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朝鲜战争- 第8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议通过了推举苏联的斯大林和中国的毛泽东为大会主席团名誉主席的决定,然后通过了大会主席团的名单和秘书长人选。

彭德怀首先作了题为《三个战役的总结与今后的任务》的报告。这个报告是经山毛泽东亲自审定的,彭德怀手中的报告稿上,画满了毛泽东亲手修改的红色铅笔的印迹。毛泽东修改得最多的,是论述中朝两国和两国军队的关系问题的段落,毛泽东在报告稿上写下如下的话: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劳动党和人民军,在朝鲜五年的斗争中有了伟大的成绩。他们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政府,建立了英勇的人民军,和苏联、中国及其他人民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现在又在和美国侵略军及李承晚伪军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因此,一切在朝鲜的志愿军同志,必须认真地向朝鲜同志学习,全心全意地拥护朝鲜人民,拥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拥护朝鲜人民军,拥护朝鲜劳动党,拥护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同志。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中国同志必须将朝鲜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一样,教育指挥员、战斗员爱护朝鲜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如同我们在国内的看法和做法一样,这就是胜利的政治基础。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最后胜利就一定会得到。

毛泽东十分清楚地知道,中国军队没有在异国作战的经验,而且,自战争开始以来,中朝双方已出现意见分歧,这对战争的进程是十分不利的。强调对北朝鲜的尊重,是为战争能够取得胜利提供一个可靠的政治基础。

彭德怀对此深有感触。在他呈报给毛泽东的报告稿上,已经将这样的论述说得很多了,他认为该说到的话基本上都说到了,可是,毛泽东依旧添上了这样很长的一段话。当他在会议上念完这段话的时候,全场响起了掌声。但是彭德怀知道,不管掌声如何热烈,在会议讨论的时候,分歧将依旧存在,甚至会引发激烈的争论。现在,在第三次战役后,是否“乘胜追击”的问题就是一个中朝双方极为敏感的问题。

因此,在报告中,彭德怀就三个战役胜利的意义、胜利的原因、战术上的几个问题、下一战役的思想准备、加强后勤工作、三八线以南地区所应实施的政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向朝鲜劳动党和人民军学习等七个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之后,特别突出地就当前急需要统一思想的几个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第三次战役后为什么不追击?对敌人的优势装备应该如何估计和对付?

朝鲜战争的前景是怎样的?取得最后胜利应该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最后,在这个报告中,作为朝鲜战场中方的主帅,彭德怀说明了两个重要观点:在政治上,美国决不会自动退出朝鲜,除非受到更大的打击;在军事上,中国军队擅长的夜战、分割迂回、敌后渗透等战术,证明是有效的。

这两个观点对未来朝鲜战争的演变起了重要的影响。

会议的第二天,后勤工作问题引起大家的注意。

中国士兵普遍存在“三怕”的担忧:一怕没饭吃,二怕没有子弹打,三怕负伤后抬不下来。全面负责后勤工作的洪学智副司令在发言中指出,志愿军后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物资供应不上,伤员抢救不及时,部队往往在挨冻受饿的情况下作战。由于没有制空权,三个战役打下来,损失的汽车达1200多辆,平均每天就损失30辆。志愿军后勤工作人员太少,没有充分的物资,没有足够的交通工具和道路条件,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仗没法持续地打下去。

无论会议上的发言和争论如何的激烈,在会议第一天,前线传来的消息使会议蒙上了一层焦灼不安的气氛。

25日,前线传来关于敌人进攻的消息,彭德怀对此十分惊讶和怀疑,他命令前线部队密切监视敌人的动向。第二天,前线传来的报告更加明确:敌人开始全面进攻。

彭德怀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发生了。

联合国军的进攻发生在中国军队最不愿意进行战斗的时中国军队目前的状况是:前线的几个军经历三个不间断的战役后,兵力严重减员,士兵疲劳,后勤供应跟不上,而原准备在下个战役使用的第二批入朝作战的部队第三兵团和第十九兵团还没有赶到,连为前线补充的四万名老兵和八万名新兵也没有到达。就兵力而言,现在敌我双方几乎相等,但与装备占绝对优势的联台国军作战,这却是个危险的兵力对比。而更为危险的足,部队没有应战的思想准备,从现在各军的位置上看,应付敌人开始的全面进攻,尚需立刚重新部署调动。

彭德怀站在大矿洞外的山头上,可以听见远方传来的爆炸声,美军的飞机已开始昼夜不停地对平壤和其他重要目标的轰炸。

战局的恶化是肯定的了,身经百战的彭德怀能够预料到目前局势的发展将会多么的危险;应该庆幸的是,部队在三八线上及时停了下来,如果继续南进,在部队更加困难的时候,敌人进行反击,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27日,彭德怀向部队发出“停止休整,准备作虎”的电报。

深夜,彭德怀向毛泽东发出如下电报:(一)美军三个团(后续部队不详),分三路越金良场里、水原线北数里,有相机攻占汉城、汉江南岸桥头阵地的模样,企图以此稳定联合国内部目前严重混乱现象。为增加帝国主义阵营矛盾,可否以中朝两军拥护限期停战,人民军与志愿军从乌山太平里、丹邱里(原州南)线,北撤十五至三十公里,如同意,消息请由北京播出。

(二)敌继续北犯,我部全力出击,消灭一个师以上,保持桥头阵地,甚为困难。出击将破坏整训计划,推迟春季攻势,且目前弹、粮全无补充,最快亦须下月初旬,才能勉强出动。我暂时放弃仁川及桥头阵地,在国内外政治是否许可……政治上如不许可放弃汉城。

仁川,即须被迫部署反击,但从各方面考虑,甚为勉强。

以何者为是,盼示复。

建议“拥护停战”从彭德怀的嘴里说出来,可以想见战场局势的危险:停战是联合国方面根据一些国家的提案提出来的,中国方面给予了坚决的拒绝,因为这个把戏的目的是让联合国军利用停战来获得喘息的时间。连彭德怀自己两天前的报告中也曾明确阐明:联合国军是不会自动退出朝鲜的。现在在对方已经开始大规模进攻的情况下提出停战,并且要主动后退30公里,政治的天平会倒向哪一方?况且,汉城怎么办,放充?这么快就放弃汉城怎么向中朝人民交代?将对中国军队的作战士气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彭德怀在不眠之夜把这些问题的后果都一一想到了,可是,迎敌而上,出击作战,军事上不允许。按现在中国军队的状况,如果出击,各方面都很勉强,因此必然会凶多吉少。军事上的常识是,部队的出击应该是一切准备完毕之后的行动,战争史上没有哪次勉强出击是以胜利为结局的。战斗一旦展开,是要流血的,绝不能用士兵的生命去做一次企图侥幸取胜的赌博。如果部队遭到重大损失,军事上的被动不说,政治上会更说不过去……

战争就是政治。

电报发出后,连彭德怀自己都认为,毛泽东肯定不会同意他的意见。

果然。

28日晚,毛泽东回电。其内容不但没有出乎彭德怀的预料,其要求更令彭德怀大吃一惊:德怀同志:

(-)一月二十七日二十四时给我的电报及给各军准备作战的命令均已收到。

(二)我军必须立即准备发起第四战役以歼灭两万至三万美李军占领大田安东之线以北区域为目标。

(三)在战役准备期间必须保持仁川及汉江南岸,为确保汉城并吸引敌人主力于水原利川地区,战役发起时,中朝两军应取突破原州直向荣州安东发展的办法。

(四)中朝两军北撤十五至三十公里发表拥护有限期停战的新闻是不适宜的,敌人正希望我军撤退一段地区封锁汉江然后停战。

(五)第四次战役后敌人可能和我们进行解决朝鲜问题的和平谈判,那时谈判将于中朝两国有利,而敌人则想于现时恢复仁川及汉江南岸桥头堡,封锁汉江,使江域处于敌火威胁之下即和我们停战议各,中朝两国处于不利地位,而这是我们决不能允许的。

(六)我军没补充弹药也不是没有很大的困难,但集中全力向原州荣州打下去歼灭几部分美军及四五个南朝鲜师的力量还是有的。请你在此高干会议上进行说明。此次会议应即作为动员进行第四次战役的会议。

(七)中朝两军在占领大田安东之敌军以北地域以后再进行两个至三个月的准备工作,然后进行带最后性质的第五战役,从各方面来说都比较有利。

毛泽东一九五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十九时

毛泽东不但不同意部队后撤,而且指示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其战役目标是三六线上的大田和安东!

29日,中朝高级干部会议立即改成第四次战役的动员会议。

彭德怀心里很清楚,按照毛泽东的要求打到三六线上去,是没有任何可能性的,至于在三六线上休整部队,更是绝对的一种想象。现在,在三七线上的部队想休整,人家已经不让你休整了。第四次战役在勉强发动的状况下,最好的结局根本不是打到大田安东一线去,就连现有的三七线能否保住也是个问题。

中朝军队所进行的战斗是正义的,但这仅仅是战争胜利的政治保证,而军事上的保证又是什么呢?交战双方装备的极度悬殊决定了军事占领上的极大差距,弥补这个差距所付出的代价目前只能是更多的士兵的生命。

撤退,在军事上是合理的,但政治上不允许。

进攻,军事上不现实,但政治上需要。

第四次战役必须打了。

彭德怀给毛泽东回电:主席:……

我军情况,鞋子弹药粮食均未补充,每人平均补五斤,须二月六日才勉强完成。特别是赤脚在雪里行军是不可能的。将各军师直属队担架兵抽补步兵团亦需数日。十三兵团主力由现地出动至洪川、横城集结约二百公里。我们拟于二月七日晚出动至十二日晚开始攻击。

攻击部署,以邓华同志率三十九军、四十军、四十二军、六十六军首先消灭美二师,然后进攻堤川美七师或伪八师、二师,得手后看情况。以韩先楚同志往汉城指挥三十八军、五十军及人民军第一军团坚持汉江南岸阵地,相机配合主力出击。以金雄同志往平昌指挥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首先消灭伪七师,得手后向荣州前进。

九兵团目前只能出动二十六军共八个团,须二月十八日才能到铁原做预备队,其余因冻伤均走不动(一个师三天又走十五公里),四月才能大体恢复健康,影响了我步兵比敌步兵优势,这是严重问题。第四战役敌我步兵相等。情绪比较高,我还存在许多弱点。消灭敌两三万人后,敌利用技术优势,我亦不能取得两三个月的休整。第三战役即带着若干勉强性(疲劳)。此战役是带着更大的勉强性。如主力出击受阻,朝鲜战局有暂时转入被动的可能。为避免这种可能性,建议十九兵团迅速开赴安东补充整训,以便随时调赴前线。

彭德怀

彭德怀军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