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巨贾吕不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国巨贾吕不韦-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其实是强国对弱国的一种安抚之计。

  可以想象,一旦两国交恶,战事一起,首当其冲的是两国的人质。所以,两国的国君一般不愿将太子或自己宠爱的王子、王孙,派到敌国去当人质。做人质的,更多的是庶出的子孙或不被国君喜爱的子孙。

  异人就是“秦诸庶孽孙”。

  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异人是公子柱二十多个儿子中的一个。

  倒楣的是,异人的母亲夏姬偏偏不得宠,夏姬的儿子自然也就不讨公子柱喜欢。所以,向赵国送个人质这样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便落到了异人的头上。

  异人到赵国当人质,并没有使秦国对赵国的挑衅有所收敛。秦国反而屡次攻打赵国,根本不为异人的安危着想。

  赵国君臣也知道异人在秦国的可怜的地位,所以既没有给他应有的礼遇,也没有把他真正当作人质来要胁秦国。他们知道,异人在秦昭王和公子柱那里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人物,杀了异人,不仅不能削弱秦国的力量,反而给了秦国大举进犯的口实。

  所以,异人名为秦国在赵国的人质,实际上是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秦赵两国都没拿他当回事。“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我们可以想像异人在赵国的尴尬处境。司马迁记载得比较简洁:“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出无车,食无鱼,异人成了名副其实的落魄公子。

  然而,吕不韦“见而怜之”。

  堂堂秦国王孙,沦落到这般田地,不由使锦衣玉食的富商吕不韦心生怜悯。吕不韦仅仅可怜异人的贫困处境吗?非也。

  俗话说:“在商言利。”商人固然有怜悯之心,也固然有扶危济困之力,但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扶危济困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利益。

  还有句名言曰:“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吕不韦与异人萍水相逢,之所以对子楚产生了怜悯之情,之所以对异人那么感兴趣,是因为他以商人特有的敏感,看到了异人未来的价值。

  于是,吕不韦说了一句千古流传的话:“此奇货可居!”

  这句简明扼要的话经吕不韦之口说出来,后来竟成了政客、商人烂熟于胸的一条金科玉律,成了汉语史上一句经典的成语。

  二

  吕不韦所具备的商人特有的敏感和独到的眼光,与他关心政治、关心时事是分不开的。

  在专制社会里,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与政治密切相关。因为在专制社会中,政治高于一切,一切都得服从于政治。

  吕不韦见到异人后便发现异人是一件奇珍货物,颇具投资价值,可以囤积居奇。
 。。

经国巨贾吕不韦(4)
他作出这样的判断,自有其理由。

  在一般人看来,异人在秦国是最没有前途的一个王孙。因为秦昭王还健在,秦昭王立的太子虽然是异人的父亲安国君公子柱,但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怎么排也排不到异人将来继承王位。

  而这一切在吕不韦看来只是表象。

  秦昭王虽然健在,但他在位四十多年了,已经垂垂老矣。人都有生老病死,对于一国之君也不例外。

  秦昭王立的太子不幸短命而亡,秦昭王只得立老二安国君公子柱为太子。安国君这时年纪也不小了。

  如果一旦秦昭王去世,公子柱必能登上王位,下一步便会选立储君。而未来的储君只能从他的二十多个儿子当中挑选。只要是公子柱的儿子,应该都有机会。相对说来,异人的机会可能是最小的。但对于善于投机的吕不韦来说,哪怕是只有一线希望,也值得一试!

  事在人为。吕不韦经过细致了解,发现可以使一线希望变为一片希望。因为,安国君公子柱的老婆华阳夫人没有儿子。

  华阳夫人是公子柱最宠爱的女人。公子柱做了太子之后,为了讨好华阳夫人,立华阳夫人为“正夫人”。这就意味着,公子柱即位后,华阳夫人便是王后。公子柱若立太子,应先立华阳夫人的儿子。

  而华阳夫人偏偏没有儿子。

  公子柱最宠爱的华阳夫人没生儿子,那么,公子柱将来选太子,只能从他并不怎么宠爱的姬妾所生的儿子中挑选。如此说来,异人的机会就大了些。

  如果加上一些人为的努力,未来秦国的王位由异人继承,是有可能的。吕不韦慧眼独具地发现了异人身上的投资价值。

  三

  吕不韦的“奇货可居”理念,道出了古今中外投资商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即投资时要先确定此“货”是否是“奇货”,即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只有经过考察论证,被确认具有投资价值的“货”才是“奇货”。也只有“奇货”才“可居”,即可以投资。

  吕不韦眼中的“奇货”,在一般人眼中,可能是废物。也就是说,此货物目前的价格,远远低于其将来的价值。趁此货物不值钱的时候进行投资,才能可望在将来此货物升值时获得丰厚的回报。

  两千多年前的吕不韦用其特有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深刻的经济学原理。

  当前,商界和股市出现了一个新词:价值投资。价值投资作为一种资产投资理论,其精髓在于“价值”二字。

  价值投资者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只投资于市场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资产。这个理论广泛地被应用到股市、期货及房地产行业。

  当代价值投资理论的奠基人是美国的本杰明·格雷厄姆。他在1934年出版的《证券分析》一书,被尊为基本分析方法的“圣经”。他的学生沃伦·巴菲特是成功的价值投资家,其投资原理很简单:只做传统的长期投资。其道理是:长期而言,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并与其保持一致,而短期价格却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大幅度波动,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始终如一地准确预测。

  在20世纪新经济里最时髦、最为投资者看重的,就是“未来成长性”。

  这里不能不说一说极富传奇色彩的股市投资奇才巴菲特。巴菲特在他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就对价值投资理论理解得很透彻。20世纪70年代,在几乎每个人都因为新闻业前景不乐观而纷纷抛出股票时,巴菲特却发现了新闻业所特有的优势,接二连三地大量购进媒体股票。

  巴菲特还在经济困难时期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企业,然后长期持有。巴菲特持有的许多投资品种时间长达数年、数十年,经历了经济景气和不景气时期,终于迎来了辉煌灿烂的时刻。

  巴菲特说:评估投资价值,不是看某个行业是否有利可图,而是看具体公司的竞争优势,及看其能保持这个优势有多久,从而带来给投资者足够的回报。

  2001年美国股票市场泡沫破灭之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被人们广泛认同。而40多年中,巴菲特为信任他的投资理念的几十万股东创造了上万倍的高额回报,并培育了数以万计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据统计,仅在巴菲特长期居住的奥马哈市,就诞生了200名亿万富翁。

  巴菲特的成功,与两千多年前的吕不韦好像没有必然联系。但其投资理念是相通的。吕不韦的投资思想,很值得今人细细体会。

  第三章、追求利益最大化

  一

  吕不韦自认识异人后非常兴奋,跑回家问其父亲:“种田能获利几倍啊?”

  他的父亲回答说:“十倍。”

  吕不韦又问:“经营珠宝生意能获利几倍?”

  其父答:“一百倍。”

  “那么,帮一个国王登上王位、安定一个国家呢?”

  吕不韦的父亲听了儿子的话,一定非常惊讶。他说:“那就获利无数了。”

  吕不韦对父亲说:“您看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者,累死累活而不得丰衣足食。如果建国立君,不仅我们可以享用不尽,还可以泽被后世。我现在想做这件事了。”

  吕不韦与其父亲的对话见于《战国策·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不知为何,司马迁为吕不韦作传,没将这段话写进去。

  通过这段对白,我们可以获得许多信息。

  一是,吕不韦此时正与其父亲一起在邯郸经商。吕不韦想在异人身上投资,可能还有所犹豫,所以回家问其父亲。

  二是,吕不韦是商人世家,其父亲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这从吕不韦在拿不定主意之时向其父亲请教一事即可看出。

  三是,吕不韦的父亲虽然还活着,但已经退居二线,其生意由吕不韦来经营,老头子只是起个顾问的作用,已经没有决策权了。所以吕不韦在打定主意之后对其父亲说:“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愿往事之”一语,分明不是向其父亲请示或与其父亲商量的语气。

  四是,吕不韦的父亲既然已经退居二线,年纪肯定不小了,应当在六十多岁吧。那么,吕不韦此时也当在四十岁左右了。

  人到四十,社会经验、人生阅历也比较丰富了,思想也比较成熟了,考虑事情也比较周全了。很难想象,一个二十来岁的血气方刚的小青年会如此深谋远虑。

  还有最重要的一条信息,吕不韦没有明说,但道理是明摆着的,那就是:商业利益最大化,是商人永恒的追求。

  脸朝黄土背天的农民,一年到头胼手胝足还不能丰衣足食,这决不是吕不韦愿意做的事情。

  经营珠宝生意,能够获利百倍,自然比农民强多了。但在已经成为富商的吕不韦眼中,也不过是小富而已。小富即安,这是小农意识,与吕不韦的思想格格不入。

  吕不韦所追求的,不仅他自己要得到泼天富贵,还想泽被后世子孙。

  二

  在先秦的富商当中,卓氏是非常成功的。其家族绵延百余年,到了西汉时期,仍是巨富。范蠡先从政后经商,也非常成功。他在齐国经商化名鸱夷子皮,在陶地经商化名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范蠡致富不忘众乡亲,常常接济穷亲戚和贫困故交。范蠡年老之时,将生意交给子孙经营,“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吕不韦可能认识到,卓氏也好,朱公也好,都是富而不贵。若想“贵”,必须从政。范蠡是先经国后经商,而他要反范蠡之道而行之:先经商再经国。

  他以为,那样,他才能做到“泽可以遗世”。

  “泽可以遗世”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儒家倡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发达之后,就应为天下黎民谋福祉。所谓儒商,不仅仅指商人有文化,而且要有抱负,要有社会责任感。

  吕不韦想留给后世的“泽”,应该有“达则兼善天下”的意思。联系到后来吕不韦发达之后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肯定,吕不韦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他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商人,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商人。

  然而商人毕竟是商人。他的抱负再远大,也与其追求的商业利益紧密相连。他所说的“泽可以遗世”,当然包含为其后世子孙铺平富贵之路的意识。后来他潜移秦国国祚,可谓对“泽可以遗世”一语的再通俗不过的诠释。
书包 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