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心欲何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摇心欲何托- 第6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前我以为他只是介意我跟君羡的事,其实不是,他对我根本就不信任。”绮妍感到一阵悲哀,叹了口气,收起了思绪,转向小桃问道:“好了,不说这个。对了,你都跟叔玉说清楚了?”
     小桃睁大了双眼:“小姐,你知道我会拒绝他?”
     绮妍淡然一笑,“当初你既然没有选择他,今天也不会重新选择他。我让你去见他,也是想让你跟他说清楚,我看得出来,他心里还是有你的,所以不想你们都耽误。你欠他一次选择,如今好了,你们再也无牵绊,彼此都可以安心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魏征的丧礼过后,叔玉进宫叩谢了皇恩,然后启程回到了扬州。没有什么可以否认他与小桃的爱存在过,他们曾经真心的想守护对方,只是如今此情已成追忆,徒留也是枉然。
     贞观十七年,朝中发生了两件大事——
     太宗第五子李佑在齐州举兵叛乱,太宗授命李君羡前往,不到几个月,李君羡就已果断的平定叛乱,将李佑捉拿回京候审。在审理李佑一案时牵扯到太子李承乾的亲信纥干承基,纥干承基为了保命,静供出了一个惊天秘密——太子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侯君集、李安俨、杜荷、赵节等密谋造反!
     太宗大为震骇,立即指定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世绩,会同大理、中书、门下组成专门进行调查审判。经过调查,认定谋反证据确凿。
     一时间,如何处置李承乾成为了太宗最头痛的事情。一方面,李承乾大逆不道,企图弑父夺位,天理不容。可是毕竟李承乾是长子,长孙皇后生前对于他寄予厚望,何况父子连心,就算他犯下滔天大罪,也始终改变不了他们是父子的事实。
     子不教父之过。太宗为此是痛心疾首。满朝闻之惊悚,皆静静观之,未敢有进言者。之前魏征在世时,尚可进言力保太子,如今逝者已矣,朝廷之上,太子已孤立无援。
     “这些日子,听外头说你与恪儿不睦,怎么?恪儿对你不好么?”
     绮妍来到宫中向杨妃问安,杨妃拉着绮妍的手,看她近日消瘦不少。
     “没有,母妃,您别为我们操心了,多保重自己才是,听说您身子不爽,我已经托大哥从益州买了些补气的人参,这几日应该会到了。”
     “真是难为你了。”杨妃咳了几下,叹息着,“你不必瞒我,其实我都知道,恪儿心里一直有个疙瘩,这孩子也太死心眼了。对于你跟李将军的事这么久了,还耿耿于怀。”
     “母妃,我们真的没事,我会好好跟王爷一起的。”
     “傻丫头,我知道,你都尽心尽力了,为了你姨母,为了我,为了大家,你是把眼泪往自己肚子里咽啊。”
     她深深记得徐绮妍当初是多么骄傲的女子啊,只为自己而活,从不受任何牵绊,何等的潇洒,何等快意!而如今,却不得不向命运低头,默默承受和忍耐自己的不幸。
     杨妃敢肯定,如果不是考虑到那些她关心和爱护的人,绮妍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李恪也不会拥有绮妍至今。那种无奈而痛楚的心情,杨妃感同身受,虽说李恪是自己的亲骨肉,她亦无法不去站在绮妍的立场去看待。
     原来对命运屈从,对现实妥协的人,并不都是软弱的,有时是因为太无私太善良。是优点亦是弱点。
     很多事情,许多人都知道是错误的,可依然坚持错下去,是他们无知或愚笨吗?其实很多时候,错误比正确的路走得更艰辛。
四十六卷 剖析利害保承乾 触痛余伤苦绮妍

     “您别说了。”杨妃的话,让绮妍感到自己有些脆弱。
     她以为自己掩藏的很好,以为可以骗过所有人的眼睛,让大家都觉得她很幸福很快乐。她竭力忍住内心几乎泛滥的泪水,不让它涌出,因为一旦掉下一滴,她恐怕无法控制,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好,不说了,喝点茶。”杨妃万般疼惜地看着绮妍,其实把她压在心里头的那些苦都发泄出来,未必不是件好事,至少她心里会痛快些。
     可是徐绮妍终究是徐绮妍,她不愿再任何人面前暴露出自己的脆弱无力。那么就为她保留她想要的最后一点尊严吧。除了这个,她几乎已经走得一无所有了。
     绮妍端着茶,余光飘向了殿外,似乎是还另有心事。
     “绮妍,怎么了?”杨妃看绮妍有些怪怪的模样。
     “听说父皇每天这个时候会来母妃这里。”绮妍放下茶杯问道。
     “是啊,皇上最近为了太子的事,甚为烦心。太子——真是令人失望!”想起长孙皇后昔日的贤德,杨妃哀声叹息着。
     绮妍黯黯低下头,缕着思绪。
     “绮妍哪,你该不会是在等皇上,要为太子求情吧。”看她神情,应该是装着什么棘手的事。这孩子,太善良。明知道文武大臣们都在观望中,没人敢出面为太子说情。她这敢为天下先的性子,还是跟当年一样。
     此时,太宗果然走了进来。看他垂头郁闷的样子就知道太子的事,他迟迟下不了决断。
     “儿臣叩见父皇。”绮妍走下来,跪在太宗跟前道。
     “哦,是绮妍哪,起来吧。”太宗随意的应了一句,走到杨妃身旁的座位坐下。
     “父皇,您脸色不太好。”绮妍站在太宗身边道。
     “没事。”太宗轻轻摆了下手,向四处看了一圈,没见到李恪,便问:“对了,恪儿怎么没陪你一起来?你们又吵架了?你们近日不睦,朕也有所耳闻,只是太子的事,朕也没有时间问你们。绮妍哪,恪儿欺负你了?”
     “没有,我们没事的,您放心。”绮妍答道。
     “是啊,皇上,您就别担心他们了,夫妻之间哪有不拌嘴的,是不是?”杨妃笑道。
     太宗默默地点点头,嘴角扬起道:“那朕就安心了。”
     “父皇,您打算如何发落太子殿下?”绮妍直接问道。
     “绮妍!”杨妃示意绮妍不要插手。
     “承乾此次太伤朕心了,弑父篡位,天理难容。。。。。。”
     太宗一拍桌子,愤怒非常。
     看来过了这么些天,太宗的心情还是未平复。
     “父皇——”绮妍跪下,重重地向太宗磕了个头。
     “绮妍,你这是。。。。。。”太宗疑惑不解地看着她。
     “父皇,您与太子殿下是骨肉至亲,就算太子犯下滔天大罪,您怎么忍心置他于不顾?”
     “你在为太子求情?”太宗有些意外。
     “绮妍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回想当年长孙皇后在世时,绮妍亲口答应过,将来会尽力保全太子。想来长孙皇后生前就早有先见之明,预料到太子终有这样的一日,故临终托付了绮妍。
     “你是说皇后?”太宗记起当年太子欲对绮妍施暴,后来太宗要严惩太子时,绮妍曾道出皇后临终嘱托。“可是你不是失忆,对以前的事都忘记了么?怎会记得长孙皇后的话?”
     太宗狐疑地盯着绮妍,看她如何回话。
     “绮妍不敢瞒父皇,其实绮妍已经渐渐记起往事,恳请父皇不要告诉恪儿,恪儿他对以前的事一直耿耿于怀,绮妍不想多招事端。”绮妍说道。
     “是这样。”太宗默默地点头自语道。
     “请父皇念及皇后娘娘的昔日之功,饶恕太子。”绮妍情词恳切。
     回忆长孙皇后,太宗心里很是酸楚。
     承乾是他们的长子,太宗曾对其寄予了厚望,即使后来承乾的表现令他有些灰心,但考虑到长孙皇后,太宗依旧没有废太子。
     长孙皇后同他相濡以沫十余载,一直默默站在太宗身后,从当年晋阳起兵,到玄武门之变,再到太宗登基为帝,这一路走来,无论太宗做出什么样的决断,长孙皇后都选择以性命相追随。她为他所做的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妻子对丈夫的付出。她永远是那么体贴,那么懂他。甚至太宗都曾发出〃相爱不如相知〃的感慨。可见,太宗对长孙皇后,已超出了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感情。
     “那你认为当如何处置太子?”太宗念着长孙皇后,对承乾心有不忍。
     绮妍知道让太宗当作什么事也没有,继续放纵承乾是不可能的。这件事必须有个折中的解决办法。惩处太轻,难以警示天下人,显得太宗有所偏颇。惩处太重,太宗于心不忍,将来也难以面对长孙皇后。
     “皇上若能庇佑太子殿下终其天年,当属最好的结局。”
     太宗听了绮妍的话,考虑良久,最后最终点头,接受了绮妍的建议。
     之后,唐太宗下诏罢黜太子李承乾,贬作平民,囚禁于右领军,后将其流放到黔州。
     太子被废,这无疑又在宫中刮起了一阵飓风。接下来举国最重要也是大臣们最关注的便是新太子的人选。按照祖制,太子一般都是在嫡子中挑选。除了李承乾外,长孙皇后所出的皇子还有两个——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
     大臣中呼声最高的当属李泰。李泰雅好文学,工书画,才华横溢,倍受唐太宗宠爱,太宗也很中意立他为太子。可惜的是李泰过于心急,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竟然胁迫李治退出太子之争,东窗事发后,太宗十分心寒,罢黜了李泰,将他改封为顺阳郡王,徙往均州郧乡县。不得再回京城。
     太子之争的一场风波过后,众人都以为储位自然是李治的囊中之物,可是却迟迟不见太宗下旨册封李治为皇太子。原因是太宗嫌李治太过软弱,恐日后难当大任。其实他心里最中意的太子其实是李恪。太宗不止一次地在大臣面前说众多皇子中最像他的便是李恪。然而——
     “什么?!皇上您。。。。。。”
     杨妃宫中,太宗向她提起立后的事情。
     “其实自长孙皇后走了之后,朕早有意立你为后,只是你一直推诿。杨妃哪,朕当年无法兑现此生唯一的承诺,如今只有这样来弥补你。”
     “皇上,臣妾早已表明心意,长孙皇后的贤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臣妾永远也无法与她相比,请皇上将这个位置永远为皇后保留。”
     “杨妃,以前你拒绝朕,朕可以理解。如今你得为咱们的恪儿想,朕打算立恪儿为太子,若你肯当这个皇后,恪儿为太子自然理所应当。。。。。。”
     “不,皇上,请您收回成命,不要立恪儿为太子,臣妾只想他过平凡快乐的日子。自古帝王路,荆棘遍地,请皇上理解臣妾的苦心。”
     “杨妃,帝位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你该多为恪儿的前途考虑才是!”
     “皇上,恪儿的前途就是做好吴王,辅佐太子。”
     “杨妃,恪儿已经长大了,你不该问问他的意见么?”
     “我的孩子我知道,恪儿并无意于太子之位。他没有帝王的雄心大志,皇上还是令选他人吧。”
     杨妃久居深宫,一直以来对朝中任何事都不过问,也不在意,但在这件事上她坚持自己的主张和想法。
     “朕看恪儿是最合适不过的!何况有绮妍的辅佐。杨妃,其实朕所以选中恪儿,很大的原因在于绮妍,绮妍她兰心蕙质,德行出众,自从她做了恪儿的王妃后,恪儿的言行都得到文武大臣的认可,尤其当初柳范弹劾恪儿一事,吴王妃深明大义传遍朝中,朕看到她就像看到当年的长孙皇后一样。”
     “绮妍许多方面的确跟皇后很像,可您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绮妍的情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