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汉往事- 第12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吕泽、吕释之大吃一惊,愣在了当场。审食其微微一颤,连忙说道:“那大丧……”

    吕雉伸手挡住了他的话头,用命令的口气说道:“不能发丧!”

    吕泽等人迷惑了,刘邦都死了,现在不发丧还等什么时候啊?难道还能指定死期吗?再说早点发丧,也好让太子刘盈登基呀?要说期盼这个日子已经不是一两年了,可怎么事到临头却又不慌了?

    就在几个人迷茫之时,吕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诸将与皇帝同为平民出身,今皆北面称臣,皇帝在时且常怏怏不乐;现将侍奉新帝,定不安分,非尽诛之,天下难得安定。”

    吕泽等人面色如土,一丝凉意直灌脊梁。诛杀群臣,这不是一件小事,弄不好将是天下大乱,这几个人还头一次见到这种大手笔。

    审食其舔了舔干涩的嘴皮,然后又把到嘴边的话咽回了肚里。

    吕雉冷冷地扫视着几个人,突然高声说道:“传召!周吕侯、建成侯分管京城南北大营,擅动兵者,格杀勿论!辟阳侯监管羽林,值守宫内!”

    三个人都被安排了活,磕了头转身就要出去准备。就在他们转身的那一刻,吕雉又一次开口了,“慢着!监视诸臣所为,若有异举,杀无赦!”

    这三个人突然对眼前的这个女人有些恐惧,在过往的那些日子里还真没有这种感受。

    几个人分头准备去了。刘邦驾崩的消息就这样被隐秘了起来。

    皇帝驾崩,这是地动山摇的大事。按理说,遇到这种事情,应该在第一时间通告天下,举国大丧。然而,刘邦却没享受到这种待遇,连个棺材板也不给他准备,还躺床上,盖着被子假活着,真有点难为这位老大了。

    记得嬴政死时,就曾享受过这种待遇。而无巧不成书,同样很牛气的刘邦也有这种遭遇。真还有些共同之处。

    嬴政能有幸遇到这种事情,应该说是合情合理的,那是他的报应,因为他并没有提前订下继承人,给那些想入非非的人提供了一些机会。因为“隐丧不报”,便于某些人暗箱操作。事实情况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胡亥那个二货就是个暗箱操作的产物。

    然而,刘邦竟然能得到这份殊荣,这似乎是很没道理的。

    刘邦这个人虽然说话不好听,但为人还可以,他这个遭遇应该算是一种不幸。

    按理说刘邦充分吸取了嬴政的教训,早早地定下了接班人,虽然曾经动过“易储”这个心思,但毕竟没有成行。况且,目前朝廷大局完全掌控在吕雉的手里,作为未来皇帝的老娘,应该迫不及待才行,完全没有“隐丧不报”的必要。

    然而,这种事情还是发生了。

    吕雉虽然作出了和李斯、赵高相同举动,然而其出发点是完全相反。赵高和李斯这么搞,是想“定皇帝”,而吕雉却是想“诛群臣”。

    虽然出发点完全不同,但干的都是超乎常人想象的事情,难度系数都比较大。不过最终的目标却很相似——掌控天下。

    吕雉这次抖得精神还是蛮大的。
第十章 吕氏掌国—第一节 国丧(一)
    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这是刘邦驾崩的日子。从这天起,我们又一位主人公登场了,这个人就是吕雉。按理说主人公是刘盈才更合理一些,可事实证明,刘盈正如他爹所料,是一堆烂泥,的确是扶不上墙的。

    不管怎么说,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掀开这段历史的记忆吧。

    事情还得从刘邦驾崩前说起,因为就在这短短几天里,整个大汉天下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就在刘邦临终前的几天里,吕雉几乎没怎么合过眼。她的确是有些悲伤,但并没完全沉浸于悲伤,更多的是隐存着一丝恐慌。

    虽然刘邦还躺在床上喘气,可早已不省人事,这个时候,是进行人事变动的绝佳机会。吕雉就充分地把握了这个机会。

    在这几天里,诏令频发,人事变动频繁。吕泽、吕释之也分掌都城南北两军,丁复、蛊逢、郭亭、郭蒙等吕家属臣全部进入军政界的核心部门。这是一次大换血,整个京城被牢牢地掌控在吕雉的手中。

    如此一来,人心惶惶,整个京城都清楚将要有大事发生了。

    而正在此时,一个人即将回京了。也许大家第一反应可能会认为是陈平要回来了,然而我要说的这个人却不是这位陈老兄,虽然他的确也在回京的路上。

    即将回京的人是灌婴。

    也许大家会疑惑,灌婴这一阵难道不在京城吗?前边也没提到过他出差旅游的事情啊?怎么会突然要回京了呢?

    事实上,当初刘邦亲征黥布返京时,灌婴并就没有跟回来,他这么多天来一直在外边溜达。

    要说他这一段时间也挺忙的,具体忙活的事情还要归到黥布身上。

    实际上,我们在前边是做过介绍的。当初,刘邦被黥布压缩在蕲县不能动弹,无奈之下,令灌婴率骑兵绕道九江,奇袭黥布老巢。这让灌婴开始有了独自表演的机会,虽然我们着笔并不多,但灌婴的表演却很出彩。

    灌婴天生就是个爱打架的主,刘邦让他独自将兵,真让他过透了瘾。他在九江横冲直撞,把黥布的老巢作闹的天翻地覆。

    待得黥布准备派人前去支援老巢时,刘肥和曹参及时赶了过来,把黥布的布局彻底打乱,让黥布本人也走向了末路。

    后来,黥布被刘邦彻底打残,弃甲而逃。刘邦配合地派几路人马四处追击,让黥布很是痛苦地过上了流窜犯的日子。

    而刘邦本人却没有参与到那次赛跑中去,而是绕道老家沛县作闹了一阵,随后返回了京城。

    黥布最终被吴臣阴了一把,丢掉了脑袋。而就在此时,刘邦正很有心得地摆置刘盈和萧何。

    黥布被灭了,而灌婴并没有及时回京。他仍在不遗余力地收拾黥布的残余势力。他这一次真是下了不少功夫。

    现在,灌婴终于功德圆满,他准备班师回京了。

    他刚跑到半路,使者就迎面而来。使者打开圣旨,板着脸,抑扬顿挫地对灌婴大肆表彰一番,最终下了个命令——驻守荥阳。

    好了,无需再跑了,带着十来万小弟去荥阳吧,再跑下去肯定要犯事。

    灌婴虽然爱打架,但却极聪明,他心里清楚,吕雉在防范他,当然也用他来防备诸侯。真可谓一箭双雕。

    要说吕雉的这种举措也很无奈,现在的都城是经不起一丝风吹草动的,如果让灌婴带着十万大军黑压压开进长安,真不清楚会有什么离谱的事情发生。人心隔肚皮,吕雉现在怀疑所有人。她完全继承了刘邦的传统。

    更重要的是,如果皇帝驾崩,真不清楚会不会有一两个愣头青蹦出来造反,让灌婴驻守荥阳,的确是个不错的安排。

    我们在前边多次介绍过,荥阳是关中的门户,驻兵此地,退可据守关中,进可窥视天下。况且,灌婴一直以来和吕家的关系处的不错,并且能力过关,更重要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在外边溜达,没有搅进朝廷里的是是非非。要能力有能力,要关系有关系,让他来干这件事,再合适不过了。

    灌婴的确没辜负吕雉的期望,老老实实地待在了荥阳,刘邦的最后一面,他是见不到了。

    而与此同时,另外一个人也得到了个相似的待遇。这个人就是陈平。

    陈平这么多天来押送着樊哙,迤逦而行。走到半路,闻得刘邦病危,很是惊恐。因此,他准备离队先行进京。

    陈平的惊恐是有道理的,刘邦这次派给他的任务是斩杀樊哙。虽然他没有真的砍掉樊哙的脑袋,可长安城内并不清楚他做出的努力。

    樊哙是个什么角色,他陈平很清楚,那时吕须的丈夫,吕雉的妹夫。如果刘邦归天,那吕雉无疑掌政,倘若吕雉不等他陈平到家,直接送来一道圣旨,就能让他陪着刘邦上路。

    因此,陈平很惊恐,也很着急,他真想一步并成两步跑回去。然而,他现在押着的这辆囚车很不争气,吱呀吱呀走的如同老牛犁地,捣鼓了这么多天还离京城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况且又没人给他下命令放了那个人,他自己又不好自作主张地胡乱搞。这让陈平很崩溃。

    所以,陈平准备离队先行,赶在吕雉收拾他之前,把樊哙没死这个好消息给她汇报一下。

    陈平骑上马赶路了。

    可不曾想到的是,陈平刚向前跑楚没多远,使者就赶来了。使者板着脸,打开了圣旨,这让陈平大吃一惊,一身冷汗。

    然而圣旨的内容却大出陈平的预料,其大意是让他赶去荥阳,帮灌婴镇守关中门户。

    陈平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抹了把额头的冷汗,虚惊一场。

    但是陈平并没敢依诏直接去荥阳,而是快马加鞭向长安赶去。他心里很清楚,如果再有使者前来的话,可能要的就是自己的脑袋。

    陈平这个人真是太聪明了。他明白自己的时间并不多,必须赶在吕须进谗言之前,向吕家姐妹解释清楚自己所做出的努力。

    陈平开始了他的长途奔波。然而就在这几天里,京城却发生了另外一件事,因此我们就不陪陈老兄跑路了,还是回过头去关心一下吕雉吧。因为她准备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第九章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
    前两个方面只是刘邦成功道路上的外因,如果刘邦只停步在那两个方面的话,他最多是个诸侯,也可能连诸侯都混不上。其成功的落脚点还在他自己的身上。

    这一节,就让我们在刘邦的身上探寻一些其成功的因素,因为这才是其最为关键的部分。好了,让我们开始吧。

    其一是有理想。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那只能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了,想要干出点成绩基本很难,甚至连找个像样点工作都不容易,更别说应聘“皇帝”这个高风险、高回报的岗位了。

    刘邦和所有成功人士一样,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可笑的是,刘邦理想的确立还要拜谢嬴政。

    嬴政这个人天不怕、地不怕,可就是怕死。自从他当上皇帝后,为了能够长生不老,到处乱跑,从不消停。结果把自己累死在了半路上,却引来了刘邦。

    一次嬴政巡游,刚好让刘邦看见。仪仗显赫、排场十足,这让刘混混羡慕非常,感慨地说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一幕,深深地烙印在刘邦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期盼异常。从此那个位置成了刘邦一生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敢于干任何事,敢于和任何人撕破脸,纵九死而无悔。

    由此可见理想的重要性。

    其二是很执着。

    刘邦的理想虽然有些功利,但可谓宏大。当然,怀揣这种理想的人有很多,但绝大部分人只是暗自想想,娱乐一下自己罢了。一旦敢于付诸实施的,通常会被我们称为革命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