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骨自选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觅骨自选集-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实例我来看】

    阴柔,女性的代表;阳刚,男性的特质。

    不久前,湖南卫视《8090》节目的情感节目强档推出了一个情感问题的访谈节目,女人和男人相爱了几年,但女人却一直不知道男人的职业。男人一直在隐藏自己,最后要闹到分手,才知道,男人是一个反串演员。当男人以“女人”的身份出现,他爸爸非常气愤,骂到这简直是人妖!最后事情都闹得不欢而散!

    一旦男人骨子里出现了女人的“因素”,他们就变得非常细心,他们出入美容院,关注化妆品,要把自己的要求转向皮肤是细腻的,嘴巴是干净的,口气是清新的。因为他们要娱乐观众,要演绎反串,要颠覆伦理!

    话说他们对服饰的选挑比真正的女性还有见解呢!

    社会是如此的大,无奇不有,但随着社会包容度的扩大,他们的地位反而节节升高,那我们就该重新审视,当今何为时代的主流?何为时尚的风向标?何为男又何为女?

    当然,最符合逻辑的解释就是这既然存在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基因就是这样一种演变的结果。笑侃,几千年了,阴是阴,阳是阳;调调口味,阴不再是阴,阳不再是阳,过段时间就还会调回去的。

    作为人的理想,他们只不过是在寻找心中的自我,这是生活嘛!美好的生活,只不过生活多彩,而他们的色彩也是自己调和出来的!

    【明星的示范魅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如果说张国荣,是一代";柔男";的重量级代表;那么李宇春,则是万千";烈女";的永恒信仰。

    我们首先要谈到的一位巨星是张国荣,娱乐圈公认的阴柔男性,但毫不削弱其影响力!

    臧克家的名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粉丝心中“哥哥”他是歌迷影迷心中永不消逝的恒星。

    我们看的是他的演技,他的磁性嗓音,在表演上是的那一份成熟、那一份魅力,那天赋异禀的特质,何不羡煞旁人?他接拍了《霸王别姬》、《东邪西毒》更是凭着他杰出的表演,将阴柔诠释得淋漓尽致,这种唯美,超越了性别、以超凡脱俗的魅力给人至高的视觉和内心享受。而赢得后人好评,让影迷们为之深深折服!也被传为佳话!

    再说李宇春,当“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一出口,顿时“狂撒万千玉米籽”!

    李宇春的中性,把整个中性时代带入了最**!这非常地形象和具体!李宇春的形象成为中性代表的典型,而她的表演无疑即具有女性柔美的一面,也具有男性的飘逸洒脱!在舞蹈上,在音乐创作上,她是值得大家肯定的!因为有千万的“玉米”的支持!所以她在媒体面前表现得好不拘束和遮掩!更是在慈善事业上尽自己一个艺人的绵力!这些都是我们的榜样。

    服饰的奢侈绝不等于时尚,我们要正确理解时尚!追逐时尚,不仅仅是女人一生的主题,男人,也慢慢加入了这一线战线!

    【总结】

    这样的名人趣事很多,不一一提到!存在即合理!

    这是人的个性,我们无可厚非,在大社会的包容下,我们要推崇张扬个性!对某些东西的包容是基本生存的发展!因为包容,一个城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城市人际环境的根本取向!个性不是人的主体性,也不是人的独立性,它只是某些人所独具的特性。

    张扬个性大众是提倡的!要抛开传统的枷锁,实现自我价值。当然约束同样必要,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就必须做到自我约束,要张弛有度!保持了真我,另类的时尚才会被人们所接受,不是吗?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女子网上“直播”自杀,是闹剧还是杯具?】………

    文/觅骨狐寻

    引言:1月27日凌晨1时,网友“也曾走过”在天涯论坛发表了一篇名为《雪山一支蒿———毒性自我检测记录文档》的帖子,引起了一场全国网友的爱心大救援。大量网友彻夜不眠跟帖围观,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劝导发帖者不要轻生,另一方面连同版主迅速与当地警方取得联系,最终找到发帖者,将其送往医院抢救。

    其间,一位“斗地主大叔”因为续用发帖者IP被“错抓”,被网友称为此次事件中的第一“杯具”(悲剧,下同)人物。截至记者发稿时,此帖点击已近30万,综合网友的大爱、执着、行动等要素,此帖毫无疑问再次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又一奇迹。

    ——来源《重庆晨报》

    “直播”自杀?又一骇人听闻的消息!是虚张声势还是真有难言的痛苦?是一场预谋的闹剧还是一起悲剧即将发生?

    当我看到新闻的标题时,我为之感到疑惑,“直播”自杀?第一次看到有人对自杀这样描述!第一次遇到有人想要自杀还用间断发贴的方式来描述当时的情况,而且我们发现那些贴子的描述是那么细腻、淡定,可见当事人的意识是非常清晰的。也是第一次看到了网友聚集的那种力量,这是一种大爱,不管是否是一场恶作剧,被戏弄也好,被欺骗了也好,人们这种爱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说实话,看完新闻后,我被感动了,被一直守候在电脑屏幕面前的上万网友感动了,从网友的回复率来看,很多朋友都在线守候,极力劝解楼主不要做傻事,用自己的遭遇去感动她,甚至留下自己的QQ、电话想要帮助那个轻生的女子。人性本善,在如今这个物欲纵横、利益熏心的社会,很多人见钱眼开,漠视他人的痛苦,自私自利,大家都把自己的善藏起来了!而这篇报道,却又让我们看到了好心人是很多的,他们的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又正是因为网络这个载体,让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又因为他们都是陌生人,这份爱才显得珍贵!感动所有的网友说:“我们素未谋面,也许还在大街上相互白过对方一眼,但是在这里,没有恶作剧,没有骗子,我们是友爱的,我们相互感动……”

    大爱无阻,大爱无疆!

    汶川大地震已经将这种大爱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期待涌现更多的好心朋友,当别人真正有困难的时候,愿意热心为别人解决困难,尤其在有人遭遇生命危难时,更应挺身而出!值得一说的是天涯论坛的版主,和帮忙查找IP地址以及拨打报警电话的网友,他们采取的果断救人行动,得以让警察以最快的时间找到寻死女子,并将其及时送往医院,终结一场悲剧的发生!只要把人救回来了就好,现在我们的社会真的很需要这样的同情心。感谢救人的网友们!

    该事件另一杯具人物,就是刚好用拨号上网占用了女子的IP的大叔,险些误抓。新闻有详细描述,不以赘述!

    对于女子自杀的真正动机,具体的事情我们也不知道。她的描述是:“因为一些陈年的往事,我走不出来,伴随年龄的增长内心中痛苦愈演愈烈难受了很久,大概是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本帖我想描述的是当前的身体反应,也许这是所能做的,呃,比较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吧”如何看待她这种自杀的行为?

    一方面女子的这种发帖方式,让人怀疑,她的自杀是想获取一种关注。“真正纯粹只想结束生命的人往往比较低调,如此张扬就证明不是纯粹为死亡而自杀。很可能只是因为缺少其他人的观注而感到空虚,而直博自杀正是为了满足这样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寻找被人关心的感觉。当这种渴望被满足后其实自杀者未必真的想死,但往往这种时候死亡已经无可挽回。所以,处理这种事情一定要低调,更不必大肆宣传,因为宣传只会让更多空虚的人将自杀视为一种获取关注的途径,从而导致更多人的效法。”

    另一方面一些过往的痛苦,尤其是少年期遭遇的创伤,长期压抑在心里,增加心理负担,如果得不到释放,逾越那个“度”,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只是轻重问题。然后采取一系列极端的措施来结束痛苦,而这些做法,往往是伴随着轻生的动机,司空见惯了,习以为常了!女子的做法是极端的,谁没有经历过伤痛?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痛苦。想想你的家人,想想你的朋友,想想那些经历生死还在好好活着的人们!多少抑郁过的人,为爱情,为亲情,为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走向了快乐,活出了生命的价值;多少伟人名士,在各种逆境创伤磨难中,艰难前行,这才是对心智对意志的极度考验,凭着坚韧的心,到达光辉顶点;多少在灾难中失去亲人的人们,他们有的是孩子,失去了父母,有的是父母,却失去了孩子,有的是健全的人,却要面临残疾的残忍打击,但是在这些如此巨大的打击中,他们挺过来了,坚强地走出了悲痛,重新面对生活,为什么你做不到呢?就算此刻面临着黑夜,但明早太阳还是会再升的,就算被乌云遮住,看不见太阳,但总有一天会风轻云淡,晴空万里!请相信,社会也许是残忍的,但世界是仁慈的,它赐予每个人同等生的权利,生存权与死亡权都属于生命的拥有者,需要我们去珍惜!

    悲剧已经挽回,我们就祝愿女子早日恢复健康,不要再一次选择死亡来结束痛苦,看到那么多默默为你付出的朋友,你也应该重新站起来面对!经历生死后必然能够看到转机!生命是美好的,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9岁女孩产下男婴,谁的错?】………

    文/觅骨狐寻

    引言:1月25日晚有读者向本报报料称,长春市某医院妇产科收治了一位特别的患者,一个9岁女孩怀孕8个半月入住该院。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1月27日中午,这个女孩在该医院经剖宫产生下一个2。75公斤重男婴。

    9岁女孩产下5斤半重的男婴,这消息的真假性让人怀疑,从生理角度分析,9岁能怀孕,不可思议,妇产专家称这种情况极其少见;等到女孩要分娩的时候父母才发现,这简直是匪夷所思!且不管新闻的真实性,我们单谈事件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

    9岁女孩产下男婴,谁的错?女孩怀孕的具体原因不详,她的家人不向外人深谈此事。

    “这类事件发生的越来越多,对于未成年的成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强烈呼吁社会、学校应该加强对未成年的性教育以及法律意识。”

    呼吁了又如何,学校有加强管理么?有普及法律知识和性知识么?学校请两个专家搞一场座谈演讲会,就了事,心理健康知识一周才一节课,甚至还被其他科任老师占用!往往教师们都是照本宣科,这只是一个幌子,完成上面的任务就可以了。学校教育的缺陷就在于只抓升学率,忽略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他们都掌握了书本知识后,却发现自己是一个只会抱着书能背出几条经典定律的废物!

    这只是报导一个,肯定还有无数个未报导的。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了,如何来保护未成年人,又如何来加大惩治那些禽兽?没有具体的措施去落实,中国未来就埋藏着巨大的社会隐患,又该谁去负责?

    我总结的中学学校教育是只要你把所有的题做到熟练到看到卷子上的题都是你做过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