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红色之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母亲的红色之恋-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不是接下来发生了两件大事,母亲的求学梦想肯定就会在这里得以实现。

  第一件大事是国事。

  1947年夏,伴随着全国内战的升级,国民党政府的军费开支迅速攀升,造成了巨额财政赤字,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物价比抗战前上涨了6万倍,工人、市民和学生食不果腹,到了无法生存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学生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掀起了一场反饥饿、反内战运动。

  1947年5月15日,南京5千余名大学生首先举起了“反饥饿、反内战”的旗帜,接着,北平和上海的大学生也走上大街。5月20日,南京6千余名学生再次高举“京沪苏杭16专科以上学校学生挽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的旗帜走上街头,途中遭到南京大批军警、特务镇压,逮捕打伤学生150余人。这便是震惊全国的南京“五二0”惨案。母亲当时亲身经历了这场波澜壮阔的学生爱国运动。如今虽然将近60年的岁月过去,可每当提起这段历史,她都会激动不已。

  母亲后来讲,其实事先她并不知道南京高校要组织罢课游行,在此之前,她从未和任何进步的学习组织发生过接触,而是每天抱着书本来往于教室和住所之间,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静的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对学校以外的事情从不过问。我母亲当时甚至对内战的爆发也很不理解,她实在搞不清楚,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国,刚刚过上和平安祥的生活,为什么又要中国人打中国人。

  或许是因为母亲出身豪门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母亲从不过问政治的性格,反正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也从不把她当成依靠团结争取的对象,彼此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直到1947年5月20日这天早晨,一个偶然的决定从此开始改变了母亲一生的命运。

  那天早饭后,母亲照旧夹着书本去上学,路上不断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离开校园,却也并没有引起注意,直到一位同班的女生拦住她说,今天全校停课了,反正也没事,不如我们也一齐参加游行去吧。母亲稍一犹豫,那女生不由分说挽起母亲的胳膊就向校外走去。

  母亲就这样在毫不知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稀里胡涂地走进了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

  那天马路上游行的学生队伍波澜壮阔,气势恢弘。学生们四个一排,手和手、胳膊和胳膊紧紧地互相拉着扣着,一边高喊着口号,一边散发着传单。路边的工人、公务员、小商贩们陆续加入进来,游行队伍似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交通完全断绝了。

  突然,警笛声刺耳地划破天空。大批军警、特务包围了游行的学生,刹那间,救火的水龙头倾盆大雨般喷射过来,森亮的大刀、漆黑的皮鞭在人们的头顶挥舞。但学生们不畏强暴,依旧呼喊着惊心动魄的口号,昂着头颅大步前进,前面的学生倒在血泊中,后面的学生马上紧跟上去。冲啊,冲啊,向着反动派卖国贼冲啊!这用鲜血凝成的声音越来越高,地动山摇般响彻六朝古都的街头和天空。

  母亲的心灵第一次被强烈震撼了。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愤怒和悲壮。母亲对国民党标榜的“自由民主”的最后一丝幻觉,被穷凶极恶的军警、特务用手中的大棒彻底击碎了。

  这次血案母亲虽然毫发未损,但淡青色的旗袍上却沾满了同学的血迹。过度的悲伤和义愤使得她游行回来后便大病一场,几乎一个星期彻夜不眠,一合上眼,便是满天飞舞的大棒和四处飞溅的鲜血。

  几乎是在“五二0”惨案发生的同时,远在山东省南部的沂蒙山区,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将蒋介石的得意门生张灵甫指挥整编74师紧紧围困在孟良崮,经过两天三夜的浴血激战,全歼74师3万余人,当场击毙师长张灵甫。这一战役不仅震惊朝野,也使母亲联想了许多许多。

  母亲自读小学开始,便早闻张灵甫的鼎鼎大名,那时候,张灵甫以其对日寇百战不贻的赫赫功绩,成为国人心目中的“抗日英雄”。当时的中小学生们,说起他的战功,个个如数家珍。

  1937年,时任团长的张灵甫,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保卫战。激战之中,他甩掉上身军服,光着膀子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冲向敌人阵地,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接着又率团连续打退敌人7次冲锋,消灭日寇800多人。

  1938年,张灵甫奉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他亲率一支突击队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越深山峡谷,飞夺张古山,与日军浴血死战五天五夜,身中7块弹片不下火线,最终取得胜利,从此名震天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常胜将军”,为什么却被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人民解放军彻底打败了,甚至搭上了性命。几天来,母亲苦苦琢磨着其中的因果关系。联想到国统区势不可挡的学生爱国运动,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得人心者得天下。蒋介石政权腐败透顶,倒行逆施,必然命不长矣。

  这是母亲政治觉悟的开端。

  第二件大事是家事。

  1947年夏,大姨父奉命出使罗马任国民政府驻梵帝冈经济参赞。消息传出,亲朋好友皆大欢喜,羡慕不已。

  上世纪40年代的国人与现在一样,对出国有着特殊的偏好,尤其是公务人员和知识分子,更是把留洋当做毕生的最高追求,甚至比当今的出国热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政局不稳,战乱不断,有关系的军政官员都忙着把法币兑换成金条,存入花旗和汇丰银行,恨不能变成一只鸟儿飞到国外,那怕是中东西亚阿拉伯也成。当时有钱人出国的首选自然是美国,其次是欧洲,再次是澳洲、香港东南亚,实在没本事的跟着国民政府去台湾,总之拚着命也要离开大陆这块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的是非之地。

  大姨夫出使的梵帝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是世界上最小的国中之国,面积仅有平方公里,人口仅有千余人。梵帝冈虽然国小人少,然而在世界上却有着很大的政治影响,它是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的天主教皇所在地,在100多个国家派驻“圣使”和“代理圣使”,控制着遍布全球几亿名教徒。

  梵帝冈和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1927年蒋介石南京政府成立不久,梵帝冈便首先通电承认,并且支持蒋介石的###立场,同时命令中国的天主教徒对其“恭敬与服从”,“务使###恶意除为要”。蒋介石年加入基督教后,两国的关系更加密切。蒋介石认为,能够帮助他对付共产党的国际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美国人的飞机大炮和金钱,主要对付日益壮大的共产党军队,另一方面是反动宗教势力,主要对付逐渐觉醒的劳苦大众。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他的心目中,梵帝冈的外交地位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

  大姨父能够在此急需国外反动势力支持的多事之秋被派往梵帝冈,既说明上司对他寄予厚望,也预示着他还有着不可限量的政治前程。果然,时隔不久,大姨父便又被一纸调令派驻华盛顿,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馆外交官,这使他的外交生涯达到了顶峰。

  大姨对大姨父这次升迁自然十分满意。但高兴之余,又不免为如何安顿我母亲暗暗发愁。就在不久之前,姐妹俩刚刚因为我母亲参加学生运动的事情发生了一次小磨擦。大姨认为,学生爱国固然可敬可佩,示威游行也无可厚非,但现在政府是独裁统治,学生稍有一点过激行为就有特务盯梢,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抓进宪兵队、警察局,大学里三天两头有人被抓和失踪,闹得人心慌慌,她认为我母亲如果总是跟着进步学生组织跑,早晚要出事的。母亲则不以为然,她觉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政府失职不作为,国人皆有督促其纠正的权利和义务。

  这是母亲和大姨因为政见不同第一次发生的分歧。但分歧归分歧,母亲最后还是尊重了大姨的意见,从此不再参与学生会组织的激进活动,静下心来认真读书。

  虽然母亲保证不再过问政治,但大姨依旧放心不下这个自小就脾气倔犟爱认死理的妹妹,左思右想,她决定把母亲托付给在南京的小姑照顾,并表示定期给我母亲寄来生活费用,一切都安排妥当这才放下心来。

  大姨出国启程那天,母亲专程到机场送别。大姨登机前,握着我母亲的手,依依不舍,反复嘱咐,要用心读书,等她在外面站稳了脚跟,一定接我母亲到国外去留学。

  飞机起飞了,带走了母亲的希望和梦想。母亲望着越飞越高、渐渐消失在云端的美式客机,久久没有离去。她在默默祈祷着我大姨一路平安,同时也在等待着有一天大姨回来兑现她的诺言。

  母亲万万没有想到,大姨这一走,姐妹俩便天各一方,整整三十多年没有相见。

三 求学
大姨出国之后,母亲便搬进了她的小姑家居住。

  我的这位小姑姥娘可不是一般人物,她从小在余家是我姥姥带大,因为姊妹中数她最小,大家都宠着,便养成一付刁钻尖刻的怪脾气。听舅舅讲,她出嫁时,仅娘家陪送的银元就足有三大箱,加上几十担其他陪嫁,光护送嫁妆的士兵动用了整整一个排。余家嫁女向来大方,但我小姑姥娘出嫁的气派,在余家嫁女历史上也算是空前绝后了。

  当然,当年小姑姥娘出嫁之所以如此的排场,并不仅仅是因为余家的富有,更主要的是,她下嫁的夫君是个大有来历的人物。

  小姑姥爷是个资深的政客。早年任国民党外交部的高级官员,抗日战争期间,担任盟军中国战区陆军总部的中将高参。日本人投降后,作为第一批接收大员从重庆飞回南京,跟随中国陆空军总司令何应钦参加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接受了冈村宁次递交的投降文本,清算日伪财产,等到国民政府陆续回迁时,他已是刮够了地皮,捞足了油水,成为典型的战争“爆发户”。

  小姑姥娘在安庆做姑娘的时候,我母亲尚小,自从她出嫁之后,两个人便没再见过面。母亲到南京后,曾经随我大姨到她府上去过几次,彼此见了也还亲热。大姨将我母亲拜托她照顾时答应的也很痛快。所以,大姨走后的第二天,母亲提着一个小皮箱就搬了过去。

  然而,母亲搬过去没多久,就后悔了。

  小姑姥娘居住在鼓楼2号一幢别致的欧式楼房里,这里是国民党高级官员和商贾云集的富人区,周边古树蔽天,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然而风景虽美,但居者不雅。小姑姥娘既是麻将高手,又是舞场皇后,每天晚上不是“PARTY”开到半夜,就是“长城”修到天明,天天门庭若市,夜夜车水马龙。小姑姥爷则整日忙于走私贩私,投机倒把。几个儿子更是不争气,十五六岁就养成一身坏毛病,三天两头换女朋友,吃喝嫖赌、五毒俱全。凭心而论,小姑姥娘对她这个侄女不薄,平日里吃穿不愁,照顾周到,而且单独自住在楼上的一间偏房里。但日夜不停的喧闹声根本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