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臣(GL)》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臣(GL)- 第9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沈扬对于胡杨林毕竟是知遇之恩,胡杨林担心覃游知对沈扬不利:“是不是要让大知晓这事?”

    “不可,”魏池顿了顿:“覃游知如今不和挑明,就是因为他觉得是个只干实事的老实,且他相信和们大多少有些不快,不至于要和他对立。但若摆明了立场,他是不会放过的。如今的京城里,他有为他撑腰,可有?”

    “……”

    “千万不要作此想法,毕竟最终和覃游知对抗的只可能是们大,而不是,如今们大远塞外,即便知道了也不能有所作为,而若因此得祸,后续便对他更加不利。唯有隐忍敷衍,先日常事务上多费些心,不要理会这些才好。”

    “呵……”胡杨林笑道:“听的,如今也就只有们俩京内彼此照应,比聪明,都听的。”

    酒肆并未因为打仗而失去喧嚣的氛围,京城的们仍旧过着富足安逸的日子,而寒气却悄然的潜入暖秋,带来了预料之外的寒气。

    魏池对大理寺的事情逐渐熟练了起来,也就不那样的累的,闲来除了会会胡杨林,帮他操心操心覃游知,其余时间都呆家里充贤惠。魏大家小门小户的,又没有多少田产,自然不会再分账本给她看,魏池找不到活干,就只有伺候看账本的戚媛。

    中秋的时候,戚媛算了一回租,现已经秋末,理应没有事情好做了,魏池想邀她来吃新鲜的果子,却看到她还屋里发呆。

    “怎么了?看什么呐。”魏池拿了件披风给她披上:“别觉得秋天热,最近晚上可冷了。”

    戚媛接过披风的时候,不经意的叹了一口气。

    魏池好奇的拿过她手上的纸,却不是账单:“原来是姐姐、姐夫的信呐,也别只是想他们了,等今年过年,陪回江南探望他们去!”

    “看这副急着认亲的样子!”戚媛系好披风:“想他们是自然的,不过今年咱们可能暂时别回去,江南的日子最近可是不好过呢。”

    富庶如江南会不好过?魏池觉得这简直不可能。

    “姐姐来信说,今年江南商户们可都是不好过呢。姐姐家开的是绸缎行,今年工钱贵得很,所做的都是平买平卖,不赚钱还算经营得好的,亏的是大多数。”

    “可京城的绸缎还是老价钱啊。”

    “这今年秋冬穿的,是去年采桑就织出来的,今年冬天的货要到明年才知道贵贱呢。”

    “今年的工钱为何会贵得很?北伐抽走的军丁都是田间劳作的农户,且还都是有军籍的,不管织绸工的事情啊。”

    “这就有所不知了,浙闽之地这些年虽然安稳,早些年却有海祸,那时候为了平息海匪筹集了不少,后来那些卸甲归田,又不要朝廷养着,平日里自然不觉得多。其实,浙闽的军籍反比其他地方的多。”

    “自开朝,西边的蛮子就一直集结闹事,北面又是北伐……所以,这次多调了江浙的民兵……怪不得。”

    “这些民兵虽然不管织绸养蚕,但他们走了,家里的田可是得有种的,许多织造坊的便都回去种田了,以为打仗这事情就简单了?一打仗,不知多少要破产呢。”

    “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是去的那一年,江南也是这样?”魏池隐约觉得诧异。

    “那时候?”戚媛仔细想了想:“说起来那时候还真没有,那时候海祸平了不算太久,每年产的丝绸足够卖了,丝绸行可不比现业大。而且那时候赚了多少才能投多少,也知道的,后来织造局江南带头放款放钞贷给当地商户,不过几年,大绸行多了好几倍,大的绸行有上千织绸,少的也有数百。所以上一次抽兵,不见丝绸涨价,这次却不止是要涨价了。”

    丝绸、瓷器、茶叶带来的收益是彩头,毕竟国家赋税还是要靠农业收入。大齐的地方官员每年都有定额的税收任务,他们可不敢任由良田空那里没有种,这样算来,各家绸行可能就算开高价,也有可能招不到。

    “这个好说,没有绸子穿总比饿死了好。大不了今年这经营就不做了,不做了总不至于亏,哪能就破产呢?”

    “们这些当官的想得到简单,这些都绸子都是今年年初就订了的单子,价钱和量都是定了的,织不出来就得赔钱,哪是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的?”

    魏池这才有点紧张了:“那姐姐怎样做?其不是要亏了?”

    “幸好姐夫是个精明,他不止做这一样经营,来年当只有绸子涨价?粮食也得涨的,今年可能得靠他多收些粮食倒卖,填补这边的亏空。呀,肯本就不是这块料,赶紧念的书,瞧的案子好了。”

    被嘲笑了的魏大老老实实的把石榴端过来,扮演伺候的角色,可惜笨手笨脚的弄了一手的汁水才掰出一小盘石榴子,而且卖相极差。看到戚媛对她的手艺表示不屑,魏大愤怒的将捏碎了的石榴子贴戚媛脸上。戚媛也不服输,两来往的又胡闹了一番。

    最终,戚媛体力不支,想要逃跑,魏大只好假装示弱,让戚媛获得最终的胜利。

    看到魏大狼狈的样子,戚媛满足的哈哈大笑:“哈哈哈,叫小看,今天就让好好尝尝的厉害。”

    魏大赶紧谄媚的表示认同,赞扬她“孔武有力”。

    闹够了,戚媛心满意足的靠魏池肩上:“本来挺烦心的,和一讲这些事,心里好多了。”

    魏池宠溺的她脸蛋上嘬了一口:“别这里瞌睡,到床上好好睡。”

    好容易把戚媛哄起来,收拾了躺床上。魏池本想如往常一般入睡,但却睡不着,近来杂乱的事情似乎都不是大事,却隐隐觉得彼此牵连,想却又想不明白缘由,就像这侵入秋日的寒霜,令心魂不宁……
正文 166第一百六十七章
    167【建康十一年】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京城的门户上都贴着数九图;这种图上有一朵八十一瓣的素色桃花;从数九开始;一天便涂一瓣;等过去九九八十一天;白桃花自然也就涂红了,涂红了桃花,恰好就是立春。

    魏池家的正宅倒没有贴这样民俗的东西,不过刘妈为了好记,还是嘱咐益清带了一张给她,贴厨房的大门上,今天魏池从厨房门口过的时候,这朵又大又规整的梅花图已经贴好了。魏池小时候也见过这样的画儿;一时好奇,仔仔细细的看了好一会儿。

    “魏大,您还耽搁这里呢!”戚媛前厅久等魏池,不见她出来,进来找才看到她竟呆厨房门口:“就不怕迟到!”

    魏池满不乎:“都快过年了,衙门的事情少了许多。大理寺虽然不是清闲的地方,但过年谁还官司上较劲啊,总算是到了个清闲的季节。今年皇上又不京城过年,大理寺的正主都提前告了假,回老家去了,就去点个卯,乐得自。”

    “只点卯也得卯时到,再赏会儿画,太阳都出来了。”戚媛把官服塞到魏池手上:“没见过数九图?好奇成这样!”

    “可别笑俗气”魏池想了想:“不是有诗云‘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算多久是杏株呢。”

    “可惜这不是窗间,是门上!”戚媛忍不住笑起来。

    “说起来,给画一幅怎样?”魏池狡猾的眨眨眼。

    “画哪里啊?赶紧去衙门!要不画脸上!”戚媛说着,拿手她脸上比划了比划。

    “窗间九九图,自然是要画床间啊。”魏池说完,拔腿就跑,等戚媛想明白,这已经跑出几丈开外了。

    “!”戚媛脸红了,正想要怎样收拾这个小丫头,厨房的们突然打开了,刘妈探出了头:“老爷,夫?”

    魏池赶紧换上严肃的‘老爷样子’:“啊……那先去衙门了,嗯,先去衙门了,益清!益清!!”

    “老爷,他外面等您呢,您厨房门口叫他,他听不到的。”刘妈露出同情的表情。

    “啊!”魏池尴尬片刻,这才狼狈的边往外跑,边胡乱的套着官服。

    戚媛也赶紧跟过去,等快到前厅的时候,终于是帮她将衣衫整理好了。

    “哎!”

    魏池正要走,戚媛捉住了她的领子,将她耳边一丝滑落的头发理了理,贴到她耳边。

    “早点回来!”

    魏池感到耳边暖暖的。

    “好!”

    益清早已等门口,魏池跑过去接过缰绳:“快回去吧!点了卯就回来!”

    益清往手里哈了一口气:“大您慢些!路上全是冰!”

    说是这样说,魏池依旧加鞭冲出了巷子。

    “大还是急性子啊。”一旁扫雪的陈虎感慨。

    一个院子里过了好几年了,益清还是喜欢欺负的脾气:“说,个慢性子,大都成婚了,怎就不见动静啊?”

    陈虎埋头扫雪。

    “瞧瞧,瞧瞧,说还不爱听了!这是好心帮留意着呢,看看周围还有哪个这岁数还不成家的?”

    陈虎老实的想了想:“胡大不也没成家么?”

    “能和他比?胡大要样貌有样貌,要本事有本事,还是锦衣卫的,何时想要成亲都行,当然不着急。瞧瞧这样子,不着急行啊?”

    “……着急啊。”

    “喂!”益清凑过来:“着急就好,这儿有个姑娘要不要听听来历?”

    “啊?”陈虎半信半疑。

    “个笨!忘了咱们家还有个胖丫头啦?”

    话还没落地,益清背后就挨了一拳,胖丫头怒气冲冲的挥舞着老拳:“益清个混蛋!”

    益清先被吓了一跳,瞧见正是事儿主,便哈哈大笑起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做个媒怎了?不谢反倒打,是何道理?”

    梅月羞得满脸通红:“这里编排!告诉珠儿姐姐去!”

    珠儿可没空管这些闲事,她还要准备帮着刘妈制备年货呢。

    随着魏府上数变多,刘妈准备大干一场。往年的火腿都是买的,今年擅长厨艺的刘妈准备亲自做几条,既然要露本事,那就得买上好的肉。她专程起了个大早,收拾好了东西就往集市几个熟悉的铺子过去。

    肉铺的老板认识她,老远就招呼了起来:“哟,您老家来啦!里面瞧,您说要的腿子可都记得,别还没选过呢,您先选。”

    刘妈走进铺子,瞧了瞧,心里十分满意,面上却说:“今年的膘还没去年的厚,瞧瞧!”

    老板知道刘妈是逗她:“您老家真会说笑,谁不知道今年是丰年,哪家的猪都比去年膘厚,更何况家的。”

    两还讨价还价,珠儿却被熏得退了出来,瞧着脏兮兮的肉铺子,心中很不畅快。

    铺子里面,刘妈还激愤的和老板讨价还价。因为起得早,珠儿忍不住拿手绢捂着脸打了个哈欠,隐隐约约听到老板说些丰年、塞外、打仗、听说不好打的话。

    和一早就起来备年货的女们不一样,衙门真是清闲到了极点。魏池到大理寺的时候刚好到点,左右一数就三个,那些没有告假回老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