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祖三下南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太祖三下南唐-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乞上天怜佑,早差仙洞高人收除妖道破敌,方救却数十万生灵,敢昭告于皇天上帝。太祖祀告望燎已毕,时交三鼓,各自归营帐。

    是日感格天心,有值日纠察游神转将宋太祖此夜祭祷之文,上达天庭。玉帝一见表上之词,已知太祖困于寿州,他原有三载魔障飞灾,实由自取。枉杀功臣,致激恼赤眉示罚,以准折之。但今粮草将尽,救兵未到,十余万军兵性命可悯,今不若差一星君。仍令昔飞鼠运去当日唐李密之粮三十万以济军。须说明隋末唐初之时,天下扰攘,乃隋炀帝无道,四方英雄并起,各据一方,有李密据金墉城,却被一队飞鼠蔽天,如萤虫蚁队之多,纷纷飞入仓廒,尽将李密九十余万粮米,一时衔运去,不遗留一粟,是李密亦该当亡灭,故被飞鼠尽将粮食盗去,以济助当兴之人。在唐时太宗帝被困在三江越虎城,粮食将尽,三军忙乱,正优败散,此时顷刻满天飞鼠纷纷扑入仓廒,运来粮米足在三十万之数。尚有三十万直待杨文广被困于粤西柳州府城,又得飞鼠运去救济他三军,此是前后之事,带笔略为表明。

    却言次早天色初亮,太祖起坐,众将士参见已罢。一刻间只闻空中狂风呼呼吹声响亮,有物如鸟飞扑之模样,此际天尚未大明,又是晦日下旬元月,太祖正在疑惑细思奇异,只见飞扑之物,在空中纷纷飞下,由阶上檐一队队黑色不分其数,密密丛丛,尽飞入后厢仓粮之所,不明何故。天色大亮,就有管仓粮官即刻奏上,有飞鼠不分数百十万队之多,纷纷衔运粮米入仓廒中,顷刻而满,约有三十多万上下。宋太祖与众文武将士大喜,人人称奇。有此天助,料必陛下虔诚祷告上苍,天帝佑护也。有苗军师曰:“此又乃唐太宗时,兴兵征伐高丽国,被困在三江越虎城,粮绝得飞鼠盗了李密之粮,救济了三军性命。正乃真命天子,自有百灵佑助。今我主昨夜祷告上天,求破妖道,并告知粮食将尽,故上天差遣飞鼠又运粮米以济我们军食。料必破余鸿妖道又有高人了。”宋太祖闻言颇自安心,是日尽将廒中查点过,果足三十万之粮米,三军大小喜色欣欣,加增锐气。

    住语宋城中君臣叙话。却说华山得道一仙翁,乃陈抟老祖也,他在山中坐在蒲团垂目养心神。是日双目一开,屈指一算,知宋太祖当初杀害了郑恩,被赤眉仙命徒余鸿下山投南唐,败困他将一载,已是意乱心烦,只恐有伤龙体。但郑被杀之后,贫道将他世子郑印救取上山,已经三载。然太祖虽不合杀害了手足功臣,唯郑恩向日心粗率鲁,有骂主辱君之强罪,亦不免今被屈杀,亦当天数,暗正其辱主之咎耳。且宋太祖自与贫道一弈之后,卖却华山,果不失信,一登天位,即叨蒙降恩,封我为此山睡仙。今当其有灾,不乐余鸿猖獗,心思破敌之人,不免差印徒下山一安太祖,少折余鸿之威,况各王侯之子,各有遇合良缘,天所生成联缀的定数。主意定,即着令仙童闲云可往山后唤取师兄郑印至此,为师有吩咐之言。

    闲云领命往山后,已见印坐在石台之上,自言自语。且不惊他暗听。只闻印口中长叹一声:“吾郑印生来真乃一苦胚之命也,忆起当年可恨昏君赵匡胤,诈伪酒醉胡行,枉杀我父亲,以至少年失怙,后又被这老道人吹的神风,刮我到山,已经三载,至我不能回家见母,能不令人伤心也。”有闲云见他流泪满面含悲,声言惨切,未免怜他。可借此子一介王门世胄,今在此荒山清泉淡泊,这师父到也糊涂了,不管人家愿与否,竟将拿来强派为徒,令人替此少年可惜可怜。他想呼唤彼迟慢,只恐师父怪责,遂将师命传唤说知。

    郑印连忙拭干泪痕。随了闲云来至中洞,于师蒲团下礼拜罢。曰:“师尊呼唤有何吩咐?”老祖笑颜满面呼叫:“贤徒,只因山人与汝有师徒之缘,所应叙炙三载,故用神风刮尔到山来,传汝双鞭、授汝飞槌已经三载,兵器之技已练熟。今尔可上能安慰慈母哭泣之悲,下可了百年床头之愿,中又可救生民于水火,又加以风云际会,鱼水相依,尽遂生平之出处,今正当其时,不须错过此机会也。今命尔下山,此去大振家声,力光前业。一来显得贤徒劫学壮行,不负修行苦炼。二来见得为师收留教导一番之诚。”有郑印闻言对日:“须蒙师尊指授真传,已经鞭精槌谙,可以下山见阵。但圣上非君之仁者,已曾无辜杀害我父亲,不异君臣变为仇敌之憾恨。此去犹恐这无仁心之君不相容,那时进退两难了。”语罢下泪一行。老祖微笑曰:“贤徒不须过虑,太祖自误杀汝父之后,日夕悔错思念,汝原乃一王子之贵,日后昌大门阎,乃累世簪缨者,不必以父亲屈杀为君主仇恨也。然汝父在日乃一性品抗直粗莽之汉,屡曾狠狠骂辱王君之罪。君者,天也、尊也,臣者,地也、卑也。然汝父在朝之日,不该以下抗上,故当今略去君臣之分以待汝父亲,知他率直卤莽,是至多次容忍,故积渐末,罪过已深,一天无辜受诛,亦抵偿往日辱君不敬之罪,是该当应得者。此去须要一心护住开基圣主,以继前人光烈,方不负为师收汝为徒三载,授教武略之技也。此去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一生富贵功名,绵绵福禄。”又命差仙童取出宝甲、金盔、豹尾、神鞭,盔上将定魂针插上方,能避抵得余鸿的落魂锣。当时郑印将盔甲穿戴上,背插双钢鞭,复又深深下拜师尊,复与闲云仙童辞别过。正要抽身出山,陈抟祖又日:“此华山往寿州不下五千里之遥,怎能速至?今且赠尔一帆之风,可伸掌出来。”郑印即伸出手掌,教祖用朱书符一道,又吩咐:“一起时一路须当合闭双目,耳边风狂响震不可开目,倘开双目,有跌仆坠下之伤,直待风不响时,不妨开目,即可至寿州了。再赠汝灵符一道,执此乘风可驾走云途,日后有用处。”

    郑印领诺即出至后山门。仙童也来送别。郑印依命双目紧闭,有老祖便起神通念念有词,大喝一声“疾疾!”郑印不一刻已飞上九霄云外而去。印在半空中只闻风声呼呼响亮,在耳边过送,心中暗暗称奇,自忖仙人妙用,果非凡人可及。当时只依从师父之言,双目闭上,不敢少开,不三四辰刻之久,已到了寿州城。按下慢表。先说宋太祖一祷告上天之后,又得飞鼠运粮得济三军粮食,此已至第三天,正与众将军师酌议破敌之策,一心惧着余鸿妖法利害。但不知郑印入城可退得余鸿?且看下回分解。

    。。。

 ;。。。 ; ;
第七回 驾风云郑印见主 详谶诀苗训泄机
    诗曰:

    难中遇旧最堪欢,况复亲情泪眼看。

    此日大功重建立,勿仍猎犬令他寒。

    再说寿州城中,君臣正在议论余鸿法术拿人,此非我将兵不锐之故,奈何彼以妖物,名落魂锣,一连十二将遭拿了,众将失去尚且缓些,还有高元帅也陷于南唐中,如何设施,乃可救之。君臣尽皆闷议不决,顷刻之间,只见云汉中有一人向城中飞檐而下,向前阶一滚降落,是满身甲胄,背上插双鞭。宋太祖大惊,众将也不胜骇异,各各抽出腰刀、佩剑,大呼有刺客,要上前拿捉,只闻那人大喝一声,犹如天上打个轰雷,众将吓得呆立不动。此人大言曰:“吾非刺客,乃汝南王郑恩之子郑印也,吾奉陈抟师命来寿州救驾,不须动手。”众将闻知皆收回刀剑,太祖与军师将此人一看,只见此少年年方不过十五六,身躯八尺,铁面生光,炯目海口,真乃一英雄武士。当时苗军师唤曰:“汝是郑印,汝南王之子了,今圣上在此何不行个君臣大礼?”郑印闻言依诺,即抖甲上前当帅堂中,对宋太祖倒身下跪朝恭。

    太祖一见郑印,想起三年前酒后糊涂被郑恩触怒,一时酒性发愤,将他执下欺君骂主之罪,登时将他斩首,醒后悔之不及。想起手足情深,虽乃异性骨肉,但与他有少年时交结,立下多少马上功劳,一心一德,何异同胞之谊。今一见他儿子,不见其父,想起前情,不觉心酸,花目中泪下沾襟。起了座位,手挽曰:“御侄平身,朕前少年弱冠中与汝父亲是异性骨肉之交,情同胞谊,不料君臣酒后糊涂失言交恶,执责汝父,误伤性命,朕悔莫及,时常思念痛切酸心。今幸御侄长成,身体容貌与父恍惚,朕悲中有喜,今袭职汝南王世禄加恩,以补报三御弟之误杀,又足以志朕之过也。”郑印闻太祖之纶音,陈及前事,不觉流泪谢恩。太祖又问:“御侄自三年前被大风吹去,王嫂上朝奏知,寡人已经旨发四方寻觅,各省郡不见回音,至今三载后至,王嫂数年忧思,可不怜此孤独也。唯御侄方才言说奉陈抟仙师之命下山来寿州救驾,但不知哪一位陈抟仙师,授汝有何法技,可救解得寿州之危厄。且奏朕闻知。”郑印曰:“陛下容小臣详奏上闻。”当时郑印将华山陈抟老祖三年前风刮上仙山,至今奉师命下山,又叨蒙老祖赠赐仙盔宝甲,可抵避余鸿妖道落魂锣,“但他法术高,非小臣所能驱除此道人,要破敌者也须待五阴将会合齐集,方能胜之,老祖下山发启我行时如此嘱咐,吾师定必判断,前有准后无差。”

    宋太祖闻印言来大喜曰:“朕前三天祷告上天,愿得高人来寿州城解围破敌,自许回朝之日,免白缺国课,并天下罪人减等,以补朕躬之咎,今已有验,得御侄奉师命下山,朕无忧矣。推陈抟祖师,当朕少年时生性未定,为打折唐主御勾栏女乐,杀了一班**娇娆,至发配问往关西,道经华山,与陈希夷三局棋对奕,将华山书写与他,彼乃高人上仙,非凡夫可及。今还念及寡人被困此孤城,又赐赠许多仙物与御侄到来保驾,正见其厚情垂念朕之深也。但未知汝下山时,老师父有何言吩咐指示,且说知南唐何日得以平服,奏凯班师?御侄可闻知否?且说奏明以安朕心。”有郑印对曰:“师尊临别之时,并未有定着班师之日为言,只说余鸿向昔禽鸟羽毛之体,乃数百年修炼得成人形,复得赤眉大仙点化受戒,不久证位仙班之列,故炼就神通广大,非小可能除逐他也。只可保守在寿州城,以佐安陛下圣怀。他师又言,如要收逐此道人,除非五阴将全齐,叙会大合,共结良缘,方能平定得,南唐大功,方可奉绩。今已另有八句诗词赠下,以待小臣回寿州,上呈陛下龙目观瞻。”当时郑印取陈抟老祖一柬,上写着曰:

    欲胜南唐定世华,五阴须待数无差。

    也知树榴藏金锭,那晓银屏艾毓芽。

    救驾生香芳号郁,降魔解语女为花。

    萧音引凤诚奇遇,风虎云龙总一家。

    当时宋太祖看罢八句诗词,实不解其意,又对苗军师参详一番,军师接柬书一看默默思曰:“仙讯莫测,日后自有应验。”原来苗训善精于察星、观云、望气之学,占卜通透,既未尽知过去未来之事,然见了陈希夷的诀谜,已辨出胜南唐者有五女之名,乃刘金锭、萧引凤、郁生香、艾银屏、花解语五少阴,方能平服。非五老阴。但陈抟祖不预泄天机,故苗训亦不直指出其五女之名,道与道同秘之意。待郑印一去,自然引出这班少阴出来。太祖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