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习历史:秦风汉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温习历史:秦风汉月-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六种说法以第三种,是人们一贯认为的。比较受推崇。

  五帝的说法有三个,第一是《礼记·月令》,太昊(伏羲),神农(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第二是《大戴记》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第三是《尚书序》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第一个《礼记·月令》是古时候祭祀天神的时候,配上帝的人间帝王,是最为可信的。古时候迷信,认为天上也神灵。而分别用选择了东方的上帝是青帝,南方是赤帝,中间是黄帝,西方是白帝,北方是黑帝。轩辕之所以被称为黄帝,是因为他代表天上的黄帝。而第一个观点也是最为可信的。《大戴记》是西汉的著作,所以代表的是汉朝学者的观点。而《尚书》虽然是西周的文学,但是因为曾经失散,真伪难辨,不可信,后来经过学者的研究,发现现存的《尚书》是赝品,它的《序》就自然不可信。

  也许三皇五帝只不过是给当时人们一个精神上的寄托罢了,对远古那种小康社会的向往而已。

第三节 五德阴阳
相传《谥号》是西周的周公编著的,是用来褒贬先人的,相当于对先人的一个总结,谥号的类目磨很多,有褒扬的,有贬义的,有中性的,也有哀悼的。古人对谥号看的很重,都希望自己死后能留下一个好的名声。

  秦始皇统一天下,*专权,就对《谥号》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子议父,臣议君”这是大不敬,就下令废黜。但是谥号又是一个纪念先君的方式,没有谥号的区别,那么就不好区别开来,毕竟君王的名字也是比较忌讳的。

  秦始皇就下令补充替代谥号的方法,自己称始皇帝,后世就用数字来记述,二世,三世依次来,秦始皇的相法很好,传至万世,传到无穷。但是只到了子婴后,秦国就灭亡了。

  齐宣王时期的邹衍首先提到了“五德”,邹衍擅长阴阳五行学,五德是仿造五行运转的,五行相克相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依次循环,环环相克。秦国采用了这一观点,周朝依照阴阳家的推算是“火德”,那么克火的就是水了,所以秦国就是“水德”,而“五行”之中每一个又代表着一个方位,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东方属木,西方属金,中央属土。而每一个方位又有一个上帝,就是五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秦国是“水德”北方的上帝就是“黑帝”。那么在阴阳家的推算下,秦国是水德,崇尚黑色,黑色的衣服也成为正式服装,各种用途的旗帜都是黑色的,就像是在《英雄》中,秦国的士兵都是从头到脚,都是黑的。

  秦国发源在黄河流域,黄河就是她的母亲河,又把黄河改名为德水,古时候的内地河流都是用“水”来表示,比如“济水”“泾水”等等,而“河”是固定指黄河。

  又以“六”为计算方法,很多东西都用到了“六”,比如马车,秦始皇的马车上配的马就是黑色的然后是六匹,此外出行的时候用六辆马车,朝廷官员上朝的时候也都是六个一排,衡量长度的“步”采用六尺为一步,非常的整齐。数的规格都是以六为标准。

  到了汉朝,秦国所用的这些规格,只是汉朝推演自己是火德,崇尚红色。因为汉高祖刘邦起兵的时候就诈称自己是赤帝的儿子,斩杀了白帝的儿子白蛇起义的。数字则用的是四。

  秦朝所提倡的这些,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因为作为第一个封建王朝,她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而后代的王朝,借鉴前朝失败的原因,不断的加固自己的封建统治,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封建制度是非常完善的,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强国。这就因为他不断完善的缘故。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节 地方基础政治
天下统一了,但是如何去管理这些土地呢?原本秦国只管理关中地区以及四川地区,那么其他六国的地区有谁来管理?

  丞相王绾提议封邦建国,:“诸侯初破,燕,齐,楚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把原来燕国,齐国,楚国的土地封给秦始皇的儿子用来镇抚当地。而更深的意思就是希望他们这些功臣能分到土地,光宗耀祖。

  秦始皇就下令,让群臣讨论。廷尉李斯的观点非常强硬,坚决反对封王。他是从周朝的失败中吸取的教训:“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丑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止。”西周分封诸侯七十三,有宗族,有功臣,有殷商后裔以及上古时代帝王的后裔。在西周的时候大多诸侯国还是能循规蹈矩的遵从周天子,但是自平王东迁以后,诸侯攻伐加剧,而周天子也没有能力去阻止,还有受制于诸侯。

  秦始皇也同意李斯的观点:“天下的百姓因为战争已经饱受艰苦了,因为有诸侯割地才会出现战争,幸得祖宗的庇佑,天下才得到安定,如果在分封诸侯,那么战争就永无止尽,这就不是统一天下的初衷了。”

  李斯还建议继续采用以前的郡县制。对于功臣只是加以安抚,多赏赐一些钱财,让他们安心。也有利于秦朝不必担心诸侯起兵的事情。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施行郡县制。废除了原先的地域划分,进行了新才规划,将天下分成三十六郡。今陕西,上郡,北地郡,内史郡,汉中郡,陇西郡,四川为蜀郡,重庆为巴郡,贵州为黔中郡,内蒙古九原郡,云中郡,山西为雁门郡,太原郡,上党郡,河东郡,河南有三川郡,颍川郡,南阳郡,湖北为南郡,湖南有长沙郡,江西有鄣郡,安徽江苏北部有砀郡,九江郡,泗水郡,浙江江苏南部有会稽郡,河北有邯郸郡,代郡,巨鹿郡,东郡北京附近有右北平郡,上谷郡,渔阳郡,辽宁有辽西郡,辽东郡,山东有齐郡,薛郡,琅琊郡。

  上述都是以其大部然后化为省份的,并不是最准确地域划分。

  每个郡分别置郡守,郡尉,郡丞。郡守是一郡的最高领导,郡尉负责一郡的军事,治安等。郡丞是郡守的副职。另外还设有监御史一只,负责监督一郡。所以秦国的政府监管制度非常的严厉。只要有不合皇帝意思的地方,马上就会遭到免职,在加上苛刻的法令,就会被处刑。

  在郡下面还设有县。大县的长官称“令”小县的长官称“长”,也有县尉,县丞,其职务都是与上级的郡是一样的,只是辖地小了些。秦国的县有一千多个。

  县的下一级还有地方维护治安的亭长,三老等基层干部,负责最下的地方事务。汉高祖刘邦就是秦国的亭长。

  郡守,郡尉,郡丞,县令,县长,县尉,县丞这些地方官职全部都是由秦政府中央直接任命的,有效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支配。

  秦朝将首都定在了原秦国国都咸阳,并属于内史郡。

  废除了地方城池的护城河以及减小了城墙的高度,目的就在于宣示天下日后就不会在动武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节 中央集权
地方的官员配置好了,开始整顿中央机构,中央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丞相,一般为丞相的都会被封为侯爵。其次是负责监察的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天下官吏,有弹劾官员的权利。秦朝初建丞相是王绾,御史大夫是冯劫。

  九卿,周朝在周朝的时候就创建了,是政府高级官员,负责九个大项的事务。秦朝的九卿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

  奉常在汉朝以后称为太常。负责宗庙祭祀,古人把祭祀看的很重,所以为九卿之首。

  郎中令汉朝改为光禄勋,主要是负责皇宫皇帝安全的高级卫官。在其他场合比如朝会等也充当安排日程主持工作的官员。

  卫尉负责皇宫警卫,通常要与郎中令协调。

  太仆是主要服侍皇帝出行。

  廷尉是最高法院,如果把御史大夫比作检察长,那么廷尉就是最高法院院长。

  典客汉朝改为大鸿胪,是主要负责诸侯以及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政府官员。有时候还充当外交部。

  宗正,是掌管记录秦朝宗室的官员。

  治粟内史汉朝改为大司农。负责全国经济。

  少府,皇帝的高级管家,负责皇帝的日常安排以及府库宝物的管理。

  在九卿下,还分别有属员,各负责一项事宜。一些特殊事务,还设有特殊官员处理。

  总之秦国的政权是一个金字塔似的,从最高顶点的皇帝,然后越来月庞大,这样的模式,就形成了中央集权,由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即使是地方的琐事,皇帝也会知道,有的时候也会亲临处理。这就是中央集权的模式,从上到下由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大臣诸侯的权利都被削弱,这种统治有利于对国家的管理,但是如果皇帝昏庸,为所欲为,那么势必会引起在政治上的分歧,导致内乱。

  秦朝为了巩固关中地区的实力,下令将天下所有的富豪都迁徙到了关中,富豪在地方上都是具有影响力的,他们的活动势必会引起秦政府的关注,而且在战国时期的富豪,完全有能力支配一个地方的政权。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所以采用将富豪归拢到一起,便于控制。

  秦国为了表示今后不在动武,效仿周武王封存兵器的典故,将天下所有的兵刃都收缴归朝廷,把这些兵刃销毁,铸成金人,钟鐻十二个。钟鐻就是钟虡,作为乐器编钟的架子。这很有意义的,用编钟祥和的音乐来代替战争的厮杀。

  秦朝将秦朝宗室的祖庙,以及中宫章台和上林苑都建造在渭河以南的地区。

  秦国在兼并战争时期就开始不断的复制建造六国的宫殿房屋,将这些建筑集中在与咸阳到渭河周边,连绵起伏蔚为壮观。并且将六国美人以及六国乐器到安置在这里。这些建筑的规模要远远大于后期阿房宫的建造,毕竟所建造的是六国全部的宫室。这也是秦始皇为秦王时期的重要工程。因为是在秦王时期的工程,就不列在后期的阿房宫等建筑的范围内。

第六节 军功二十等爵
秦国没有采用分封西周的分封制,但是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期就奠定了具有秦国特色的爵位制度——军功二十等爵。

  二十等爵受封,根据商鞅变法的精神,都是要靠自己杀敌割掉敌军的头颅,计首论功的。所以很公正,就不会给有特权的人滥授爵位。秦国的国民,也就更加乐于上阵杀敌,不仅可以保家卫国,还可以封功加赏,这也是调动秦国百姓积极性的措施。这也造成了秦军在兼并的时候大肆屠杀俘虏。

  二十等爵从上到下分别有:侯爵的是:彻侯,关内侯。汉朝的时候避讳汉武帝名讳,把彻侯改为通侯。

  卿等的是:大庶长,驷车庶长,大上造(大良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长,左庶长。

  大夫等的是: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

  士等的是:不更,簪袅,上造,公士。

  秦国的二十等爵与官位是一致的,也是一样的等级划分。按照秦国的法令,丞相是一定要被授侯爵的。因为封建社会更注重爵位,封爵的人的地位要比同样级别的官员高出一等。

  在朝廷*的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