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东流不复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逝水东流不复还- 第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虹的“初恋”,基本都是萍个人的单相思。

    所谓“失恋”,与其叫“失恋”,还不如说是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痛恨与愤怒。而且更多只是停留在精神层面的,只能埋藏在心底,没有任何实际的“行为”和“行动”。

    恋爱不是一个人的事,应该是俩个人共同完成的事情。

    是双方的,双向的;是互相的,互动的。

    一个巴掌拍不响。凤对萍有好感,萍也对凤有好感。郎有情,妹有意。

    这一次,萍和凤的恋爱,是“真枪实弹”,实实在在的爱情。

    萍不该带凤回家。

    其实,凤当时在萍的家里过得很开心。萍的父母,尤其是萍俩个未谙世事的妹妹都很喜欢她。

    可是,当凤回家把萍的家境告诉了自己的父母后,一切发生了变化。

    凤的父亲希望女儿在小季成家。

    萍把凤带回自己多弟妹的穷家,是俩个人迅速分手的导火线。

    从萍家里回到小季,过了两天,凤又带萍自己家。

    凤虽然什么也没有说,但敏感的萍能够感觉到凤细微的变化。

    招待是热情的,酒席是丰盛的。可是,凤的父亲,却在酒桌,不合时宜地提出,要萍把户口迁到小季来,在小季彻房子结婚。

    理由是“你们都在小季班”。

    萍当即回道,不可能。一是父母已经准备为他砌新房;更重要的是,自己是长子,如果在外成家,父母肯定反对,不会同意!

    酒桌的气氛变得非常沉闷,谈话无法再进行下去,双方都不再言语,自然酒也无法再继续喝下去了。

    宴请匆匆结束,萍和凤的父亲第一次见面,也是仅有的一次见面,就这样不欢而散。

    凤送萍走的时候,俩个人都低着头,没有说话。

    萍没有想到,这一次相送,竟然是最后一次!

    春节后,倔强的萍没有再主动去找凤。凤也再没有来找萍。

    后来,就不了了之。

    后来,就不提了。

    萍和凤的恋爱,就这样迅速地无果而终,无疾而终。

    未完待续



………【第二十六章 萍的心中还藏着一个“小秘密”】………

    萍和凤分手,固然有凤的父母嫌贫爱富,风耳朵根子软,听父母话的原因,萍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萍的不够冷静,加速了俩个人的分手。

    萍不该在酒桌顶撞凤的父亲,更不该把话说绝。

    如果,萍和凤的父亲不发生正面冲突,也许还有商量、回旋的余地。

    与其说萍冲动,不如说他年轻,没有经验,缺乏与人勾通的技巧。

    萍还有一个缺点,心高傲气。心比天高,却不知道拿镜子自己照照,原来自己也是一只“丑小鸭”!

    除此之外,萍的心中还埋藏着一个“秘密”,一个“不可告人”的“小秘密”!

    萍暗恋着文学女——娣。这又是一份单相思。

    萍总是这样,包括以后,总是一厢情原,总是单相思。

    总是觉得,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不爱。

    得到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觉得珍贵。才后悔!

    和凤的恋爱也是一样,当时轻飘飘的,说分手,就分手。无所谓。

    天涯何处无芳草,好男儿何患无妻。

    可是事后就开始后悔,而且越到后来越后悔。

    也许人都有这样的“习惯”。

    娣是萍的文。

    世纪八十年,作家头顶神圣光环。于是做作家是千万文学青年的梦想。

    萍是个文学青年,从阜宁回来之后,到进电机厂工作之前,萍为了逃避现实的痛苦,一度沉醉于文学创作。

    当时文学函授班很多。

    萍参加过鲁迅文学院的函授班,《诗刊》杂志社的函授班……

    娣也是《诗刊》杂志社函授班学员。

    娣非常刻苦,而且很有才气,经常有诗歌在学员习作刊物发表。

    这就引起萍的注意,萍慕名给娣写去第一封信。

    娣也很快回信来。这样萍和娣就“认识”。不过这种“认识”,不能面对面,只能鸿雁传。

    娣是安徽大别山金寨人,比萍大三岁。

    大别山是革命老区,金寨更是在中国革命史留下浓墨重彩。

    金寨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北麓,地处豫、鄂、皖三省交界处。东连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南临湖北省英山、罗田两县,西与湖北省麻城及河南省商城两地交界,北与河南省固始、安徽省霍邱两县接壤。面积居安徽省之首。

    金寨地势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阶梯状下降,大别山山脉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纵横。

    金寨曾经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八月桂花遍地开》从这里唱响全国。1932年底,国民党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划出土地,设立立煌县。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解放全境,更名为金寨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金寨境内组建了11支成建制的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是**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边区党委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是刘邓大军建立的重要后方基地,革命战争年代,全县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达1万多人,占安徽省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授予少将以军衔的有59人,其中将1人、中将人、少将50人,是全国著名的笫二大将军县。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曾在境内指挥过革命战争,董必武、叶挺、郭述申、方毅、张劲夫曾在此组织过革命活动。据192年统计,全县有550多位老红军在全国各地党、政、军机关担任重要职务,其中担任历届**中央委员的有12人,省、部、军级领导职务的有200多人。可谓将星璀璨!

    但是金寨真的很穷。为了看娣家乡的“芳容”,一睹著名革命老区的真面貌,萍有一次送货押车去武汉,改道从六安走,经过金寨。深山里破旧的茅草屋墙依稀可见“文革”时期的大红标语……

    不用说,娣的家庭也不可能好到哪里。

    娣的面已经有三个姐姐,父母大概是想生儿子,才生下她,可是又是一个女儿。

    娣说,父母把她取名“娣”,有两层含义。

    第一,如果父母不能再生,就把她当“弟”,当儿子养;第二,如果还有得生的话,希望她能带来“弟”,带来好运。

    这第二层含义,也是过去许多农村女孩子为什么叫“来娣”“招娣”“代娣”的主要原因。萍的伯父的小女儿叫根娣,也是这个目的。

    但娣是个不甘心于现状,自强不息的女孩子。

    俩个人信往来频繁,一来二去,随着交往的深入,萍心中开始由慕而生爱。

    这也是人之常情。谁说过?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哪个少女又不怀春!

    更何况,萍从阜宁“创业失败”回来后,心情非常低落、消沉。

    在这段人生灰暗时期,娣给萍写过许多鼓励的信,还给他寄过……

    娣给过萍许多精神的安慰。

    萍一进引江电机厂,就专门到小季照相馆拍了三寸的半身照寄给娣,并表明自己的爱慕之心。

    在这之前,他们在信中一直以姐弟相称。

    娣的回信说,她和萍之间“存在五大障碍”,从年龄的相差,说到地域的遥远……

    不过,娣在信中最后说:“你始终是我最亲爱的弟弟!”

    未完待续



………【第二十七章 上海陪重要客户(重新修改)】………

    萍把为科长和厂长“拎包”的经历进行过对比。

    萍的体会是,觉得随科长出差,自己像连长的小勤务兵。随厂长出差,则像将军的秘兼参谋。虽然说,秘有几种,“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但总要比小连长的勤务兵体面、气派得多!

    先说为科长拎包。

    萍进入供销科,自然是先随朱科长出差了。

    朱科长是个“笑面虎”,“笑面虎”一般不讨人恨,但朱科长太小气。

    出差各人领各人的出差款。当然,萍不可能有科长的钱领得多,因为科长除了正常的车旅费用,还要额外多领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比如请客送礼等。

    朱科长与客户谈生意,应酬,很少要萍陪同,生怕萍抢了他的客户,或者泄露了他的“商业机密”似的。虽不算偷偷摸摸,鬼鬼祟祟,但基本都是避开萍,不让萍参与。

    这也罢了,还有更小气的,简直说不嘴。

    他们出差,大的费用都由朱科长支付,包括车票钱,住宿费。如果在一起吃饭,正常也是朱科长结帐;不在一起的时候,俩人就各吃各的。朱科长早喜欢睡懒觉,常常由萍出去买早餐回来吃,朱科长要给萍零钱,萍肯定不可能要。所以,萍也会有一小部分开支。但是,出差回来后,朱科长把俩个人的车旅费发票贴在一起报销,出差补助从来没有给过萍一分钱。

    这样,每次和朱科长出差,萍都要倒贴不少,严重透支。

    一同进厂的,都羡慕萍“小皮包一拎,吃香的,喝辣的”,无限风光,哪知道萍风光背后的凄凉与无奈!随朱科长出差,不如在车间里做工人。

    萍的个人财务赤字,无法跟人说,只能哑巴吃黄莲!

    但是萍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伟大领袖和导师**曾经教导我们说:“色货二关看不破者,其人不足道哉。”

    一个贪小便宜的人,估计不会有多大出息。

    一个贪小便宜的人,更不会讨人喜欢。

    后来,萍就不太愿意和朱科长出差。

    再说随厂长出差。

    钱厂长一般不要人拎包,但萍已经在科长那里养成“良好习惯”,“主动要求”为钱厂长拎包。

    “要‘小平’同志拎包,不敢当,不敢当。”每次萍“抢”过包,钱厂长都会开玩笑,“简直让我无地自容啊!”

    钱厂长不仅随和、幽默,而且大气。

    钱厂长出差从来不领出差款。

    每次钱厂长带他出差,萍都是遵照“指示”,直接到财务科找管现金的靳会计,领足俩个人的出差款。

    一次,随钱厂长出差到海去谈“矽钢片”。

    矽钢片是生产电动机最主要的原材料,非常紧张。

    计划经济时代,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计划。没有计划,多少钱也买不到。

    乡镇企业根本不可能有供应的计划,只能挖国营企业的墙角。

    改革开放之初,还是计划经济,特别是对于乡镇企业来说,供比销更重要。那个时期的供销科,供是排在最前面的。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嘛!

    逢到过年过节,电机厂都要用整卡车,整卡车的农副产品来“挖国营企业的墙角”,换取企业需要的原材料。

    可以说,在市场经济之前,谁手掌握原材料供应渠道,有大的关系,谁就是“功臣”,就是企业的“老太爷”。

    最后说一件随钱厂长出差海陪客的事。

    那天,钱厂长因为临时另外有活动,要萍代陪一个重要客户。

    钱厂长说:“他要到哪儿玩,你就带他到哪儿玩,他要吃什么,你就给他买什么;不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