝廷打个喷嚏就能摆平。一些官位高一点的临死想反扑,但是还没准备好就被得到消息的朝廷给灭掉了。
  年轻人就是敢打敢冲,但是年轻的政府并不是一味不计后果的。老皇帝认为这些国家的蛀虫虽然可恨,但是毕竟还有点用处。为了整个国家的安定和团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们不做台过分也就听之任之。但是以西都六少为主的却不这么认为。为了政治的清明和整个国家政权的风气都必须把蛀虫赶尽杀绝。
  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也许权利的更替会有一段时间的骚乱,但是对于将来却是有好处的。虽然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西都六少也不要求当官的两袖清风,为国为民。官场之间正常的礼尚往来也是可以接受的,贪点小钱补贴家用,只要不违背原则性问题也无伤大雅。但是欺压百姓,尸位素餐的人该杀就杀,绝不留情。
  在年轻人的铁血政策下官场人人自危的同时也慢慢安定下来。官场是一个很奇妙的圈子,在政治污浊的情况下你若是不贪也不行。你不贪就不能同流合污,就必然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这时候就危险了,所以清官常常就没有什么好下场。
  许多当官的当初何尝不是壮怀激烈、壮志凌与烟云。当官的梦想就是施展抱负,就是很简单的想为百姓多做事情。但是在这种官场风气下不得不融入其中,后来慢慢变得污浊。
  朝廷大刀阔斧溅起千层血,许多原本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三年间官场大换血,许多人一起床就发现许多同僚永远不能再出现在自己面前。朝廷这样的举动使得没有背景的穷书生真正看到了希望。许多真正有才华而不愿再官场同流合污的人才一个个出山为朝廷服务。其中还有许多当年的风流人物,李白还拉来昔日的同窗兼好友为朝廷服务。
  历时三年的大换血并不是没有带价的,什么自焚谋逆造反层出不穷,这些也是历代皇帝所担心的。但是这次朝廷的脚步异常的坚定,那是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手的决心。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朝廷都没有停手的意思。
  三年来康国储备了足够的粮食军事器材和药品。康国的改变让很多人惶恐,但更多的人热血沸腾。康国在以一种可见的脚步在强大、任何阻碍康国脚步的人都永远倒在朝廷的屠刀下。对于土匪山贼是这样,对于贪官污吏也是这样。
  一所所学堂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康国的大地上兴起。这如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使得穷人家的孩子热泪满眶。学堂是三年制免费的义务教育,每一个到了学龄的孩子必须上学。三年后上学就必须要交学费了。原本还泪也想过九年义务教育,但是这不符合康国的国情。第一点是康国并没有这个国力承担巨大的教育基金。第二点是穷人家的孩子不是免费了就能上学,他们还要干活养家。年龄小时放在学堂里没什么,大一点就必须承担生活的重担。
  三年义务教育不过是扫盲,但是朝廷都坚信,将来会有四年义务教育、五年、六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教育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是重中之重。下一代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只有教育才能看见明天。
  整个计划望江楼赞助了三分之一的钱。而且以后每一年都会播出一笔巨款交给朝廷。好在作为康国和殇国的交易商,这三年赚了不少的钱。不然这比巨款也会让望江楼头疼很久。
  有了学校自然需要大批的教师。李家是文坛的领军人物,但是底下的门生那都是在朝廷干活的。要是全拉去教书了谁维持朝廷的日常工作。在先生的问题上让高层头痛了很久。后来平胡王不惜她的狗爬字写了近一千封信,分别寄给了退了休的翰林学士、文坛名秀等。信上只有一句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收到这封信的老头们除了躺在床上在死亡进行时中的,只要能动能说话的都出山了。其中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头半身瘫痪,是由他孙子推着轮椅来的。因为他儿子也老死了。
  平胡王亲自写信邀请,这面子不是一般的大。在国家正在飞速发展的时刻,朝廷竟然还能用到自己,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在死之前还能体现出自己人生的价值所有老头们都仿佛年轻的二十岁。
  这些老头真正算得上桃李满天下,老头们被分到不同的学校担任校长,马上这个学校就来了一批他们当年的学生来任教。学堂无先生的事情就这么被解决了。
  这个时代太过与众不同。疯狂而热情飞扬的不仅仅是朝廷。人人眼里多了希望,多了值得喜悦的东西。一种叫幸福的东西不再可望不可即。历史有的时候会用一页纸写上几百年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代,历史会用几百页纸写上短短几年的时光。
  这种紧凑的发展不过三年,遥远的胡国传来一个消息。胡王驾崩,太子耶律无畏继位。得到这个消息时独孤雪眼里爆发出惊人的战意。他那说得上漂亮得妖异的眼睛亮得吓人,把进来倒水的宫女吓得打翻茶杯。独孤雪点了点头,让吓得快哭出来的小宫女退下。等御书房关了门后独孤雪靠在椅子上闭着眼睛,手指不停的敲打桌面。等他再次睁开眼睛才发现已经过了两个时辰,外面的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
  西都六少都在差不多的时间得到消息。独孤山正在校场上练兵,他把手中的枪握得紧紧的,而后突然哈哈大笑。“这一刻终于来了。”他枪指西北,披靡天下。独孤阳正在办公,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端起桌上的茶,一口一口的呡着,而面带微笑。但是这笑意却没到眼底。他的脸隐在茶香飘逸热气袅袅中。夏子玉混在远征学院教书,他只是轻轻笑了下好像遇到很高兴的事情。独孤萧皱了皱眉头,眼神一下子暗淡下来,随后却越来越亮。这件事若是了结了,两人的未来就只在自己的手中了。还泪摇了摇头,心里却松了一口气,是到了毁灭与重生的时候了。
  




第四卷:平荡天下 第二十三章:西门送别

  胡王之死引得康国高层一片动荡。康国三年的励精图治着力解决内患努力发展不就是等待这个机会?
  胡王死后即便胡国不会大乱,太子耶律无畏顺利继位,但是皇权的更替带来的远远不是这么简单。所以这个机会是康国发动反攻的最佳时机。三年前胡王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康国紧锣密鼓的准备了三年,就是等待这一时机。
  一道道命令从西都这政治文化中心往康国四面八方发出。在短时间内要纠集二十万大军,青崖关的常备军不能动,只能从各地挑选精英。青崖关是康国一道屏障,即使这次远征失败了也能应对胡国的反扑。若是没他们后果不堪设想。这二十万大军都是骑兵,在草原上步兵根本不管用。
  每支队伍都是在三年前就挑选出来以备今日之用,所以战力都有保证。西都不能大量容纳这些军士,只好放在地方上。现在朝廷的一纸调令要把他们全部整合成一支军队。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次负责军需的是独孤萧。听说是他到皇宫主动请缨的,皇帝只是略微思考了一下就答应了。还泪得知后也没有表示反对,她不要求她的丈夫为她遮风挡雨,也不会如保护孩子一般把独孤萧放在一个她认为安全的地方。两人只愿手拉着手相互鼓励,共同承担风雨。当年独孤山为了保护她而把她放在北谣,又怎么能想到世事无常,北谣会遭到屠城之灾?
  独孤萧接到圣旨后就必须赶往青崖关。临行前还泪安排了四个人在独孤萧身边,其中三个是清风、冷月和炽日。三年来这三个最早跟着还泪的侍卫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少年。这些人被还泪分配到李白、刘氏和并州的老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