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生活记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毛泽东生活记事-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心主义者,但却是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教授的伦理学有着强烈的信仰,积极鼓励学生立志做一个公平正直、坦荡无私、品德高尚和有益于社会的人。
  而杨昌济在他教授的众多学生中也最器重毛泽东,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称赞毛泽东:
  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
  并在一次上课时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诗,表达了对毛泽东的期望:
  强避桃园作太古,
  欲栽大树柱长天。
  在同窗读书的学生中,毛泽东结识了很多要好的朋友,其中有蔡和森、罗学瓒、陈昌、张昆弟、萧子升、萧植藩、周世钊等人,他们经常聚在一起钻研学业,探讨社会与人生,针砭时弊,并每每相约走出校园去郊游、锻炼身体……
  一次,蔡和森问他:“你把家里寄来的那点钱都买了书和报纸,自己节衣缩食,长此以往怎么办?”
  “那就跑步、吃‘书’么!”毛泽东诙谐地说,“跑步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增强人的御寒能力,何乐而不为?”并说,“吃‘书’可以解决精神饥渴,比解决肚子饥饿更重要。”
  毛泽东说,“杨先生能以‘欲栽大树柱长天’为己任,我们立志救国,改革社会,就要利用学校这个环境,趁着年轻,认真钻研学问,培养坚忍之力,日后才能肩负重任,无往而不胜。”
  “穷则思变。”蔡和森说,“我们总是要奋斗的。”
  “安贫者能成事!”毛泽东说,“我自信‘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1915年的春节过后,学校如期开学了。
  由于毛泽东公开顶撞老师,违犯校规,而且去学校的图书馆看书;还有一次学校组织检查学生们背读校规的情况,毛泽东被点名站出来背读,他竟然当着众多老师和同学的面,说他“记不得了,不会背”;这次又公然在国语课堂上顶撞授课老师。经教务处研究,决定开除毛泽东的学籍。杨昌济和徐特立、王季范、方维夏等人得到消息,坚决反对,就连袁仲谦这位前清的举人也不同意,他亲自找到教务处的人说:“尽管弟子不敬,但他还是学校里一位难得的人才……”
  毛泽东被“特殊照顾”留下来继续读书。
  在与他的好友蔡和森谈论起这件事时,毛泽东满怀感慨地说:“祖父在世时曾希望我考中举人、进士,现在竟险些被学校开除了,由此可见我是个‘不孝’的子孙啊!”
  毛泽东正色说:“时代变了,举人、进士可以不考,天下大事不可以不关心;我们总得想办法做些什么,以不愧为炎黄子孙!”
  在日记中,毛泽东曾这样写道: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1915年,日本利用袁世凯急于称帝的心理,强迫袁世凯接受他们提出的意在使中国政府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条款,并于5月7日向袁世凯发出“最后通牒”,限袁世凯48小时内答复。
  消息传到长沙,民众激愤,反袁斗争和反侵略的呼声席卷了大街小巷,一师和各学校的师生们更是义愤填膺,群体走上街头声讨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和袁世凯可耻的卖国嘴脸……
  毛泽东挥毫在《明耻篇》中表达愤慨之心绪: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5月23日,毛泽东为悼念他的一位因病而去世的同学易昌陶写了这样一副挽联:
  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
  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殁,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
  6月25日,充满爱国激情的毛泽东在《致湘生》的信中写道:
  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
  并在信中指出:
  来日之中国,艰难百倍于昔,非有奇杰,不足以言救济。
  7月下旬,毛泽东为探讨如何治学,给已去法国巴黎勤工俭学的萧子升写了一封信:
  不先有言,何以知失?知失则得,非言之功乎?
  言之为贵,不愈可见乎?
  炎炎烈日如烧似烤地暴晒着湖南大地;即使在这样的酷暑中,毛泽东依然读书不止。他在有意识地利用恶劣环境强制自己集中精力,进行阅读和思考,无论是在室内、室外、走廊上、茶炉旁、床铺上,有时甚至在人声嘈杂的马路边、小巷内,都可以看到他手捧书卷孜孜苦读的身影……
  8月下旬的一场大雨,给长沙城里城外的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凉爽和快意。入夜,在简陋的校舍内,借着昏暗的灯光,毛泽东再次给萧子升写信,以抒发他积于心中的感慨:
  为事无域,而人生有程,人获一珠,家藏半壁,欲不互质参观,安由博征而广识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