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汉往事- 第7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待柴武一口气跑到荥阳时,刘兴居还在城外晒太阳。只能说刘兴居没把握住机会,成功的可能已经很渺茫。

    然而刘兴居绝不肯就此罢休。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造反嘛,不成功则成仁,似乎没更多的选择余地。一旦从事了这份工作,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是生是死也就由不得自己了。

    在柴武赶来的路上,刘兴居忙分兵拦截了一阵,但效果不佳。无奈之下,刘兴居只好向齐地退缩。

    此时的刘兴居已不再畅想如何当皇帝,现在的他只图保命。他甚至给两个侄子刘则(刘襄儿子)、刘喜(刘章儿子)写信,请他们过来帮忙。然而刘则和刘喜却龟缩起来不露头,没敢趟这滩浑水。

    这让刘兴居很无奈。

    事实是,让刘兴居无奈的还在后边。

    就在缯贺赶着刘兴居往齐地跑时,刘恒也返回京城,并下了一道诏令,极为饶舌地说了一段话,意思很简单:主犯必究,从犯不问,并且为刘兴居标上了价码。

    如此一来,很多人不干了。

    这些人大都是被刘兴居忽悠过来的。当初刘兴居睁眼说瞎话:缯贺谋反,封诏击之。这些人被唬的团团转,愣头愣脑陪着刘兴居在荥阳城外闹了几天。

    可闹着闹着发现有些不对劲。朝廷派人过来,没帮他们打缯贺,反而把他们给赶了回来。直到此时,这些人才弄明白到底是谁在造反。

    虽然他们闹明白了,但刘兴居一个新的谎言诞生了:朝廷严苛,此举若败,吾等皆无葬身之地。

    这让很多人心里哇凉哇凉。兄弟你也太不地道,大家的日子本来过的挺好,还准备顺便为朝廷立个功什么的,却被忽悠上了你的贼船。这下可好,连个退路都没有了。

    既然如此,那就陪你接着闹吧。没办法啊,不闹是死,闹了也许还有机会。虽然机会渺茫,但最起码能多活几天。

    不得不承认,刘兴居真是个人才。他连个口号都懒得想,仅凭两个很简单,也很无耻的谎言就支撑了几个月,不得不服。

    然而,谎言毕竟是谎言,是经不起推敲,也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刘恒很快地发现了其中的蹊跷,随即下了那道诏令,把刘兴居的谎言剥的体无完肤。

    谎言一旦被戳穿,那等待自己的只有玩完。

    刘兴居深有体会。

    现在很多人不再那么卖劲了,看他的眼神还有些发光,很不对头。甚至有些人,上午还在表忠心,下午就宣布倒戈。这让刘兴居很抓狂。

    万般无奈之下,刘兴居只好向封地退缩。

    事实上,刘兴居并没跑出多远。因为缯贺、柴武等人没给他这个机会,很快把他围了起来。

    刘兴居收拾行囊准备跑路,他选择的流亡路线大家实际很熟悉——匈奴,韩王信、陈豨、卢绾都这样干过。

    但刘兴居很不幸,他现在很值钱,别说缯贺、柴武在打他的主意,连身边的侍卫都蠢蠢欲动。

    刘兴居的行李还没收拾好,身边一些人就冲了过来,很不礼貌地把他按在了地上。然后,把他捆成了个粽子,送给了缯贺。

    缯贺看了他两眼,问都不问直接将他送进了京。

    在廷尉大狱,刘兴居莫名其妙地说了这么一句话:请言之皇帝,吾功多。

    然而,他并没得到刘恒的优待,只送给他三个字:斩立决!

    刘恒一辈子很少敲锣打鼓的操刀杀人,刘兴居很荣幸地成了个例外。

    不过对其他人,刘恒还是兑现了承诺,并没追究他们的责任。

    刘兴居闹腾近三个月的造反事业,也就到此为止了。

    刘兴居临死前的那句话也不算胡扯,他们弟兄三人在诛灭吕氏过程中,可谓功勋卓著。没有这兄弟三人,陈平、周勃等人就不会那么顺风顺水,当然刘恒也就没有登基的机会。然而,这三个人的结局,却一个比一个悲催。只能说,他们定错了位,太张扬,也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

    实践证明,嚣张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刘襄兄弟三人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刘兴居被灭后,匈奴单于冒顿开始重新审视刘恒这个人。都言刘恒厚道,没想到如此爱较真,还如此胆正。这个人绝不是传言中的那么容易对付。

    第二年,冒顿先期派人言和,先是鼓吹一下自己的实力,通报了对右贤王的惩罚,算是表达了言和诚意。

    不过他对右贤王的惩罚值得一提。右贤王被赶回匈奴后,冒顿很“生气”,没等歇两天就令他带兵攻打月氏。这对右贤王简直就是奖励嘛。冒顿睁眼说瞎话的水平可见一斑。

    这位右贤王也不是盖的,虽然在灌婴手下吃了亏,可在月氏人身上沾了不少便宜,差点把月氏人赶到欧洲大陆。

    刘兴居的造反也让刘恒清醒了过来,他现在终于弄明白了,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匈奴,而是跪在下边看似老实巴交的诸侯们。如果不理顺内部关系,和匈奴人开战,无疑是自找死路。

    借冒顿先行言和的台阶,刘恒再提和亲,汉匈之间又一次进入“蜜月期”。
第十五章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
    刘恒亢奋了一把,别出心裁地搞了一次“亲征”,这是一件很吸引人眼球的事情。

    刘兴居的眼球就被他吸引了过来。

    事实上,这次匈奴人南下前,曾知会过刘兴居,还做了一些谋划,准备搞一个里应外合的事情出来。一个从北向南,一个由东向西,推翻刘恒,让刘兴居取而代之。当然,匈奴人不搞免费服务,成功后,刘兴居是需要支付一些“费用”的。

    但这对刘兴居来说,依然是一件好事。他现在的日子过得比较窝憋,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可能,还不如奋力一搏来的痛快。

    然而匈奴人并没有做出他们的承诺。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匈奴人。

    匈奴万余人的先遣部队突袭上郡后,满指望刘兴居能及时起兵,贯彻里应外合计划。然而,刘兴居却拉着屁股没动静,这让冒顿很上火。

    冒顿这个人虽然很彪悍,但脑子有点问题,容易上当受骗,并且记性还不是太好。记得很久以前,韩王信、陈豨,甚至卢绾都先后忽悠过他,可冒顿就是不长心,每逢有人提议“里应外合”,他都天真的相信。要说你年龄一大把了,单于都当了三十二年,没道理会这么幼稚,然而冒顿却能接二连三的上当。这份童心,让人不得不服。

    冒顿的智商虽然有问题,却比较有眼色。攻克上郡后,一看刘兴居没动静,连忙叫停了先遣部队。随后闻得刘恒有了大举动,慌忙叫右贤王回家。说白了,冒顿这次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秋风,并不准备和刘恒一较短长。

    然而,脑残的右贤王打乱了他的计划,因为灌婴赶来后,右贤王一阵蹩脚的表演,让冒顿丢尽了脸。但最让冒顿上火的还不是右贤王,而是刘兴居。他现在第一个念头是:又上当了。

    而此时的刘兴居却是令外一种状态。

    造反,不是小朋友过家家,做错了还可以重头来。这是一条不归路,一旦迈出了,那就难再回头。更重要的,造反工作,不是登台吼一声就会八方响应的,陈胜、吴广那种良好的造反环境早已不再。这一点,刘兴居是清楚的。

    所以,此时的刘兴居虽然暗自做了一些准备,但真要动手,却犹豫徘徊起来。更何况刘兴居至今还没为造反工作找到个响亮的口号。实力不足,能力不够,连个油头都没有,这个时候造反,完全是没事找抽。

    再后来,就是刘恒突发奇想搞亲征。就在刘恒溜达到代地惬意的搞自助游时,刘兴居也迎来了个不速之客。

    这个客人并无出奇之处,也没干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主要是他的身份比较扎眼——匈奴人。这个人是冒顿派来敦促刘兴居兑现承诺的。

    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此时的刘兴居就深有感触。就如这位匈奴人所说的——“无退路矣!”

    刘兴居的确没了退路。虽然这位匈奴人是暗自前来,可仍没躲过一些人的眼睛。这个消息被快马加鞭地向远在代地的刘恒送去。

    刘兴居也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既然没了退路,何不趁刘恒离京,诸侯北上之际,突然举兵。就算拼个鱼死网破,也比等着挨刀板抢。

    下定决心后,他准备动手了。

    要说刘兴居还是有一些眼光的,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在地图上圈定了一个地方,确定为造反事业的第一步主攻方向。这个地方就是荥阳。

    在前边我介绍过荥阳的战略地位,这是扼守关东咽喉,可攻可守之地。刘兴居选择这个城池,不得不说,他是动了一番心思的。

    刘兴居住在山东,荥阳处于河南,可以在地图上看看,两地之间有着不短的距离。攻打荥阳不是百八十人就能干成的事,最起码需要几万人。拉着几万人从山东跑到河南,没理由能瞒过所有人。

    造反是暗地里的干活。刘兴居大张旗鼓地去袭击荥阳,好像有些无厘头。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看似刘兴居此举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实上他的确付诸了行动,并且还真带着几万人跑到了荥阳。不得不承认,刘兴居的确很有两把刷。

    然而,刘兴居之所以能抵达荥阳,并非他打仗的能力有多么的强悍,关键在于他找到了个合适的借口。

    借口还得在刘恒身上找。

    刘恒在动身去代地前,曾下过一道诏令:诸侯率军聚于高奴。这是刘恒为汉匈新一**战的准备工作。

    这道诏令下发后,各路诸侯纷纷行动了起来,在全国范围调兵的调兵,遣将的遣将,一时间诸侯大军纷纷搞起了自助游。目的地——高奴。

    在这个背景下,刘兴居组织大军四处游荡,也就合情合理了。然而他的目的地却不是高奴,而是荥阳。

    当然,刘兴居私自改变了目的地,并没向大军做一个通报,只有几个核心人物知道而已。也就是说,刘兴居的很多属下是被蒙在鼓里的。

    不管怎么说,刘兴居还真的跑到了荥阳。

    然而,刘兴居跑到荥阳后,并没一丝快感,反而陷入了新一轮的痛苦之中。

    因为在这里他碰到了一个人——缯贺。这个人我介绍的不多,只在彭城大战那一节中提到过他。虽然这个人亮相的次数比较少,但却是个牛人。

    也许有人还记得,刘邦在彭城大败后,出城逃窜,但当时彭城却还在汉军的手中,只是岌岌可危而已。当时留守彭城的人就是缯贺。

    那一次,缯贺为刘邦的逃跑争取了时间。但最终他也没守住彭城,并被项羽赶了出来。但出城后,缯贺并非撒腿就跑,反而在流窜到项羽的后方打起了游击,拖住了楚军的脚步,为韩信组织京索之战争取了时间。这一仗,缯贺功勋卓著。刘邦称帝后,缯贺被封为祁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