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农户一二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耽美]农户一二事- 第1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夏天无所谓,冬天气温那么低,要是每天夜里起来把尿,不仅宋小宝自己受不住,宋家二老也不能睡个安稳觉了。宋大山和陈桂枝原先还觉得宋小宝一个人睡不下来,等着宋小宝哭着找他们。起先那两天的夜里都没敢真睡沉了,就怕听不到宋小宝喊他们。
  结果,宋小宝一觉到天亮,白让宋家二老担心了。
  宋添财在旁看着,很为自己的智商点赞。而把宋小宝安排进了他的儿童房,陈桂枝就趁着宋添财一个人是时候,拉着他到旁处说话。很明显,是要避开赵言修,和他说悄悄话。
  而陈桂枝把宋添财拉到旁边的第一句话就道:“添财,你老实和我说,那傅公子是不是言修他爹啊?”
  宋添财闻言吓了一跳,傅文睿虽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了,但保养得当,瞧着也不过三十出头而已。他怎么也不会想到陈桂枝会把傅文睿当成赵言修的亲爹,他爹娘这脑补能力也太强了吧。
  也是他失策了,光想着不让宋家二老担心,就没和他们说傅家和赵言修的关系。可却没想到,就傅文睿那张和赵言修有七分脸,心里没什么想法那就怪了。
  宋添财耐心的对着陈桂枝道:“娘,傅公子不是言修的父亲,要真按辈分,言修该喊他一声舅舅来着。不过,言修的亲生爹娘当年弄丢了言修,其中还有些弯弯曲曲,言修不想认回去。我也不大想让言修认回去,这傅公子也就来看看言修的。你们别担心了,言修以后还是在咱们家,咱们以前怎么过日子的,以后还是怎么过,人不会碍我们什么事情的。”
  陈桂枝却是被宋添财的话说得一愣,开口道:“言修的亲生父母找到了?可我咋们见着呢,瞧着傅公子的样子,言修的亲生父母也该是个富贵人家啊。当年咋就把言修给丢了呢,这总是他们的亲骨血啊,要是我,就是再怎么样,也不能把自己孩子丢了。那不是挖做我的心头肉吗,言修也是可怜的。你可待他好些,不能对不起他。人家这么个好孩子在我们宋家过日子,你可不能给人家委屈受。”
  在陈桂枝看来,除了穷得养不起孩子,实在是没法子了,才把孩子送到好人家养着外。其他的情况下,怎么也不该把孩子丢了。既然言修的亲生父母不是穷的养不起言修,那就是这父母狠心了。言修不认回去,也是理所应当。这么狠心的父母,就算认回去了,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把言修给坑了。
  这种测试一般是三年一次,由卫所的官员家族子弟备考,不过,若是考不过哪也进不去。考进前三名者,能在卫所授七品官职。是个十分不错的晋身渠道,而梁佑荣在卫所里前途光明,赵言修进去,依着赵言修的才干武功和粱佑荣的庇佑,前途也不会差了。
第115章 来信
    宋添财有些好笑;他是那样的人吗?也不知他娘脑补了什么,不过,这样也好,梁家的事情太复杂;也不太合适与宋家二老说。要让宋家二老这么认为,对赵言修才不会造成什么误会。
    宋添财道:“娘;你儿子像那样的人吗?对了;娘;言修亲生父母的事情你们知道就行了;就不要再在言修面前提起了;他面子薄;可咱们也得体谅他不是。还有那姓傅的再上门,你们也别再说言修的事情了;这件事情我们不要插手,给言修自己做主才好。”
    宋家二老什么都好,尤其是这心软的跟面条一样,提不起筷子,让宋添财担心他爹娘脑子一糊涂就当起了和事老。
    “你当你娘是你爹那样的大憨货啊,吃饱了撑得会跑去戳言修的心肺子。言修这样好的孩子,他的事情我们当然要关心关心,不过,儿子你放心,我和你爹也不是老糊涂,怎么也不会掺和进去,让言修难做的。”陈桂枝还算有些小精明。人家父子母子之间的事情,她一个老婆子瞎搀和什么。
    赵言修的亲生父母既然是富贵人家,那么当初丢了赵言修肯定就不简单了。赵言修这么多年被赵才青夫妻养大,这对亲生父母可没出过半分力。这么一来,赵言修认不认还真是赵言修自己做主了。儿子这么叮嘱她们,怕也是怕她和老伴心肠好,给傅文睿说和,让赵言修难做,这些陈桂枝都明白。
    所以,陈桂枝当然要表明态度了。到了泉州,没了那些糟心的亲戚,日子又比过去富裕了很多,许多以前不能用不舍得用的吃的用的穿的,现在都能用了。陈桂枝在这儿还和前后门的妇人们说上话了,还要费点心在新开的磨房上,每天日子过的充实,人也越发的有主见了。
    听着陈桂枝这么说,宋添财还是不放心的和陈桂枝道:“言修的亲生父母还算有来头,他娘倒是一直想认他,可他爹却是个混不吝的。言修要认回去麻烦多多,他不想认,若是有人来探你们的口风,千万别给言修做主了。也别给言修提,他心里也够苦了,我们要多多体谅他些。”
    “知道的,你放心吧,深宅大院的内情可不是我们这些庄户人家能知道。你娘我脑子笨,可还是知道言修和咱们是一家人,难不成我们还有胳膊肘往外拐不成。自己家的人都不护着,这还像话吗?”陈桂枝就差拍胸脯保证了。
    宋添财这才放了心,陈桂枝和傅文昭都是做母亲的,若是傅文睿和傅文昭从宋家二老下手,打打感情牌,让宋家二老帮着说说好话。即使不会让赵言修改变主意,可也会让赵言修为难的。宋添财可不想自己的爹娘为了他人来为难自己的心上人,自然要打好预防针。
    说完了这件事,傅文睿再上门的时候,宋家二老尽量避开他了。实在是他们骂不得,打不得,还不能拉脸子给傅文睿,宋家二老就只能找了个最笨的法子,一瞧见傅文睿上门,两人就抱着宋小宝出去了。要不窜门聊家常,要不就驾着马车去镇子郊外的农庄里看看田地。
    宋大山实在闲不住,宋添财就给他在离宋家最近的郊外农庄上买了地,让宋大山没事就去地里转转,那儿专门雇用了长工,宋大山去就是指挥指挥,监督一下这些长工种地。
    这事宋大山做的还是蛮专业的,没事就去转转。从地里带会些新鲜蔬菜和瓜果,他是老农出身,去庄子里和那些人家十分的有话题聊,倒是不会显得无聊。他是东家,佃户们对他这个的老太爷只有奉承的,宋大山每次去都是高高兴兴的。
    天渐渐的冷了,泉州这儿的气温比永乐镇那儿要高些,不过,宋家也开始备下炭了。这个时候,宋家来泉州已经两个月了,陈大石夫夫送来了第一封信。
    信分两封,一封是给宋添财的,一封却是给宋小宝的。狗子现在也和大锁小锁一道每天去镇上读书了,他还是记得宋小宝这个小弟弟的。字没人全,可却不妨碍他给宋小宝写信。
    宋小宝接到信兴奋极了,赵言修帮着他读,狗子信上能认出的字只有一半,剩下的一般都是用图来代替的。赵言修连蒙带猜的把信读了,知道了狗子现在过的不错,有大名了,叫宋均一,是私塾夫子帮着取的。
    狗子还在信里写到教他和大锁一个班,夫子最是严厉,有次大锁顽皮没写完夫子布置的功课,被狠狠的打了小手板,还请了他爹过去。之后,大锁捧着肿了的手,回去还被他娘一顿竹丝炒肉。
    当然,狗子也有小孩子的炫耀,说夫子夸他算数学的好,能算得快。就是字写的不好看,他现在每天都要些五张大字。他大爹爹和小爹爹尝尝给他炖鱼头猪脑的给他补补,说老人讲吃那补那。
    狗子的信洋洋洒洒的写了七八张,就写明白了这些事情。宋小宝听得津津有味,听完了还不算也吵着要写信给狗子,把自己的事情告诉狗子。赵言修本来想代笔的,被宋添财拦住了,让他给宋小宝自己折腾去。
    宋小宝就会写他的大名,其他的字认识的倒是不少,可要写就不行了。不过,不会写他会画啊,画个圈圈,画个动物,反正只要他能想到的都画了上去。一张纸在宋添财看来就是鬼画符了。
    不过,宋添财很是很欣慰狗子现在的日子过的不错的。当初,他把狗子送给陈大石和林小满收养,就是图个陈大石和林小满人好心眼正。他们没孩子,待狗子肯定尽心尽力。事实证明也是如此,虽然狗子没怎么写陈大石夫夫如何如何待他好,可狗子孩子气的表现就能说明他和陈大石夫夫的感情十分的好。
    或是说,陈大石和林小满把狗子养得很没有那种小心翼翼。这样的状态,就是宋添财自己也不敢说能待狗子这样。这不是光物质就能养得出的,还得给狗子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这两样,在宋小宝身上,宋添财是不缺的,可若是对狗子,他怕是做不到如宋小宝这样了。
    陈大石和林小满写信说了藕田又重新种了,现在天冷了,陈大石和宋大海一家开始去山上烧炭了。这烧炭的银子是他家 ,宋大海一家,和宋添财一家平分的。因为这烧炭的方子是宋家的,木材也是宋家山上的,这些银子给的也不算多。只不过有宋大海一家分,陈大石他们还真没占什么便宜。
    宋添财虽然已经不大看重这些小钱了,可这个钱他还是会拿的。毕竟,升米恩斗米仇,有些事情,他要做个提醒。他可以做好人,但却不做烂好人,把所有的事情都让旁人习以为常,那才真是糟了。
    这些钱虽然不多,可却代表了一种态度,如宋大海一家就会感激他们。毕竟,这事要不是宋添财的关系,陈大石也不会喊上他们。但一开始或许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若是长长久久,宋家表示没什么,这是应该,那就真成应该的了。
    不如这样,宋添财永远喜欢先小人后君子,这样算得清楚,让旁人绝对没吃亏,才能真正的不伤情分的处下去。
    而陈大石和林小满还说了宋家的茶铺子现在又开了,现在快到年底了,行商渐渐的多了起来。生意十分的不错,镇上的米价已经降下来了,朝廷发了救济粮,村上的许多人家每人都分都了一些粮,虽然不够过冬,但一人一天一顿饭还是能保证的。
    最后,陈大石还在信后面稍稍提了一句,宋进宝和陈桂枝的娘家都来宋家打听过。得知宋添财把田地都卖了,铺子也租了出去,这才不甘心的走了。
    宋添财瞧到这儿,心里冷哼一声,他当初走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担心。要是对外说让陈大石夫夫替他看管,说不准又有哪个脸大的亲戚去找陈大石的麻烦。毕竟,陈大石是陈桂枝的远房亲戚,还是过继了的,要真替宋家管理家有也确实能让人说嘴。
    所以,宋添财早就和陈大石和林小满对好了话,只道这些田地是卖给他的,连屋子也是拿了他们租金的。这么一来,那些亲戚怕是也不敢闹了。这花银子的产业,可不是他们能闹腾的。
    现在看来,还真给他想到了。
    宋家二老知道宋家村那儿过的不错,心情也高兴。宋大山知晓陈大石带着宋大海一家挣钱,心里很是感激。毕竟,他就是脑子再笨,也知道这是陈大石和林小满看着他儿子的面子给他大哥家送银子的。
    去年烧炭他可在场的,一场炭烧下来一家就能分到十几两银子。宋添金要在镇上开铺子,他大哥跟着烧几年炭,也能攒下些家底,以后,不管养老还是给宋添金做本钱都是极好的。
    宋添财回信给陈大石和林小满,写了他们在泉州一切安好,还给他们带了些礼物。至于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