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之盟三部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城下之盟三部全- 第2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人在近旁露出这样明显的杀意,他还能睡得如此坦然?
  正自奇怪,宁不寂一翻身,从侧睡改为仰卧,意图暗杀的皇帝看得一怔,长叹一声,抽出了大半的清泉无声回鞘。
  一抬手,把剑又挂回了墙上。
  忍著全身的酸涩疼痛,整理好衣著,皇帝起身走出了寝殿。
  龙榻之上,安然酣睡的宁大将军,在自己全无意识的情形下,右手手臂并未因仰卧而放在身侧,而是习惯性的横在塌上,之前侧卧之时,亦是如此。
  这条横放的手臂,皇帝拿来当枕头,枕了十年有余。
  睡著之时,两人对此皆无感觉。
  平日醒来,一个多半只会什麽也不想的甩甩手出去练剑,另一个因著疲累,醒来也迷迷糊糊,抱著被子都来不及,哪会注意枕头是什麽。
  此时换了个角度,一切便一览无余。m
  有些人本性其实十分温柔,只因过於惨痛的经历,会在表面结上一层又一层的厚厚硬壳,让撞上去的人皮破血流,疼痛不堪。
  但是哪怕是再疼痛,那个人刻在骨子里不变的那些东西,总是让你不忍对他出手。
  殿外,宇文旋忍著瞌睡,依旧尽职的领著禁军恭候圣驾,盔甲下的衣著,三天未换。
  日前焦急的去向兄长求救之时,宇文斡听完他的话,只是轻描淡写道,〃这是陛下的家事,他自己会摆平,你傻乎乎的去凑什麽热闹?〃
  陛下和宁大将军之间的关系,在宫里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朝阳殿不论有什麽奇怪的声响,都是皇帝的〃家事〃;为臣者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可有谁家的〃家事〃,能进展到动刀动枪,喊打喊杀的地步?
  因此虽然兄长的话向来很少出错,做弟弟的还是不放心,顾不得回家睡觉换衣服,一直在殿外守著,以备意外发生之时,及时的救驾。
  直到三日未见,除了眼下有淡淡的阴影,脚步稍缓,其他一切如常的皇帝步出朝阳殿时,宇文旋才真正的放下心来。
  看来即使进展到刀剑相向的地步,皇帝依旧有能力解决他的〃家务事〃,他真是白担心了。
  皇帝打量著忠心的禁军统领,露出温和而真心的微笑,〃你哥没叫你什麽都别管,直接回家去睡觉?〃
  〃回陛下,微臣职责所在,不敢懈怠。〃宇文旋是直率的武官,问什麽,便答什麽,不会考虑其他。
  他的孪生兄长宇文斡正好相反,不但心思细腻,而且见微知著,皇帝欣赏之余,却不太愿意亲近。
  聪明人,总是本能的会对同样聪明的人产生提防之心。
  宇文斡狡猾如狐,放在身旁,虽能免去许多来自别人的算计,但这只狐狸无聊之下,会不会算计身旁的人做消遣,真的很难说。
  当年,皇帝之所以任由宁大将军靠近自己,也是因著这个缘故。
  不是宁不寂不聪明,而是这个人的聪明,向来不会用在细节和小事上。
  这是让皇帝安心的地方,朝中勾心斗角已经很累,周围若再充斥了会算计你的人,日日提心吊胆之下,难保不会精神崩溃。
  虽然不想承认,但事实上,镇日被宁不寂拖著,在床上剧烈的翻滚,除了疼痛和难堪的快感外,对於常年处於精神紧张状态的皇帝来说,也有疏压的作用。
  至少现在,浑身疼痛且疲惫不堪的他可以定下神来处理政务,应对慕容溱的後续动作。
  也许是宁不寂回来的缘故,朝臣们的注意力再度集中到了弹劾大将军身上,大把奏折不外乎指责他带剑私闯禁宫,意图不轨,陛下当严惩之类的言辞。
  皇帝对此一概不理,当日事情发生,没见谁出来阻拦救驾,事过境迁,再来煽风点火,实在不能不令受害者火大。
  成堆的奏折批阅下来,言之有物的不过几册,分别来自礼部和兵部。
  礼部尚书宇文斡在奏折中撰写了官方收到的北魏摄政王萧歧因病薨逝的消息,据传北魏皇帝萧蕖听闻皇太弟去世後,大受打击之下,病情转重,已至弥留。
  目前的北夷皇庭乱成一团,有继承权的皇室嫡系各踞一方,局面僵持。
  三公分别拥立三位继承人。
  太师拥立现任皇帝萧蕖之子萧翰,太傅拥立皇太弟萧歧之女萧琳,最可笑的是,太保拥立已故长公主萧昙之子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的中洲皇帝李承业。
  自然太保的拥戴引来了其他两派的大肆攻击,要让敌国的皇帝来继承北魏皇位,这不是疯了是什麽?
  奇怪的是这个早已步入古稀之年的三朝元老不知出於什麽目的,竟意外的坚持自己近乎荒谬的提议,而且不是说说就算了。
  顽固的老太保对外送出了正式的北魏公文,言辞恳切,请李承业拨冗前往北魏皇城探视重病的亲皇舅,争取应得的继承权力,对内公布当年庶出的长公主萧昙卧底中洲,扰乱中洲朝廷,消弱敌国实力之举,其功劳不亚於当政多年的皇太弟萧歧。
  宇文尚书很尽责的在奏折後附上了北魏皇室的正式公文,由公文上所盖的玉玺来看,现任北魏皇帝萧蕖显然是默认了太保的荒谬提议。
  皇太弟之薨是国丧,如若作假,轻则动摇国本,重则引发皇室动乱,看来无论如何,前去徐州的奉天和刘岷必定已经得手。
  摄政王亲自潜入敌国,被人行刺,说出来,并不是光彩的事,弄得不好,会引发两国大规模的战争。此刻为继承权而分裂的北魏,显然并没有与中洲开战的能力。
  所以对外公布消息只能说摄政王病逝皇城,而不是徐州被刺。
  皇帝皱著眉头,看完了北魏公文,踌躇了一阵,再度拿起另一份来自兵部的文书。
  兵部的奏折不只提及了北魏在中洲边境的主动撤军,还提及了南齐的动向。
  南齐皇帝慕容溱似乎迫於国内压力,大大的减缓了在中洲边境驻军的步伐,军粮和士兵,虽然依旧陆续在运往边境,但从数量和行军速度上来说,明显有所减弱。
  慕容溱并不是一个会轻易放弃的人,皇帝虽然深信弹剑的能力,但少年即使在南国有所行动,也不可能让效果这样立竿见影。
  局势变化的太快,处处都透著诡异。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出於慕容溱的阴谋,不得不说,此人心计之深沈,足够让与他为敌之人不寒而栗。
  从表面上来看,所有的发展,都朝著对李承业有利的一面,边境威胁的减弱,成功的除去了宿敌萧歧,报了父母之仇,甚至北魏皇室都默认了他的继承权。运气好点,兵不血刃,就能坐上两国的皇位。
  如果李承业足够天真,此刻他应当是欢欣鼓舞的!
  但很可惜,昔日天真爱玩的少年经历了十余年的睡不安稳,日不得歇後,考虑事情,早已不会单纯只往好的一面去设想了。
  他的母妃是北魏公主的消息一公开,多年来受北魏侵略,对夷人恨之入骨的朝臣和百姓会如何想,可以预料。
  萧歧的死,亲自下令派遣刺客的李承业可以说是直接凶手,这种情况下,孤身跑去北魏争继承权,无疑是一个大笑话。
  慕容溱的部军虽然在减缓,但并没有停止,或者有另一种可能,他的军队和粮草的集结早已完成,此刻的龟速运输,才是为了迷惑中洲而做的幌子。
  皇帝整理好所有的奏折,心里明白,此刻的他能走的不外乎两条路。
  长期留在朝中稳定国内局势,或者待几日後北魏皇帝萧蕖驾崩,公然领兵以争夺继承权的名义在北境开战。
  相信这两条路,不论是选哪一条,都逃不过慕容溱的算计。
  看来,只能另辟蹊径了。
  到现在,都没有徐州方面的音讯传来,可见慕容溱追杀奉天和刘岷的行动必定还在继续。
  如果这个时候皇帝亲自去徐州探查,大部分的杀手必定会转移注意力,放弃奉天和刘岷,把目标放在独自出行的皇帝身上。
  这样一来,奉天他们的生存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既然宁不寂已经回京,宇文狐狸在为闵王探子一事失察的懊恼下,必会竭尽全力稳住朝政,那麽,此刻动身出发去徐州,应该是不成问题了。
  □□□自□由□自□在□□□
  宁大将军一觉醒来,已是傍晚。
  习惯性的甩了甩右手,并无往常一般的酸麻感,顿觉有些诧异。
  身侧一片凉,显然枕边人离去已久。
  霎时,宁不寂心头略过一个感觉,彷佛有什麽珍贵之物不经意间被他遗落在某处,如果不赶快去寻找,恐怕再也不会回来。
  突兀的预感,莫明的让他心神不宁,於是穿衣的动作就加快了许多。
  这一快,多日纵欲的後果便体现出来,即使被称为天下第一高手,人的体力,还是有一个极限。连续折腾一晚,尚无大碍,翻上几番,就大有可议之处。
  肆虐之人尚且疲累至此,被肆虐之人,情形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宁不寂对於皇帝,还是有些佩服的。
  他清楚自己并没有手下留情,以对方向来敏感的身体,没几回就已经受不住,不能自控的开始哭泣,但真的如他之前所言,直至最後,都没有求饶。
  宁不寂有一种奇怪的想法,似乎这泪水,并不单纯的是为了疼痛和屈辱而流。
  李承业身上,永远有一些他触不到,摸不透的东西存在。这种想法让大将军心头不悦之余,也多了一层不自觉的忧虑。
  案几上,躺著一封并未封口的信笺,里头只有短短七个字:有事离京,十日归。
  墨迹清淡,已然干透。
  明显可见执笔之人书写时气力不继,且早已离开多时。
  抬头之时,觉得有什麽不对,宁不寂仔细的想了想,才恍悟原本挂在床头的清泉剑不知何时,已被人取走。
  於是大将军忍不住低咒一声:〃软脚虾跟人学什麽侠客!〃
  语气之不屑,同元宵当日,皇帝腹诽他强盗扮书生如出一辙。
  半个月前,宁大将军乔装改扮,前去南面边境布置边防之时,已知事有蹊跷,如果说慕容溱有入侵之意,为何只是单纯的在边境增加兵力和运送粮草,却不加固城墙工事?
  作为三军的统帅,出兵前,多半都是未思进先思退,未思胜先思败。
  这与信心二字无关,为将者须为军队谋划好退路。
  毕竟常胜将军终不免一败,能将败局做到最好,胜过惨胜无数。
  南齐皇室内斗之激烈,外人亦有所耳闻,宁不寂实在很难相信,历经喋血踩著无数人鲜血坐上皇位的慕容溱,会是这等鲁莽冒进之人。
  隐约间,他已知此次出京,有所不妥。
  一切都太过刻意,像是故意安排的调虎离山之举。
  果然,在他觉得不对,仓促回京的路上,就有声称是赤焰军弟兄的人半道拦住,说是皇帝密令,趁他不在之时,暗中让刘岷奉天和程奇明等人去徐州送死。
  当时他只觉通报之人非常面生,但看到来人拿著奉天常挂在扇子下的坠子,也就没有多加留意,直接掉转马头就去了徐州。
  现在冷静下来,才发现疑点处处:
  他从京城往返南境,一路都是乔装改扮的,所经路途,除了他自己,不会有别人知晓。通报之人是如何得知他的去向从而半道拦截的?这是其一。
  其二,皇帝下得既然是密旨,且不论这个圣旨是否叫得动奉天和刘岷,既然是密旨,通报之人缘何能够知晓?
  其三,奉天刘岷等人若是明知去徐州是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