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汉往事- 第1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平回京的道路还算平稳,然而但对大汉王朝来说,却发生了地动山摇的巨变。陈平走的这条路很短,但也很长,因为在这条路上,他送走了一个朝代,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朝代。这次送迎,对陈平本人来说,是一次挑战。当然,对刘姓子弟来说,却是一次灾难。

    陈平走后,周勃很忙,周勃率军续写了樊哙的辉煌,在燕国大肆游行,顺利平定了燕地。

    然而,周勃对卢绾本人却放了一马。在前边我们提到过,周勃和卢绾的关系很好,正因如此,刘邦最初没敢让他将兵。

    卢绾虽然在两军交战中,保住了性命,但日子过的却并不痛快,甚至可以用凄惨来形容。此时的他是彷徨的。
第九章日落长河—(十五)卢绾的彷徨(四)
    卢绾造反的消息传来,樊哙立刻就亢奋了起来。说实话,他和卢绾共事的时间虽然很长,但感情不深。他在内心深处瞧不起卢绾,当然卢绾也同样瞧不起他。在樊哙的眼里,卢绾只是个会溜须拍马的家伙,没什么真本事。而在卢绾的眼里,他樊哙也只是个杀狗的屠夫而已,没什么了不起。

    俩人就这样鄙视着对方,在刘邦的面前相互竞争,共同成长。

    应该说,这些年来,樊哙闹出的动静要比卢绾的大,做出的贡献也比卢绾的多,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卢绾竟然混了个“王”帽子,而他自己只捞了个“侯”的称号。

    这种差距,让樊哙吐槽了很多天。

    要说“侯”这个待遇也不错,连萧何等人也不过如此,然而樊哙每次想到卢绾那个人,心里就会滋生一些无名之火。因此,当闻得卢绾造反,樊哙第一个蹦出来,主动请缨要去会一会卢绾。

    应该说,此时樊哙的心里是乐开了花,恨不得两步并一步,一时三刻就去找卢绾打架。然而,让他不曾想到的是,他这股兴奋劲根本没保持几天。

    樊哙跑到燕地,连下十八县,横行无忌、所向披靡。就在樊哙和卢绾打的热火朝天之时,有人在刘邦跟前打小报告了。

    报告的内容就是樊哙在吕家小团体会议上的那句发言。

    当这个报告打上去后,刘邦出离愤怒了。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刘邦最担心自己百年以后戚姬和刘如意的安全难得保障,可偏偏有人要蹦出来刺激他。

    “吕党”,这个词又一次在刘邦的脑海里闪过,让他微微一颤。

    虽然刘邦现在不再考虑“易储”这件事,但他决不允许有人打戚姬和刘如意的主意,谁在他面前提这个话题,那是自找不痛快。樊哙那次亢奋一把,把话说得太满了,很荣幸地踩进了雷区。祸由口出,这一点也不假。

    樊哙已然有心作恶,现在又手握兵权,更重要的是刘邦自己的身体也每况愈下,看来这个人也不能再留了。卢绾和樊哙,曾是最为信任的两个人,然而现在,刘邦决定同时要了他们的命。

    事态严重了,临阵换将是个大事,更夸张的是刘邦准备要樊哙的命。这是一个危险的举动,如果稍有不慎,那樊哙随时会和卢绾联起手搞游行示威。

    对于大部分人,在这种局面下绝不会冲动地搞这么一处,然而刘邦算得上是那些少数人,是个异类,他准备现在就去动手,一刻也不愿意再等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刘邦现在已经病入膏肓,躺在床上挨日子了。虽然我们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关注这位老大的身体状况,事实上,他已经临近生命的终点,只是脑子还依然清醒,朝廷大局还掌握在他的手上。

    樊哙说话真不会挑时候,如果晚一段时间再说话,就不会闹出这等事情。然而,说出的话如泼出去的水,祸已临头,想再收回可就难了。

    刘邦虽然下定了决心,但还是比较重视这种局面的,毕竟樊哙也不是个老实疙瘩蛋,真要逼急了,还真不知道那个二百五会闹出什么离谱的事。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吕家业已坐大,如果让吕家人知道这个消息,那一时半刻想办成这件事情,难度系数还是比较大的。

    这是个棘手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刘邦遇到难题后经常会想到两个人,一个是张良,不过这位仁兄正一门心思炼丹,根本不参合朝廷里的大小事情。

    另一个人就是陈平,这位仁兄阴人的本事是很得刘邦欣赏的,因此他准备让陈平出面干这件事。我们已经让这位仁兄凉快很长一段时间,该出来亮相了。

    陈平被召进了宫。

    当刘邦屏退左右,把心中的想法说给陈平后。这位满肚子坏水的仁兄眯眼一笑,轻声说道:“臣乃文吏,军中行事,定不见疑,此举可行;但大军不可无将,请周太尉与臣暗自同行,大事已定,令周太尉夺印代替。”

    陈平真是太聪明了。刘邦让他去,他却把周勃拉出来。樊哙身边的大军,基本上都是周勃的下属,只要周勃跑到军营,此举将万无一失。

    征得刘邦同意后,陈平躬身告退。

    就在陈平退后三步准备扭身离开时,刘邦又叫住了他,“军中斩哙,携首前来,朕将亲自验看。”

    陈平心中咯噔一下,然后唱了声“喏”,躬身离开。

    樊哙这一次,看来是要玩完了。

    陈平和周勃出发了,俩人一边走路一边合计。

    周勃虽然不算个老实人,但花花肠子并不多,老大叫他砍樊哙,他现在就忙着去磨刀。然而陈平却提出了个反对意见,“哙乃圣上旧部,劳苦功高,且是皇亲国戚,位高爵显。今圣上气盛,若其反悔,吾等休矣。”

    陈平虽然说的比较绕弯,实际上他现在担心的是吕后报复。这是可以理解的,你一个外臣,跑去砍了吕后的妹夫,让吕须莫名其妙地守了寡,刘邦要活着或许还能勉强度日,如果刘邦升天,刘盈继位,那难保吕后会秋后算账。

    这是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陈平这些年来一直在分派活,有没有油水可捞,他还是分的很清。

    陈平一句话,让周勃傻眼了,愣着脸半天没回过神。他现在有些懊恼,明明不是啥好活,你却偏偏攀扯上我,这不是拉我跳火坑吗?

    但已经跟出来了,不至于现在开小差跑回去吧,那也没法向老大交代呀?领导问起“为什么跑回来了?”,你总不至于说“我不想去”吧?要是那样,廷尉署的小黑屋完全可以让你住几天,至于能不能再混出来还得看造化。

    周勃瞪着俩眼无奈的问道:“那把樊哙放了?”

    周勃还是有些老实,如果按他的想法办,他和陈平可就不光要住廷尉署的小黑屋了,也许刘邦马上就会派来个张勃、王勃、李勃什么的过来,不光要砍樊哙的脑袋,也会毫不客气地捎带上陈平和他的脑袋。

    陈平眯着小眼,一脸坏笑地说道:“放是肯定不能放的,可捕捉樊哙,押送进京,或杀或免,全凭圣上决断。”

    刘邦要吃猪肉,陈平就给他赶头猪过来,不管是抄的炖的,全凭你自己拿主意,况且肉还新鲜,不怕放坏。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周勃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虔诚地向陈平投去一眼,安心上路了。

    至此,周勃和陈平完全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了,他对眼前的这个人充满信服,当然也影响了他随后的很多举措,更使他顺利躲过了很多险关。

    这次旅行,应该算是一次试金石,是陈、周二人深交的开始,正是这两个人的携手,让大汉天下在十几年后,有惊无险地闯过了那次危机。刘邦这次无意中的安排,竟然收效甚巨,真是大出所有人的预料。
第九章日落长河—(十四)卢绾的彷徨(三)
    赵尧和审食其来了。

    为能顺利完成任务,两位仁兄很是难得地配合了一次。这一路走来,俩人没少对脑子、想办法,甚至把忽悠卢绾的台词都演练了好几遍。可以说,他们这一次的准备工作是做的比较充分的。

    这两个人都是使坏的高手,经过他俩通力合作想出来的办法,纵然不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至少能算的上是机关重重、防不胜防。就卢绾的那点智商,自然会被忽悠的一愣一愣,最终也将被他们顺利地带回长安。对这一点,赵、审二人在此时是毫不怀疑的。

    然而,最终的结果大出所有人的预料。

    卢绾对付赵、审二人的手段很简单,也很有效,让这两位满肚坏水的家伙一筹莫展。但是这并没有证明卢绾有多么的聪明,而是暴露了他有多么的傻蛋。

    卢绾办法就三个字——玩失踪。也就是说,赵尧和审食其跑来后,卢绾干脆藏了起来,任他们怎么找,就是不露头。

    真不知是哪位高人替卢绾想到了这么个天才的办法,竟然对钦差大臣来这一手,着实让人佩服。

    虽然赵、审二人擅长使坏,但卢绾连面都不给他们见,更不会给他们创造亮本事的机会。如此一来,赵尧和审食其傻眼了。乐颠乐颠地跑过来,还研究了几套方案,结果全部抓瞎。做梦都没想到,堂堂燕王还会来这一手,更没发现竟然他擅长“躲猫猫”。

    卢绾搞法,的确让人莫名其妙,不管怎么说,那两个人代表的刘邦,自己纵然不情愿进京,那也得露露头、见个面,然后找个合适措辞回绝一下,就算趟床上,装场病、吐口血,也不失是个好办法。而卢绾很有创意地和钦差大臣玩“躲猫猫”,无疑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明显在很自觉地往“造反”两个字上靠。这是个很危险的行为,就算此时扯旗造反,似乎还要比他这种行为安全一些。

    一连几天,赵、审二人天天跑到卢绾家里蹭饭吃,腿都跑短了一大截,板凳也坐散了两三把,可就是没把卢绾耗出来。

    俩人没招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视苦笑。千里迢迢跑来,总不至于玩几天躲猫猫游戏就回家吧?再说这样回去也没法向老大交代。第一次通力合作,竟然把事情办成了这么个样子,的确够无奈的。

    因此,赵、审二人一咬牙住了下来,赖在燕国不走了,很有和卢绾打持久战的意思。

    住下来后,这两个人准备捣鼓点事。既然卢绾自觉地把“造反”这顶帽子往自己头上扣,赵、审俩人也就不得不配合一下,搜集一些真凭实据。你不让我们交差,我们也不让你好过,愣头青对阵二杆子,半斤八两。

    应该说,卢绾现在的确是个有缝的臭鸡蛋,根本就搁不住调查。没几天时间,卢绾玩“躲猫猫”游戏前说出的一句话,顺利地传到了赵、审二人的耳朵里。当然,这句话也是他此次行为的理论依据。

    话是这样说的:“韩信、彭越见诛,皆吕后计。此妇人,专欲诛异姓王及功臣。”

    话虽然不是太长,但这已经够了。

    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这句话隐含了一个结论,如果把这个结论放到这句话之后,连贯起来读的话,内容可就丰富了。这个结论就是——“所以我卢绾造反了”。巧合的是,卢绾此次的行为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