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东流不复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逝水东流不复还- 第4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身体孱弱的儿子的未来担忧。

    自己三番五次辜负母亲,让母亲失望、伤心,萍对母亲充满感恩之情,愧疚之心!

    未完待续



………【第五十八章 被相亲(三)】………

    左等右等,母亲眼睛望酸了,还是不见“访亲”的人来。

    下午,多云的天下起了小雨,估计“访亲”的人不会来了。坐立不安的母亲,心情更加烦燥,埋怨起虹的嫂子来。

    萍不是不愿意回家,而是不想面对贫困的家庭,不敢面对父母,不忍面对弟妹。

    每次回家,萍的心情都会变得沉重。

    家庭的贫困一直让萍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他:“家有长子,国有大臣。一个家,要兴就兴在长子身,要败也败在长子身。”以致在萍的心目中,一直认为自己在家中的位置很重要,责任很重大。自从高中毕业离开学校,萍就一直在想怎样“致富”,怎样改变家庭的贫困。进厂后,萍的第一选择就是“跑供销”,因为“跑供销”能迅速“致富”,可是萍很快就感觉到自己想得太天真,自己选择错了,走错了路。另外,萍对恋爱的态度,以及对婚姻的理解也开始转变,产生错误的恋爱观、婚姻观。

    何以为证?口说无凭,有萍当年日记为证。

    萍有记日记的习惯,萍把那几年“跑供销”的日记取名为《行吟手记》。《行吟手记》不仅记录了萍那几年的生活与工作,也是萍心路历程转变的最好见证。我们不妨翻翻这次相亲前后的日记——

    196年10月17日星期五天气多云

    “今天办事还挺顺利。我这人怕碰壁,一受到挫折便会灰心,实属意志薄弱,要不得。

    ‘开弓没有回头箭。’自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勇敢地走下去。自己已经没有退路,纵然前面是悬崖峭壁,也只有攀登。

    明天的事情还要努力去完成!

    我是长子,在家里占有重要位置,所以考虑问题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只顾个人得失和一己性情。我要赚钱支助父母供弟妹学读。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记住,牺牲是悲痛的,也是壮烈的。为‘人梯’是光荣的。十指连心,一样手足。身为兄长,理当有扶助弟妹的责任。

    我个人的事可遇而不可求。自然与莲断绝了关系,就不要再自寻烦恼。要快刀斩乱麻,切不可藉断丝连。

    奇迹不会发生。从此不求有真正的爱情,只希望能有一段婚姻,有一个贤妻良母式的妻子。美满幸福也许只能是……”

    196年10月19日星期日天气多云

    “每次回家面对忙忙碌碌,早出晚归的父母时,心里总是十分的不忍。

    虽然说我从来没有想过继承他们的衣钵,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我要走我的路,我有我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可是当我看到年幼的弟妹脸天真的笑容时,我就会想,他们可能会因为我的不负责任,因为我的自私而失学。我的心情就会立即变得沉重起来,同时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压迫着我。

    这时,有两种声音对我说。

    一个说,积谷防灾,养儿防老。养育之恩你要报。当务之急是分担家庭的重担。努力工作赚钱最重要!

    一个极力反对,不能这样,这样会毁了你。你的梦想呢?你的前途呢?你忘了?将来你会后悔的!

    第一个声音又说,你太自私了,你的良心呢?你还算个男儿吗?你不配读那么多!纵然你有满腹经纶,或者将来名垂青史,但你的灵魂太自私。你是一个唯我至、自私自利的小人而已!你这样活着良心能够坦然吗?

    啊!我不能逃避现实,不能置家庭于不管不顾。否则我的良心会受到灵魂的谴责和审判!

    我要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帮助父母渡过难关。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遥远的后世。’这是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的。未必正确,聊以自慰!”

    196年10月20日星期一天气多云有时雨

    “……洒脱些,我如今对待婚姻已经无所谓,不再挑剔。不知道这一次谈的女孩怎样?我对她没有过高的企盼奢望,不去幻想。她已经二十二岁了?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谈对象?还没有意中人?为什么呢?她是否也像我一样多愁善感?但愿她善良、温柔、贤惠、勤劳,最好再美丽些;千万不能是一个无知、肤浅、俗气、自私,爱慕虚荣的女孩!

    如果她不来,我明天就离家,走得远远的,把今天的一切忘掉!如果她还想联系,可以把我的地址给她,让她先写封信给我看看。如果她爱虚荣,我要给她点颜色看看……

    我就是愿意试着去理解她,然而她能理解我么?这世谁能理解我?我就是把心剖给世人看,恐怕这世也没有人能理解!

    痛定思痛,恋爱是自寻烦恼的愚蠢行为。以后再不轻意爱哪个姑娘了,更不要自作多情,要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工作。

    人生是一盘棋,一不小心就会输个净光!所以走每一步都要慎重,不可浮躁……”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萍的未来不幸被自己言中!

    “结婚之前要睁大眼,结婚之后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是第一句话,世未婚的男女都要懂得,不要像萍一样,等到事后再后悔。

    萍对妻子婚前的人生经历一无所知,更不要说其他。

    那么萍为什么会对婚姻如此草率和无所谓呢?那是因为在萍的心目中,只有大家庭,没有小家庭。先有父母弟妹,后有妻子。他要帮助父母供弟妹学读,通过弟妹来圆自己的大学梦。

    萍觉得自己很无私,很伟大;觉得妻子不理解他,不支持他,特别自私。

    萍深受传统思想的毒害。“弟妹如手足,妻子如衣裳。”认为弟妹和自己十指连心,而妻子只不过像身的漂亮衣服,是穿给人看的。

    而实际呢,不要说弟妹,亲生子女也没有妻子重要。弟妹子女终会长大成人,都会与另一半组成自己的小家庭,过自己的日子,只有妻子一人能和你风雨同舟,相依相伴,共度一生。少年夫妻老来伴,妻子才是最重要的!贪官们尚且知道“外面彩旗飘飘,家中红旗不倒”。可见萍很愚很傻!

    以诸多不正确的思想集中起来,就导致了萍对妻子感情冷淡,不负责任,缺少关心,以致后来妻子耐不住寂寞,红杏出墙……

    这一切,要不是重读当时的日记,连萍自己都不会承认。

    未完待续



………【第五十九章 路过郑州】………

    晚,虹的嫂子才冒着雨赶来。一来,就被萍的母亲骂了个“狗血喷头”。

    这是个厚脸皮的女人,被萍的母亲“羞辱了一顿”,脸连红都不红。

    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女人临走时,把对方的地址和名字留了下来。

    第二天中午,萍冒着小雨离开家,在路遇到退伍的表哥旺。萍第一次出长途,送货河南新乡,路过开封,晚专门去看他,却没有见到他。旺看去显得很洒脱,除了神情之中流露出“老兵油子”通常看破红尘的情绪,和言谈之中家乡话、普通话和“中州话”的混合腔有点别扭。别无变化。

    萍本来心情不佳,突然面对当初渴望闯荡,哭着闹着要去当兵的表哥,三年后,依然“赤条条回归故里”,内心百感交集,不知道说什么好。是祝福他,还是鼓励他?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惆怅,感叹人人都摆脱不了命运的主宰,就像孙悟空纵然有七十二变,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再联想到自己,为了该死的“访亲”,白白耽误、浪费了一天时间,等待最难挨,最难受,最容易让人胡思乱想。可笑自己的母亲做了一件多么荒唐的事情!

    萍时刻提醒自己要振作精神,告诫自己不要陷入不良情绪之中不能自拔。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又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要置身事外,要跳出自己生活的圈子,要站高些。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这也是萍常常寄情于山水的主要原因。它能使人暂时摆脱困扰,忘却烦恼和忧愁。

    人生不如意事常**,可与人言无一二。

    16次列车南京站车,20点10分开,因无座一直站到徐州,萍才等到座位。累死了,什么也不要再想,也不愿再想,睡,明天到郑州好好玩一玩!

    大千世界,任我逍遥。

    无所牵挂,无须牵挂。

    第二天早7点多钟,在郑州下车,天已大亮。萍买好去武汉的火车票,走出火车站。

    郑州很热闹,大街彩旗飘飘,从高楼悬挂下来的红色祝贺条幅得知,大概正在召开什么食品加工行业的订货会。

    可萍的兴趣早已被少林寺吸引去了。二角钱来了杯滚烫的牛奶,把腭的皮都烫掉;吃自带的甘蔗,戳得血流满嘴,把甘蔗都染红了。太心切了!萍在叫喊声中跳挂着“少林寺一日游”招牌的中巴车。慕名而去,结果扫兴而归。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座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享有盛名,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

    少林寺历尽磨难。在外族统治时期,如在南宋、元朝、清朝,受到“汉人集体习武”的禁止。民国时期,被军阀石三几乎焚毁殆尽。文革时期,少林寺也难以幸免,文物遭破坏,和尚们被驱散,许多掌握绝技的高僧都被解散回家;这使得很多绝世武功都相继流失。直至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热映之前,少林寺仅有十几名僧人。

    “武打”电影《少林寺》使沉寂多年的少林寺“复兴”。192年,影片《少林寺》的映引起了全中国的轰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掀起了武术热。与许多其它武打影片使用替身与特技不同,李连杰所展现的多是他的真实功夫,因为他曾连获全国武术全能冠军。

    《少林寺》是中国功夫电影的一部经典之作,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部由香港公司投拍、内地武术运动员主演的功夫电影,开创了大陆武侠电影的先河,并创造了当时功夫电影的最高票房收入,在当年一毛钱一张电影票的时代,创下了1。4亿元票房的奇迹,每年的金鸡百花奖都能收到数百万的来信投票,连带着《大众电影》也洛阳纸贵。

    《少林寺》曾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坛掀起一股新风格武术电影热潮,并使李连杰一举成为国际级影星。

    少林狂潮顿时席卷银幕。接下来一系列的少林题材的功夫片,在八十年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惊喜和茶余饭后的话题。时隔二十余载,少林寺仍是中国功夫片的经典之作。就其武侠电影本身而言,技击武侠片开创了中国武侠电影史一页颇为辉煌的篇章。

    《少林寺》掀起的“武术热”和“功夫片热”到底有多热,热到什么程度?它热到了在外出需要带介绍信和全国粮票的年代,各地青少年纷纷离家出走,投奔少林寺拜师学艺但当时少林寺并不对外招收武术学员;有的即便离不了家,也会去各地体委、体育馆组织的各类武术学校报名习武,而在这类武校里,过去所传授的“初级长拳”大多都更名“少林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