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解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诗经解读- 第2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种离别哭泣涟涟,痛心苦楚随眼泪扑簌坠地。柳永《雨霖铃》中写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马儿悲鸣,兰舟催发,在澎湃江水边挥手作别。这是凄艳的送别。

有种别离无声无息,惟有渐行渐远的切肤之痛。徐志摩离别康桥时,“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悄寂无言,唯有静静流水长相送。这是素雅的送别。

有种送别沉默无言,朴素质厚,无多少举动,但深情厚意已悉数传递。《渭阳》便是如此。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从遥远的都城一直送到渭水边,舅甥两人仍没有分离。到水边了,该行舟了。就此送别。没什么可送的,送你一辆大车,四匹黄马。希望你在归去的路上一路顺风;送你一些美石佩玉,希望你的品德一如这些美玉般晶莹无瑕。

这是君子之别,大方直接,无扭捏作态,不隐约含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般洒脱豪爽。干了这杯酒,出了雁门关你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相见时难别亦难,人们对历经坎坷的相聚充满期待,但短暂的欢愉很快又会被别离的痛苦所替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流水呜咽中体验别离与在欢歌笑舞中体验聚合一样,成为人们不可避免的情感体验。

聚聚散散,浮浮沉沉,相聚注定了别离,但所有的别离又都是为了再次的相聚。

【文化常识】

长亭短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长亭原先主要设来维持治安和兼作交通站。当有战事时,亭吏便负责向邻近的亭吏报告消息,并组织抵抗。没有战争时,亭吏主要负责迎送诸侯间或国家的聘使、官员等。但随着后来大一统局面的形成。长亭的战事警告作用逐渐弱化,成为单纯的交通站。并供游人休息和送别。汉高祖刘邦起初便是担任亭长一职。短亭则是由古代的官邮发展而来。秦汉时代,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五里的邮后来就演变成送别的短亭。

我国的邮递制度在西周时就有。据《周礼》记载,西周初年设有“遗人”的官职,又称“野庐氏”,其职责是供给往来宾客住宿食物。当时境内的主要道路每隔十里左右设有庐舍,舍内备有饮食;每隔三十里左右设有宿处,宿处有人专管接待;每隔五十里左右设有市,市内有候馆,馆内积存有往来人员需要的物资。之后,亭驿制度为历朝历代所重视而不断发展演变。

【相关阅读】

王维《渭城曲》;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燕燕》:送嫁的悲歌

【原文】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1)。之子于归,远送于野(2)。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3)。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4)!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5)。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6)。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7)!

【注释】

①燕燕:燕子燕子。差(cī)池: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②之子:被送的女子。于归:出嫁。于:往。

③颉(xié):鸟飞向上。颃(háng):鸟飞向下。

④将:送。伫(zhù)立:站立。

⑤上下其音:飞上为上音,飞下为下音。

⑥仲:排行第二。任:宽大,善良。只: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塞:秉性诚实。渊:用心深长。

⑦终:究竟,毕竟。先君:死去的国君。勖(xù):勉励。

【经典原意】

燕子飞呀飞,展开参差不齐的羽毛。姑娘就要出嫁了,送你到郊外的旷野。远眺早已不见你的身影,不觉泪如雨下!

燕子飞呀飞, 上上下下来回旋转。 姑娘就要出嫁了,远远送你一程。远眺早已不见你的身影,默默独立泪流满面!

燕子飞呀飞, 上上下下细语呢喃。 姑娘就要出嫁了,远远送你到南边。远眺早已不见你的身影,不觉肝肠寸断!

二妹妹诚实善良,敦厚体贴。而且温和慈惠,自己稳重谨慎。怀念已故的人啊,深深勉励了我!

【当代阐释】

送嫁的悲歌

人生离别在所难免。

最凄惨的是一去不复返的离别。荆轲易水送别,铁马哀鸣,浮云蔽日,宾客众人皆素衣白冠,把剑击筑,悲歌恸哭,“风啸啸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罢,决绝地转头离去。

最让人心荡神牵的是诗意的离别。步履缠绵,泪满襟,柔肠断。在夕阳西下的余辉里抛尽相思泪。伫立寒风,心情怅然。目送归去,离别的人却又忍不住频频回顾。

然而还有一类奇特的送别,常常超出人们的送别视线。那就是《燕燕》中所描写的婚嫁离别。

燕子是种恋家的鸟儿,今年在你家房檐下筑下巢室,明年的春天还要回来。可出嫁的女子呢?关心疼爱妹妹的哥哥送别出嫁的妹妹,一程又一程,肝肠寸断,泪如雨下,仿佛那不是生离,而是死别。他甚至希望妹妹能成一只燕子,每年的春天,都可以回家看看。

古代婚嫁习俗,在女儿出嫁的时候要哭婚。虽然现在对苦婚的含义各种不同理解。但哭泣本身是对怅然若失的情绪宣泄。骨肉亲情,子女连心,当女儿出嫁的时候,他们会为女儿感到幸福。但幸福带来的失落也让他们愁肠百结。

古代女子一旦出嫁,就成为别人家的人,是死是活,亲生父母都很难兼顾,只得听天由命,希望能有个好女婿。所以出嫁对女子意味着与亲生父母的心灵阻断。很难想像,一个含辛茹苦抚养大的整日在眼前晃来晃去的女儿,转眼之间,就有可能是一年半载都音讯全无。

现在女儿出嫁,父母仍哭。

但这种哭泣里少了些凄惨,多了些宽慰。毕竟,女儿可以一如既往地常回家看看。

【国学故事】

昭君出塞:汉代初期,国力孱弱,面对匈奴的骚扰、入侵,无力反抗,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之后和亲政策一直被统治者延续,其中“昭君出塞”故事最为著名。王昭君,名嫱,于汉元帝时被选入后宫。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婚于汉。据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对后宫女子多不认识,只是按照画工所画图像来选择女子。而画工毛延寿贪污舞弊,因没有收到王嫱的贿赂,故意丑化她的画像,蒙蔽了元帝。结果王嫱被选择远嫁匈奴,出嫁的时候,汉元帝第一次见到了貌美如花的王嫱,想反悔但已不可能,盛怒之下,将画师毛延寿等一干人等处以死刑。而可怜的王嫱嫁到匈奴,如同一片落叶被风吹走,再也没能回到中土。

【文化常识】

折柳送别:古人多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柳”与“留”谐音,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所以古诗中也多赠柳惜别的情景。最有名的典故是“灞桥折柳”。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市城东,春秋时期秦穆公所修。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灞桥风雪”也被喻为“关中八景”之一。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唐时就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的风气。在唐诗的影响下,灞桥折柳成为送别的一种象征。

【相关阅读】

江淹《别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别董大》

3、《烝民》:折柳送别

【原文】

烝民

天生烝民(1),有物有则。民之秉彝(2),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3)。保兹天子,生仲山甫(4)。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5)。天子是若,明命使赋(6)。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7),缵戎祖考(8),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9)。赋政于外,四方爰发(10)。

肃肃王命(11),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12),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13)。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14),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15)。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16)。我仪图之(17),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袞职有阙(18),维仲山甫补之。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19)。征夫捷捷,每怀靡及(20)。四牡彭彭,八鸾锵锵(21)。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22)。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23)。吉甫作诵,穆如清风(24)。仲山甫永怀(25),以慰其心。

【注释】

① 烝:众。物:事物。则:法则。

② 秉:禀赋。彝:常理;常性。懿(yì):美。

③ 监:观察。有:词头,无实在意义。假:至,到。

④ 仲山甫:人名;樊侯;为周宣王卿士;字穆仲。

⑤ 令:美。仪:仪容。式:效法。威仪:礼节。力:勉力做到。

⑥ 若:顺从。明命:诏令。赋:颁布。

⑦ 辟:君;此指诸侯。

⑧ 缵(zuǎn):继承。戎:你。

⑨ 王躬:指周王。出纳:指受命与传令。喉舌:代言人。

⑩ 爰(yuán)发:乃行。

⑾ 肃肃:严肃。将:行。

⑿ 若否(pǐ):好坏。

⒀ 解(xiè):通〃懈〃,松懈。事:侍候。一人:指周天子。

⒁ 茹:吃。

⒂ 矜:老而无妻。强御:强悍。

⒃ 輶(yóu):轻。鲜:少。克:能。

⒄ 仪图:揣度。

⒅ 袞(ɡǔn):绣龙图案的王服。职:犹〃适〃;即偶然。阙:缺。

⒆ 祖:祭路神。业业:马高大的样子。

⒇ 捷捷:马行迅疾的样子。每怀靡及:常念事情没有办完。

21 彭彭:马奔驰的样子。鸾:鸾铃。

22 骙(kuí)骙:同〃彭彭〃。喈(jiē)喈:象声词;铃声。

23 徂:往。遄(chuán):快速。

24 吉甫:尹吉甫;宣王大臣。穆:和美。

25 永:长。怀:思。

【经典原意】

上天生下这些民众,事物都有其本来的法则。人们的常理,喜欢美好的道德。上天监视周朝,它的神灵降落在民间,为了保护这位天子,生下了仲山甫

仲山甫的美德,安详和美的处事是他的原则。美好的仪容,美好的容色,谨慎谦虚,以古代的训导为法则,尽力去遵循这些仪式法则。一切听命于天子,尽力宣传天子的诏令。

周宣王命令仲山甫,要为天下诸侯做好榜样法则,继承祖先的事业,保卫天子。接听并传达天子的命令,做天子的代言人。天下四方广发宣传天子的政令,四方诸侯于是纷纷响应。

天子的命令庄严肃穆,仲山甫要去推行它。国家的好坏安稳,仲山甫了然于胸,既能洞察,也善于分析,来保住自身。日日夜夜没有休息,侍奉周宣王。

人们这样说:软的东西吃掉它,赢的东西吐掉它。只有仲山甫,软的不吃,硬的也不吐。不侮辱鳏寡孤独,也不畏惧强暴。

人们这样说:道德如鸿毛一样轻,很少有人能举起它。我也揣测到了,只有仲山甫能够举起来。虽然爱他,但却无法帮助他。天子的龙袍坏了,只有仲山甫能够修补。

仲山甫祭祀路神出行远方,四匹马高大雄壮。左右随从动作麻利迅捷,常念事情没有昨晚。四马迅速飞驰,铃声叮叮当当。周宣王命令仲山甫,到东方筑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