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色传之凤舞九天兰陵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绝色传之凤舞九天兰陵王-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肃见段韶全因挟着自己,又要处处顾虑自己难以施展,便道:“放我下来。”眼见段韶兵器被另外三人钢勾勾住,段韶本是不惯使勾,因此一时挣脱不开,另一人双勾直向高肃削来。高肃在段韶怀里抬起两只腿踢了一踢,踢偏了一支钢勾,另一支却直朝他身上砍来。段韶无法顾及,他本是左手挟住高肃,因此只抬抬左肩,用胳膊硬生生接下这一勾,便是一道大血口,鲜血汩汩流出,暖暖地流到了高肃身上。另一个黑衣人眼见大好时机,又举双刃砍来,正自避无可避,却从空中挥来一条长鞭,便将这人双刃卷下,高肃心中一喜,只想:斛律叔叔,抬了头望去,只见斛律光凌空扑下,有如一只大鸟,落下之时已将这五人的兵刃俱都卷入自己鞭影之中。他与段韶二人并不多话,段韶脱身而出,便只携了高肃先走。高肃回头望去,只看见远远的院子中那二三十个黑衣人都已横七竖八倒地,都有动弹,好像还能听到呻吟声,应是伤者居多,长勾也落于遍地都是,映着星月发出点点寒光。王显将军却不知去向。
  段韶挟了他在屋顶奔行,如履平地,跃到地下之时却是路口,王显正在此处驾了马车相候,他们跃上马车,便快马加鞭,刚刚拐出路口,却不知又从哪冒出十来个骑马的黑衣人,手执弓箭。朝他们引弓射来,长箭呼啸而至。段韶令高肃趴在车板上,挥舞手中钢勾,拨开射来的利箭,不少利箭便落于高肃身旁。车上倒有一副大弓,高肃想拿了射箭回去,这大弓是平常斛律光所用,弦紧沉重,高肃用尽力气也纹丝不动。却见斛律光也正骑了一骑快马追来,护于马车后,挥舞长鞭便尽把来箭卷走,段韶接过了弓,高肃给他递箭,一箭箭射去,尽中追兵马腿前膝盖,百发百中。那些追兵便一个个人仰马翻,渐渐再无人追赶。
  终于喘息已定,段韶包好伤口,高肃便忙问怎么回事。原来,晚上,斛律光先听到屋顶有人潜入高肃的房间,听声音武艺不弱,携了长鞭赶到,已见黑衣人立于高肃床边挥勾欲砍。斛律光甩出长鞭卷出高肃,那一勾便只砍在床上。此时,段韶、王显也已闻声各自从自己房中赶出,刚出客栈,竟从暗处涌出数十人,都直扑高肃,斛律光便把高肃甩给段韶,缠住了这些人,段韶带高肃先走。便是如此。
  至于到底是谁要杀高肃,几人分析自然最有可能的便是侯景猜出了高肃的身份,因此要置他于死地,虽对付高肃一个小小孩童却派出数十名武林好手,自是知道他身边斛律光等人厉害,然而令众人不解的是,在这南梁境内,侯景要杀高肃,自可明白张胆派重兵截杀,又何必另派武林好手暗地行刺?这一群武林好手使的武器相同,配合默契,应是一派。却是难以猜透这其中意思。想不出来,只是加鞭赶路尽快回魏便可平安,天色渐亮,会稽多山,眼前所行便是一条古木夹道的山路,两旁树木高大,郁郁苍苍。显得幽静。段韶看了周围形势,道:“此处颇为凶险。”几人便都加紧提防。斛律光听得林中有异动,便道‘林中有人’。段韶也已听到,似乎人数还不在少数。只与斛律光相视了一眼,段韶想了一想,突然想起这会稽正有故人,便对斛律光道:“你还记不记得‘凤舞九天谱’从何而来?”斛律光知段韶言下之意,颌首道:“好,你带肃儿先走,我和王将军断后,在那里会合。”说这话时,王显已将车停下,原来前面道路被断树横在路中阻断,马车无法通过,便在此时,山林中两边人头攒动,一时窜出数十人,看上去都不是一般兵将,俱是身怀武艺的江湖武林人士。如今从四面八方窜出,便把他们团团围在中间。
  斛律光下了马车,只一人走到马车后面抱拳问道:“诸位好汉不知为何相逼?”
  一名须发已然花白的高大老者一指高肃道:“壮士武艺之高,闻所未闻,咱们并不愿意与壮士为敌,只是奉命取这小童性命。若是壮士能够成全便是最好。”言下之意,是要斛律光将高肃交出。若不交出,便是斛律光武艺再强,也总是血肉之躯,无法阻挡这数十名的好手。
  斛律光说话之际已然看得清楚,四周有四五十余人,十余匹马,这高大老者显然便是他们之首,斛律光只瞄了一眼那十余匹马,他们这几天都是快赶,拉马车的马虽是良驹,也已经连日劳累,不堪奔波,因此他此刻便是打算从对方手中夺匹快马。他自然识马,一眼便相中那高大老者枣色坐骑,筋骨精壮匀称,神骏异常。口中只又问道:“又不知诸位是哪一路好汉?这小童涉世未深,却是不曾与人结有仇怨。”
  高大老者道:“这个便恕在下不能相告了。我只问你,这小孩你给还是不给?”
  斛律光道:“待我先问你借样物事。”说完最后一字,便举掌直朝那老者扑去,话音刚落,竟已到了老者面前。那老者虽然见过他长鞭厉害,然这次见他并没携长鞭,又相距甚远,因此并不曾防备,哪知斛律光说到便到,一掌已劈到眼前。来不及取兵刃,匆忙间挥拳相迎,谁知斛律光动作之快,竟是迎了个空,便是被斛律光变掌为抓,抓住了左肩胛,自己半边身子一麻,跌下马来。斛律光制住这老者,反手向马臀一拍,那马便自去了,众人眼见还不及反应,斛律光已制服老者,都只看向这里,却不注意那马,便纷纷涌过来,各种兵刃朝斛律光身上招呼。这些人显然是训练有素,眼下头目被斛律光拿在手里,似乎没有忌惮,连斛律光带老者一起罩入刀光剑影之下,毫不顾虑老者的生死。斛律光倒也有些意外,将老者抛出,与这些人斗在一起,人群大多被他吸引,高肃见斛律光赤手空拳,正在马车里看得揪心,此时那枣色大马跑过马车时,段韶突然挟了他从马车跃出,便跃上了马背,王显舞了双刀相助,段韶高肃二人一骑冲出人群,拉马高高跃起跳过断树,便是一路狂奔。高肃坐在段韶身前,不能回头,只听身后打斗声越来越远,渐渐便听不见了。想是追兵都被斛律光、王显挡住。段韶一路快马加鞭,忽见前面又有断树阻路,并不停顿,直接冲跃过去。林中窜出数十人伏兵,因段韶来去太快,竟犹如疾箭,来不及阻挡,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便有十余人匆忙上马追赶,
  那枣色大马竟是神骏非凡,跑开了根本不需段韶策赶,越跑越勇,越跑越快,四蹄翻飞似不沾地腾空飞起,又十分平稳。高肃只觉两耳呼呼生风,道路两边树木俱成幻影,犹如腾云驾雾一般,感觉十分奇妙。别说是他,便是几乎生长于马背,惯骑良驹的段韶也是暗暗称奇。知道斛律光无心这么一抢竟是遇上了万中挑一可遇不可求的千里良驹。那后面十余个追兵自是早被甩在脑后不用再提。
  眼见那马竟是不知疲倦,恐怕这样当天便能回国,段韶与斛律光有约在先,眼下已将到地方,只能缓缓收缰,约束马行,那马虽渐渐慢下,却急切地跺着前蹄,显得并未跑足。高肃也觉得没有坐够,与马心意相通,便拍一拍马脖子安慰道:“好马儿,今天咱们有事,下次再让你跑个够。”马似乎听懂人言,便安静了下来,缓缓前行,却走过一片竹林。段韶下了马,也让高肃下马,二人牵了马便向竹林深处走去,他们早早下马,可见是心怀敬意。能让段韶这当今天下数一数二的英雄心怀敬意的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人物,高肃十分好奇。眼前现出一座黄墙灰瓦的小寺庙。墙体开始陈旧破落,像是有些年头了,沿墙走到正门,这小庙连个牌匾庙名都无,只有一扇圆拱旧木门。门前石阶生着苔绿。如今佛教盛行,寺庙遍地都是,如这种寺庙便显得小气寒酸,倒是少见。
  段韶整一整衣冠,踏上苔阶叩门,过了半晌,柴门‘吱’的一声开了,一个十多岁的圆脸小和尚站在门里打了个稽首。
  段韶回了礼道:“我是来访宝云大师的。”
  圆脸小和尚一脸惊诧之色地望了段韶一眼,方回道:“宝云师父不见人,施主请回。”
  段韶听了这句回话,倒先放下心来。他识得宝云大师时,大师年岁已经五十左右,如今几十年过去,正不知他是否已经过世,听小和尚这么说,便知大师仍然健在了,便道:“请小师父去回个话,就说二十五年前雪岭故人来访。”
  小和尚便道:“请施主稍候,说完,仍是关了门,便又悄无动静了。”
  高肃见段韶恭敬,而对方不过是个年纪大不了自己多少的小和尚,却甚是无礼,如此将他们拒之门外,便道:“这小庙挺大的气派。”
  段韶道:“这庙虽小,里面却有一个大菩萨。”
  高肃便问:“就是宝云大师么?”他毕竟年幼,见识经历自然不够,从小对佛教几乎没有接触,因此并不知道宝云之名。
  段韶点头,道:“自汉以来,立志西行求法,亲睹佛迹遗范者众,但直至今日,真能有所成就幸而返回者聊聊无几,他便是其中一个。”
  高肃方才了解一些,道:“原来他学经求法,去过天竺国。”
  段韶道:“他游历诸国,遍学梵书,‘天竺诸国音字诂训,悉皆备解’。正是西行回来路上经过雪岭,与我曾有数日之缘。”原来,宝云与法显、智严等前后相随西行,历经艰险回国时宝云却差点在故土雪岭冻饿而死,当时正是‘六镇之战’,斛律金带兵前往广阿与高欢会和战尔朱兆。跟随斛律金的二十来岁的青年将军段韶救了宝云,一直把他送回会稽这座小庙。当时段韶身边还带着才九岁,一心只想着习武的斛律光。宝云和尚便将一本武学奇书‘凤舞九天谱’赠给了斛律光。
  这宝云大师游学回国后,依梵僧佛驮跋陀罗修禅。后因佛驮跋陀罗被关中秦僧驱摈;徒众星散,云亦离去。有庐山慧远从中谓解,宝云与佛驮跋陀罗等由北而南渡江左,住建业(南朝京都,后改名建康)道场寺;与智严、求那跋陀罗等专注于译经之事。与智严合译‘普曜经’六卷,‘四天王经’一卷,‘广博严净经’四卷。南朝宋文帝时,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来华,译出经十三部,七十三卷,皆由宝云及其弟子菩提、法勇传译。云单独译经有‘新无量寿经’两卷、‘佛本行赞经’七卷,‘净度三昧经’两卷,‘付法藏经’六卷。宝云译经数量可观,质量亦高,‘晚出诸经,多云所治定。华梵兼通,音训允正。云之所定,众咸信服’,为佛教的译经事业和佛教在中士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宝云居道场寺时,与住持慧观友善,只是云性好幽静因此离开了道场寺隐世。后来,慧观遘疾,临终前请云返建业接任道场寺住持。云不得已再返建业居道场,只任了一年,便推脱掉复隐世。世人皆不知宝云去向。无人知晓便隐在这么一个小庙,因此段韶找来时,那小和尚脸现惊诧之色。
  又过了半晌,寺门才再次打开,小和尚将他们请进。只见面前是个小庭院,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种植。面前厅殿无门,可以看到里面有半旧的佛祖塑相,倒也香火缭绕,又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短须和尚迎出,将他们请进殿后,边道:“师父身体染疾,不便相迎,请施主进房内说话。”
  高肃便随了段韶进房,房内只有一床一几,除了几上书卷累累,陈设十分简陋,却有白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