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联到俄罗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苏联到俄罗斯- 第4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鲁晓夫尚有同情心,苏斯洛夫没有。但这时,赫鲁晓夫已下台,无法照顾阿利卢耶娃了。
  

蓝英年:“灰衣主教”苏斯洛夫(三)(1)
苏斯洛夫是1902年生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十月革命时,他还是少年,没有参加过革命活动。他考入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学院。毕业后到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和工业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1989年,我到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去看望俄国朋友伊格尔,他说我来晚了,不然便能看到新闻系有趣的“人文景观”。苏斯洛夫逝世后,苏共中央决定在他教过书的教室门前挂一块“苏斯洛夫曾在此执教”的木牌以资纪念。但挂上后经常被人用颜料涂抹,校方只好重换一块。换了又被涂抹,弄得校方挠头,没有中央的指示又不敢摘下来,只好用铁皮包上,上面写着“修理”两个字,直到1988年才摘下来。他告诉我,1988年校长征求师生的意见,摘不摘木牌的时候,很多师生竟不知道苏斯洛夫是何许人,而此时离苏斯洛夫去世仅仅六年。
  苏斯洛夫到莫斯科大学当助教的时候,已经是在斯大林对党政军高级干部进行大清洗之后了。斯大林把老干部杀得七零八落,空缺的领导岗位急需填补。那时,苏斯洛夫不时向《真理报》投稿,他的文章旁征博引,经常大量引用领袖们的话,特别是列宁的话,深得主编梅赫利斯的赏识。这里得顺便对梅赫利斯介绍几句,因为中国读者对他几乎一无所知。梅赫利斯是苏联历史上一个凶残狠毒的人,作恶多端,他对苏联人民所犯下的罪行不下于贝利亚。卫国战争期间,他是大本营的代表,即斯大林的私人代表,代表大本营到各战区督战。他来到刻赤方面军监督作战。他自己对军事一窍不通,却反而对指挥官们指手画脚,结果红军被德国人打得落花流水,被迫撤出克里木半岛。一年后,红军重又夺回刻赤,史称刻赤—费奥多西亚战役。司令官们受到斯大林的严厉惩处,梅赫利斯却有惊无险,但也吓坏了。他给斯大林的信中有这样的话:“请您饶了我这条犹太癞皮狗吧!”斯大林原谅了他。他真是斯大林的一条恶犬,主人让他咬谁他就咬谁。梅赫利斯卒于1953年2月,死在斯大林前头。死人对斯大林死后的权力之争已无影响,何况当时,赫鲁晓夫全力对付权倾天下的贝利亚,无暇顾及梅赫利斯,因此梅赫利斯未受到公开的揭发批判。此后,时过境迁,批判这么一个死人对各届领导人都没有现实意义,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都没有揭发批判过梅赫利斯。就是这样一个人第一个赏识苏斯洛夫。以后每当《真理报》需要引用列宁的话时,梅赫利斯便找苏斯洛夫,苏斯洛夫准能找到适当的引文。梅赫利斯把他新发现的人才向斯大林汇报,引起斯大林对苏斯洛夫的注意,自此,苏斯洛夫走上通往权力顶峰之路。
  布尔拉茨基亲眼见过苏斯洛夫的这种“本领”:“没想到三十年后,我会替苏斯洛夫准备演讲稿。演讲稿是我和其他顾问忙了一夜写出来的。他看了表示满意,但有一处想用列宁的话‘增强力量’。他快步走向办公室的一个角落,抽出一个图书馆才有的卡片抽屉,把抽屉放在桌子上,用瘦长的手指飞快翻阅摘录列宁引文的卡片。取出一张,看了看,不对,又取出一张,小声读着,还不是所需要的。最后取出一张,‘这张合适。’他满意地说。读了一遍,确实是一段好引文。”(《领袖与顾问:关于赫鲁晓夫、安德罗波夫并不止关于他们》)苏斯洛夫摘抄引文的本领不断提高,不仅能迅速找到列宁和斯大林著作和讲话的引文,连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和贝利亚等人讲话的引文也能手到拿来,这些人听了心里自然受用,大家一致看好苏斯洛夫。还有一种说法,苏斯洛夫是因20世纪30年代宣传告密少年帕夫利克·莫罗佐夫有功而升迁的。这种说法也有道理,我将在以后文章中细说。不管哪种原因吧,也许两种原因都有,反正苏斯洛夫很快便调任罗斯托夫州委书记。他在这个州的政绩平平,因为工作的时间不长,1941年便调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第一书记。他在这个州里工作了四年,由于处理###“成绩斐然”,1944年作为解决###的能手被斯大林派往立陶宛。
   。。

蓝英年:“灰衣主教”苏斯洛夫(三)(2)
苏斯洛夫是如何解决###的呢?1943年德军被赶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后,在新捷别尔达市发现德国党卫军屠杀儿童的残骸。“看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法西斯兽行,血液都会凝固”,1943年6月9日的《红色卡拉恰伊报》写道,“德国人在捷别尔达、新捷别尔达和下阿尔黑兹屠杀了从列宁格勒、克里木和顿河畔罗斯托夫疏散到疗养地的保育院的儿童。”几个专门委员会对现场进行了调查,证实惨案是德国人制造的。但到了1943年秋天,苏斯洛夫却把罪行扣到“当地民族主义分子”的头上,逮捕了十二个人,逼迫他们承认自己的“罪行”。1988年,十二个人当中唯一生存下来的博塔舍夫向苏联总检察长提出申诉:“我忍受不住拷打,被迫承认:‘孩子们是我杀害的。’我所以‘招供’,是因为与其忍受非人的折磨还不如把我枪毙了。”博塔舍夫被送进监狱医院,遇见老乡恰马耶夫,从恰马耶夫口中知道,“他也被打得死去活来,逼得什么都供认了。”卡拉恰耶夫人(苏联少数民族,人数约十二万)被从故土迁往苏联中亚。苏斯洛夫在积极分子会议上说:“我们把卡拉恰耶夫人从山沟里迁走,现在还要把他们的精神从这里驱散。”惨案甚至在斯大林时代就已查清,是德国人干的,为无辜的卡拉恰耶夫人平了反。然而仍不允许卡拉恰耶夫人重归故里。1956年,以卡拉恰耶夫州前州委书记托卡耶夫为首的代表团从中亚来到莫斯科,要求恢复自治州,并允许卡拉恰耶夫人民返回故乡。苏斯洛夫拒绝接见代表团,只在电话里对他们说:“放弃你们的幻想吧!”
  

蓝英年:“灰衣主教”苏斯洛夫(四)
苏斯洛夫成为苏共中央解决###的能手,受到斯大林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1944年被任命为立陶宛联共(布)中央局主席,这是斯大林专门设立的立陶宛最高党政机构。斯大林为什么要任命一个对立陶宛的语言、文化和民俗一无所知的人担任立陶宛最高领导人呢?显然是因为斯大林对民族干部的不信任,对长期担任立陶宛联共(布)书记的斯涅奇库斯的不信任,需要一位铁腕人物在立陶宛建立苏维埃体制,而苏斯洛夫是他心目中合适的人选。波罗的海三国是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根据附加条约于1940年强行占领的。莫洛托夫在访谈录中说,苏联把三国外长请到莫斯科,警告他们如果不按照莫斯科的指令办,就休想回去。这三国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体制完全不同,要想把苏联的体制强加给它们,谈何容易。苏斯洛夫要办的就是这件难办的事。
  立陶宛并入苏联后很快又被德国占领,没经过“苏维埃化”。再加上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很难接受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许多知识分子1940年后纷纷迁居国外,留在国内的看到德国法西斯对祖国的蹂躏,以及苏联红军把他们赶出立陶宛,对苏联的看法逐渐转变,把振兴国家的希望寄托在苏维埃政权上,并想为重建祖国出把力。然而苏斯洛夫对他们完全不信任,把他们当成打击甚至消灭的对象;把他们从各种岗位上撤下来,不让他们担任任何工作,有的甚至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从1944年底到1946年春天,根据苏斯洛夫的请求,从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抽调六千多名干部,接替立陶宛人的工作。这种做法更加剧了立陶宛人民同苏维埃政权的矛盾。苏斯洛夫解决一切矛盾所使用的屡试不爽的办法就是暴力。立陶宛作家博卢塔经过普列奈市时,看见被处死的“林中兄弟”暴尸广场,受到极大刺激。博卢塔在作家会议上用拳头击桌子,抗议苏斯洛夫所推行的“把富农作为一个阶级消灭”的政策,并公开嘲笑那些歌颂“领袖和导师”的肉麻的诗。博卢塔被人告发了,立即被逮捕。许多作家上书苏斯洛夫,要求赦免博卢塔,但苏斯洛夫置之不理。苏斯洛夫迫害立陶宛教师、作家、科学家、音乐家和画家等知识分子的事例很多,但这些人中国读者多不熟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苏斯洛夫在立陶宛推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遭到立陶宛人的激烈反抗。出现了一个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组织“林中兄弟”。这个组织成分复杂,有同德国人合作过的人,有富裕农民,有战争时期替英国情报部门工作过的人,当然还有勤劳耕作的农民,因为他们的土地也被剥夺了。他们组成小分队,四处出击,打完便躲进森林,故称为“林中兄弟”。立陶宛联共(布)中央书记斯涅奇库斯提出同“林中兄弟”对话,只要他们放下武器,便保证他们生命安全,以便分化瓦解这个组织,但遭到苏斯洛夫的拒绝。苏斯洛夫采取坚决镇压的方针。这时,苏斯洛夫大权在握,当地驻军和内务部的部队都归他统辖。他不仅要消灭“林中兄弟”,连同他们接触过的人也不放过。一位医生因替受伤的“林中兄弟”治疗便被判处徒刑。苏斯洛夫终于消灭了“林中兄弟”,他们当中一部分人被打死,大部分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苏斯洛夫的这种做法正合斯大林的心意,所以1946年他返回莫斯科后,被提升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成为六大书记之一。其余五位是斯大林、日丹诺夫、马林科夫、波波夫和库兹涅佐夫。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蓝英年:“灰衣主教”苏斯洛夫(五)(1)
苏斯洛夫同日丹诺夫一起主管意识形态工作,但实际上,他只是日丹诺夫的助手。日丹诺夫看不起苏斯洛夫,认为他根本不是理论家,缺乏文化修养。1947年的一天,担任中央宣传鼓动部科学处处长的日丹诺夫的儿子小日丹诺夫,来找宣传鼓动部副部长谢皮洛夫,对谢皮洛夫说,李森科又赶走某位院士,并侮辱了另一位院士,不能再让他横行霸道了。谢皮洛夫让小日丹诺夫在全国宣传员进修班上揭穿李森科的伪学者面目。没想到,李森科得知后坐在隔壁的房间里偷听。一两天后,斯大林突然召开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斯大林一脸怒气,质问在场的人,谁批准小日丹诺夫作报告的。大家都不说话。苏斯洛夫是宣传鼓动部部长,说不是他批准的。谢皮洛夫说是他批准的。斯大林开始骂谢皮洛夫,问他知道不知道,苏联农业全靠李森科一个人支撑着。“这样不行。不经中央批准,擅自批评李森科。”斯大林说,“要严厉惩罚老日丹诺夫和谢皮洛夫。我建议成立一个委员会调查这件事。”斯大林说完就忘了,老小日丹诺夫都没受到惩罚,这时,小日丹诺夫还是斯大林的女婿呢。自此,日丹诺夫便不再理睬苏斯洛夫了(丘耶夫:《卡冈诺维奇、谢皮洛夫访谈录》)。苏斯洛夫还得罪了另一位书记——马林科夫。大概因为苏斯洛夫在立陶宛主持工作时,没搞掉马林科夫的对头、立陶宛书记斯涅奇库斯。苏斯洛夫离开立陶宛后,马林科夫又派了一个以安德罗波夫为首的代表团到立陶宛调查斯涅奇库斯,代表团仍未调查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