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英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黑客英雄传-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黑客英雄传》搬家!
现在迁移到铁血读书频道,此处更新比铁血延后一个月。

  黑客迷请访问这儿,看书方法:将下面链接拷贝到浏览器的地址栏,按回车就可。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说一说为什么黑客题材的书难写?
(*^__^*) 

  我看过几部写了一点点就写不下去的“黑客小说”,讲了老半天的什么木马啊,病毒啊,都讲不明白,真正的黑客,绝不是那样的啦!这让我感到很郁闷。

  那,为什么黑客题材难写呢?

  不懂网络写不出这种书,不懂编程写不了,不懂硬件也写不出,不懂心理学也写不了。

  有人会问:为什么?

  不懂网络肯定不行,一些基本的网络协议和体系架构一定要懂,总不能像第一卷中的“OSI,BS17799”都不懂吧,因为会被普通黑客轻易入侵的网络,往往不符合BS17799规范,那些网络协议设备,即使要编也得变得像才行。

  黑客个个都是编程高手,写得人不懂行吗?别说汇编了,那C&;C++也得懂吧,还有一些计算机体系架构和常见的操作系统也得懂,要不然,想入侵一个坦克,总不能杜撰说里面安装了windows xp吧;武器上常用的ada语言也得了解一些吧。

  不懂硬件? 黑客要懂硬件吗? 要的,否则,一些工业上的工控,武器上的往往都是软件硬件结合相当紧密的,怎样才能入侵它呢?而且那些物理隔绝的地方,比如军舰,怎样才能入侵的了。

  心理学的东西就更重要了,别认为黑客都是通过网络去入侵的,实际上,很多著名的入侵案例都是先从心理上突破了漏洞的。懂心理比懂技术更重要!

  最重要的是,不能光说技术,如果写出来的读者不懂也是白搭。化难懂的概念为简单,需要作者技术功底更深,否则,如何解释自己都不懂的东西给不懂的人看,不迷糊才怪!

  《黑客英雄传》是一部尽可能在技术上严谨,情节上放松的书,技术如果不严谨,那么本书就是一部凭空现象出来的黑客书,结果就是普通读者不过瘾,被懂行的读者唾骂,如果细究,你会发现,书中的技术都是可以验证的,即使有想象,也是基于未来技术趋势,以及人类将来可以实现的基础上艺术加工出来的。

  有读者又会问,那你就有这水平了?我只能遗憾的说一声,差强人意,只能说玩过硬件,软件编过一些,网络技术还成,心理学我自学过一阵,估摸着写时有大量的东西还得好好再查查资料,就斗胆动笔了。

  第一卷《黑客是怎样炼成的》写得是一个普通人成为黑客的成长过程。随着能力的成长,会越来越让你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威力,在IT行业有个共识,一个能力强的人往往比100个能力一般的人都厉害,为什么呢?往往一个算法难倒一堆人几年,而高手则可以在几分钟内解决。所以,高、精、尖领域中人才特别重要。像我们发动机领域,只要出那么十几二十个牛逼人物,估计就能提前10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这是题外话。

  
  希望本书大家带来欢笑和激动!更希望大家能提意见和建议,让这本书更加符合大家的口味!

本书写作计划和看书指南
写作计划

  本书计划写4…5本,一卷一本,每一卷相对独立,可以单独看;也可以连着看。每一本故事模式都不一样,这样,读者可以各取所需,挑自己感兴趣的看。

  第一卷 前传(黑客是怎样炼成的)

  讲述一个家庭贫困却自强不息的男孩如何成为一个黑客的成长历程。

  本卷20…30万字,情节模式:成长+任务,技术等级1

  第二卷 黑客网军

  风云变化,战争爆发,传统军队被高技术武装起来的敌人打得一败涂地,岳煜参战,一开始不被重视,被当成一个普通士兵出生入死,后来在实战中利用自己的本事,利用简陋工具,进行信息游击战,入侵坦克,飞机的数据链,破坏战场传感器,干扰雷达,破坏敌人作战体系等等,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后,后来组建正规化网络军队,在战场大显神威,最终以非战场上的攻击(攻击对方战略目标,比如电网,水库,核电站,金融体系),迫使敌国停止了干涉。。

  战后,岳煜最后被美国指定为恐怖分子要求判刑,专门派人来中国看管他。

  本卷60…100万字,情节模式:高科技战争+特种作战。技术等级2…3

  第三卷:黑客反恐特遣队

  战争结束后,岳煜却因为政治压力坐牢。后来因为反恐形势严峻,美国连续遭受大型恐怖袭击,由于岳煜在这方面经验丰富,被原本的敌手看上;合作反恐。

  本卷30…50万字,情节模式:战争+国外反恐。技术等级3

  
  第四卷:星际黑客

  5年后,战争又来了,换了种方式,最新式武器上场,更加火爆,我们的主角由于种种原因,又出山了。

  本卷30…50万字,情节模式:战争+科幻。技术等级5

  看书指南

  第一卷是前传,情节进展不快。一般前传会安排到最后写,但由于连载,就提前写了。

  其他几卷还在写提纲,现在无法提供更多细节,除第一卷框架已经成型外,其他卷都未定,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有读者担心书会太监,我只能说,万事都有可能,但至少第一卷不会太监。 。。

本人其他作品
看书方法:将下面链接拷贝到浏览器的地址栏,按回车就可。

  1。《艳邪巫女郎》

  

  2。《调教混血美女》

  //vip。book。sina。/book/index_64536。html

  一个赢取混血美女芳心的传奇,一个热血沸腾的异国商战故事,处处香艳非常的情与欲大餐!

  江杰,一个放荡不羁的中国浪子,凭借中国式智慧在俄罗斯如鱼得水,进入上层社会,成为商界寡头,年轻帅气的他,在众多楚楚动人的俄罗斯美少女中左右逢源,最终赢得拥有号称美女之城的纳霍德卡第一混血美女达莎的青睐,抱得美人回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黑客大事记
“黑客”一词在60年代——70年代用来形容独立思考,然而却奉公守法的计算机迷。他们云集在技术精英的堡垒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现代黑客可以把他们的精神祖先一直追溯到那里。那时,一群才华出众的学生结成小组,经常通宵达旦地在实验室里操作机器。刚刚出现的不稳定的计算机系统为了维持每天的运转,需要动大量的“内部手术”,这些系统的用户们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进入操作软件的最深处,寻找问题的所在。最棒的电脑精英们便编写出了一些简洁高效的工作捷径程序。这些捷径往往较原有的程序系统更完善,而这种行为便被称为Hack。

  转载自:中国IT实验室  

  大事记

  技术成形60年代的大学校园中诞生了侵入计算机系统的大部分基本技巧———破解口令(password cracking)、开天窗(trapdoor)、走后门(backdoor)、安放特洛伊木马(Trojan)等。计算机侵入的即席操练是许多黑客乃至后来的工业巨头们简历的一部分。

  “黑色”UNIX如果要评选早期最具价值的黑客作品,相信应当是1969年由贝尔实验室两位职员丹尼斯·里奇及肯汤普森编写的UNIX操作系统,即使两位创造者采用的全然是黑客手法,但实际上毫无”黑“味儿,不仅如此,在某种程度上讲还大大推动了软件科学的发展。

  1970—1979:反叛英雄

  20世纪70年代可以说是黑客的少年时期,随着技艺的日渐成熟,他们心中那些迷蒙而散乱的思想也逐步成型,昔日凭借本能行事的第一代黑客们开始了由蛹化蝶的进程。反文化领袖阿比·霍夫曼明目张胆地出版了一本专门探讨如何入侵电话系统打免费长途的刊物,他极力宣扬个人在大型机构面前应当保有尊严,并鼓吹如果尊严被剥夺人们应当具有反击的权利,他的思想和言论所造就的影响力足足流传了20多年。

  电话大盗

  John Draper(约翰·德拉浦)发现通过在孩子们用的一种饼干盒里发出哨声,可以制造出精确的音频输入话筒让电话系统开启线路,从而可以借此进行免费的长途通话。Draper后来赢得了”嘎扎上尉“的绰号。整个70年代,Draper因盗用电话线路而多次被捕。

  苹果曾经也是黑的

  加利福尼亚“自制电脑俱乐部”的两名成员开始制作”蓝盒子“,并用这种装置侵入电话系统。这两名成员一个绰号“伯克利蓝”(即Steve Jobs),另一个绰号“橡树皮(即Steve Wozniak),他们后来创建了苹果电脑。

  BBS诞生

  1978年,来自芝加哥的兰迪·索萨及沃德·克里斯琴森制作了第一个供黑客交流的网上公告版,此BBS至今仍在运行之中。黑客有自己的表音法。他们常用“ph”代替“f“(电话飞客自称phreak而不是freak),用“z”代替复数“s”。凡用字母“O”的地方,他们却换成数字“0”。

  1980——1989:渐为人知

  20世纪80年代,原本源于军方和大学校园的阿帕网(ARPA)逐渐成长为因特网,四通八达的网络自然给黑客们的技术跑车提供了最理想的驰骋之所。

  1988年,22岁的康奈尔大学研究生罗伯特·莫里斯向网上传送了一种专为攻击UNIX系统缺陷而设计的、名为“蠕虫”(worm)的病毒,蠕虫造成了6000个系统的瘫痪,估计损失为200万到6000万美元。

  莫里斯案件的意义在于,它向社会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随着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日益加深,人类是否在蒙受更大的风险?对蠕虫事件的直接反应之一是,计算机应急小组(CERT)在网上成立。

  Cyberspace

  作家William Gibson在一部名叫《巫师(Neuromancer)》的科幻小说中创造了”电脑空间“(Cyberspace)一词。

  混沌俱乐部

  1984年,32岁的程序员沃·荷兰在汉堡成立了混沌计算机俱乐部(Chaos puter Club)。俱乐部的###仿佛年轻人的朝圣。纵横交错的电缆将一部部电脑、电话与调制解调器连接在一起,年轻人整夜在计算机上鼓捣,累了就倒地而睡。沃在门口布置了警卫和金属探测器,以防当局的骚扰。很多人把俱乐部视作一个无害的###者团体。它与红色旅、新纳粹等等反对派相比,似乎更多地是为了纯粹的乐趣。俱乐部鼓励这种看法,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宣扬自己。很快,记者、制片人和学者的与会人数几乎超出了黑客。技术神童们的最新消息成了黄金时段的电视新闻。

  第一起电脑间谍案

  1986年夏,美国天文学家克利夫·斯多在他工作的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LBL)的计算机系统上,发现了一个区区75美分的会计错误,生性认真的斯多非要把它弄个明白。仔细检查后,斯多认定非法侵入者从网上盗用了实验室某位已经离职的研究员的账户。由这个疑点出发,斯多单枪匹马地展开了一场侦察行动,最终发现是西德黑客在克格勃指使下试图突入美国军事计算机网络刺探机密情报。《纽约时报》在头版中披露了此事。黑客成为新闻焦点。

  1990—1995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