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面面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式家庭面面观- 第4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别是副睾炎,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

    (3)对婴儿的影响:女性性病,将对胎儿发生宫内感染(先天梅毒)、产道感染(淋菌性眼炎、衣原体肺炎),造成婴儿病、死率增高。

    (4)严重危及生命:如梅毒,病变波及全身器官,直至死亡;艾滋病确诊后,5年内死亡率高达85%以上。

    (5)性病往往和不洁联在一起,患者不敢对家人说,不敢去正规医院就医,造成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经济消耗;严重影响心、身健康,夫妻和睦甚至家庭破裂。

    许多性病患者因忽视了生活中的自我调养,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转为慢性,或引起并发症。那么,患性病后应注意什么呢?现代医学技术对性病的防治能力十分有限,远不如性道德对性放纵行为的约束更能有效地控制性病蔓延。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严重缺乏,人民缺医少药,卫生条件又差,唯有性道德对*的约束,才能使这些国家免于艾滋病灾难,性病的预防其实非常简单,听起来很吓人,谈性病色变,得了性病不敢说,不到正规医院就医,越是遮遮掩掩,神秘兮兮,精神负担沉重,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后果越加严重。其实性病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得最好,偶然得了,也不必再造成精神负担,不要再传染家人,及时、彻底治疗,引以为戒,坚决不再,也就行了。只要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还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的:

    1。戒酒饮酒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促使炎症加重甚至扩散,导致性病转为慢性或引起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并发症。饮酒还是引起性病复发的重要原因。饮酒是性病患者的大忌。

    2。忌口患性病后,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如辣椒、生姜以及饮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食品可引起组织充血、加重炎症反应,此外,牛、羊、狗、雄鸡肉也不宜吃。

    3。清心患性病后,应保持心态平和,切忌怒气冲冲或忧心忡忡。人的情绪与疾病及身体免疫力有很大关系,情绪不好时,人体免疫力下降,易罹患传染病或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

    4。寡欲。性病未治愈时,应禁止*。因*会对尿道造成机械性损伤,加重病情。性病传染性很强,*会导致性病传播,危害他人健康。只要自尊自重,自爱自好,不寻芳觅草,不被“彩旗”所迷惑;珍惜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责任,勿轻易加入性活跃分子之列。也不要以自身的**,为换取高额的金钱回报,而付出沉重的、不可逆的代价。

    5。营养慢性性病患者应注意补充营养。牛奶、蛋、鱼、猪肉、豆制品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能帮助组织修复,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此外,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患急性性病时,可服维生素C,因维生素C可增强免疫力和抗炎。

    6。休息患性病后,应注意休息,切忌过劳,过于劳累导致性病病情加重或复发者,临床上屡见不鲜。急性淋病、非淋、前列腺炎、附睾炎、盆腔炎患者,都宜卧床休息。对于慢性性病患者切忌熬夜、通宵达旦地工作或娱乐,否则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使疾病迁延不愈。

    7。防病生活中常看到一种现象,当病人发高烧时,*上常冒出一串水疱,实际上这是潜伏在体内的单纯疱疹病毒,趁生病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时,出来兴风作浪的结果,生病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导致原有的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器疱疹、尖锐湿疣等,易在全身或局部炎症的刺激下复发;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会加重原有性病病情。反复感染性病,更是将性病推至不治的边缘。因此,患性病后,应注意防病和积极治疗体内其他疾病,特别要注意避免再次感染性病。就像预防交通事故,要随时系上安全带一样。尤其是高危人群,必须随身备带安全套。*套(安全套)因为它隔离了*组织的直接接触、摩擦,对于预防性传播疾病的传染能起到极佳的效果,正确地使用*套,是性活跃者必须和首要的手段。

    此外加强个人卫生,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严防性病间接接触传染。如不到公共浴室洗澡,必须在宾馆等公共场所住宿的,也不要使自己的身体,直接接触公共被褥及卫生间用具;夫妻同行,也不要在公共住处过*;出差回来,必须彻底更换、清洗衣裳,在实际中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项国鹏《*健康咨询问答》中国人口社2005年1月。



………【第一节 “社会晴雨表”的家庭教育】………

    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不仅仅是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更应该成为人文教育的盟芽和家庭教育的觉醒。家庭教育,是要用理性和爱去灌溉子女的美好未来,为孩子心灵开辟出更有意义的智慧空间。

    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一种功能。每一个人的社会化,不仅需要家庭的哺育,更需要家庭的教养。人们都是在家庭中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行为规范,学会生活自立的;在家庭中获得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的掌握。游戏、学习、劳动是人的社会活动三种主要形式。未成年人一般主要从事游戏和学习,随着年龄增长,才逐步过渡到独立参加以劳动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家庭不仅为儿童提供了人生最初的游戏和学习场所,而且引导他们从游戏过渡到学习,再从学习过渡到劳动。这种引导,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人一生所产生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同时,家庭教育对社会所产生的效用(如为学校输送合格的生源、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劳动者等),也是其他教育力所不能及的。因此,一个社会的国民教育,仅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并举,才是完整的国民教育。而家庭教育则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基础。中国的家庭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起由家庭的重视到社会的重视,进而引起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新世纪家庭教育也应有一个新的发展,但加深家庭教育对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仍然是不为过时的。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很多父母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俗话说:三岁看老。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可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很少有人说怎么做父母。即使有人说过,也许会是如“棒头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观念,而这些观念对不对则需要反思。我们都知道,要想驾驶车辆,尚需要到驾校学习三个月并经过严格的测试才能拿到执照;而要做人父母,“驾驶”着家庭之舟远航恐怕不是三个月能学会的。何况连婚检都懒得做的现代人,根本没有可能去进行三个月的专业培训,便糊里糊涂地做了父母,似乎全然不顾自己的语言、行为、教育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什么样的烙印。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好学校是学生永远向往的地方,它并不在于楼房高不高,房子漂不漂亮,而在于校风好,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当出色。同样的,圆满的家庭都是家庭和睦,父母相敬相爱,子女成才听话。孝心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一个人连对自己的父母都没有孝心,就很难对自己的国家、民族有深厚的情感,也不会爱社会、爱其他的人。历史上许多伟人如岳飞等,首先是一名孝子。现在的董永故里孝感市孝南区每年评出“十大孝子”,对于促进家庭伦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都有作用所以说,会生活的人注重装修婚姻,不会生活的人只装修房子,忽视真正的家庭生活质量。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个性以至思想品德。在家庭教育上,父母应经常鼓励孩子学会和同学、邻里、朋友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验交往的乐趣;帮助孩子树立爱心、信心,理解他人的情绪、感情,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控制,使他们的情绪稳定在安祥、平静的心境中,教育他们学会克服困难,正视失败和挫折,学会从沮丧、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培养起他们健康的人格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未成年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把宏观与微观紧密结合起来,从自己做起,身边的事做起,注意一言一行,这样才能使未成年人教育结出丰硕的果实。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职责的漠视,必然导致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每个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长道路,让他喜欢一样,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乐,这很重要。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是青少年教育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家长的道德观念、言谈举止对子女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父母要维护自身良好形象,以德教子(朱德《母亲的回忆》),从自身做起。

    对任何人而言,工作都只是退休前的经营;唯有家庭才是真正一生的事业。有这样的说法:幸福人生三要素:生长在和平年代;生长在温暖家庭;受良好的教育。竞争时代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家长成天为工作、为生活奔波,学校里一天到晚上课抓学习,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思想问题,有时无处倾诉,无人知晓,甚至无人化解,使问题*隐蔽,越积越多。大多数家长虽有教子之心,但对未成年人心理研究不够,往往用老标准要求,用老办法教育,这就如同看病拿错了脉,开错了方。当今社会人们对物质利益过分追求,对精神层面需求冷漠,社会责任感的弱化,已经成为某些领域和人群的普遍社会心理;社会处在转型时期,造成了人们的心理压力失衡、个人的不健康心理。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父母易发怒的程度要比美国父母的高出30%,严厉程度超出50%,这是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利于家庭教育的教育。

    可以说,每一个有成就者的身后都有一个伟大的父母,每一个“问题青少年”的后面都有一个不负责任的父母。父母教育子女一定要从大处着眼,以德为先,切记:成才先*,无德不成才,只就学习抓学习是不行的,因为任何良好的成绩都离不开良好的心理品质、习惯和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