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帝国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秋帝国史- 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个人就好像结交多年的好朋友一样,相视而笑。

    几天后,吴晓青就邀请张九王来见面谈,跟他也说了这事情。张九王不禁笑了笑:“我说这个选举不会有多好的结果吧。没有重要的时事变化,一个新的政治派别不是那么容易升上去。再高深的政治理论也不一定经得起现实考验。”

    吴晓青也点头:“南京方面低估了北京的政治复杂,李家诚本来就是商界巨贾,亲家也是能源大亨,本来势力就不弱,正好趁着前任**的余波,左右逢源,终于成功的上位了。”

    张九王说:“恩,他们为首的资本家集团现在已经抱团了,未来几年恐怕都是他们的天下。”

    吴晓青说:“我们组党虽然算不上成功,但也算是试个水温,先跟李家诚合作看看。以后再看时机做相应的变化。”

    张九王说:“恩,幸好国安系统各处都有我们的人在里面,不管谁当政,我们都有底。”

    吴晓青也笑:“我的部队也扩充了几倍,王欢队长一旦离职,这个位子应该就是我了吧。”

    张九王眨眨眼,说:“那是自然,改打点的,我都会帮你完成。你放心了。你打发了林教授也算高明,南京方面暂时不会有其他的动作了。”

    吴晓青回答:“南京还是希望保留控制的权力,我留任林教授,也就是给了老板一个面子。”

    张九王压低声音说:“反对你的人还是不少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势力,你还是不好过的。他们不会让你做接班人。”

    吴晓青头脑已经很清楚了,他现在拥有的就是张九王统领的北方兄弟会的大力支持,还有自己在特种部队的资源,他还需要更多的支持。

    张九王说:“国防部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你如果要更多的发展,应该去那里。”

    吴晓青说:“我知道这个意思,但是国防部一直都是文官控制的,我怎么发展进去?”

    张九王神秘的笑了笑:“等新政府过一段时间,就有机会了,李家诚是个商人,他不懂军事国防,更不了解国际政治了。”

    吴晓青好奇的问:“张大哥的意思是?”

    张九王说:“你上次执行的特殊任务你还记得吧?”

    吴晓青想了想,他说:“北朝鲜?!”

    张九王点头:“对,我们可以在这个上面做文章,你就有机会了。”

    吴晓青接着问他:“仔细说说嘛。”

    张九王缓缓道来,据他的国安系统情报显示,李家诚打算上台后,继续推行精简机构、减少开支的计划,对朝鲜的援助将大幅下降,两国关系就会不可避免的冷淡。朝鲜由于长期被制裁,只能依赖北方联邦的财政支持,但是一旦唯一的来源已经快被切断,内心必将愤恨。据分析判断,朝鲜有倒向美国的可能。

    如果判断正确,美韩会跟北朝鲜进行接触,甚至达成交易,这必将影响中国的利益。政府内的保守势力必将对李家诚构成反对势力,老李可能会面对很棘手的局面。

    吴晓青说:“你说了很多这个国际政治的问题,但是李家诚会怎么解决呢?”

    张九王笑道:“他终究是个商人,他会妥协的。失去朝鲜对于政府是非常大的打击,因此他必然会努力挽回损失。而军事手段是非常可能的。”

    吴晓青惊讶:“你指的是武力阻止朝鲜跟美韩接近。”

    张九王说:“其实就是扶持亲华的政府上台,消灭现在的金三胖啊。”

    吴晓青明白,金三胖的挑衅冒险一直给大家惹麻烦,这边已经很不乐意继续支持他,李家诚完全是会抛弃他的,但是完全放弃朝鲜的政治代价是昂贵的,他不会这么蠢。

    张九王继续说:“因此,利用军事力量来更替北朝鲜政权是非常有用的一招,既可以维持北朝鲜,又不会输给美韩。那么,你就有表现的机会了。”

    吴晓青笑了,他知道他的意思,张九王已经计划了一次行动,就是等待李家诚在援助北朝鲜问题上犯错,然后再迫使他进行军事行动,最后就是落入了这个陷阱里,而吴晓青可以再这次军事行动中大放光彩,获得更多提升。

    吴晓青心里觉得,这个张九王甚至比老板都要深不可测,他有点不寒而栗,象棋高手会想到十几步之外的事情,张九王其实已经达到高手的水平,虽然认识他这么久,吴晓青并没有多少机会真实的了解张九王的出身。他为何这么努力的支持他呢?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三十六章 励精图治
    张九王的推测貌似基本是正确的,李家诚当政以后就把重心放在了振兴国内经济方面,搞了一系列的公共工程,而这些工程很多都落入了他跟相关集团的企业手里,应该是赚了不少。对外援助下降了很多,朝鲜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中华联邦跟美国达成了促进经贸的协议,公开表示不支持北朝鲜的核开发政策。

    看起来一切还算顺利,军队因为叛乱事件遭到了削弱,但是实力还是在的。

    这几个月里,吴晓青都把精力都放在了建设特种部队的事情上,王欢很快就要退休,他就成了最热门的接班人。

    特种部队已经扩充到了5000人的编制,大部分从军队其他师挑选精英而成,分成10个营。为了嘉奖这支部队,被授予“首都师”的称号。吴晓青为了加强控制力,在每个营都暗自发展了兄弟会的成员,形成了辅导员的制度。很快就有近一半的人员成了兄弟会的成员,这毫无疑问可以大大增强部队的凝聚力。

    在装备方面,除了新增20架隐形技术的武装直升机之外,由于无人机战术的成功,吴晓青大力扩充了无人机的数量,从原来的20多架,扩充到了150多架,除了少量侦察机之外,其他都是可以装备小型飞弹的杀人武器,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另外,还装备了100辆最新式的“夜猫子”轮式装甲车,可用于巷战,每辆车运载8个人,这样部队的战斗力在北方的军队里首屈一指。

    吴晓青认为,虽然未来战争的重心是在武器技术上,但是人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人心散了,部队自然就不好带,再好的武器就会成了摆设。为了加强部队建设,他请了国防大学的专家来讲课培训,自己也学习了大量的军事著作,尤其是德**队的经验是他最为推崇的,因为美军的海空军更强,但是现在的北方联邦的海军是很弱的,优势是在陆军上,而德国的陆军全球第一。他计划将来亲自去德国学习。

    政治方面,林教授组织的新党“爱国阵线”表现持续一般,因为李家诚领导的政府在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大财团的勾结是非常普遍的,他们控制了经济,也掌握了政权,一时半会儿也没有人可以挑战了他们。

    吴晓青并不担心政治,最近一年的经历告诉他,政治风云是变幻多端,今天支持率高还是低都是暂时的,只要手里握着资源,就不怕。他决定等再过一段时间,就提议推动国防军的改革,进一步的把军队拉到自己手里。

    南京方面却对这种政治局面并不满意,但是鞭长莫及,老板也管不来那么多细节。林教授他们多半也是收了吴晓青的好处,基本没有什么反对他的意思。

    张九王掌控的国安系统持续可以提供吴晓青想要的各方面情报。这使得他在将来的行动中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到了2016年的5月份,王欢终于退休了。吴晓青被提名为新的“首都师”师长。

    王欢拍了拍吴晓青的肩膀,说:“以后就看你的表现了,吴晓青。”他的眼里好像闪着泪花。

    吴晓青回顾这些日子来,王欢对他的帮助和支持是很大的,他说道:“队长放心,我会做好的。”

    王欢眼神有些黯然,他说:“国家正在多事之秋,这个位子正在首都,并不好做。”

    吴晓青说:“我知道您的意思,但是我乐意迎接挑战。还请您放心。”

    王欢是个老好人,忠于国家多年,终于在少将军衔上退休,他已经很满足了。但是去年的叛乱也让他认识到,这个和平的局面恐怕不会持续很久,他的退休也是一种解脱。

    吴晓青跟部队里其他的军官们把王欢送到了部队大门口,他跟军官们一一握手告别,看着几十年来服务的军营,不禁落下老泪来。

    大家站成一排,以军礼目送他乘上那辆军用吉普车,车子很快的消失在眼前。

    众人这时候都过来跟吴晓青握手致意,这位军中明星的前途无量,已经成了艳羡的对象。

    吴晓青很享受这种权力的荣耀,人们围绕着他,赞美他,支持他,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派任务,达成目标,这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满足感。他预感到,自己的未来是跟那个最初的梦想在一起,他自己就是完成大业的那个人。

    几个小时后,他就接到了国防部的紧急电话,要他马上去国防部开会,吴晓青心里笑了,难道是张九王的预计成真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三十七章 国防部
    金三胖死了!吴晓青难以置信这个消息,但是在国防部的机密会议室里,切实的情报显示,金三胖在外面度假的时候,被什么虫子叮了一下,很快就发病一命呜呼了。这个消息还没有公开,平壤还处于保密状态。

    这样,金家王朝可能就因为他的猝死而走向终结,因为他无子无女,只有一个妹妹,而在男尊女卑的北朝鲜,这是不可能接班的。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流亡在外,早就失去了权力基础,也不大可能回去接位。那么,就会出现争夺继承权的局面。李家诚政府在获悉情报后,紧急召集开会,要求国防部做出介入的方案,一旦北朝鲜落入亲美韩的政权手里,那对中国将是非常大的打击。

    这次会议是国防部长张伟将军主持,另外还有几名参谋部的军官及靠近朝鲜的军区的指挥官参与,吴晓青作为新任的首都师的师长,也被招来开会。

    吴晓青来到国防部之前也同时得到了张九王的信息,军事介入计划迫在眉睫。他早已经有打算,如果可以得到这次机会,对他来说是不错的机遇。

    张伟60岁出头,白白胖胖的,是个职业军人出身,基本也是个老好人,既不是保守派又不是激进派,所以得到了李家诚的重用。

    张伟慢条斯理的语速:“今天找大家来,就是讨论怎么军事介入的问题。”他的目光扫了扫在座的军官们,示意参谋部的军官先发言。

    参谋部的一个瘦高个男人,叫王晓义,他说:“根据我国跟朝鲜签署的互助条约,只有发生外敌入侵或者内部动乱的时候才可以介入,眼下还没有出现这两种情况,出兵并不合适。”他表示了保留意见。

    张伟眼睛眨了眨,没有说话,他目光继续扫向其他人。

    另外一个参谋,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