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时行- 第25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道全想了想,“小乙,依伱所言,武提辖的伤势,主要还是受刑过重,加之那牢房内环境恶劣,以至于伤了元气。想来调理一番,应该问题不大,我过两日便去看他,只是伱还要设法把他送去六和寺……莫干山里虽安全,却终究偏僻。

到时候就算想要买药,都麻烦的紧!

不过,依伱所言,伱本是想要救出武提辖后帮伱练兵。可现在的情况,怕有些麻烦,武提辖便是伤好,也绝不能在杭州府露面。如此一来,伱又打算如何安置?”

玉尹沉声道:“我已经想好了,等武提辖伤好后,让他去保静军。”

“嗯?”

“叔父可还记得观音院的木鱼僧,就是那磨练我打法的智深长老?”

“哦,倒是记得。”

“前些时日,我在六和寺与智深长老重逢……他已经决定还俗,前往环州投奔小种相公。智深长老俗名鲁达,本就是小种相公帐下的钤辖。我请他尽量留守保静军,最后是能留守晋宁军。如此一来,便可以为我打开西州商路,谋求便利。”

“打开西州商路?”

安道全倒先是一怔,而后倒吸一口凉气。

“据我所知,西州而今已为辽人所据……早先大宋时代周刊还刊载消息,言辽国蜀国公主耶律余里衍定都高昌,国号西辽……小乙要打开西州商路,莫非是与……”

高宠王敏求一脸淡然,显然已知道了真相。

玉尹笑了笑,轻声道:“不瞒叔父,当初正是小乙,助蜀国公主在可敦城夺取兵权,斩杀耶律大石。

我欲开启西州商路,正是要和西辽取得联络。

智深长老一人呆在保静军不免势单力孤,武提辖还有施全兄弟三人既然不方便留在杭州,我思来想去,那不如前往保静军。那里是小种相公所辖,又有智深长老维护,想来不会有什么危险。正好智深长老临走之前也提出,想要寻几个帮手。”

安道全听罢,不由得目瞪口呆!

卷四 江南好 第245章 不差钱

如果不是了解玉尹,如果不是知道玉尹骨子里的大汉主义,安道全甚至会认为,玉尹有卖国倾向。

“援助西辽,这不太合适吧。”

他怎可能听不出玉尹所谓的‘西州商路’,实际上是变向给予西辽援助。

玉尹叹了口气,“错非不得已,自家如何不晓得此事不妥?

可而今局势,单凭我大宋想要抵挡住虏人兵锋,却非一桩易事。非是说我大宋国力不强,而是这满朝文武,从上到下对金人根本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李邦彦之流,对虏人畏之若虎;李纲李若水,对虏人视若无物。加之宣和以来,叛乱不绝,天灾不断,我大宋兵事糜烂至极。空有良将,却不得信任,偏许多不知兵事者指手画脚。如此状况,想要抵挡住虏人兵锋,着实困难,更不要说官家的态度……”

官家什么态度?

自然是‘万事以和为贵’。

徽宗皇帝不想打,哪怕是之后的钦宗皇帝也不想打,这最终的结果,便是靖康之耻。

玉尹说着,脸上更透出无奈之色。

安道全在一旁听得真切,也是沉默无语。

“那西辽,便可以助一臂之力吗?”

玉尹沉默片刻,轻声道:“西辽的态度我说不准,但我却知道,耶律余里衍对虏人恨之入骨。我不求西辽真能和我们结盟,这也不是我能够插手的事情。只希望宋金一旦开战,西辽能在西州。牵制一部分虏人……至于结果,谁又能知晓?”

安道全点点头,便不再开口。

张择端突然问道:“却不知小乙,打算开甚商路?”

“我大宋兵器精良,而西夏甲胄无双。

我欲互通有无……除此之外,西域的一些特产,正是我大宋所需。只要这条商路打开。则自家便无需担心钱两。自家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些,却不知大兄可有主意?”

张择端道:“你准备要谁来经营此事?”

“开封府柳青。手眼通天,可以接手;杭州主簿黎大隐,累世东南。人脉颇广,也可以接手。所以我准备双管齐下,派小七前往晋宁军负责联络,主持这桩事务。

只是小七人虽机灵,终究眼界太浅。

可这一时间,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所以……也只能让小七先过去,慢慢适应。”

黎大隐吗?

张择端想了想,觉着倒是一个合适人选。

至于柳青,张择端倒是没什么意见。可内心里还是有些嘀咕,担心黄小七不堪重任。

“小乙,不若我也过去?”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啊?”

“自家早就想一窥西北风貌,反正你这边已经稳定下来,自家也帮衬不得你太多。与其这样。倒不如去西北走一遭,顺便看看当地风景,倒也不算白来这世上一遭。”

张择端说完,便看着玉尹,等待他回答。

玉尹还真没有想过让张择端过去做这件事……毕竟,在他心里。张择端是一个画者,怎可以去操持这样的事情?不过细一想,张择端心思细腻,做事也非常沉稳。

这一点,从之前营救武松一事上便可以看出。

哪怕到后来施全暴露,玉尹等人还是非常安全。由此也可看出,张择端做事的时候,是何等小心。没错,张择端的确是个画者,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个读书人。

错非他此前没有机会,说不得就是另一个状况。

而更重要的是,主持西州商路,的确是需要一个心思细腻之人来进行。毕竟这种事,换个说法就是‘走私’。这可是杀头的大罪,断不能找个大大咧咧的人主持。

鲁达,是个豪爽之人。

大事不糊涂,但在细节上……

武松的情况还不了解,不过从他刺杀蔡洌б皇吕纯矗彩歉龀宥烧泼湃恕

施全也好,施勇施恩也罢,包括黄小七在内,都算不得合适人选。思来想去,玉尹发现自己身边,能够派上大用场的人,适合前去主持西州商路的人,只有张择端。

“大兄可要想清楚,西北不比中原,更不似东南。

那里局势颇为复杂,虏人、西夏还有漠北异族,纠缠一处。加之气候也不甚好,环境也颇为恶劣。若大兄去了那边,少不得要面临许多麻烦,不知大兄可准备好?”

张择端闻听大笑,“十年寒窗,所为便是报效国家。

以前自家没有这机会,也没有这等门路,只能醉心于画……如今有这机会,自家又怎可轻易放弃?至于环境恶劣,总不成似我当初在东京,连个栖身之处都没有吧。

再者说了,小乙已为我做好了准备。

有鲁钤辖等人在,哪里会有危险?只是西州方面,还需小乙提供一件事物,否则也不好取信于西辽。”

见张择端态度坚决,玉尹也就不再劝阻。

从目前来看,张择端的确是前往西州的最佳人选,既然如此,便拼这一回。

只是不晓得,自己在这边做了这许多事情,能否为这个时代,带来一丝的转机呢?

“如此,那就烦劳大兄。”

“却不知何时可以启程?”

“随时可以动身。”

“这样的话,三日之后,自家便动身前往环州。”

+++++++++++++++++++++++++++++++++++++++++++++++++++++++++

张择端拿定主意,便放开心怀,开怀畅饮。

这一晚,他喝得是酩酊大醉。

待高宠等人都歇息了,安道全又为玉尹诊治了一下身子。

“小乙这伤势。已无大碍。

明日一早,我去配些药来,再调养一番,很快就可以痊愈。天已经晚了,便早早歇息。你而今也是统兵之人,更需要尽快恢复身子,休要太过劳顿。反而坏事。”

送安道全回屋,已近子时。

玉尹站在庭院中,仰天一声长叹。

重生整整一载。在这一年里,经历了太多事情。乍看,那些事情之间毫无联系。然则一年之后,却发现那些事情当中,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不知,燕奴此刻如何?自己居然要做爸爸了!一想到这些,玉尹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

第二天清早,玉尹便带着高宠和王敏求,来到望仙桥兵营。

此时,赵不尤已经开始操练人马,近八十个军士在隆隆战鼓声中。透着一股子威武气概。

陈东经过一夜的功夫,编好了花名册。

这名册一成,也就代表着从莫干山出来的那些人,彻底洗清了底子。玉尹又把从开封过来的五十人一并拨给了赵不尤训练,然后把一百二十多个锐士进行分派。

其中三十余人。精于射术。

便由王敏求统领,带着他们在校场中训练。

剩下八十人,则让高宠带领,暂时进行一些基础的搏杀练习。

当旭日东升时,望仙桥兵营一改昨日的冷清场面,喊杀声不止。热闹非凡……

玉尹和陈东坐在大帐里,商量事情。

陈东身为应奉局主簿,承担着军中粮饷辎重等一切事宜,就类似于后世军中的司务长。他为人心细,做事一丝不苟,所以也不需要玉尹太过于费心。只是,陈东出身于贫困家庭,喜欢精打细算。比如对军中饭食的标准,便和玉尹起了争执。

“小乙,非是自家吝啬。

粮饷便这许多,而今看着充足,可一旦满员,也就是正好够用,甚至还有些不足。你而今把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三餐便不说了,还要顿顿有肉,如何能撑的久远。

便是东京禁军,也是一日两餐,而且还要精粟参杂。你却好,全部要精粮……还有,你这甲胄兵器,也要全部更换,同样是一大笔钱。李梲看在邢侯面子上不好刁难你,可似你这般支出,他也未必能够接受。到时候这亏空,又该如何填补?”

看着陈东一笔笔账的计算,玉尹就觉得有些头疼。

但是,他别无选择。

这是他手上真正意义的兵马,怎地也不能像那些官军一样训练。

“使些银子便使些银子,某家所求,只是一支精兵。

少阳,账上出了亏空,便由我来填补吧……正好十三郎送来十万贯,我便拨出两万贯来供你支配。怎地也要把这支人马练成一支好似庞万春黑旗箭队那样的精锐。有朝一日与虏人决战疆场时,自家却不希望好像杭州官军那般,一击即溃。”

“这个……”

陈东苦笑摇头。

“小乙,你也算是个奇葩。

自古以来,哪有你这样倒贴练兵的人?不过既然你这么要求,便听从你的安排吧。但丑话说在前面,若钱两不够时,我会找你支取,到时候你莫要推三阻四才是。

还有,还要不要继续募兵?”

“要!”

玉尹想了想,沉声答道。

“需几多人?”

“正营八百满员,此外小营至少五百。”

“一千三百人……”

“那五百人,便充作杂兵。”

陈东心里计算了一番,也是暗自咋舌。

看这样子,小乙是真心想做一番事……既然他有此雄心,便陪着他大干一场……

正商量着,忽听吉青在门外道:“都监,辕门外有杭州人何元庆,率一百青壮前来投军。”

“哦?”

玉尹闻听,先一怔,旋即便笑了。

“既然是投军,便照着规矩来。还要麻烦少阳,过去为他们打造名册……另外,把何元庆带过来。”

吉青领命而去,玉尹和陈东则相视一笑。

何元庆这次带人过来投军,无疑是一桩好事。

至少从某些方面来说。也算是打开了局面。昨日募兵,主要是靠着莫干山的那批人帮衬。但那人数,毕竟是杯水车薪,远远达不到玉尹的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