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啸大明- 第107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对于这个时空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课题,包括来自于欧州,拥有丰富殖民经验的亚莉桑德拉、冈萨雷斯候爵、小布莱克等人更是如此,因为现在欧州对殖民地还是处在血腥掠夺的阶段,基本都是抱着抢一票走人的打算,虽然也在殖民地进行了一些开垦种植、修城建房的行为,但也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并没有到长期占领,稳定开发的目地,因此众人也对商毅的这个想法也都十分感兴趣,毕竟抢到殖民地之后,谁都想长期占领。

由其是英国,也正处于一个新兴阶段,正在积极展开对外扩张,争夺殖民地,对于小布莱克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因此众人也展开十分热烈的讨论,也讨论出来几条有行的方案,当然俱体的海外殖民、移民条例,还是要回到国内去讨论、制定。

在同时张庚秋也再次向商毅提出,在吕宋建省的提议,而商毅也认为,在吕宋建省的时机也成熟了,而且随着中国在南洋的扩张,吕宋做为距离中国比较近的南洋国家,而且己经得到了相当的开发,对于帮助中国在南洋地区建立稳固的权利,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此商毅也表示,在自己回到国内之后,一定会让内阁制定提案,然后交由国会讨论,而张庚秋也组织了一个二十三人组成的游说团,随商毅的船队一起回国,游说议员赞同吕宋建省。

而就在这时,又传来一个好消息,派遣到加里曼丹岛的地质堪探人员己经发现了一个金矿,另外还有疑视两个金矿也正在勘测当中,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发了金矿,其实完全得益于商毅提供了一个大体准确的范围,尽管是这样,但商毅同样也十分高兴,因为在加里曼丹岛发现了金矿,对于现在国内的经济发展,当然是十分有用的。

这时海面上的风浪也平息了下来,于是商毅也和船队也再度从马尼拉扬帆出发,返回国内。

这一次船队的行程十分顺利,每面一直风微浪静,船只的行驶也十分平稳,三天之后,船队到达台湾省的高雄港,在这里,随商毅返航的北洋舰队第二分舰队和商毅的御驾舰队分别,转道到广州去驻守,因为这时南洋的四支分舰队全部都集中在南洋地区,南洋舰队的基地其实是一个空港,而整个中国的东南沿海,都是有海无防,因此北洋舰队第二分舰队暂时留在广东,付责东南沿海的保卫作用。

而商毅的御驾舰队侧离开高雄,继续北上,穿过台湾海峡,然后经由长江入海口,逆游而上,在十二月二十二日,抵达到南京金川门码头。

国内当然早就接到了报告,甴皇后叶瑶瑱带领着内阁的众官员们也到金川门码头迎接商毅一行的返程,在码头相见,众官员们也向商毅问候辛苦,而商毅也对自己不在国内的这段时间里,众官员们能够保障后勤供应,国内稳定等工作进行了赞称,随后商毅也和叶瑶瑱一起,乘坐早己为自己准备好的辇车,返回皇宫,而亚莉桑徳拉、丰臣熏也都有各自的车仗,跟在他们的辇车后面。

在沿路上,商毅的一行车队也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不少百姓都在大道两侧苂香摸拜,还有一些地方放起了烟花爆竹庆贺,而且在沿途都不断有百姓欢呼“皇帝万岁”。

商毅本身在民众心目中就俱有很高威信力,深得民心,而且这一次商毅御架亲征,收复了日本,又扫平南洋,击败了荷兰舰队,这些胜利的消息也早就传到了国内,尽管中国并非是一个好战的民族,但军事上的胜利,还是非常能够鼓舞人心的,而且这一次中国出战,也是得到了广泛的民意支持,并且是以保护海外华人利益的名议出战,在南京就有不少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因此也对胜利的消息感觉到十分振奋。

还有一点就是现在接近新年,皇帝的胜利同归,也为新年更添加了几份喜庆的气氛,而且商毅也不时打开车厢的窗户,对大道两侧的百姓挥手致意。

在这一片热热闹闹的气氛中,一行车队也从洪武门进入皇城,经由午门进入紫禁城,穿过了三大殿,来到干清宫里。

而这时商毅其他的嫔妃,子女也都聚集在干清宫里,迎候商毅回归,因为现在是在皇宫里面,用不着那么拘谨了,而且六七个月不见,众人对商毅也确实都十分想念,因此还不等商毅进殿,就都纷纷冲出殿外,围陇上来,有说有笑,有哭有闹的,而商毅当然也是一一安慰,由其是几个孩子,纷纷都要商毅抱,商毅也只好一个个的轮流抱起,当然还不忘在每个孩子脸上亲亲。

也让周围侍候的经历过前明的几个老太监看得摇头,这都成何提统了,也太没礼仪了,不过他们也知道,商毅一向不太在意礼仪,而且现在的世道也变了,商毅废除太监制的可不是说着玩的,因为自从商毅称帝之后,宫里也确实再没有进新太监了,留着自己几个,不过是在宫里养老,再过个几年,太监这个行业,说不定就真的要彻底消失了。

在商毅出征期间,叶瑶瑱和紫玲珑两人都生了一个男孩,这时也都过了百日,当然也都抱出来和商毅相见,这己经是商毅的第七、第八个子女,如果是在皇子中,这是三皇子和四皇子,而且两个小家伙都长得白白嫩嫩,十分朝人喜欢,商毅当然也十分高兴。

到是叶瑶瑱最为持重,因为在此之前宫里就己经知道丰臣熏有了身孕的消息,叶瑶瑱也早安排了御医,为丰臣熏把脉,以防一路上的颠沛辛苦,动了胎气,同时也安排下了专门的人手,伺候丰臣熏,并且专程安排御膳房,每天都为她单独准备膳食,而且一到干清宫,其他人都在和商毅卿卿我我,述说离别之情,叶瑶瑱去把丰臣熏带到在内室里休息,并要御医给她把脉诊看,也充份显示出皇后的风范。

其实丰臣熏也并不弱不禁风的女子,而且在回程的一路上,也受到很好的照顾,因此经过了御医的诊脉之后,也认为虽然是有些疲劳,但一切也算安好,只需要静休调养就可以了,然后又开了几付安胎的药方,开始去熬药去了,而叶瑶瑱才带着丰臣熏来到外室。

其他众人见了,也都纷纷过来,向丰臣熏道喜,而商毅也下令御膳房里开饭,和众嫔妃们一起欢庆。

第402章 国事(一)

第二天一早,商毅也正式升朝,接受群臣的朝贺,其实早朝并不是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主要是和众官员见个面,毕竞商毅这一出去就是六七个月,虽然有叶瑶瑱监国,但国内的事务大部份是靠内阁成员带领着众官员在维持,因此商毅也要对众官员表示称赞之意。

因此群臣对商毅参拜之后,首先恭贺皇帝这次出征取得了胜利,而商毅也称赞众臣,这段时间里在国内的工作,而且现在南洋的战事也没有结束,商毅也要求内阁继续支缓前线的事务,保障好后勤供应,随后散朝,单独留下内阁首相王夫之和次相李岩了解这段时间里国内发生的事情。

虽然商毅在国外的时候,每个月国内都会发给商毅一批文件,向他通报国内发生的事情,国会通过的议案和内阁的决策,但毕竟都只是一个大概,说得十分单简,现在有不少重大事情商毅也需要进行详细了解,而且还有一些事情要等商毅回来,才能决定。

见礼之后,王夫之首先道:“这次皇上亲赴战场,虽然鼓舞士气,使士卒效力死战,但如今皇上是一国之君,非军前一将,当以江山大业为重,而非一战一役之失,皇上若久不在朝,难免会使人心不稳,民心不安,因此日后御驾亲征之举,还请皇上三思慎行!”

商毅也知道回国之后肯定会落下一些埋怨,而且他也知道,王夫之的话也确实是为自己着想,因此也点了点头,道:“王卿所言极是,日后朕定当谨从王卿之谏,慎行亲征之举!”

见商毅老老实实认错,王夫之当然也不可能不依不侥,因此也向商毅施了一礼,道:“皇上若能听从臣言,实仍天下之大幸也!”

话说到这一步,也就差不多了,下面就步入正题,当然在这段时间里,国内也没太大的事情,主要的几件事情,首先今年是中华帝国正式开始进行科举,同时也是招开了经济特科,全国各地都进行了乡试;一批通过了经济特科学子也都到各州府县的政府备案,等着各地方部门的安排,也有一批不急于做官的学子,还在家里认真学习,准备参加明年的省试。

开通了科举,也就打开了平民通行仕途的道路,因此各地的学子们,以及社会学者,乡绅也都对朝廷的这一政策称赞不己,但由于这次科举,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首次加入了自然学科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经世致用之学,而非单一的道德文章,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虽然在中华帝国成立之初,就己经向国内宣告,科举将会加入经世政用的内容,但传统的道德文章观念还是深入人心;而且虽然在政府公办的学校中,也开设了这些学科,但毕竟为时尚短,公办学校的数量也有限,难以在国内全面普及,因此现在的中国还存在大量私塾,做为公办学校的补充,但绝大部份私塾的先生都不会自然科学,只能教授的都是道徳文章,因此不是每一个学子都能够学习到自然科学的内容。

其实中国政府也考虑到这些问题,因此也在各地的公办学校中加设了一些自然科学的学习班,就是针对私塾的学生进行教学,而且还是免费,但却遭到了许多私塾先生的抵制,禁止自已的学生去学习,当然抵制的私塾先生中,顽固分子到只是极少数,绝大部份私塾先生是出于对公办学校的抵制,因为公办学校抢了自己的饭碗,但这个理由是没法说出口,只能以维护传统的名议进行。

另外也有相当一部份公办学校的学子对这竺经世致用之学不屑一顾,并没有认真学习,结果也造成了在这次乡试中,经世致用之学的合格率竞只有三成多,而交了白卷的就占了二成以上。

但等乡试结果出来以后,许多学子们又大为后悔,又都不甘心,不过他们不反省自己没有认真学习自然科学,反而把责任推到在科举中加入的自然科学内容上,于是各地的学者、学子们都纷纷上书朝廷,要求在科举中取消自然科学的内容,甚致有个别学风保守的地区,有不少人还扬言,如不取消自然科学的内容,那么就要抵制科举等等,也有一些人在南京活动,寻找议员的支持,要在国会中提交提案,通过正式的图途,在科举中取消自然科学的内容,而且在这一股风气的影响下,也有一部份官员,对在科举中加入有关自然科学内容颇有微辞,认为应该再考虑一下。

因此王夫之道:“皇上,现在民意如此,在科举中加入有关自然科学的内容,是否还是该再斟酌一二,依臣之见,不访缓行!”

商毅看了王夫之一眼,道:“王卿以为,当缓多久再行,是一年二年,还是三年五年,如果到了缓行之年,仍然有人反对,又该当如何呢,是不是再缓呢!”

王夫之怔了一怔,一时也答不上来。

商毅笑了一笑,道:“王卿,朕知道你的用意虽好,但凡事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民意固然不可不察,但为一国之相,最紧要的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可一味迎合民意,而失为相之道,以这次科举为例,经世致用之学,于国于民都大有益处,而现在有众多人反对,分明是为一己之私,而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