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境鬼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越境鬼医- 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到下游一百多米远的溪流边上,发现这个十五米宽一米多深的清澈河湾果然没人。

康宁来到水边,尚未在大石板上放好携带的洗漱物品,小伙子已经脱得一丝不挂,率先跳进水里,不久浮起头来,发出一声毫无顾忌的畅快尖叫。

康宁刷完牙,一面脱衣裤一面问道:“老弟,你平时都是在这个时候来洗澡吗?”→文·冇·人·冇·书·冇·屋←

“不是,平时都是吃完晚饭才来。今天可不同,隔壁村送牛来咱们村回礼,正好老哥你也在,族长姑公就下令今晚六点把大铜鼓抬出来,让所有人都高兴高兴,所以我先来洗洗,今晚可是有许多年轻妹仔要来的!”

康宁这才明白过来,拿出块檀香皂递给小伙子,自己穿着内裤下到水里漫漫浸泡起来。

小伙子拿着香皂闻了一下,便胡乱涂抹在脑袋上,潜下水洗干净满头满脸的泡沫之后,便把香皂递给了康宁:“真香!唷,老哥,你身上怎么这么多伤疤?啧啧,你穿着衣服时斯斯文文一点也看不出来,脱下衣服才发现你原来那么壮,象头豹子似的!”

康宁接过香皂微微一笑,也不答话,站在浅水中认真洗澡。洗完头发和上身之后,康宁看四下没人,干脆脱下唯一的裤衩,清洗完毕再惬意地泡了一会儿清凉的溪水,感觉浑身舒坦之后才起身上岸,用毛巾细细擦拭身上的水珠。

哪知早已穿上衣裤在一旁吹着竹叶等待康宁的小伙子,突然停止吹奏,睁大眼珠呆呆地看着康宁的下体。看了好一会儿,他才惊讶地大叫起来:“哇——老哥,你那东西也太吓人了吧?”

哭笑不得的康宁草草穿上带来的干净衣服,摇了摇头,拿起换下的衣服蹲在石板上搓洗,心里无可奈何地想:奶奶的!这家伙还算是个淳朴的瑶民吗?

第28章 铜鼓舞

白裤瑶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习俗。瑶民们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大石山区里,与山清水秀翠竹环抱的小洞村不同的是,白裤瑶的多数村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在与自然环境搏斗的艰难生活中,白裤瑶民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铜鼓舞最具有代表性。

康宁眼前看到的这面铜鼓据说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小洞村的祖辈们在战争年代用的战鼓,如今时过境迁,也只能在农闲时节为五谷丰登或重要节日、或老人过世时敲打。

铜鼓被看成是民族的象征和家族人气兴旺的寄托,一年中使用铜鼓的次数不多,每次抬出铜鼓载歌载舞,不仅是一种村与村之间的交往和娱乐,还是白裤瑶青年男女幽会定情的佳期,不少年轻人都是在跳铜鼓舞后的晚上结成称心如意的伴侣。

康宁猜想,在这接近原始的自然村落寂寞单调的山寨生活中,估计白裤瑶男女青年心中都在盼望金秋时节的铜鼓舞,特别盼望拥有跳铜鼓舞后的美好夜晚。

而眼前这些欢乐景象中,最吸引康宁的,还是矮桌上那一碗碗肉质鲜美的瑶山鸡和瑶山黑猪肉,因为这时的康宁早已饿得肚子“咕咕”叫唤了。

直径约一米的铜鼓就摆在族长家门前台阶下的晒坪中央,康宁和老太太以及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台阶上欣赏,满口黄牙的族长老头一改昨晚的憨厚木呐,穿着一身崭新的白裤瑶传统服装,威风凛凛地擂响铜鼓,两百多名瑶族男女呈两个圆圈围着高高架起的铜鼓吹响竹笙载歌载舞,让康宁眼界大开深受感染,一时间竟然忘掉了饥饿。

在老太太细心的解说下,康宁对整个白裤瑶的历史与民风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有一点康宁还是很不习惯:尽管女人们穿着黑蓝相间绣着红、黄蚕丝镶边的百褶裙跳起舞来十分飘逸柔美,但是上身那件由前后两块布组合的简单衣服,根本就无法遮掩里面的春光,透过身子两则宽大的缝隙一眼看去,胸前的“内容”一览无余——因为白裤瑶的女人们从来就没有穿内衣的爱好和习惯。

敲完铜鼓跳完舞,原本数百人的晒坪很快空无一人,回到屋内坐在酒席前的康宁非常惊讶,原以为又要被灌酒的康宁此时有种如释重负之感,但满堂都是长者又让他感到十分意外。

康宁向身边的村长问道:“老哥,乡亲们怎么都不留下吃饭?”

“哈哈老弟,这你就不懂了,年轻人个个猴急都上山去了,其他人大多都到自己的亲家、老僮(瑶族对结义兄弟的称呼)家里喝酒,我们在座的十个人都是没什么地方去的老家伙,不在一起喝酒还能上哪去?哈哈,来,喝一口!”村长端起酒碗热情地和康宁碰了一下。

放下酒碗,村长向康宁讲述了一件趣事:“去年秋天过铜鼓节,天一黑小伙姑娘们都上山去了,从自治区机关下来挂职的一个副县长当时在咱们村蹲点,晚上看到不少小伙子用电筒往竹林里胡乱照两下,就有姑娘跑出来亲亲热热成双成对拉手离去,他老哥子马上找来支电筒,爬上山腰对着竹林到处乱照,结果几块石头飞过来砸得他满头是血,他跑到我家时脑袋肿起两个鸡蛋大的包,第二天一早就灰溜溜跑回去了,哈哈!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哪里知道,每一对相好的都有自己约定的暗号,电筒怎么用里面可是大有讲究的!”

康宁听完哑然失笑,不禁叹为观止,觉得瑶族兄弟姐妹还真是可敬可爱。同时,康宁的和蔼善良也深受在座长者的喜爱。

晚宴进行到一半,康宁给长辈和村长们逐一敬酒之后说道:“姑公、各位叔伯,感谢乡亲们的盛情款待,我会将这两天的所见所闻留在心里的,明天我就得走了,在此我敬各位叔伯一杯,祝愿长辈们健康长寿!”

众人沉默下来,好一会儿,族长喝了一口酒放下碗:“至少你还得多住一天,住够三天才能走,不然你姑婆会不高兴的。”

乐呵呵的村长看到康宁还没明白过来就解释道:“我们这的习惯是要留住客人三天才算尽到礼数。哈哈,老弟,要上哪都不用这么急的,否则老人会很不高兴。”

康宁微笑道:“其实也不算急,我只是想到贵州荔波看看,听说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我离职之后整天无所事事,就想到处走走,不然以后回去上班就没时间了。”

“那你急着走干吗?是不是嫌弃咱们瑶寨太穷养不起你?”老太太不知何时来到堂上,说完坐在老头身后生气地瞪了康宁一眼。

“不不!姑婆你可千万别生气,我再留一天就是。”康宁连忙解释。

村长哈哈一笑:“不如这样,老弟如果有兴趣的话后天跟我们一起去打野猪吧,北边里湖乡的几个老朋友都叫了几次,再不去秋收时节就没时间了。里湖北面就是荔波范围,翻过两座山就到,去年咱们赶猪野到过那里,我们村不少人都有亲戚住在那边山上,你从那去荔波还近一些。”

康宁立刻表示同意,老太太和老头也高兴起来,满屋子的人又纷纷端起酒碗。

第29章 涉险过关

第三天一大早,身穿一身白裤瑶服装、腰挂三尺木壳砍刀的康宁出现在众人眼前,挺拔的身材和俊美的笑脸,让村里的姑娘们一楞之后看得如痴如醉,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不停地品评起来。

把康宁接到自己家里留宿的春兰母女,站在高坎上注视着十米外的康宁,心里感到既欢喜又难过,欢喜的是康宁身上的衣衫出自母女俩的巧手,难过的是为什么康宁偏偏是个汉人!春兰伏在母亲肩上默默流泪,当她看到康宁感激的目光投向自己时,竟然忍不住离别忧伤掩面而去了。

在数十位村民的注视下,康宁将目光收回,怀着隐隐作痛的心与依依不舍的两位老人话别。出发前,深怀感激的康宁偷偷在老人的枕头下放了一千元钱,他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义了。

老太太拉过康宁的手递给他一只银手镯:“孩子,把这拿上,等哪天你娶了媳妇,就把这镯子给她戴上,把它领回姑婆家里来,让姑婆和你姑公好好看看她,只要她戴上这个镯子,无论走到哪一个瑶寨,都像回到自己家一样。”

康宁动容地说道:“姑婆,姑公,你们多保重,如果哪天我把手头的琐碎事情都办好的话,一定会回来看望你们的,几天来,我一直感到这里就和我家里一样亲切,一样安逸,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记住这里的一切!”

老人频频抹泪句句深情,康宁紧紧握住手镯双眼湿润连连点头,最后向两位老人深深鞠了一躬,接过老族长递来的缰绳,牵着一匹黑马和同村十五个青壮一起上路。他不敢回头再看一眼,生怕一回头自己的泪水就往下掉,一旁的老何看到康宁如此真诚善良至情至性,不禁心里一暖随即悠悠叹息。

康宁身上的这套白裤瑶服装,是康宁刻意了解到行走路线之后,以留个纪念为借口骗到的,他知道如果自己能够穿上这样的服装,跻身于一队真正的瑶民之中,对自己的安全将会更有保证,在生命安全与诚实正直的比较之后,康宁还是难过地选择和前者,虽然此时他仍然感到深深的内疚。

昨天,为了骗到这套服装,康宁不少花心思考虑。深思之后,他颇感难堪地向老何开口,谁知豪爽的老何哈哈一笑,立刻回家取出一套他出去开会才穿的衣裤送给康宁,并开玩笑说:“明天你干脆穿上和我们一起走,到时我倒要看看,里湖乡几个自命不凡的老兄弟,是否认得出你是汉人。”

康宁回到姑娘家里自己的临时住处就换上试穿,发现除了上衣短小一些之外裤子还是挺合适的,这得益于白裤瑶男子的裤子都是刚刚盖过膝盖的宽裆灯笼裤。

让康宁没想到的是,春兰姑娘和她母亲看见后皱眉不止,立刻命令康宁进房脱下来。

母女俩接过满头雾水的康宁递来的服装,麻利地拆开裤子改了又改,白色的齐膝绑带裤被加长加宽,两只裤脚用绣花的黑色花边装饰起来,黑色无扣上衣被爱美的姑娘扔到一边,母女俩依照康宁的身材立刻赶工新做了一件黑色上衣,衣襟和袖口同样用绣上精美金银花图案的蓝色镶边装饰,两条一米多长巴掌宽的白色和黑色包头,两端竟然都绣上一只锦鸡,康宁接过这套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服装,一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一行人马走过崎岖的一段山路,便踏上了宽阔的柏油马路,顺着过道向北行进。

因为小洞村坐落在县城东南面八公里的山坳里,到达北面三十多公里的里湖乡必须穿越县城,这得心怀忐忑的康宁来说觉得是个考验,他知道前方不远一定会有严密检查的关卡,因此他表面上好像轻轻松松,心里却十分紧张和戒备。

距离一步步在缩短,腰挂长刀的村长老何策马在前,领着一行十五人骑着马身背长长的鸟铳,沿着公路不紧不慢走向南丹县城,康宁和那个关系较好的小伙子并马而行走在队伍中间,静静倾听小伙子讲述前天晚上和姑娘幽会的趣闻。

接近县城,前方出现的情景果然与康宁所担心的完全一样:警方在距离县城五百米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了路卡,七、八个全副武装的警察和四个持枪武警正在认真检查每一辆向北行驶的车辆,密切注意路边进入县城的行人。

村长对警察和路卡毫不在意,趾高气扬地领着自己的队伍大大方方策马拐上关卡右边的人行道,踢踢踏踏的马蹄声敲打着坚实的水泥路面发出一阵阵清脆的响声,十六人的马队在警察们无可奈何的注视中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