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朱元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黑白朱元璋- 第4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缝成百衲被面,或百衲衣,赐给皇子公主们用,让他们知道蚕桑的艰难。再者,宫门外之事你等毫发不得参与,宫人不得与外界通讯,犯者处死!朕言出必行,丑话说在前头,若有违犯,定予严惩。”
  嫔妃们知道朱元璋的脾气,说过之后,立即遵行。她们也学着马皇后,平时都穿浆洗过的衣服,那些破衣破被,也不敢丢掉,拆洗之后,将好的部分剪下来拼成被子赐给老弱孤寡之人。饭食只求可口,不敢上美味佳肴。对宫外之事噤若寒蝉,一字不敢言及。
  将后宫内务整饬清楚后,朱元璋在奉天殿上设宴款待群臣。名为宴会,实则每人面前只有一碟炒猪肉,一碗炖山羊,其余均是蔬菜,酒也是一壶水酒。
  酒至三巡,朱元璋乘着酒兴,给大家讲起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他说: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处天下者,当以天下为忧。处一国者,当以一国为忧。处一家者当以一家为忧。你们身担天下国家之重,不可顷刻忘却警畏。只有居安思危,警戒盈满骄纵,才能常保富贵。古人在自己座位右边放一个容易倾覆的攲器,就是要经常提醒自己不可因骄盈而覆败。尔等要慎之又慎!”
  他深知天下尚未平息,民困尚待苏复,而新朝肇基开国对这批权臣是一个新的考验。他怕他们骄傲放纵,玩物丧志,那么,大明王朝也不会长寿。故他要反复告诫,以免他们停滞不前,甚至腐化招祸。
  殿上群臣,有的闻言警惕,有的则只当耳边之风,听过即忘。他们没想到,朱元璋是个什么人,他能容得你不听他的话?
  

糟糠之妻不下堂,艰苦日子不能忘(3)
杀身之祸在一步步向那些不明朱元璋意图的人逼近。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谈古论今,吟诗作赋,天子与臣下同乐(1)
后宫整饬清爽,朱元璋又着手政权的建立。正月初六第一次早朝,他即宣布,设中书省以总理全国政务。中书省以下,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庶务,以大都督府总管全国军队事务。大都督府下,按刘伯温的建言,设立都司、卫所,又设御史台掌纠察百官之事,给事中风闻奏事,驳正六部。
  御史中丞刘伯温、翰林院学士陶安合奏道:
  “中书省及都督府总理全国政务、军务,权重事繁,欲奏请仿元朝之制,以太子为中书令,方能当此重任。”
  朱元璋笑了笑,说:
  “你们二人随朕多年,怎么还是书生一个?”
  他见刘伯温、陶安一副茫然无知的样子,又说:
  “取法于古,必择善而从,若一概照搬,有如渡长江却往回扳桨,岂能达到目的?元帝是胡人,不懂得取法于古,设官不任用贤人,只授给本族之人,名不足以副实,行不足以服众,岂可效仿?况且太子年纪还小,学识不广,经历不多,还需认真学习,以博通古今,识达机宜。今后凡军国重务只要向他报告,让他知道如何处理即可,何必非效法元朝做什么中书令呢?”
  他一言即废除了中书令,任命李善长为右丞相,徐达为左丞相,掌管政务。
  散朝之后,他留下刘伯温、宋濂、陶安、王祎四人,叫他们随他去观赏画工刚刚呈上的古帝王画像,听听他们议论这些人的贤否得失。
  四人相跟着洪武帝,来到文楼。这里收藏着洪武帝历年来从各处搜集到的古籍及字画,其中有不少唐人的手卷、宋人的精刻本和抄本。
  四人在那散发着书香的高大书橱下巡看了一遍,不禁为洪武帝藏书之富啧啧称叹。
  朱元璋也颇为得意,他指着那些夹着长长短短字条的古籍,飞眉笑眼地说:
  “多年来朕令有司访求古书籍,又于战火中抢救劫余之物,终成今日规模。想朕本为田家子,今日能粗知治国平天下之策,起草命令告示,闲时也能与卿等诗酒唱和,靠的就是这些书。那些字条上写的,皆是朕早起晚睡,抽空读过后写下的心得。”
  刘伯温、宋濂四人看着那夹着纸条的上万卷古籍,不禁肃然起敬。
  看完书库,便去看张挂着的帝王画像。
  这些画像都出自名家之手,多系精心工笔描绘,个个栩栩如生,体现出了各自的性格经历,熟知历史者,不用看下面的标名,一见便知这是谁的像。
  刘伯温、宋濂、陶安、王祎皆饱读经史,熟稔古今兴亡之事,放眼一望,便知所画是何人。那朱元璋竟也丝毫不亚于这些饱学之士,隔着老远,他便识别出哪是汉高祖、哪是唐太宗、哪是宋太祖,令四人又是一番惊叹。
  朱元璋走到汉高祖画像前,谛视良久。
  陶安议论说:
  “自古革命之际,多数人是以臣取君,唯有汉高祖与陛下起自民间,可谓超越千古。”
  朱元璋也感慨地说:
  “汉高祖与朕之得天下,皆以仁厚结人心之所致。想周室分崩离析后,天下分裂,秦统一了天下,却守不住。陈涉发难,天下豪杰蜂起,项羽依靠勇力方南面称霸,又不施仁义,只知炫耀功劳武力。汉高祖深知他的强横残忍而以柔韧谦逊对抗他,针对他的暴虐而济民以宽厚仁义,最后把他打败了。项羽一死,天下传檄而定,故无须劳累即成帝业,这好比一群猎犬追兔子,只有汉高祖这头猎犬追到了!”
  他那风趣的话逗得众人一阵大笑。
  从隋炀帝、宋徽宗的画像边经过时,朱元璋不屑地摆摆手,说:
  “亡国之君,不值一提,快走快走!”
  来到唐太宗画像下,洪武帝展玩再三,他没说他的武功文治,却说起唐太宗的纳谏:
  “唐太宗曾说过:人主再贤明,如臣下不匡正其错误过失,想不危败,是不可能的。此言说得何等地好啊!朕观汤武以从谏如流而兴,纣王以饰非拒谏而亡。兴亡之道,便在从谏还是拒谏之上。唐太宗是英杰之主,有鉴于此,故从谏如流,小大必采,方造就贞观之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谈古论今,吟诗作赋,天子与臣下同乐(2)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依次把刘伯温、宋濂等四人扫视了一番,方说:
  “朕于卿等深有所望,希各位不要心怀顾忌而不敢尽言。朕望卿等能匡朕失误。”
  刘伯温、宋濂、陶安、王祎都神色庄重地点了点头,仿佛接受了一副千斤重担。
  他们又来到宋太宗画像前。洪武帝凝视半晌,对他的雄才大略作了一番评点,却又将话锋一转,说:
  “宋太宗有一宗短处,好财。他见左藏库中金帛如山,便分左藏北库为内藏库,又改封椿库为内藏库。人主应以四海为家,以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哪有公私之分!太宗是宋之贤君,尚且如此,何论他人。太宗首开私财之例,其后宋朝因战争而弄得国库财帛耗尽,却不肯将内府的私藏拿出来,追根究底,全在于太宗开了个坏头。”
  他这一番独到的见解,又引得几个饱学之士的一番惊叹。洪武帝想起自己未曾投师求学,全凭自己的努力和悟性,读通了多少有名的文人学士一辈子也没读懂的中国历史,不禁十分得意,呵呵大笑起来。
  笑了一阵,他又说:
  “诸位爱卿,你等自是博学,可惜未能熔古今于一炉,故见识上难免露出些书生气,自是难以跳出古人窠臼,推陈出新了。不过,朕有诸位,得益良多,今日天色尚早,我们就去饮酒吟诗一番,如何?”
  四位儒臣见洪武帝有这番雅致,便同声答应。
  洪武帝立即叫内臣送来酒菜,君臣团团围桌坐下。宋濂问今日做诗以何为题,正好这时一阵东风从楼前刮过,朱元璋计上心来说:
  “东风一起,春天就会降临。朕看今日做诗,不妨以东风为题。朕知诸位爱卿皆是高手,今日就仿当年曹植七步吟诗,比一个出口成章如何?”
  《论不必渡海》为朱元璋致部将信,行书手迹朴拙奇纵,非今日一般书家可比。
  那四人都点头称好。洪武帝取出手指长一支檀香,又说:
  “既然大家应允,朕就点燃这炷香,若在香燃完之际尚未吟出绝句一首,罚酒三盅。”
  那四人又一齐点头。洪武帝立即叫内臣将香点燃。那四人都拧眉沉思,口中念念有词,在斟词酌句。洪武帝却起身在屋中踱着。
  踱着踱着,他突然停住步,叫道:
  “好,有了。”
  那四人见他如此神速,都一齐看着他。
  他自得地笑了笑,吟出一首七言绝句来:
  我爱东风从东来,
  花心与我一般开。
  花成子结应花盛,
  春满乾坤始凤台。
  诗虽粗疏了一点,但自然流畅,又有一股豪气相贯,颇有帝王气象,且又是在短短时间内吟出,实是难得,刘伯温等四人都齐声赞叹。
  朱元璋自负地笑起来,他去看那炷香,刚刚燃完,便小孩般嚷叫着:
  “香燃完了,四位爱卿罚酒罚酒!”
  刘伯温、陶安、王祎无法,自斟酒自喝,一口气便饮下三盅酒,只有那宋濂,平时滴酒不沾,此时端着酒盅直皱眉发愁,不知如何是好。
  洪武帝却像个顽皮的孩童,跳到他身边,托着酒盅要往他嘴里灌,口里嚷叫道:
  “喝呀,快喝!”
  宋濂是个方正的老夫子,读圣贤书,讲究行圣贤事,尽管滴酒不沾,因前有约言,也只得信守,便硬着头皮,像喝苦胆汁一般将那三盅酒呷进肚里。
  转眼间,他即满面红光,口里喃喃有词,目光迟滞,一下就醉倒在地上。
  洪武帝觉得有趣极了,便提起笔,边想边写,一会儿便写出首《楚辞》赠给宋濂:
  西风飒飒兮金张,
  特会儒臣兮举觞。
  目苍柳兮袅娜,
  阅澄江兮水洋洋。
  为斯悦而再酌,
  弄清波兮永光。
  玉海盈而馨透,
  泛琼斝兮银浆。
  宋生微饮兮早醉,
  忽周旋兮步骤跄跄。
  

谈古论今,吟诗作赋,天子与臣下同乐(3)
美秋景兮共乐,
  但有益于彼兮何伤。
  写好,叫内臣连人带诗一起送回家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南征收复两广,北伐打下山东、河南,朱元璋的作战计划全实现
大明开基,百废待举。洪武帝仔细权衡一番,觉得当务之急还是平定天下。如今两广未下,巴蜀立国,那大元皇帝还稳坐在大都城里。
  他立即派廖永忠为征南将军,浙江行省参政朱亮祖为副将军,配合杨璟,由海道取广东。
  他对廖永忠面授机宜:
  “朕当年攻克武昌,远近州郡望风来降,常遇春取赣州,南安、岭南数郡也相继而归,靠的是威重势至,军纪严整,人心悦服。今两广百姓穷困,人心不稳,他们听见八闽不守,湖湘已平,必定人心震慑。如先派人去宣布我朝威德,一定会有人来归诚。若不得已而用兵,则应扼其险要,绝其声援,使他们彼此隔绝,便没有什么攻不下的。广东的要害在广州,广州既下,则沿海州郡,可传檄而定。你留兵镇守后,便与杨璟会合,共取广西。”
  此时,广州被何真盘踞。
  何真是广东东莞人,当过元朝小官。元末兵乱,他回乡结兵自保,协助元军平息了几起暴动,以功授惠州路同知、江西行省广东分省左丞,势力及于广东诸郡县。
  廖永忠按洪武帝的意旨,先派人给何真下书招降,同时舟师君临潮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