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代说岳:岳飞真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代说岳:岳飞真传-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过三朝,就遇上个巨灾,多半有人要暗害他性命。恐再有不测,要加倍呵护。”

  晚岁得子,本来爱惜如金,又听得众人如此说法,夫妻二人轮流照看,日夜不离怀抱,如此过了一个年头。

  到了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二月十五日,岳飞周岁。岳员外为儿子大做‘周日睟’。姚氏早已蓄养了一群肥鸡,栏里喂养了好几头肥猪,又酿了几坛村酒。是日早起,洒扫堂舍,焚香秉烛,杀猪宰鸡,设宴贺喜。

  众乡绅亲友,齐来庆贺。夫妻二人怀抱儿子,降阶相迎。众宾客见岳飞生得浓眉细眼; 鼻子直挺; 比前越发惹人喜爱,无不伸手逗弄。

  相见已毕,岳员外将儿子抱来,放在堂中备好的锦席上; 诱其端坐。待岳飞坐定,在他前面罗列百玩之具,随他抓取,来观察孩子先拿何物,以检验小孩愚智、志向,预测小孩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图个佳谶。小孩如先抓书笔,预示将来爱读书,如此等等。

  岳飞低头看看面前的百玩之具,伸手抓起《百家姓》,看了起来。四郎岳通本有些顽劣,此时众人都说他做哥哥了,升级了,高心得顽皮起来,伸手把岳飞手中的《百家姓》抢过去。岳飞撇着嘴,正要大哭,四郎赶紧把《百家姓》递回去,不巧却把书递了个倒的。岳飞接过,拿在手上左看右看; 总不顺眼,又把书顺了过来拿着。

  “难道这小儿天生识字不成?” 众人无不惊奇。三郎岳亨把书从岳飞手上拽过来; 在岳飞面前颠来倒去; 然后; 把书倒着递给他。岳飞看了一下; 还是把书顺了过来。 四郎又反复倒了几次; 每次岳飞看了一下; 无一例外地把书顺了过来,在场之人哄堂大笑。

  见众人笑得前俯后仰,岳飞也觉有趣,张着嘴也自咯咯地大笑起来。见儿子如此可爱,姚氏一下子将儿子楼到怀里。到了母亲怀里,岳飞仍大笑不止。众人无不惊奇,问道:

  “给你儿子吃了什么心灵丸?这般聪明。”

  “母乳都没喝几口,哪里吃什么心灵丸?”

  此后,乡里远近甚传:

  “此子是大鹏神鸟转世,非凡人也。”

  不提抓周灵与不灵,可不可信,岳飞的确有不同人处。一般二三岁的小孩子家,见书便撕,岳飞长成二岁时,看见家里椅子上有本杜甫诗集,抓起就看上面的字,一见入迷,咿咿呀呀地读,恰象是认得字似的。

  日往月来,又过去了一年,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岳飞3 岁,见字便认。

  一日,姚氏抱着岳飞在晒坪闲玩。晒坪一处,岳飞的哥哥姐姐们,不知何时,在地上用树枝写了好些字。小孩子家眼睛又尖,见地上有字,岳飞就要从母亲怀里滑下来指认。姚氏不知他要认字,并不松手,岳飞硬是要挣脱下来,姚氏只得顺着他,放他下地。岳飞一下地,蹲在地上,便伸手指字认。此时虽是秋初,天气仍热,岳飞穿着一条开档裤,翘着屁股,像一只伏在地上的大屁股蚂蚁。见儿子这样年稚,就知认字,姚氏惊喜不已。亦坐在地上,面对岳飞,陪看他认字。

  此时,四娘和里中的几个小女孩在跳绳玩耍,玩来玩去,嘻嘻笑笑,推嚷起来,一个女孩不小心,倒退几步,撞到姚氏的后背,那小女孩说了“不好意思”,姚氏回头对她笑了一下,便转过头来,不再在意。岳飞却站起身来,走到姚氏身边,对着姚氏的背,狠狠就是一拳,道:

  “要说不碍事唦!”

  姚氏哭笑不是,喜怒不得,连声道:

  “你这孩子手好重,打得娘好疼。” 

  正好岳员外自地里回家取工具,看到这一切,对姚氏道:

  “这怕是接了他祖宗的代,接了他外公的代。”

  姚氏回道:

  “若是接了祖宗、外公的代,抓周却不见他拿弓箭。”

第二节 不要惊怕
“想必我儿不甘心只有蛮力。”岳员外笑着自谑自娱道。

  “他哪里来的力?生下来就是个难字。三朝洪水,把我们母子漂到麒麟东村,那里的人见了我儿饿得奄奄一息,无人不说:‘这孩子若救活了,大河滩上的干鱼都会复活。’”

  夫妻二人站在坪中,望着玩耍的儿子,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里中有位老妪,不顾他们夫妻二人说得当兴,走了拢来插言道:

  “你们这儿子不像是荒僻农家出身的,心智超群,是你们岳门的福孩儿,岳门还有福至。”

  “福?哪里来的福?生下来就是个苦字。三朝洪水,把我们母子漂到麒麟东村,那里的人见了我儿饿得奄奄一息,人人都说:‘这孩子若求活了,大河滩上的干鱼都会复活。’”姚氏把三朝之苦,又诉了一遍。

  忽地过了几月,到了宋徽宗崇宁五年 (公元1106年) ,不觉立秋,一日晚,姚氏对岳飞道:

  “明日是秋社日,娘带你去赴社会。今日早早睡觉,明日也好早早起床。”

  “秋社日是什么日子?”

  “秋社日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社庙大备酒肉,施呈吹箫打鼓、踢球放弹、够拦傀儡、五花爨弄诸般戏剧,献与神道。不论男妇儿童,人人都会去看戏,喝社酒、吃社肉,大家笑耍取乐,好不热闹!”

  “好!明早我若睡忘记了,娘,你要记得叫我起来。”说完,岳飞就钻进被窝里,把眼睛闭了。

  次日,雨过天晴,孝悌里静谧而优美。岳员外早起梳洗,赶去庙里和几位父老忙于主会。出门前,姚氏正在梳洗,岳员外给姚氏头上戴了朵鲜花。

  “娘,秋社日女人要带花啊?” 岳飞靠在姚氏身上问道。

  “节日都带花,助喜庆。”

  姚氏梳妆完毕,带着岳飞出门去土地庙玩耍,一路时抱时牵。行至庙前,只见诸戏热闹精彩,观者真是人山人海。

  小孩子哪里看得见?姚氏只得把儿子抱得高高的。毕竟三、四岁大的孩子,姚氏渐渐抱得手软,勉强抱起,岳飞感觉好不舒服,在坏中扭来扭去,不得舒服,双腿几弹,欲滑下地来。姚氏只得顺势把儿子放在地上,自己依旧看得入神。

  岳飞看见地上有几个数字,便蹲下伸手指着,一一认了起来,认完了又开始满地找字认,渐渐走得离姚氏远了。姚氏平时娇儿不离膝,此一时贪着看戏,却也没大留心看顾幼孩。

  一些不法棍徒亦混其中看戏。他们专一趁着热闹时节,在人丛里做些扒钱拐人不本分的够当。此时,一伙三四个人,见岳飞身边没有父母大人,独自玩耍,遂起了歹心,要拐他走。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子拐去贩卖也值好几贯钱,又见他手足上各有金银钏镯,更不得轻易放过他?

  那伙人欺他是小孩子,微笑着脸向岳飞走近。岳飞年纪虽小,心里煞是聪明,晓得这几个人是拐子,趁闹里来拐他的。岳飞看见他们,却惊得倒退了两步。那伙人见他乖觉,恐他啼哭,被大人发觉,又故意不把眼睛看他,却渐渐靠近他。岳飞回身,极力向姚氏惊奔而去,一口气跑去母亲的膝下,抱住母亲的腿,回头望着那几个人。那几个贼人自知不成,立即散去了。

  见儿子被几个雕儿手盯上了,姚氏一把将他抱起,摩着他头:

  “乖乖,你不要惊怕。”

  口里如此说,心里好生后怕,惶着脸不住地左右看顾。

  众人围了上来,惊奇道:

  “这么大的场合,满场多有面生的人,在这周围来来往往。他如此年幼,怎地能识别出单单这几个人是拐子?神哉!”

  “那些拐子,手段好高。他们混在人群中,专一设骗,坑害人家儿女。失事的远不止一家。有十四、五岁的男孩被拐走远卖他乡,终身回不得故里的;也有十七八岁的良家女子,被拐走轮奸转卖为仆妾的,如此情状还不在少数。我们大人没识别得出。却被这个三四岁的孩子识破了。奇哉!”

  过了月余,姚氏只觉得喜食咸酸,时常作呕,一连三个月经脉不举。岳员外知是妻子得孕,惊喜道:

  “你今四十,癸水该衰之时,为何又得起孕来?真是异事。”

  姚氏也自惊奇:

  “难怪都说我儿子是个福孩儿!”

  腹中胎儿渐渐长大,邻里妇人望着姚氏的孕腹,都说是个男孩,是岳飞招来的弟弟。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节 喜啖香粽
崇宁五年不觉过去了。新年是徽宗登基第八年,改元大观。

  大观元年丁亥(公元1107年),才吃过元宵,不觉院中榴花盛开,又见溪池畔菖蒲飘散清香,地头艾蒿随风摇曳,忽地节届端阳。岳家早已备好了菖蒲酒,以备端阳节欢饮。

  夏五月初四日,姚氏早起,泡好了豆子、糯米。又取出针线,坐在天井边,与王氏和女儿们一起缝制香囊。备好香囊,吃过午饭,一家人洗的洗棕叶,抬的抬案桌,搬的搬凳椅,端的端米盆,齐聚在中庭裹粽。岳员外取来几把剪刀,放在桌上,大家围着桌子,剪起了指甲。剪完洗了手,围着米盆,一齐裹香粽,有以艾叶浸糯米裹的“艾香粽”,有果脯入粽的“蜜饯粽”,还有肉作馅的肉粽。

  王氏偷偷包了一串杨梅馅九子粽;每个一口大小,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低声念念有词道:

  “粽子、粽子,吃了粽子,多得儿子。”

  包裹完毕,又将粽子放在锅里,先武火后文火,煮到半夜方透熟。

  次日端阳,天气清明。岳员外早早起来,待女儿们把备好的菖蒲艾叶并几枝石榴花缠扎成束,登梯悬于门首。

  姚氏、王氏整备了一桌大大的酒席,摆在那棵喜鹊欢叫过的大石榴树下。兰汤沐浴后,大人小孩鲜衣净袜,佩带香囊,集在庭院的石榴树下,饮菖蒲酒啖香粽。岳家讲究敦亲睦邻,姚氏打发孩子们给里中孤寡送些粽子尝鲜,又请来僧氏母女,共庆赏端阳。族中孤寡,先请入席。

  姚氏按宾主、前晚、大小、长幼之序,先各斟了一盏酒。

  岳员外端起酒盏,随口吟了一句诗:

  “端午榴花照眼明,村庄儿女饮菖蒲。”

  “错!不是饮菖蒲,是啖香粽。”岳飞更正道。

  原来,这岳员外喜欢自谑谑人,自娱娱人,把一句端阳名诗改来吟诵,原诗为:

  “端午榴花照眼明,村庄儿女啖香粽。”

  吟毕,岳员外抿了一小口,还未下喉,只听得岳飞问道:

  “爹爹,为何端阳节要饮菖蒲酒?”

  待吞下去,岳员外道:

  “因菖蒲有蒲类之昌盛者之誉,又有令人长生之功效。”

  姚氏在食架上解粽,先宾后主,先长后幼,挑了个大的,解下剥了给巧儿,又取下几个放在僧氏碗里。王氏则在食架上取出那串九子粽,将九个粽子全剥了,放在姚氏的碗里,姚氏欣然夹起一个,放进口中,边嚼边解下一只香粽,剥了放在岳飞的碗里,岳飞最后得到粽子。

  岳员外夹起粽子,终于把这句端阳名诗正吟了:

  “端午榴花照眼明,村庄儿女啖香粽。”

  “为何今日要吃香棕?”岳飞问道。

  “因为今日是端阳节。”四娘抢先回道。

  岳飞睁大眼睛问道:

  “为什么今日是端阳节?昨日为何不是,明日为何也不是?”

  “因为今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