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事 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掌事 全- 第7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不在乎这路费,可时间还有费的功夫呢?所以,银子倒是小事,而更在乎这船造出来,行得稳不稳,走得安不安全,他的货能不能上得了岸,万一船发生事故又该怎么办。

    综上所述,墨紫认为,船场是一个很难进入的行业,可是一旦进去了,其利润是可观的。要不,她跟民营小船场老板讨价时,对方也不会理直气壮说订单已经接到明年年底,让她过两年再来了。那个船场的面积只有红萸坳的五分之一大,普通的二十人画舫那种尺寸到顶了。

    裘三娘对船业完全没概念,才轻而易举说出没有赚头这种话。因为普通的商人不会对船业有了解,只觉得官府限制得严,又几乎没什么人做这一行,就认为无利可图而已。

    “东伯,你可知从业许可证是有年限的。如果交税便罢,交不上税三年就会取消从业资格,得重新申请。”目前,入船业的本金条件是三万两。墨紫当时听人说后乍舌,从此对船业敬而远之,转而变成地下工作者,私造了那么一艘橄榄。“红萸坳荒了这么多年,应该早过了年限。”

    “不是的,不是的。”裘大东着急摆手,“裘老太爷当初南下时,交清了税,又给我家祖爷爷留了银子可交十年税。船场子虽然已经没有再做,可休业期的税一年五十两。再加上这地种不了田,官府征收也无用,就一直保留到现在。今年年初刚给咱们换了新的从业本,还有皮面子包着。我一向随身带着的,怕家里万一遭偷儿。小姐,你请看。”

    说完,就从怀里深掏出一个棕皮簿子。

    墨紫接过,递给裘三娘。

    裘三娘看完,就给墨紫,“你也看看。”

    墨紫一看,果然是今年的日期,盖着上都工部大官印,写特许红萸坳经营船业等字样,续给了五十年期。

    “可是,东伯,如果只给了你家祖爷爷十年的税银,之后怎么交的?”墨紫看过祖孙俩的生活环境,就是穷人一双,连鸡蛋都吃不起——

    突然,墨紫明白了。

    “老太爷也给了我祖爷爷安家费,差不多有百余两。我们都自己种菜种稻,养了些鸡鸭猪,虽说坳里没多少好地,总算能自给自足。用不上那笔银子,税银就可以多交两年。卖菜卖蛋卖家禽,一年也有十来两的积蓄。这期间,战乱的年头和免税的年头倒不少。这么东拼西凑,再靠老天爷帮忙,该交的都交上了。”裘大东的话,证实了墨紫所想。

    “姑娘,东伯自己省吃俭用,家里能卖的,都卖了换钱上税。连妞妞吃个鸡蛋,都自己掏腰包贴钱。”墨紫觉得此刻她要不跟裘三娘说出这件事,会遭天遣的。

    裘三娘也不是铁石心肠,红萸坳这么破败,裘大东还能这般赚钱为主死守了这份家业,她亦有些动容,“东伯,这么多年辛苦你们一家人了。”

    “小姐,这是小的应该做的。没有裘家人,今天就没有我祖爷爷,也没有我大东,更没有妞妞。小姐既然如今嫁到上都,这证您就收好吧。不管小姐要不要把祖业重新经营起来,可终于又回到主人手上,我心里也踏实。”实心肠的人说话句句肺腑。

    裘三娘看着墨紫手里的棕本,虽然也知道裘大东几代能把这份祖业保留下来实属不易,换个居心不良的仆人,卷了银子就跑了,但裘家这三代只做丝绸米粮的买卖,还有购肥地开庄子这些营生,对这片荒瘠的土地,实在提不起兴趣。

    “东伯,这事我再想想吧。过两日,我便要嫁进夫家去,一切等我安顿完,是放着,还是转手,一定有安排就是。不过,即便卖了,你和妞妞照跟我,不用担心没去处。”裘大东这样的仆人,能不能干另说,单忠心一样,裘三娘就不会亏待他。

    “小姐,小的身份卑微,也不曾读过书,不过知道当初裘家先人的良苦用心,是想给后代哪怕一个念想,一个可以从头开始的地方。小姐若不急需用钱,要么觉得年年交税太费银子,小的会想办法的,请别卖出去。许是将来小少爷,小小少爷有兴趣了,接过去做,也算是祖业的承继。”裘大东没读过书,但说话条理分明,不是愚钝之人。

    墨紫听到小少爷,小小少爷这两个词,笑得明眸灿灿。

    裘三娘瞪墨紫一眼,对裘大东的话却没怎么放在心上,口中只敷衍应了,“再不回城就晚了,我以后会再来的,你也带孙女回吧。”

    “小姐,今日既然来了,要不要给东伯补些银两?”墨紫一直等裘三娘提,但没等到。不知这位是犯了小气的毛病,还是压根没想到。

    “啊,对了,可也不叫补。既然如今才成了我名下的产业,日常开支就从我这儿取。”不过,不可能补她那些爷爷们欠的。裘大东刚还说了,银子他自己能想办法。当然,她还不至于那么过份。“东伯,你平时就记个帐,用多少钱买了什么,卖多少鸡鸭赚了多少钱。每隔段时间,我让这丫头来拿账本派银子。”

    “小姐,小的不识字。”裘大东对这个任务犯了难。同时多看一眼墨紫,想不到这小哥是丫头。

    墨紫真是服了裘三娘,嫁妆都几万两了,还斤斤计较卖鸡蛋鸭蛋的钱。

    “东伯,那你就拿个小箱子,把姑娘给你的钱放在里头,用的时候取,卖了东西就把赚得钱放进去,我每次来,你跟我说说买了什么卖了什么就成。具体的,我以后再教你。”墨紫乐意帮助弱势群体。

    “这个成,我平时存钱也这样。”裘大东憨笑。

    “姑娘,给东伯多少银子?”墨紫等人示下。

    “二十两吧。十五两备个急,其中五两是给东伯爷孙俩的私用银子。以后按月给,每月二两。等妞妞大一点会再多给一两。东伯,菜地从今就不用算主家的,还有家禽那些,分一半出来当作你们自己养的罢。”裘三娘这是发了一回大善心?

    墨紫拿出几锭小银子,约二十两,塞进裘大东手里。

    裘大东差点又老泪纵横,说谢谢主子,见妞妞喜滋滋吃着饼过来,忙拉着又磕头。而且,怎么拉起来都不肯起,直到载着他新主子的车转过弯去。

    

    今日第二更,其中两千字是粉210的加更。

    灿烂祖业一不小心被我写得洋洋洒洒,不过,实在是太多要交待的关系。相信亲们都很明白,这份祖业很重要的。

    还有第三更,大概9点左右。

第一卷 欺我 辱我 我不忍 第114章 才子萧三(一)

    第114章 才子萧三(一)

    花轿在震天的鞭炮声中入了敬王府大门。

    照上都迎新娘的惯例,轿子该在大门外停下,由媒婆背进去。不过,这惯例在敬王府行不通。因为,太远了。

    这个府邸住了萧家两代王爷,自老王爷而下四代同堂,全住在一起。

    老王爷有三个嫡子,二子受皇命承得王爷位,大子三子均在朝中有武官位。因老太爷主张家和万事兴,嫡室子孙不分家。而皇上赞赏其治家有道,赐织云坊大一半拨为敬王府第,其中园林景致,碧湖绿岛,亭台楼阁,不出敬王府门就可玩赏。也因此,大老爷,三老爷两家住在王府里,还有将近八百的三家仆从,依然宽宽落落。平时三房互相串门子,轿子是必需的,马车是高效的,快马是紧急的。

    敬王府分为三个园子。敬芳园为主园,由敬王爷这家和老王爷王妃住着。华明园给了大房,惠喜园给了三房。

    第三代萧姓子孙,尚且嫡庶同住,但庶子一成亲,就必须分家出去单过。这也是大部分贵族官家高门的做法。

    李氏昨日给裘三娘她们说了整整一个时辰敬王府的事,不过墨紫也就记得这些。倒不是她记性差,而是其他的,她不特别很感兴趣。比方说,王爷的名头为何不传长子?因为谁优秀就传给谁呗。对这时的古人还觉得不太合乎常理,对墨紫来说,墨守成规传给长子才很有问题。再比方说,萧家三房之间看似和睦,其实有谣言说不合。这不废话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别说八百来号人都凑成一国了。还有,她也看出来了,很多关于敬王府的事,李氏就是听人这么说的。一句话传十个人就变了味,更何况是一个时辰的话,可能早歪没谱了。

    亏白荷绿菊听得那个仔细,墨紫想她当时要是主动提出当文书,估计人抢着给她磨墨铺纸,然后给它装订成册,随身携带,没事时就巩固一下,最好因此就能让裘三娘变成王府里人见人爱的宠儿,从此婚姻美满爱情如意。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她看裘三娘,分明也是无趣,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的。

    乐手在最前,媒婆接着走,新娘的轿子跟着,四个陪嫁丫头跟在后面,还有那已经风光游过街的八十抬嫁妆箱子,长长一条队伍。

    前庭据说也是男子们会客的地方,却不像裘府的前园,这里树少花圃多,矮矮从地上拔起。没有花圃的地方,都铺了青石。屋子比洛州的高大,却全部是平房。整个庭院看上去空间很大,很高,多用青和乌双色,用花的明亮装点,门廊下一卷卷垂着苍洁的纱片,风一起,就飘动起来。

    若说裘府偏南,因此庭院有江南的雅趣别致,那么敬王府的前庭,则实实在在是大唐建筑的风格。庄严中有灵秀,肃穆中有飘逸。

    “敬王府好气派啊。”四个丫头中,绿菊随裘三娘在外走动的时间最少,而且从未到过北方。

    近五十年来,南士北进的安居商贾和士者增多,整体风格产生了变化。学士府的建筑就偏江南调,讲究细巧精致的园林和楼阁的层次。因此,让她们这些南来的人,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

    绿菊觉得是气派,的确敬王府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比别人家的粗劲狂傲。不过,在墨紫眼里,更欣赏的是建筑本身传自于大唐的悠远旷然,真令人心醉不已。她甚至想,即便自己可能不喜欢住在这里的人,但对于这座王府恐怕是讨厌不起来了。也好,居住环境直接影响人的心理,至少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过了前庭,就见一条四马并行宽的过道,往两边弯伸过去。而乐手不拐任何一边,直直上过道,进入对面贴着喜字的一扇大门。

    这道门比敬王府的大门小一号,上挂牌匾金字,写着敬芳园。

    门口迎出小厮,还有管家管事之类的人,请了媒婆说话,因此就停在门前。

    白荷回过头来,神情又是紧张又是喜悦,“就要进王府内园了。绿菊,你别东张西望了,让人以为咱们没见过世面似的。”

    又交待墨紫,“墨紫,带着她点儿。这丫头平时就最爱瞧热闹,没人在耳边提着醒,我怕她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

    “我才不会。放心,怎么都不能给咱姑娘丢脸。”绿菊噘噘嘴,很不服气,却还是下了保证。

    对丫环来说,小姐出嫁的日子大概比她们自己出嫁还要重大。

    “白荷,让我带着绿菊,还不如你紧带着小衣。她别一进园子,就没了影。”小衣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不过墨紫这话有缓和大家紧张的意图。

    “我都没看到什么树。”小衣也回头一说,那样子很是不满。她大概是四人中唯一对这种王府气派没兴趣的。

    “小衣,知不知道为什么这里没大树?”墨紫看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