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风- 第4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姜伟波明白,别看对方年纪小,处事风格和工作方式也不一定合自己的意,但这些并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他背后那条隐秘的通道,他不怕干事,不怕吃苦,怕的是做出来的政绩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一个外来户要想在益林立足,必须有一个知根知底的人与自己共同打拼,如果攀上这跟高枝,以后就会海阔天空了。

    “没问题,老弟,啊,不,以后该叫高乡长了,呵呵,咱们来日方长,我老姜会成为你坚强的后盾的。”他进一步拉拢高寒。

    高寒挂上电话,仔细体味姜伟波这个电话的意图,临去益林报到前,杨东海叮嘱了他许多,特别是通过各种渠道,替他搜集了一些益林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的资料,这些东西可金贵着呢,对自己以后少碰钉子大有用处。

    高寒到龙山乡政府报到前,益林县委、县政府在招待所礼堂召开了一个简短的欢迎欢送会。这次下派挂职的乡镇干部,因为益林属于革命老区,所以分配的最多,全市60多个他们县有八个,接近总数的六分之一。

    只要是改革,就是新旧两种势力的激烈碰撞,难免遇到相当大的阻力。整个益林县从县委到乡镇各层干部,都是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情来看待这次市委下派挂职干部动作的,因为文件当中没有明确挂职期满干部的任用问题,有些人非常担心,万一这批干部不走了留在益林怎么办?那将会对有升职希望的乡镇干部们形成巨大压力,因为无论从背景、学历、年龄、资源等方面这些人可是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

    其实,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某些挂职干部中,尤其是那些非自愿报名,硬是被单位动员参加的人,有些不情愿。他们目前已经是正科、副科级干部了,在市直各大委局里虽然手底下没几个兵,但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这次被组织上选拔为挂职干部,虽然文件上说如果政绩突出,将优先提拔重用,可谁知道呢!毕竟离自己的直接领导远了,政绩再突出也不是为单位干的,谁都明白近水楼台的道理,时间长了,与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缺乏了必要的交流沟通,关系也会随之疏远,而各单位的提拔调整干部,属于流水线型的,并不因为你的离开而停止,所以,是福是祸不一定呢。也因此,这次会议显得不那么热闹,有些人甚至偷偷聊起了天。

    县委刘建功书记三言五语说了几句官话,表示了欢迎祝福之意就结束了。还有一年两年他就退居二线了,整个益林的基层党政干部布局,与郑苍山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这一点上老郑很卖他面子,对于干部的任命使用问题两人六三摊分,剩下一成照顾各常委和市里关系,当然政绩是要占很大分量的,如果庸碌无为,想一路顺风得到提拔也是相当的困难。对于政府那边的工作,则由老郑冲在前面,自己则稳坐中军帐,以便安稳退下来,所以对这批挂职干部的到来没有太多成见。

    “同志们,刚才刘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重要讲话,对挂职干部和我们益林县的乡镇基层干部都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我完全拥护!这次市委安排挂职干部到全市各县市区接受锻炼,我认为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县长郑苍山早从市委的文件中,敏锐地嗅觉出这次干部安排非同一般,而且还听说已经引起了省委的高度重视,从这一点上考虑,他必须要顺应这种时势,既做到让市里面满意,又要为他所用,利用这些干部手中丰沛的资源,把益林经济搞上去。至于现在的基层干部布局,非他所愿,有了这些挂职干部横生枝节,他反而可以大显身手,到时让刘建功无话可说。

    至于老刘书记的想法,他相当清楚,把握的也很准,能敷衍的就敷衍,绝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冲突,因为如果不出意外,一年多之后整个益林就是他姓郑的天下了,到那时,嘿嘿……。

    会后,按照市委组织部文件规定,常委们马上行动,每个人负责把一名挂职干部送到所在乡镇,并代表市县两级党委再次进行强调,至于工作分工问题,由各乡镇根据本人意愿自行安排。

    让高寒感到意外的是,与他一同到龙山乡的,竟然是县委书记刘建功!他意外,刘建功更纳闷:这个叫高寒的小伙子印象里好像见过,只是忘记了在哪里。从名单上看,他是这批下派挂职干部中年龄最小、任现职时间最短的一个,刚刚被提拔为副科没几天就下来挂职了。估计市委组织部那边是怕其他人压不住阵脚,所以才派自己这个县委书记去给他铺路的吧?

    “刘书记您好,我是高寒,单位是市劳动人事局,挂职乡镇是龙山乡。”

    看到刘建功坐在座位上盯着组织部拟定的名单发愣,高寒赶紧上前说道。刘书记哪里知道,这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谢光庭同志有意安排的,只是杨东海说了不能搞特殊,不能让高寒让人以为戴着“高帽子”下来的,所以才强忍住了给刘建功、郑苍山打电话叮嘱的念头。

    刘建功面带微笑抬头看了看高寒,“呵呵,小高是吧?你东西带齐了吗,咱们现在就走?”

    “嗯,刘书记,我都准备好了。”

    正要起身离开望龙山乡赶,姜伟波一头冒了出来,“刘书记,龙山乡路远不好走,要不咱俩换换,我送小高怎么样?”

    姜伟波貌似关心刘建功,其实他是想借机与高寒再聊聊。

    “呵呵,伟波,没想到你对我刘老头子挺关心的,不用了,这都是市委的安排。”作为一个政坛老油子,市委如此重要的决定他再糊涂也不会犯错误,是自己就是自己,别人谁也代替不了。

    姜伟波本来以为刘书记会答应的,没想到他一口回绝了,只好站下身来握住了高寒的手:“呵呵,高乡长,那我先祝你一路顺风!”

    此时,三人聚在一起的场面引起了好多人的关注,县委一把手、政府二把手围着一个最年轻的小伙子交头接耳,想不引人注目都不行,那些前来参加会议的乡镇一二把手和县直部门的头头脑脑们紧盯着这一场景,暗自揣测里面的原由和关系。

    郑苍山则阴沉着脸站在一边不说话,他当然认识高寒,后来又经过旁敲侧击徐怀祥,已经打听到了这个姓高的小伙子与徐琦良市长一家并无任何关系,而且听徐大公子的口气,好像还与这个小高有点过节,这是怎么回事?

    &;&;&;&;&;&;&;&;&;&;&;&;&;&;&;&;&;&;&;&;&;&;&;&;&;&;&;&;&;&;&;&;&;&;&;&;&;&;&;&;&;&;&;&;&;&;&;&;&;&;&;&;&;&;&;&;&;&;&;&;&;&;&;&;&;&;&;&;&;&;&;&;&;&;

    PS:没想到即将进入**时节的时候,本周估计却要裸奔,望各位大大伸出援助之手,继续支持官风。悲歌万分感激!

    (看小说到顶点。。)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第013章 责任分工】………

    龙山乡在八十年代前称为龙桥公社,后来一分为二,成立了龙山乡和桥头乡。(看小说到顶点。。)现在乡政府大院那破旧的墙壁上,刷了些特殊时期、特殊年代的标语口号,虽然模糊不清,但依然留下了岁月的斑斑痕迹,历尽了沧桑岁月里的风吹日晒。其中,乡政府门口两条最新式的标语显得有了些生机活力。

    一条是: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

    另外一条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两项基本国策,全国走到哪儿也有类似的标语存在,基本深入老百姓的骨子里了。

    “热烈欢迎刘书记到龙山乡检查指导工作!”

    当乡党委书记陈红兵带领乡党委、政府、人大三套班子的全部人马,用一口浓重的龙山地方口音列队表示欢迎时,高寒望着眼前这个面孔黝黑、身材粗壮的中年男子,脑海里却幻化为白羽那清爽干脆的京腔和袅袅婷婷的身影来,才离开一天,白羽那甜美的音容笑貌却愈发令人回味了。

    下车后刘建功摆了摆手,示意欢迎的人群一起进乡政府大院。他虽然是为高寒履职压阵而来,但此刻却已经喧宾夺主了,乡里的干部们满眼里都是刘大书记的身影,哪里会有人关注高寒这个“副乡长”的存在!

    其实,要不是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刘建功是很不愿意到这地方来的,他自己就是从乡镇干部一步步熬上县委书记的,对基层的风土人情和干部状况熟悉得很!

    尤其是这个龙山乡,地处整个阳东市和益林县的最南端,虽然有山不高、有林不密,但若想找一块大一点、完整一点的纯黑土地却不那么容易,属于益林最贫困的乡镇之一,这个陈红兵就没少麻烦他和老郑,整天跟在身后要钱要物,恼人得很!也不管全县正在努力争取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大局,为了一己之利、一乡之利斤斤计较。

    在乡政府那个稍微大一点的屋子里,刘建功把市县两级党委的决定再次通报了一遍,因为书记陈红兵、乡长韩向东已经参加了上午的欢迎欢送会,详细的情况由他俩向各位副手们再介绍一下就可以了,自己没有必要啰嗦,下午还要赶回县城,时间比较紧。

    “我已经把市委和县委决定跟你们说了。以后,这位小高乡长就是咱们龙山乡的副乡长了,大家要紧密团结在上级党委周围,齐心协力把龙山的工作搞上去,至于工作分工,这次市里、县里都没有具体安排,但有一个指导性意见,基本遵照挂职干部的意愿。红兵,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你们党委、政府这边再具体研究一下。下午晚些时候我还有一个重要会议,就不留下了,得抓紧回去。”

    刘建功说完,起身准备走。此时,绝大多数乡干部眼里都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们本想刘书记能住下吃晚饭的,陈红兵甚至希望他能到镇中学去视察视察,谁知道这才坐了多长时间,就拍拍**走人了。

    干部们再次全体出动送走了县委书记刘建功,然后重新坐下来,研究高寒高副乡长的工作分工问题。

    “高乡长,你自己想干哪一块的工作啊?”

    刘建功走后,陈红兵当仁不让地成了会议室的主角,他从刘书记例行公事般的讲话里,多少琢磨出了些滋味:这个高副乡长,不一定受刘大书记和郑县长待见,讲话不算洋溢,交流也不热情。所以,他也没有必要对一个挂职的手下格外示好。

    高寒环顾了一下用复杂眼神上下打量自己看的其他各位乡领导们,微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尤其注意到了比自己年龄稍微大一点儿的乡党委办主任邓新辉的目光,那里面可充满了“缘念”(故意的,非怨念)。

    见大家都盯着自己,高寒明白,现在他可不是在阳东市劳动人事局时的“大头兵”副科长了,今后自己不仅要同这些官场老油子们打交道,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还是直接指挥、影响龙山乡近2万干部群众的“官”了,不慎重不行,没有主导意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