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汉往事- 第14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论是臧荼、韩王信,还是现在正准备闹腾的黥布,他们的行为,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韩信和彭越,被整的有些憋屈,但归根结底,他们是被吕雉推上了断头台,并非刘邦的原意。至于利几、陈豨之流,那只能说是自己在作死,如果刘邦不满足他们的这点愿望,很有些对不起他们。

    称帝后的刘邦,总的来说就收拾了这么几个人。

    那些长久跟随自己的嫡系们,比如萧何、张良、陈平、夏侯婴等等,虽然部分人被整治过,但基本上都混了个自然死亡。唯一就是那个樊哙,他虽然差点被刘邦砍掉脑袋,但毕竟没死。不过值得补充的是樊哙能够保住性命,并没有征得刘邦的同意,这在以后,我们将加以介绍。

    所以我说,刘邦并非我们观念里那种热衷于屠杀功臣的开国皇帝。

    我之所以说这么多,只是因为我觉得,需要为这个伟人“正名”。

    也许有人会疑惑。

    纵观中国古代史,只有朱元璋和刘邦两位开国皇帝的出身比较相似,为何做出的事情却截然相反?

    事实上,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这一切都是性格使然。

    朱元璋实际上算是真正的农民,是个苦人,是个被压榨、被欺负、被逼上绝路的苦人,他的造反之路是被逼出来的。在那种生活状态下,让他形成了一个价值观——官员都是贪污犯,都不可信任,都爱欺负穷人,都该被砍。因此,陪在他身边的将领,基本上都是农民、无业游民、土匪恶霸。

    他一路走来,无论是地主家的放牛娃,或是皇觉寺的小和尚,还是一统天下的帝王,无论身份如何变化,他的这个价值观从来没被丢掉。

    称帝后,他认为官员们都该“清如水廉如镜”,最好只干活不吃饭,都像他那样都有“劳模”精神。然而,官员们并非如此,这让朱元璋很失望。

    因此,任何人胆敢触犯他心中的底线,他们都会得到一个相同的结果——死。至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手段有很多种,大棍子打,小刀子割,无论哪种手段都很有用。

    说实话,朱元璋一生,无论穿的哪一身工作服,归根结底都是个农民。他用农民的方式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有的时候很残暴,有的时候很解气,还有的时候会很搞笑,但事实都证明了一点——有效。

    而刘邦则不同。

    虽然刘邦也出身在生产第一线,但他并不能算是个农民。在第一章中我们就已经介绍过了的,他是个混混,是个黑社会老大。他喜欢用黑社会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一切问题。

    一提到“黑社会”,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是社会不安定因素,事实也确实如此。但“黑社会”里边也有佼佼者。刘邦就是最牛的、也是混的最好的黑社会老大。

    刘邦的这种出身,让他养成了几重性格——狐疑、大度和隐忍。

    他虽然出身很低,但并不能算到被压榨最狠的那群人里边,因为他毕竟还小有身份——亭长。

    他走上革命事业,并不全是被逼迫,更多的还有自愿的成份在里边。因为在他真正造反之前,还有过一段土匪生涯的过渡期。

    总的来说,他在内心深处,并不敌视官员,甚至还很羡慕官员,大有“心往之而身不至”的感觉。因此,在他走上革命道路后,就吸纳了很多官僚人员,比如萧何、曹参……

    称帝后的刘邦,也同样保留着这份本色。只要你实实在在承认是我的小弟,我就不会动你。

    当然,作为小弟们,要证明自己的真心,还是需要动些脑子的。因为别忘了,刘邦还有一个特色——狐疑。和他这种人打交到,最好用自己的本色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不要弄虚作假,也不要自以为是,一旦参进去丁点水份,都会被列为怀疑对象。

    刘邦的这种复杂的性格,让一些人感受过阴雨,但让绝大部分人享受到了阳光。他把自己的性格,揉进自己的帝国,形成了“企业文化”——雍容大度,也经常用机变巧。

    这就是西汉王朝,这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朝代。甚至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的称号。这个朝代的开创人就是刘邦。

    这个朝代的性格,影响着历史的走向,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性格。在这一点上,随后的帝王们是难以企及的。那些古代帝王们,只有那个叫李世民的人似乎还可以和他比肩,其他的人不足论也。当然如果把近现代人物算进去的话,我们敬爱的毛爷爷将是另外一个高度。

    由此可见,无论你采用的是哪一种办事的方式,只要你的手段够硬、够强,达到如火纯青的地步后,都是无敌的。刘邦和朱元璋就是明证。

    实际上,这一章和黥布的造反事件并没有多大的联系,似乎都是些废话,但我还是把写出来了。我觉得刘邦这个人,我一直没能写透,没能写清楚,当然,这也受我个人能力的影响。因此,还是很是突兀地在这里穿插了这么一些东西,想尽量讲清楚这个人。

    因为不讲清楚这个人,就很难让大家明白他所说过的那些话,所做出的那些事,也对刘邦本人不公平。

    好了,不再废话了,回到我们的主题上吧。
第八章红霞万里—(三十二)黥布造反(二)
    贲赫心急火燎地跑到了长安,上书皇帝,历数黥布反事,并把黥布同志前段时间的军事部署,生动形象地为刘邦展现了一遍。

    虽然贲赫讲述很精彩、很传神,但并没得到刘邦的赞扬。就随后他的经历来看,并没有比前边讲到的那个“太仆”好过多少,应该说是过的更差。因为他得到太仆一样的奖励——做客廷尉署。

    在廷尉署,贲赫同志倾情出演了一部《监狱风云》。在这部电影里,狱警王恬开干活比较卖力,也比较热情,把这部电影里的主角折腾的体无完肤。在这段日子里,贲赫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整日里以泪洗面,痛苦不堪。

    可令贲赫没有想到的是,他这次能够成功地当上主演,并且享受到王恬开异常热情的招待,就得益于他的那份奏章。

    应该说他太有才,把那份奏章写的太生动,既把黥布造反的事迹写的很传神,也把其所做的造反准备展现的很逼真。然而,他的这次才华展现,却让刘邦对他产生了怀疑。这,都是他自找的。

    刘邦就是这种性格,他的疑心很重。他本着怀疑一切的处事原则,对原告、被告全不放过。

    在前边我们提到过,和刘邦说话,尤其是探讨将领们的忠诚度这个话题时,你要很小心。一般情况下,最好少使用一些肯定句,别把话说的太死,说的太肯定。最好采用些疑问的语气,以怀疑和探讨的方式进行自己要讲内容,那会颇见成效。如果原告一不小心为被告定了性,那对不起,吃亏的可能是你自己。因为这么一来,你的嫌疑会更大。

    在刘邦面前,告状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对于刘邦的这个习惯,周昌同志把握的就比较好。他能那么牛气,就在于这个能力。正因如此,周昌是无敌的,在这方面,连萧何同志也自愧弗如。

    贲赫没和刘邦打过多少交道,况且他的智商也领悟不到这一点。这一次,他认认真真地进行了一次组词造句,没怎么考虑刘邦的感受,因此他吃了个大亏。上次那个“太仆”虽然在廷尉署住了几天,但挨的打是有限的,而贲赫这次挨打可是实实在在的,不弄虚作假的。

    当然,他之所以能够享受这份待遇,也和萧何的几句话是分不开的。实际上在贲赫去廷尉署做客之前,刘邦和萧何曾有过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拟定了贲赫的待遇问题。

    刘邦和萧何的对话是这样进行的。

    刘邦看完贲赫的奏章后,颇为怀疑。从奏章上的内容来看,黥布已经是实实在在地反了,大有已经领着兵、敲着鼓、四处游行的味道。然而现在的淮南还是平静的,并且除了这个贲赫之外,还没有其他人送来关于黥布的消息,这有些不太正常。因此,刘邦就把奏章上关于黥布整军部署、扯旗造反的内容,念给了身边的萧何。

    事实上,贲赫的这篇文章也让萧何产生了怀疑。看来把话说的太满,真不是一件好事。

    萧何发言了,“黥布不应有此举动,恐是仇家诟陷。请先拘贲赫,暗中查验黥布举动。”

    这句话,为贲赫的待遇问题定了性,也就是一边让廷尉署的人热情洋溢地招待贲赫,一边派人去淮南验证黥布的举动,双管齐下。

    在这种办事方针的指导下,黥布和贲赫都过的不怎么自在。

    但毕竟黥布目前待在家,贲赫现在住牢房,如果黥布能耐着性子多安生几天的话,相信贲赫同志会先一步光荣就义的。然而,黥布没给他这个机会。

    黥布现在是个十足的惊弓之鸟,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着他全身的每一根神经。他严密地注视这长安的刘邦,也注视着身边的一切。

    黥布惊恐是有道理的。

    这么长时间以来,他跟本就没消停过,那些准备工作中的任何一条传到刘邦的耳朵里,都不是闹着玩的。更何况,现在这个贲赫已经跑到了长安,那么自己所作的一切,将不再是秘密,刘邦肯定已原原本本了解个透彻。

    就在黥布严密地关注着周围之时,他突然发现,淮南地界的暗探又多了起来,这让他联想到了那个比较老实的彭越。

    前车之鉴就摆在那,并且时间并不久,只是上年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当时刘邦明面抓“太仆”,却暗地逮彭越。就现在的态势来看,刘邦很明显又要来这一手。

    黥布不愿任人宰割,因此,他准备先下手为强。

    当然,黥布这次是意会错了的。刘邦并没准备抓他,因为在刘邦的心里深处并不怎么相信贲赫的话。

    实际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当时的彭越和现在的黥布没法比,原因很简单:彭越没去帮忙打陈豨。那件事情,让刘邦恼恨异常。别说“太仆”告状,纵然没人告密,刘邦也不会让彭越消停的。因为他已经不再相信他了。

    而黥布则不同,这么多年来,这位同志还是比较听话的。刘邦动动嘴,黥布就屁颠屁颠忙不停。况且这位仁兄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如果此时再造反,连刘邦都替他想不出来个像样的口号。现在突然有人蹦出来揭发黥布造反,刘邦还是有些不太适应。

    然而,此时的黥布不愿意动心思揣摩,再说这本身就不是他所擅长的事。他只明白一点,那就是——绝不步彭越的老路。因此,他有举措了。

    当然,在开始他的举措之前,黥布还是找到了个借口。他的借口就是他对将领们说过的一句话:“反,无畏!帝老矣,厌倦戎马,定不亲至。然诸将,我只患韩信、彭越,而皆死,其余不足畏也!”黥布的话虽然说得比较绕口,但意思很明了:造反有理!造反必成!什么造反大纲是不需要制订的,只管造反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