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倾汉- 第6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馇鸶∮软L压将下去。”

    几名士兵闻声,冲了上去,抹肩头拢二臂将丘浮尤鞮捆了个严实,拖将下去。

    。“传令,迅速扫清所以反抗!”

    ……

    代县,城守府议事厅。(。pnxs。 ;平南文学网)

    “主公,代县城已尽在我军控制之中,四门皆已换由我军士卒把守!”任俊兴奋地向韩非禀报道。

    “伯达,做的不错!”韩非赞许地点点头,随即问道:“城中总共收降了多少匈奴人士卒?”

    “……”任峻略一思索后回道:“除了杀死掉的,大约一千七百人左右!现在都被看守在城中的军营里呢!”

    “公孝,城内现在的秩序如何?百姓的反应如何?”韩非转头向高顺问道。

    “禀主公,有主公的安民告示和‘破军营’的巡逻,目前城内并无出现异动,秩序尚算井然。至于百姓的反应,虽然暂时还看不出来,,兼之已被匈奴人经营一二载,但毕竟都是汉民,心向我大汉才对,安民,不是问题!”高顺有条不紊的沉声回道。

    “恩,公孝言之在理,”韩非点头赞同的说道,“不过,不可掉以轻心,毕竟人心难防,而这些具体的政务事宜,还是等奉孝他们随军到来后打理吧!也应该就在这两天了,我们接下来,当是研究研究对付下面要面临的匈奴军,这两仗,怕是于夫罗已得到消息了,必会再派大军前来。不过,还称不上将其打疼,只要将接下来的匈奴军消灭,无论是自保还是进攻匈奴,皆易也!进可攻退可守,方立于不败之地。如今,最是对我军有利的就是我们不急,而匈奴人急,匈奴人多骑兵,最不擅攻城,而守城,则是我汉军强项,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这是我们的幸运,但不是说就一成不变了,按照计划,应该抓紧才是!”

    “是,主公!”

    “公孝,兴霸、元绍他们一军到达指定位置了没有?”韩非突然问道。

    “回主公,裴将军已经到达了!”高顺回道。

    “很好!张颌、与我传令各军,迅速扫平代县境内!高顺,你率领本部‘破军营’,严守代县城四门,维护城内治安。三日为限,三日后,兵进宁武,争取再下一城!”韩非想了想,连声吩咐道。

    “是,主公!”

    ……

    滹沱河。

    并州境内少水,但不代表没有河流,华夏的母亲河就贯穿整个并州,除了黄河以外,其他如汾水等河流也有几支,滹沱河则是这不多河流中的一支。

    滹沱河历史名称多异。《礼记》称恶池或霍池。《周礼》称厚池。战国时称呼沦水(呼池水)。秦称厚池河。东汉称滹沱河。《史记》称滹沱,也称亚沦。《水经注》称滹沱。曹魏称呼沱河。西晋称滹沱河。北魏曾一度改称清宁河。

    在很早以前,传说深泽县境内的滹沱河里有一个水头,经常在半夜里带着水来淹没村庄和良田。

    那时,有个叫张大胆的人,为了治服河水,他在一天晚上,拿着赶山鞭,蹲在滹沱河边上。等到半夜,只听呼呼山响,那个水头带着水来了。它长的就象个山羊,头上长着两个长长的犄角,它走在前边,后边就是白茫茫的一片水。张大胆一见,大喝一声:“好孽障!”一赶山鞭打掉水头一个犄角,流的血染纤了河水。水头马上就撤回去了

    可是,滹沱河的水头还不甘心,就用那一个犄角光往北拱。所以过去滹沱河总是往北滚岸。

    张大胆见还没有把水头治住,就用赶山鞭赶来了两座大山,一座叫北山,一座叫南山,把滹沱河夹在中间,这就叫“两山夹一河,想挪不能挪。”从此,滹沱河就再也无法乱滚了。

    后来,滹沱河两岸村庄的人们,为了纪念张大胆这个制服水头,平息水患的英雄,故借此将滹沱河岸边的两个村庄改村名为“南中山”北中山”,沿用至今。

    南山,一片地势较为复杂,容易隐藏的河域之中,停靠着整整二十艘并不算大的战船。滹沱河南岸,乃是一片小树林,树林之中,影影绰绰,足有近千人隐藏其中。

    这两千人之中,为首那一员大将,身材高大,样貌很是年轻,头上包着一抹青巾,身上也不过是穿了一套并不沉重的竹甲,腰带短刀,整个人透出一股极为凌厉的威势。若是南方人士在此,定然能够认出,这员大将,乃是水军将领打扮!

    身旁一人,也是同样的打扮,此二人,正是韩非手下的两员大将,为首者,正是甘宁甘兴霸,旁边一人,正是裴元绍。

    水军将士,和在陆地上作战的其他将士,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水军将士需要在船上作战,而一艘船的载重有限,决定了水军将士不能穿戴太过沉重的衣甲。另外,水军将士的兵刃,也多以短兵为主。

    “兴霸,匈奴的向代县运粮的队伍出动了吗?”一旁的裴元绍突然问道。

    滹沱河贯穿宁武与代县,为了运粮的方便,匈奴人征集了不少民用的船只,专为运粮而用,虽然习惯了马背上的他们坐船很是不适应,但是,实在抵拒不了那顺流直下的速度,尤其是眼下与汉人开战之时,粮草的及时与否,更为重要。(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百八十二章 匈奴(五)
    乌孙是汉朝在西域的重要盟邦,公元前2世纪末期就与汉朝“结为昆弟”。因此保乌孙就是保西域。公元前71年(汉宣帝本始三年),汉朝统治阶级遣度辽将军范明友,前将军韩增,蒲类将军赵充国等分别领兵出塞,偕乌孙对匈奴进行夹击。匈奴人民闻汉兵至,纷纷远徙。汉兵因未按预定期限到达目的地,校尉常惠乃与乌孙合兵击右谷蠡王庭。俘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公主)、名王、犁汗都尉、千长、将以下三万九千余人,牛、羊、马、驼、驴、骡等七十余万头。单于怨怒,于当年冬自统兵击乌孙,颇有俘获。但当要返回时,恰值天气骤冷,突降大雪,深丈余,人畜多冻死。于是丁灵乘势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给壶衍鞮单于以沉重打击。也在此时,狐鹿姑一支没落,直至今天,已是匈奴小姓部落其中的一员,若不是有狐鹿姑的今朝崛起,怕匈奴人都会忘记了这一支曾经的辉煌。

    “这……”狐鹿姑略一犹豫。

    “你们几个,快招呼其他弟兄护卫将军离开!其余人跟我来,拼得一死也要挡住敌人!”那匈奴大汉厉声呼喝命令道。

    三四十名匈奴士兵听从那大汉的命令,护拥着狐鹿姑迅速向南逃去。临别之前,狐鹿姑忍不住又回头看了看那名“忠心耿耿”的大汉,但天色实在昏暗,只能隐约从他所着服饰看出似乎是一名什长,形体较为粗壮,其余的相貌特征就完全看不清了。

    或许是那名大汉的死战真的起了效果,狐鹿姑一行人一连狂奔了四五里路,都未被敌军骑兵追上。但眼见就要抵达代县城时,身后的马蹄声、喊杀声又再次响起,而且以较快的速度接近过来。

    “快,快……千万要赶在敌骑追上之前,到达城门!”狐鹿姑嘶声吼道。

    或许是因为城门在望的缘故。跟随在狐鹿姑身后的数十名士卒爆发出无比的斗志,发足狂奔起来,不多时已经来到代县城下。

    “是我,快放吊桥,开城门!后面的敌人要追上来了!”狐鹿姑放声朝城头大喊道。

    “是将军!快…快!放下吊桥,打开城门!”城头上的军士立即辨认出喊话之人正是狐鹿姑,又听到后面果然有追兵喊杀。忙不迭的下令开启城门。

    “啪嗒!”吊桥被迅速放下。

    “嘎吱……”城门被缓慢推开。

    “快,拉吊桥,关城门……”一越过吊桥,狐鹿姑立即大声喝令道。

    但话音尚未落,狐鹿姑便感觉自己失去了重心,被人从马背上拽了下来。重重的摔在了地上,随即几把刀迅速架在他的脖子上。

    “汉龙骧将军麾下大将任峻任伯达在此,谁敢轻举妄动,狐鹿姑便要人头落地!”随着喊声的落下,接连“啪!”“啪!”的两声,连接吊桥的两根粗壮的缆绳,被任俊手起刀落。齐根斩断。自此,代县城南门守军收起吊桥的念头被完全打消。

    由于主将落在敌人手中,投鼠忌器的匈奴军守城士卒个个面面相觑,不知该当如何是好。要知道,一般匈奴人所统帅之兵,大多都是自己本部落的人,这样一来,忠心方面没问题。虽然狐鹿姑部落小了点,没那么多的人可供他挑选,但万把人的还是没问题,也就是说,代县里的守城的士兵,全部是来自狐鹿姑部落的。

    “不要管我,快……”小半晌后。被摔的晕头转向的狐鹿姑似乎才弄明白了眼前发生的一切——那些“忠心护卫”在自己身旁的几十名士兵根本就是敌人所伪装的,由于天色太过昏暗,又急于逃命,根本就没有机会来仔细辨别一下真伪。结果……就这样轻易地被对方将城池给诈了开来!

    “娘的!不想死就给老子住口!”任俊狠狠地朝狐鹿姑的肚子踹了一脚,把他尚未出口的话又给踢了回去。“我家主公所率大军即将赶到,尔等再不归降,妄图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随即,任峻低声对身旁的一名士卒说道:“快,发信号!”

    “是,将军!”这名士卒迅速取出一把隐藏起来的小型手弩,又从身侧布囊中抽出一支特制弩箭。箭上弦,弦拉开!

    “嗖!”弩箭带着异常尖锐的呼啸声冲天而起,声音遥遥地传三四里远开外。

    而这时,韩非的前队,距离代县城也不错只有五六百步的距离罢了,听得信号的声音,韩非忙喝令三军急行。五六百步的距离,对于全速行进的骑兵而言,不过是转眼的工夫罢了。随着大队的骑兵杀进城中,原本还有些蠢蠢欲动的守城士兵也不得不老实了下来。见韩非已经杀进城中,任峻一面留下两、三人看守狐鹿姑,一面亲领另外几十名步卒冲上城楼,将惶惑不安的守军控制住。

    “伯达,城门就交给你了,稍后儁乂就会赶到!”韩非抬头对城楼上的任峻大声喊道。

    “主公放心,交给末将了!”任峻充满自信的高声回道。

    “好!”随即,韩非转头对典韦等人说道:“公孝,你到上一批兵马前往其他三门,不令一人落网!子昭、梁道,咱们去城守府,若能擒斩得丘浮尤鞮,则此间之事可定矣!”

    “喏!”

    ……

    代县城守府议事厅中,丘浮尤鞮正忧心憧憧地来回踱步。自狐鹿姑率军出城之后,丘浮尤鞮心中就感觉很不塌实,而且这种不安的感觉愈发变得强烈起来。与年轻气盛、甚至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狐鹿姑相比,丘浮尤鞮为人行事要沉稳得多,而且和狐鹿姑不同,丘浮尤鞮对汉人的文化很赶兴趣,相当于半个汉人通,故尔,对韩非的事迹也有一些耳闻,料其并非什么寻常之辈,甚至可说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