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花园口黄河大决口:黄河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38·花园口黄河大决口:黄河殇- 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土肥原经过短暂犹豫,终于下定决心倾巢出动,这就是为何过了二十四小时日军才姗姗来迟占领一座空城的原因。
  不久各路情报纷纷传来,先前消失的敌人主力果然出现在他身后的红庙,更多中国军队也从不同方向拥来。空中侦察表明,土肥原面对的敌人至少是他的几倍之多,而且还有大批中国军队集结在洛阳和武汉,他们只需四十八小时就会沿着京汉、陇海两大铁路源源不断地开上来。现在最令土肥原担心的是部队携带弹药给养最多只够维持一周,如果战斗激烈,炮弹可在两天内打光,坦克则会因为汽油告罄而变成一堆废铁,耗光弹药的日本官兵只能与敌人拼刺刀。如果出现那样局面的话,日本人的末日就来临了。
  化装成中国军队的侦察兵捕捉到两个掉队的俘虏。根据俘虏口供,土肥原得知原来兰封守军正是号称“天下第一师”的第八十八师,而中国战斗力最强的两大王牌主力第二十七军和第七十一军正在开上战场,这个重要情报如同一座泰山险些压垮了日本将军的战斗决心。身为特务头子和 “中国通”的土肥原曾经多次告诫部下:当你面对一百个中国士兵,只要你像个真正的日本武士那样视死如归,他们立刻就会转身逃跑。但是如果你的敌人是黄埔军人,那么你只有一个选择,要么杀死他,要么被他杀死。华北登陆十个月,第十四师团扫荡的都是那些战斗力低下一触即溃的地方杂牌军,现在他终于要面对真正的强敌——黄埔军人。
  土肥原对参谋长下达作战命令:以第二十八旅团坚守兰封县城和火车站,直到派遣军到达为止。另以师团直属部队和第二十七旅团火速增援罗王寨火车站,师团司令部就设在那个地名叫做罗王寨的小村子里。
  参谋长佐野忠义大佐当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身为职业军人的参谋长和许多军官私下不大瞧得起特工出身的土肥原师团长,他们认为这位将军更像一个不懂规矩的日本“浪人”,常常自行其是和不按军事大纲来指挥作战。比如大敌当前,他已经犯下分散兵力的第一个常识性错误,即把两个旅团分散开来作战。他的第二个错误更是匪夷所思,不是把师团部摆在战略位置更加重要的兰封县城而是前出到狭小的罗王寨火车站,何况师团长本人也决意上前线冒险,这样战法真是闻所未闻啊。事实上后来的战斗结果证明,土肥原正是犯了非职业军人的致命错误以至于兵败如山倒,连他本人也险些成为中国军队的瓮中之鳖。但是一惯刚愎自用的土肥原毫不理会参谋长的激烈反对和抗议,他冷冷地说:这是指挥官的命令,请执行吧。
  至此,日军第十四师团一分为二,分别进入兰封县城和罗王寨火车站。中国大军随即蜂拥而至,把敌人包围得水泄不通。
  

诱敌深入6
蒋介石一觉醒来得到报告说,日本人已经占领兰封县城,与先前偷袭得手的罗王寨火车站互为犄角之势,令他不由得大为震惊。按照大本营的设想,中国大军当以兰封县城为据点,像磁铁一样吸引土肥原师团前来进攻,然后一举围歼之。可是薛岳居然不执行命令,擅自把战略要地兰封扔给敌人,这岂不是变主动为被动吗?
  但是开封前线的薛岳总司令大声叫屈,他把电话打到武汉来告状说,都是桂永清不听命令,自作主张放弃兰封县城。蒋介石更是火上浇油,他训斥说你是总司令嘛,怎么不向我报告?
  薛岳大诉其苦,他说第二十七军自恃王牌老大,不把前敌指挥部放在眼里,建议削减其部分权力,将第八十八师重新配属给第七十一军,使得两大主力互相制约,配合作战云云。
  蒋介石立刻警觉起来,他从薛岳总司令的不满中嗅出派系斗争的熟悉气味来。薛岳同何应钦关系密切,他当然不会乐见“陈诚帮”的桂永清坐大。蒋介石打断薛岳话头说:你告诉我,桂永清现在什么位置?龙慕韩在哪里?我军对敌人采取何种反制措施?
  薛岳一一回答。
  蒋介石仔细审视地图,他看见虽然土肥原占领兰封,获得一块立足之地,表面上看暂时达到切断陇海铁路的战略目的,但是如此一来其主力就完全暴露在我大军的攻击范围之内。桂永清第二十七军主力已经全部抵达兰封前线,尤其第八十八师抢占红庙阵地是个相当坚决的行动,断敌退路,形成关门打狗的包围态势。加上我军拥有京汉、陇海两大铁路优势,正将援军和重型武器源源不断地运上前线,相信这就是桂永清敢于主动诱敌深入和逼敌决战的信心所在吧。
  蒋介石略略放下心来。
  本来战场形势风云变幻,自古打胜仗并无一定之规,如何排兵布阵调兵遣将,进攻还是防守,阵地战还是运动战,主动放弃还是坚守城池,哪个局部放弃,而哪个局部又须坚守等等,这些都应当由前线指挥官自己决定,统帅不宜过多干涉。事实上任何战略战术都可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不好说哪种战法一定高明,只有打胜仗才是硬道理。
  但是蒋介石还是无法完全消除内心恼怒。
  尽管黄埔嫡系都是他的亲信和学生,他却无法容忍他们目中无人自以为是,桂永清连放弃兰封这样重大行动也不向他报告,长此以往岂不是连他这个校长都不放在眼里了吗?身为中国领袖的蒋介石深谙治人之道,那就是必须随时敲打下级,让他们心存敬畏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僭越之心。
  蒋介石把电话打到第二十七军指挥部。
  校长的声音听上去平稳轻松,丝毫没有发怒的迹象。只是在询问敌情和听取汇报之后忽然话锋一转,很生气地对桂永清说:对了,我打电话叫龙慕韩替我看守兰封县城,他的第八十八师怎么跑到红庙去了……你告诉他,赶快给我收复失地,将功折罪,否则我要按军法从事。
  桂永清立刻大汗淋漓。
  校长的怒火不仅针对龙慕韩,同样也把他逼上悬崖,除非大获全胜,否则他们都难逃上军事法庭的下场。
  

太阳浴血1
随着天气炎热起来,北方打仗的风声一阵紧似一阵,各种蜂起的传言和小道消息在几百万人口的华中大都市武汉上空漫天飞舞,令人惶惶不可终日。现在人们关心的问题已经不是前线打了什么胜仗,消灭多少日本鬼子,而是日本人几时打到武汉来。
  我爷爷张松樵当然也不例外。
  他老人家望眼欲穿的忠实助手肖老大还是没有消息,上江重庆的土地是否置办妥当,是否做好迎接迁厂的准备也未可知。更加令他忧心忡忡的是如果形势真的急转直下,日本人兵临城下,那时候且不要说迁厂,就连逃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当时长江和汉水上没有大桥,武汉三镇之间往来全靠轮渡,规模较大的轮渡公司有“民生” 、“兴华”、“祥云”几家。裕华纱厂自备一大一小两条轮渡,都是英国进口的机器船,大船能载二三百人,主要用于接送本厂职员上下班,取名“华安号”,人称“大华安”。小船精致漂亮,比现在的私家游艇稍大,那是张松樵从汉口租界到江对岸武昌上班的专用船,人称“小华安”。
  时局一紧张,这两条救命船对于张松樵一家的重要性就格外地凸现出来,它们是关键时刻人们逃离战火的希望。当时武汉过往军队频繁,不久前一支南方军队公开劫持轮渡为其长官运货,闹得船员罢工抗议,长江上数日没有轮渡载客,可见一旦战事逼近,各级政府、官僚、军队、警察没有哪盏是省油的灯,如果他们强征民船,你敢不乖乖地交出来吗?
  张松樵派人找来船长杨老大商议。
  杨老大是个正直豪爽的湖北仙桃汉子,跟我奶奶柳韵贤沾亲带故,深得老板信任。当他得知我爷爷顾虑之后,拍着胸脯保证说:这两条船您放心,我会把它们藏得好好的,只要有我杨老大人在,“华安”号就万无一失。
  我父亲说,船长杨老大喜好喝酒,腰间随时挂了一只小酒壶,但是从来没人看见他喝醉过。他除了熟悉长江水道和驾船技术一流外,还会玩魔术,能把铜钱从左手变到右手,所以深受家中孩子们欢迎。杨老大一生都在长江上漂泊,从任何意义上说,裕华纱厂都是他的家,“华安号”就是他赖以生存的饭碗,要是工厂不幸破产倒闭,或者船被抢走,他一家人的衣食也就被江水冲走了。所以张松樵在关键时刻把保护船只的重任交给杨老大十分放心,他知道这两条船在杨老大心中的分量,忠心耿耿的杨老大将会不惜用生命来报答老板信任。然而战乱时代的个人能力终究太渺小,太微不足道,战争就像毁灭世界的洪水,杨老大的忠诚到底还是没能保全张松樵一家仅存的最后希望。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杨老大带领助手驾船离开码头,把两条“华安号”藏进一处不为人知的偏僻港汊里。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太阳浴血2
校长发怒的消息如同一个炸雷,把兰封前线的龙慕韩惊得目瞪口呆。
  令他有口难辨的是,转移阵地明明是军长命令,是下级服从上级,可是校长却把板子打在他身上,令他感到万分委屈。难道校长不知道,如果没有上级命令,学生龙慕韩就是有一千个胆子也不敢擅自放弃兰封吗?只要校长一声令下,他就是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再所不辞啊,那么校长为什么要误会学生的一片忠诚呢?
  军长亲自赶来第八十八师解释。
  桂永清比龙慕韩小两岁,看上去文质彬彬一表人材,不大像冲锋陷阵的武将,倒像个礼仪周全的外交官。军长开诚布公地道歉说:对不起汉臣兄,让你受委屈了,我一定会向校长解释清楚这件事情,由我来承担全部责任。请你放心,我无论如何不会让你背这个黑锅的。
  龙慕韩本身同桂永清并无矛盾,他没有想到身居高位的军长如此直截了当坦诚大度,于是心生感激前嫌冰释。他连连检讨自己说:桂军长,兄弟也多有不是之处,惹得校长发火。镇守兰封是校长亲自下达的命令,本应及时向军长说明情况,但是兄弟我一时糊涂,以至于让军长受连累,还是请您多多海涵吧。
  军长离开后,龙慕韩思前想后,又悄悄去见老上级宋希濂。不料宋军长听完后说:你不是不知道校长的脾气,他老人家洞察一切,哪能不懂得诱敌深入的战术呢?我看如今让校长担心的是,桂永清自作主张把敌人放进兰封城来,到头来却又啃不动,岂不等于赔了夫人又折兵?甚至弄得局面不可收拾,耽误了他老人家的战略大计。所以他要先给桂永清上个紧箍咒,激励三军用命,而这个紧箍咒就是你。
  龙慕韩闷闷不乐地说:转移阵地明明是桂永清下的命令,为何我要代人受过呢?
  宋军长耐心点拨部下说:在校长那里,谁对谁错由他老人家来决定,我们做学生的只能绝对服从。去年首都南京失陷,我的两个旅长阵亡,部队打到山穷水尽,整个战场大势已去全线崩溃,难道战败是我个人的责任吗?是我宋希濂没有尽力吗?非也。但是如果学生没有错,岂不是等于校长错了……你记住,校长不是法官,他老人家不是依据对错而是根据需要来做出决定,这一点谁也无法改变。
  龙慕韩说:桂永清向我保证,他要向校长解释清楚这一切。
  宋军长默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