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下五千年1-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言 



    《上下五千年》原有已故林汉达教授的一份未完成的遗稿。林先生生 
前曾打算写一套包括整个古代史时期的故事。由于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 
只写到东汉以前的部分,没能实现他的写作计划。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同 
志把他的遗稿交给我,要我整理和补写一些篇目,并且把林先生未写的部分 
(从三国到清代鸦片战争前)续写完成。 
    林汉达教授是一位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他在写历史故事方面,是下过 
一番功夫的。他把写历史故事作为对“新语文的尝试和旧故事的整理”。他 
所写的不少历史故事读物,有其独特的风格,早已脍炙人口。要续写他的稿 
子,是相当困难的。但是经过再三考虑,我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 
    我接受这个任务的主要原因是我自己也一直有这样的愿望,想给少年 
读者写一本介绍中国历史的读物。我认为做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一点中国 
的历史。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灿烂文化 
的民族。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在我国漫长的 
历史过程中,发生过许多有意义的事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物,把这些历 
史事件和人物介绍给少年读者,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智慧,培 
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尽管时代不同了,但是历史上许多故事, 
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我们都有一定的教育和借鉴作用。 
    我曾经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文 
化素养,除了加强读写教学以外,扩大学生知识面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尤其是历史知识,跟语文知识的关系十分密切。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词语,特 
别是成语典故,多半出自于各种历史书籍。在一些古今的典范作品中,运用 
史实的地方更不少见。因此,让学生从小读一些历史,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 
养,陶冶他们的美好情操无疑是有益的。 
    我国的史籍太多,而且古代史的原著都是用文言文写的。一般少年读 
者要读这些书当然很困难,何况现在学生要学的学科门类那么多,很少有可 
能去接触原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运用史籍中的丰富材料,来整理 
一套浅近的比较有系统的历史读物,这个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在这套书中,作者选择重 
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 
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 
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 
根据的。 
    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 
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 
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特别是经济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 
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上下五千年》可以作为一种 
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不能代替历史教科书。 
    写历史读物,不能不涉及一些观点问题。在这方面,仍要保持林先生 
的做法,即作者尽量不发议论,少作分析;有些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分析、 
思考、批判。当然,在材料的取舍上,语气的褒贬上,作者实际上已经表示 

了自己的态度。我觉得还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在运用原史籍材料的时候, 
作者力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加以选择、剪裁。但是不用现代的观点去修改 
史料。故事中人物的活动、语言,基本上是按照原来的历史原样写的。第二, 
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也不能轻易地全 
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不能一说好人,就什么都好;一提坏人,就坏到底。 
本书里的每则历史故事,只反映事件或人物的一个侧面,一个片断,不能凭 
它来对某一事件或者人物作全面的评价。 
    《上下五千年》按历史顺序编写,涉及的时间自远古至清朝鸦片战争 
前。 
    曹余章一九八一年一月完稿一九八四年修订一九九一年重阅 


                        1 开天辟地的神话 



    我们伟大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 
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的有意义的故事。其中有许多是 
有文字记载的。至于五千年以前远古时期的情况,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也流 
传了一些神话和传说。 
    譬如,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古时候流传着一个盘古 
开天地的神话,说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 
面没有光,没有声音。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 
开来。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本人也每天长高了 
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盘古氏当然也 
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后来,盘古氏死了,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就变成了太 
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神话。 
    神话毕竟只是神话,现在谁也不会相信真有这样的事。但是人们喜欢 
这个神话,一谈起历史,常常说从“盘古开天地”起。这是因为它象征着人 
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气魄和丰富的创造力。 
    那么,人类历史究竟应该从哪儿说起呢?后来,科学发达了,人们从 
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证明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猿人。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祖国各地先后发掘了许多猿人的遗骨和遗物的化 
石,可以看到我们祖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已经有一百万年以上的历史。像 
云南发现的元谋猿人,大约有一百七十万年历史;陕西出土的蓝田猿人,大 
约有八十万年历史;拿有名的北京猿人来说,也有四五十万年的历史了。 
    这里,我们就从北京猿人说起。北京猿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带。那时候, 
中国北方的气候比现在温和湿润。山上山下,生长着树林、灌木和丰茂的野 
草。凶猛的虎、豹、狼、熊等野兽,出没在树林和山野中。那里还生长着大 
象、犀(音xī)牛和梅花鹿。 
    猿人的力气比不上这些凶猛的野兽,但是他们和任何动物根本不同的 
地方,就是猿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这种工具十分简单,一件是木棒,一 

件是石头。木棒,树林里多的是,但它是经过人砍削的;石头呢,是经过人 
工砸打过的,虽然很粗糙,但毕竟是人制造的工具。 
    他们就是用这种简单的工具来采集果子,挖植物的根茎吃。他们还用 
木棒、石器来同野兽作斗争,猎取食物。 
    但是,这种工具毕竟太简陋了,他们获取的食物是很有限的,靠单个 
人的力量,没法生活下去,只好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对付猛兽 
的侵袭。这种人群就叫原始人群。 
    几十万年过去了,猿人在艰苦的斗争中进化了。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的山顶洞穴里,发现另一种原始人的遗迹。这种原始人的样子,已经和现代 
人没有什么两样。我们把他们叫做“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劳动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他们不但能够把石头砸成石斧、 
石锤,而且还把野兽的骨头磨制成骨针。别看这一枚小小的骨针,在那时候, 
人们能磨制骨针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了骨针,人们可以把兽皮缝成衣服, 
不像北京猿人时期那样赤身裸体。 
    山顶洞人过的也是群居生活。但他们的群居生活已经按照血统关系固 
定下来。一个集体的成员都是共同祖先生下来的,也就是同一氏族的人。这 
样,人类社会就进入了氏族公社时期了。 



                        2 钻木取火的传说 



    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也有许多 
传说。传说中有一些大人物,这些人往往既是首领,又是一个发明家。这种 
传说多半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来的。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多猛兽,随时随地会遭到它们的 
伤害。后来,他们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它们。原 
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在树上做起窝来,也就是在树上造一座小屋。这样就 
安全得多了。后来的人把这叫做“构木为巢”(巢音cháo,就是鸟窝)。 
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来的。但是在传说中,却把这件事说 
成有一个人教大家这样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 
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 
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 
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 
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 
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 
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 
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 )敲敲打打,敲出火来。 
这就懂得了工人能够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 

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 
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 
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 
吃了。 
    不知过了多少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还发明 
了弓箭,这比光用木棒、石器打猎要强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兽,就是天空 
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杀、捕捉起来。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 
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看、养着,留到下次吃,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 
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活,都是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积累起来的经验。传 
说中却说发明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庖牺音páoxī, 
疱是厨房,牺是牲口的意思)。 
    这种渔猎的时期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人类的文明越来越进步。开始, 
人们偶尔把一把野谷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发现地面上生出苗来,一到 
秋天,又长成了更多谷子。于是,人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