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我河山之中华军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还我河山之中华军神-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顿饭就这样在这些热血青年的叫喊声之中结束,回到舱室之中我怎么也静不下来,顺手拿起了一本书翻了翻,却是米国人马汉所著的《海权论》。“就其目标而言,海军战略在战争时期如同和平时期一样,在于奠定、支持和增加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读到这一段时,我忽然想到我们家秘传下来的国父关于未来战争方面的笔记中的一段话:“在未来的海战中,战列舰不再是主导海上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体积庞大,造价高昂和极大的维护费用以及受到轰炸时脆弱的抵抗能力导致战列舰退出海上舞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未来的海战当中,起主导和决定性做用的是双方拥有航空母舰的数量与质量。”
    “‘航空母舰’是什么东西?”我想到,但他还是对国父李援朝笔记中的东西深信不疑,因为这次在欧洲的经历他我已经亲身验证了装甲武器及空军的威力,只是这个笔记在罗家每一代只能传给一位后人,并不让公布于人,也许是李援朝当初也觉得这东西也太过惊世骇俗了吧。
    所以这本笔记目前只被两个人阅读过,一个是我的祖父,赫赫有名的罗炳南将军,而罗炳南将军在临终时却发现自己的长子罗式辉也就是我的父亲有着极强的私欲和封建思想,却没将这笔记传给父亲。这本笔记却独自传给了我二叔罗盛辉,不过由于二叔罗盛烈士才二十四岁时就在镇江之役中牺牲于法国军舰的炮火之下,笔记却放在家中。父亲只是对上面有些东西听祖父提起过。
    我二婶与二叔并未留下子女,婶婶在改嫁前将这本军事笔记郑重地交到了我的母亲手里,我母亲是一位开明而且具有民主思想的女性,从小我就受到了母亲良好的民主思想的熏陶,虽然做为长子,可依然看不惯有七个老婆的父亲的军阀作风。
    为什么会让母亲转交给我呢,因为我从小“仁义”,具体仁义在哪我不知道,但是,我从小连杀鸡都不敢看这是真的。
    不过,随着年事渐长,我逐渐理解了权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学会韬光养晦,为了自己的理想,现在我已成了父亲眼中合格的接班人形象,况且我还是个“天才”。
    早在五年前,我十七岁时暗地里就开始组织自己的中华复兴党,父亲听说了这件事还对此大加赞扬,认为自己的儿子绝对是个人才,现在就学会了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于是,我的活动就成了公开的,而中华复兴党在全国已有了近二百万的党员。
    若是现在父亲知道自己的军队大部分已让中华复兴党所控制了,不知会做何感想,幸好他对我这个儿子极为信任。说实在的,若是真的父子反目,还真不一定鹿死谁手呢。
    我想起国父李援朝在笔记第一页中所写的一句话:“为了中华之复兴!就要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想到这里,心里不由又涌起万丈豪情,我一定会让中华庞大的舰队巡逻在这片大海之上。我站在船舷旁不由握紧了双拳,“祖国,我回来了!”对着大海,就这样在心里默默喊道。
    邮轮已驶入了香江,眼看快到到码头了,香岛终于到了……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崛起与发展 六、组建装甲师
    我回到广州之后,就开始着手组建新的装甲部队,父亲此时对我还是极为信任,但听说我竟然要用四千万元(中华币此时与米元和日元的汇率为1。2:1)来组建一支装甲师,还是吃惊地张大了嘴,但还是在纪先生的极力劝说下答应了下来。
    纪先生现在几乎成了我的军师,对我的一切想法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现在在父亲的“势力范围”内大约有三家柴油机厂和七家拖拉机厂,我现在的任务就是要组织这些工厂生产出合格的“坦克”和装甲战车来。
    父亲这个大鸦片贩子还真是有钱,虽说内地已开始“禁烟”,但他还是将手中囤积的六千多箱鸦片出手,从北方换回了三千多万的银元,又从府库中拨出了一千万元,这还是托国父当初在西南大力扶持工商业的福,使得他手中每年能得到大约近两亿元的税收。我这一下就花了父亲近五分之一的财政收入,难怪他为此心疼不已。
    我带着郭孝如、刘若飞几个喜爱装甲作战的人开始东奔西走,现在郭孝如已成了我的随行副官,这小子还真有点纪先生的那种老狐狸的天份,没准再过个十来年,他还真会修炼到纪先生那种程度。
    郁林、柳州、重庆三家柴油机厂现在能生产出来的最大功率的家用柴油机是七十五匹马力,虽然钦州造船厂能生产出七千多匹马力的柴油机,但那是为军舰专门设计的,根本没法配套。
    父亲一直是个亲米派,这点让日本人大为光火,而米国人恨不得我们立马和日本人干起来,他们也好收复在米洲的失地。为此,西南方面现在有足够的石油来源,可是基本没什么战略贮备。
    战略贮备,是我这次在欧洲的一个新发现,具体来说,就是为将来要进行的战争进行物资准备,我一点,有点象老鼠在秋天里准备过冬的粮食是一个道理。
    中国好象是个贫油的国家,基本没什么油田,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战争对石油的依赖将越来越大。在经过红海时,我就对那片土地上的石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为国父的笔记中记载着那一片荒漠中蕴含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在挑选工厂时我还是选中了位于柳州的重型机器厂,这家工厂的加工能力和在生产的履带式拖拉机已有足够的经验,另一点的考虑是若是万一和日本人开战,以我们的海军能力,基本上来说可以是毫无还手之力,父亲手里的海军拥有三艘六千九百的轻巡洋舰和七艘五千二百吨的驱逐舰及六艘护卫舰,剩下的只有一些炮艇之类的小型船只,这对付起海盗来说还行,要是去和列强的海军作战,那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我们的这些重要的工业还是建得离海边越远越好,我们一行在柳州研究院相关人员和柳州工厂的总工程师培同下参观了主要的加工车间,在车间的生产线上正组装着二十台履带式拖拉机的底盘。这种东方——2型拖拉机的最大功率可以达到七十五马力,装上装甲,还真能改装成一种轻型坦克,不过若是做为主战坦克的要求又差得太远了。
    按照我的设想,当然,这里面大部分东西都是我抄来的,做为主战坦克,它的最大功率应当在一百五十马力以上,装甲厚度应超过去30毫米,重点部位装甲要达到70到80毫米,五百米距离能抵御75毫米野战炮的轰击。最大时速应达到每小时三十五到四十公里,并能连续行军达一百二十公里。
    听完我的讲述之后,所有的专家都表示如果是这样的话,整个底盘及悬挂系统都得重新设计,可能需要半年以上才能试制完成,我只能耐心等待了。
    没有办法,我只能先定购了六十辆由拖拉机改装的装甲坦克,由于火炮需要重新设计,这也得等到三个月后了,没办法,我只能先开回一百三十辆拖拉机让我的部队先用着了。
    父亲倒不客气,整整给我调过来一个满员的陆军师,装甲部队哪需要那么多人,没办法,我开始仔细划分这支部队的构成。
    首先部队分成了三个坦克旅和一个装甲步兵旅,师部直辖一个野战重炮团和一个补给运输团及一个直属装甲步兵团。
    每个坦克旅下辖两个坦克团和两个装甲步兵团,而装甲步兵旅则由三个装甲步兵团组成。每个坦克团下设三个坦克营和一个装甲步兵营,而装甲步兵团则有一个坦克营和三个装甲步兵营组成。每个坦克营有坦克三十六辆,每辆坦克定员六人,加上补给和维修人员,每个坦克营定员为三百二十四人。每个装甲步兵营则要装甲车二十二辆,卡车十八辆,这样部队总共需要坦克六百一十八辆,履带式装甲车六百二十四辆,卡车五百六十辆,其它军用小型指挥车等一百二十辆,半履带式牵引车六十八辆。还有各种火炮等等。
    这一算帐,我的头都大了,按国父的标准,这么一个齐装满员的装甲师至少需要一亿六、七千万才能装备完成,我的资金缺口大了,只能和工厂好好侃价了,这些万恶的资本家们。其实我并不知道,若是这些东西由国有工厂生产,没个两三个亿都造不出来。这一切还得感谢国父早早地就将工厂进行了私有化,使得工厂效率得以大大地提高了。
    这种烈风——1型的坦克经过了四个多月的时间才最终定型。我决定先定购一百辆这种重量不到十吨的轻型坦克。
    和工厂的谈判异常艰难地进行着,虽然那么大一笔定单让谁都垂涎三尺,绝对是一个诱惑,可这些资本家们的算盘一个比一个打得精。后来还是我在这批货的税收及钢材供应价格上面做了重大让步这才定了下来。
    最后,以每辆坦克四万二千元,每辆轮式装甲车二万二千元,每辆卡车八千元的价格定购一百辆烈风——1型坦克,一百六十辆轮式装甲战车,和二百六十辆卡车。我将定单承包给了柳州重型机器厂,生产就由他们自己组织去吧,我也管不了。军用小型汽车选了半天,国内的汽车厂生产质量还真没法保障,最后,以每辆六千美元的价格我从底特律沃吉特汽车公司定购了六百辆,后来按我的要求设计的这种汽车生产出来后,居然在米国国内大受欢迎,人们亲切地称这种这为“吉普”,为此,沃吉特公司专门又多给我提供了一百辆这种“吉普”车,作为“专利费”,我真的有点汗颜,这纯粹是抄袭别人的东西呀。
    坦克的动力提高到了一百一十马力,装甲车还是七十五马力,卡车的动力却达到了七十马力。就现在而言,这已是我能达到的最高目标了。
    站在位于郴州的训练基地,我的部队正开着一百多辆拖拉机热火朝天地进行训练,不知父亲看到如此场面会作何感想。
    无论如何,训练开始了。
    有消息传来,方世开将要在明年六月准备称帝,看来一场内战又是不可避免的了。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崛起与发展 七、南城事件
    中华四十一年的夏天雨水显得格外多,我的装甲部队已装备了一小半了,由于现在局势格外紧张,我的第一装甲师已调至衡阳驻防,刚过了年的时候,我被任命为第七军军长,下辖第十九、二十、二十一三个步兵师和第一装甲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在衡阳和郴州建起了几个大型的石油贮备基地。另外在郁林和韶关的炼油厂也贮备了大量的石油,我想,这些足够我两年之内使用的了。
    外面又下开了雨,这对我的部队来说就显得十分困难,由于动力不足,我们的坦克在泥泞的土地上几乎无法行动。幸好新式的烈风——4型坦克已经被研制生产出来,这种一百七十马力的主战坦克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强,使我的装甲部队还能凑合着训练。
    在陆亚林的一再要求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