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朱元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黑白朱元璋-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元璋见他们二人儒服儒冠,温文尔雅,言辞恳切,料无恶意,将部队略作布置,便欣然上山。
  冯国用、冯国胜乃亲兄弟,年方二十出头,家中颇有资财,因天下大乱,两兄弟便请来武师,学习刀枪弓马诸般武艺。冯国胜的箭法尤为出众,百步穿杨,闻声射雁,百发百中。
  兄弟二人自幼攻读经书,长大又喜研兵事,攻防战略,烂熟于心,是远近闻名的文武全才,因见元主无道,天下群雄竞起,便也拉起一支队伍,结寨于妙山,静观天下大局变幻。
  朱元璋智取驴牌寨,夜袭横涧山,整军严纪之事都被他们探知,知道朱元璋是个非凡人物,其志甚大,其谋甚高,其前程也必然无量。两兄弟经多方思虑,决定投靠他。得知朱元璋将从山脚经过,便有箪食壶浆迎接一幕。
  朱元璋凭他的阅历和悟性,从刚一开始接触,便直觉这两兄弟不同凡响。上得山来,他暗暗观察,见寨中的营垒布置井然有序,部伍严整,更认定这是两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由对他们肃然起敬,有心结纳。
  酒过三巡,朱元璋便向他们请教夺取天下的大计。两兄弟交换了一下眼色,知道他们没有猜错,这的确是个胸有大志的角色,应该尽力扶助。
  足智多谋的冯国用开了腔:
  “将军,小生有八字相告。”
  朱元璋忙放下筷子,整整衣冠,正襟危坐,满脸庄重,恭敬地问道:
  “贤昆仲儒冠雍容,学术有成,定有特识,请不吝赐教,以荡平天下。”
  “将军,此八字乃‘收拾人心,占据地利’。”
  冯国用见他那么诚恳,不觉肃然起敬道。
  “吾性愚钝,不解奥妙,请先生为我剖析一番。”
  朱元璋闻言大喜,想弄得更明白些。
  “将军,古圣贤有言,得人心者得天下也,失人心者失天下。今元主无道,一味残害百姓,人心尽失,这天下必失是有目共睹的。然群雄并起,各行其道,人心惟危。若将军能倡仁义,不滥杀,以圣贤之道统一人心,不贪图财宝女色,天下必将归心。得人心者必得天下了。此即‘收拾人心’之意。”
  “那么‘占据地利’又当作何解释,请先生为我条分缕析一番,以开茅塞。”
  “欲成大业,需有一牢固可靠的根基之地。想当年黄巢何等势力,因不建立固定地盘,猴子掰包谷,掰一个丢一个,结果土崩瓦解,不可收拾。有了可靠地盘,进可攻,退可守。人民在此休养生息,部队可在这儿整治训练。只有站稳脚跟,然后方能徐图发展。”
  “依先生之见,应以何处作根基之地呢?”
  “这就是后头四字:‘占据地利’,即要选取进可攻,退可守,财源又充裕的地区作根基之地。”
  朱元璋心中痒痒的,只盼他一语道破天机,给自己指点个明白处所,连忙催问道:
  “这种地方想必早已在先生胸中,请以教我。”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冯氏兄弟教给他收揽人心、建立根据地的道理(2)
冯国用见他猴急的模样,笑了,说:
  “将军,自古集庆(今江苏南京)即虎踞龙盘之地,地势险要。周围州县物产丰饶,财源充裕,六朝曾在此建都。此即占尽地利之处所。若占有此地,善加经营,便可逐步扩充,建立帝王之业。”
  听完这番谋划,朱元璋真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不禁额手称庆。
  他早就想对自己的事业作番远谋,可局囿于闻见,百思不得其道。今天这番清晰明白、高瞻远瞩的谈话,使他有如醍醐灌顶,妙悟一切。他深切地感到打仗固然要靠徐达那拨忠勇之士,但没有这批见多识广、思虑周详深远的读书人就只能当个彭大第二,孙德崖第二。他以前总觉得彭大、赵均用这些人目光短浅,却不知道他们为何会目光短浅。现在才知道原因就在于他们自己是老粗,又只会用大老粗,不会起用读书人,不知读书人是个宝,夺取天下少不了。
  悟到这层道理,朱元璋有如三伏天行军喝了一碗冰镇酸梅汤,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都舒畅透了。
  他立即起身,恭请冯氏兄弟留在军中,为他参与军机。
  冯氏兄弟爽快地答应了。
  当夜,朱元璋留宿于山寨之中,却辗转反侧,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夜不能眠。
  他披衣步至中庭,见满天深蓝,茫无际涯,那颗北斗星正悬挂在正北方,璀璨夺目。
  他顿生奇想:这批贤士不就是给自己指路的北斗星吗?今后可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继续抓招抚民间武装,迅速壮大实力;一手抓招揽贤士,规划行动方略,这也是一种实力。
  山下已传来第一声鸡啼,朱元璋却仍无睡意。他望着星空,突然想起云游时野宿的滋味,便叫随从将被褥铺到野地里。他席衣而卧,蓦地,一股豪气从胸中涌出,不禁吟出几句诗来:
  天为罗帐地为毡,
  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
  恐踏山河社稷穿。
   。。

李善长挑起他称孤道寡的雄心(1)
好事接踵而来。
  他带兵出征洪山寨,招降了几千精兵。
  在南略定远时,该县毛麒率乡兵和县令来降。这毛麒也是个有识之士,朱元璋将他留在身边,朝夕侍膳,与其计议征讨之事,协赞文书机密。
  为确保队伍的素质,他力倡农夫入伍。因为农夫淳朴,听指挥,不敢干坏事。他又举起招兵旗,以有饭吃为口号,不上一个月,就招集到数千贫苦农民。他把这批农民混编进各营后,立即命徐达带领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在斩了几个违令的士卒震慑了全军之后,很快就训练出了一支听指挥、讲纪律、能打仗的队伍。
  夺取集庆是他的战略目标。欲夺集庆,必先清扫外围,故他决定南下滁州。
  这天,他正在行军,突然,从斜刺里闯出一个人来,惊得朱元璋的马腾空跃起,差点把他掀下马去,费了好大的劲,才将马控住。
  朱元璋正待发作,却见那人是穿儒服的读书人,面容清瘦,留着长须,两眼灼灼有神,透出一股精明练达之气,他便把怒火按捺了下去。
  那人不管朱元璋脸上表情的变化,只定定地打量着他的面孔,过了半晌,才说:
  “好,好,天下大乱,总算天有日、民有主了。”
  拍马屁的话是灭火剂。一听这话,朱元璋满腔的怒火早飞到了九天云外,忙翻身下马,谦恭地柔声问道:
  “请问先生尊姓大名,此行有何事相教?”
  这时,那儒生才趴倒在地,连连叩头说:
  “主公恕小生冒犯之罪。小生见了主公神姿,为天下百姓有了救星而庆幸,故忘了礼节。还望主公明察,赦免小生唐突之罪,小生方敢回话。”
  朱元璋顿生好感,忙把他扶起,他才挺直身子,从容安详地说道:
  “小生乃定远李善长是也。”
  自从朱元璋悟出重用贤士对自己的重要性后,便命人四处搜集各地名士的名录。如今淮河上下、大江南北有名贤士的名单事迹已烂熟于胸。此时见对方就是淮上有名的李善长时,不禁大喜,立时传令大军就地安营扎寨。他拉着李善长之手,把他请入中军虎帐。
  李善长少有大志,因元朝政府仇视汉人,鄙薄儒生,只重书吏,便一心钻研文案书牍,学有一肚子为吏的学问,却无缘做官。他又喜好法家书籍,曾精心探求过其中机谋权变、利益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与结局,十次有九次成功。他曾弃文从商,凭这种策事必中的本事赚了大钱,也给他带来巨大名声,成为远近闻名的人物。
  元末大乱后,他携家避居山中,却在密切关注世间风云变幻。韩山童、刘福通起事,他觉得不过尔尔。郭子兴占据濠州,他认为不过是井底之蛙。而近年来朱元璋的崛起,使他感受到了一个雄才大略人物的风姿,一个真龙天子的形象凸现在他面前。他决定立即出山辅佐。他深知欲得大富贵必冒大风险、历大艰辛。凭他策事必中的本领,他觉得这险值得一冒,这艰辛值得一历,而且,越早与朱元璋共患难,其本钱就越大,将来论功行赏获利也会越多。所以,他便设计了这幕半途拦截朱元璋的举动。
  军务倥偬,朱元璋不喜虚文缛礼。一落座,他就单刀直入,直奔主旨:
  “先生刚才说‘总算天有日、民有主’,此话当作何解?望先生不吝赐教,以释愚钝。”
  李善长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知道此言搔到了朱元璋的痒处,心中窃笑,说:
  “主公,当今天下大乱,世上有几多人称王,又有几多人称帝?然此皆跳梁小丑,胸无大志,腹无良谋;命中无大贵之息,相上无人主之兆。此等人能称生民之主吗?不过冢中枯骨而已!唯有主公神姿英纵,奇骨贯顶,五岳朝天,志意廓然,且用兵如神,人莫能测,真乃真龙天子之质。故小生一见不由得为万民称幸,说总算天有日、民有主了!”
  朱元璋从小就听人讲自己的命相贵不可言,直到今天听了李善长这番透彻分析才明白自己的命相贵在何处。原来世上只有他一个人才是万民之主,是天上的太阳,其他人都是假的。自己的大志就应该是当真龙天子。呼地一下,一股扫平群雄,夺取天下的雄心从胸底腾起,热血顿时涌上脑际,他强行按捺着才平静下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李善长挑起他称孤道寡的雄心(2)
“请问先生,如今四方战乱,何时才能天下太平?”
  朱元璋按捺住心中的狂喜,想试试李善长的识见才学,又从容问道。
  “民有了主,天有了日,这太平也就不远了。不过,还须主公努力。秦末大乱,群雄逐鹿,汉高祖以布衣起兵,凭借他的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妄杀人,仅五载即荡平天下,成就帝业,在青史上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请先生为我筹谋,我要如何才能荡平天下?”
  朱元璋猴急地问。
  “主公是濠州人,距离刘邦的家乡沛县不远,山川王气,公已受之,刘邦能得天下,主公亦能。如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只要主公效法汉高祖,这天下就不难平定。”
  朱元璋听了这番话,不禁连连点头说:
  “好,好!”
  他当即任命李善长为记室(秘书长),让他参与所有机密和议事,成为自己的军师。
  送走李善长,他才发现刚才下了一场大雨,此时雨霁天晴,天空一碧澄澄,而自己此时的心也如那天空一样明朗,一样空阔,可以包涵万物。
  是的,自己与刘邦都是同一块土地上生养的儿子,他能夺天下,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此后,他事事以刘邦为榜样,处处模仿刘邦的行迹。他太想扫平六合占有天下了。
  雨后初晴,一道彩虹横贯天边,十分艳丽。他心中一动,欲借彩虹来抒发此时心境,便吟道:
  谁把青红线两条,
  和云和雨系天腰。
  玉皇昨夜銮舆出,
  万里长空驾玉桥。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南下滁州,装孙子化解了郭元帅的猜忌(1)
打着“朱”字帅旗的三万大军急速地向滁州进发,走在最前面的是先锋官花云。
  突然,有数千滁州兵冲杀出来。
  花云驱马挥刀跑至朱元璋身边,拨开流箭,便同朱元璋—起冲入敌阵。
  花云勇不可挡,大刀挥动,银光闪闪,那些滁州兵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