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东流不复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逝水东流不复还- 第3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顾自己的人生,萍深感惭愧!昔日的同事有不少如今早已成为百万富翁,甚至企业家。

    萍很失败。可是,悔之晚矣!很快他就将失去这一切机会。而且,后悔又有什么用?世没有后悔药卖!

    人生能有多少青春年华,能有多少欢乐时光,能有多少幻想和激情?至于人生际遇的起落变迁,更是一言难尽。正像我们平常感叹的一样,不如意事常**,可与人言无一二!

    回忆过去的生活与经历,那时候不懂得珍惜,直到失去才觉得珍贵。后来萍吃了很多苦,从米箩跳到糠箩。托亲帮忙,应该感谢他们,萍才没有倒下。

    当局者迷。后来萍才知道,他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但在当时,萍真的是一只迷途的羔羊,一度迷失自我。也许是年轻无知,也许是意志薄弱,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不能坚持,只得放弃。萍的心厌倦了那一种生活,萍只能听心的。放弃其实也是一种不是选择的选择。

    所以,谈不遗憾,谈不后悔。

    未完待续

    附杨朔简介:

    杨朔1913--196山东蓬莱人。原名杨毓瑨,字莹叔,蓬莱城里人。现、当代著名作家。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新华社特派记者;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党组常委,同时写了大量散文。“文革”开始后,杨朔被中国作协的造反派列为重点批斗对象。196年7月底杨朔要求**和要求与单位领导谈话,均遭拒绝。绝望中于月3日吞服安眠药自杀。

    他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樱花雨》、《香山红叶》、《泰山极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杨朔是当今文坛一再精辟阐述散文诗化理论,并认真实践,卓有成效的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家。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选自《告子》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选自《尽心》



………【第三十七章 接风洗尘】………

    萍是从泰山坐索道下山的。!!!超!速!首!发

    萍在南天门皮鞋后跟掉了,无法正常行走,正应了一句俗语:“山容易,下山难。”

    萍迅速下山还有一个原因。

    萍由于爬山的速度快,去的劲就大,淌的汗也多,他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山顶风大,气温也比山下低得多,身开始回冷,冷得直打抖擞,必须赶快下山。

    由天街坐索道回中天门很快,感觉好像只有几分钟时间。

    出了缆车,萍忽然感到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里面好像有千万只知了在鸣叫,身边的汽车喇叭声不再刺耳,仿佛从很远地方传过来似的,细小得几乎听不见。

    萍吓坏了,急得忙用小拇指掏耳朵,过了大约一二十分钟,听到的声响才渐渐大起来。

    萍奇怪了好长时间,一直想不明白。

    一年之后,萍乘飞机从福州到南京又发生这样的现象,耳朵听不见,好像有一股气憋住,有东西挡住似的。

    后来才知道这种现象叫“耳鸣”。

    从中天门坐中巴车返回泰安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破鞋”问题,萍甩掉“无后跟”的皮鞋,换新买的旅游鞋,然后在火车站附近随便找了家小旅馆住下。

    萍的小腿、大腿开始酸疼,这种酸疼持续有一个多星期。

    晚吃的水饺,山东水饺留给萍最深刻的印象,只有一个字,就是“咸”!

    实在是咸,咸到什么程度呢?

    萍晚吃了一碗水饺,夜里喝了有一瓶白开水。

    第二天,萍赶往济南与刘汇合。

    走出济南火车站,回头再望,出站口方打着横幅标语,“泉城欢迎你”,五个大字鲜艳夺目。

    按照之前的约定,萍在泰州线路器材厂驻济南办事处的旅馆找到刘。

    第二天,萍和刘踏继续往东北的旅程。

    过了山海关,能感到气温明显在下降,特别是到深夜,很冷,人们纷纷把车窗放下。

    长途旅行是非常辛苦的,刘身体单,有点经受不住。刘的腿脚浮肿起来,脚肿得鞋都穿不进,而且刘晚睡眠不好,经常通宵失眠。由于睡眠不足,刘脸气色非常难看。刘的脸本来就小,现在显得更小,而且发黑发黄。

    刘睡不着觉,就不停地抽烟。

    又是一个深夜,他们终于到达哈尔滨。

    深夜走出火车,萍不由得不想起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作者:陈玙。

    虽然是夏天,但哈尔滨的夏夜是凉爽的,萍甚至感到有点“冷”。

    他们打车来到一个叫“动力区招待所”的旅馆,在二楼开了间双人房,洗过脸,洗过脚,萍倒在床就睡着了。这几天实在太累了!

    一觉醒来,窗外阳光灿烂,“灿烂”得萍睁不开眼睛。

    刘已经不在房间,萍看看手表,十点半,便也爬起来。

    洗漱完毕,萍正在准备考虑怎么解决肚子饿得“咕咕”叫的问题,刘推开房间的门,拉着萍就跑。

    “有人请我们吃饭呢!”刘边走边说。

    “是么?”萍满脸疑虑。

    常言道,天不会掉馅饼,地没有免费的午餐。萍的肚子饿得正难受,竟然真有“瞌睡送枕头”的好事!

    他们从二楼到三楼,一直往里走,走到尽头的房间门口,才停住脚步,门框的号码显示为316,门还贴着一张红纸,面一行毛笔写的大字——“江苏省泰州市线路器材厂驻哈尔滨办事处”。

    噢!萍什么都明白了。

    刘先把萍介绍给泰州线路器材厂的同行,然后又一一把他们介绍给萍认识。

    泰州线路器材厂驻哈尔滨办事处业务员一共有三个人,分别是马、周和邹。

    马是负责人,周个子较高,都叫他“大周”,邹岁数最小,就叫“小邹”。

    原来,刘昔日的同事在为刘“接风洗尘”。

    马负责人事先申明,只喝酒,喝酒不谈事。

    下酒菜有四样,一盆白菜粉丝,一碟牛肉切成的片,一碗红烧猪肉,一包花生米。

    虽然菜不过五味,但很快酒就过了三巡。

    一个个脸开始发红,头开始发烘。

    “刘头,虽然事先申明,喝酒不谈事,”马对刘说,“但喝寡酒,喝闷酒,没劲没意思,也易醉。”

    “那咋弄?”刘说,“马面,你说咋弄就咋弄。”

    刘和马曾经在一起搭过档,泰州线路器材厂同事都叫他们“牛头马面。”

    “不如行个酒令,”大周建议道。他们的酒令就是火柴枝,所谓“行酒令”,就是猜火柴枝。

    五个人,一人发令,四人猜。发令人手中只允许藏一到四根火柴枝空门,即空手一根没有,或超过四根,均视为作弊,罚发令人,谁猜中了谁喝,都没猜中,发令的人自饮。

    如果猜到最后,有实在不能喝的,就罚讲一个大家都必须认可的故事或笑话。

    未完待续



………【第三十八章 喝酒打牌(一)(重新修改)】………

    《原创文学盛大起点独家首发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我说两个谜语你们猜猜,行不行?”还没等到别人同意,刘就先说了,“第一个,两个丫头睡一头;第二个,伏蚂蟥。谜底打引江县二个乡镇名。”

    几个人猜不出来,就“请教”萍。

    萍是引江县人,自然能猜出来,但是他不愿意说,也装着不知道。

    “猜不出来?我告诉你们,两个丫头睡一头,是双沟镇;伏蚂蟥,是丁沟镇。两个丫头睡在一头,不就是‘两条沟’吗?伏着个蚂蟥,不就是‘钉在沟’吗?!”刘得意地说,“你们猜出来我喝,猜不出来罚你们喝!”

    几个人泰州人自然不肯答应。

    “你这是小儿科,去糊弄幼儿园小毛孩去!”马面说。

    大周“气愤”地说:“真是‘日鬼’,里面日出屁出来了。”

    “牛头不对马嘴,”小邹也笑说。

    “不行,”大周说,“大家都不同意,通不过,下面再罚你讲个故事。”

    “好好好,行行行,”刘双手一抱拳说,“那我讲什么呢?”

    刘略微想了想说:“再说个笑话,叫‘白毛与白毛’——

    过去,有一家药房,一天,大门外贴出一张告示。

    告示面写道,专售珍稀奇药品,凡世间之珍稀奇类药品,本店皆均有出售,欢迎惠顾。

    告示贴出不久,有人找门来,声称要‘购买两根白毛’。

    站柜台的小伙计知道是故意找碴的,而且他们药房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白毛’,只好虚张声势地对找碴的说:‘白毛有倒是有,可是很贵哟,要五百块一根!’

    找碴的不是吃素的,根本没有被小伙计开出的昂贵价格吓倒,用满不在乎的口气说道:‘五百就五百,诺,这是一千块,我要两根。’

    说得还挺认真,小伙计实在没办法,只好进里屋向老板请示,怎么才能把‘白毛’的戏唱下去。

    老板正在里屋睡大觉,鼾声如雷,直震得老板下巴那雪白的胡须频频抖动。

    小伙计见此情景,眼睛顿时一亮,急中生智:‘有了,老板这弯弯曲曲的白胡须,不就是白毛吗?’

    于是,小伙计立马拿来剪刀,麻利地从老板的嘴剪下两根白胡须,然后打发走找碴的。

    找碴的哑口无言,吃了哑巴亏。偷鸡不成蚀把米,今天亏大了!

    找碴的埋怨自己,暂且不提。

    话说小伙计还在洋洋得意,他不但打发走前来找碴的好事者,而且还不花一分钱成本,就帮老板赚了一千块钱。

    等老板醒来后,小伙计就迫不及待地把刚刚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老板。

    本以为老板会表扬他,那晓得老板听完他的叙述,居然勃然大怒,指着小伙计的鼻子大骂:‘混蛋!他要白毛,你把我的白胡须剪给他,他要是要白毛,你岂不是要把我的嘴巴挖给他?!’

    谁知刘讲完“白毛与白毛”的笑话后,几个人借着酒劲,争先恐后“下流”起来。

    “下河里下河有一户人家,”大周说,“老子叫小儿子喊大儿子回家吃饭。大儿子在外贪玩,小儿子好不容易才找到他。于是小儿子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点家去,爸爸妈妈在家里斗翻掉了!’”

    大周说完,还没等到别人笑,自己倒先笑起来。“斗翻掉”在里下河方言里隐含“**”的意思。

    小邹接着说:“我们庄,有一对夫妻俩个,都是‘耷舌’,有一年冬天鬼冷,他夜里起来小解,冻得直发抖,连忙钻进被窝,一把抱住老婆:‘冻死西了,捂下子。’

    过了一会儿,他又问老婆:‘快活不快活?’

    ‘快活西了!’‘耷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