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194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毛泽东的1949-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过了将近两个月,毛泽东于7月4日再次致电斯大林,希望能在7月15日前后动身北上苏联。斯大林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认为此时毛泽东仍不宜来苏联,于是借由婉言拒绝。其回复电文内容如下:
  “杰列宾转:请转告毛泽东下列内容:鉴于征粮工作已经开始,从8月份起领导同志要分赴各地,至11月方回。所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请毛泽东同志把莫斯科的时间安排到11月底,俾能同所有同志见面。”'俄'AM列多夫斯基:《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
  从电文的内容不难看出,斯大林是以中央领导人征粮为借口,有意拖延毛泽东访苏时间。对此毛泽东颇为不快,他说:难道苏联把征粮看得这么重要,乃至党中央的领导都要出去参加吗?不过,毛泽东还是在回电中说:同意斯大林7月14日电报中所陈述的意见。
  9月28日,毛泽东再次致电莫斯科,内称:“务必就一系列问题当面向苏联共产党(布)和大老板亲自汇报。(为得到)指示,我打算据上一封电报所示的时间到莫斯科。现在暂时先把上述内容做一笼统汇报,请您向苏联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和大老板转达。真心希望他们给予我们指示。”'俄'AM列多夫斯基:《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57页。
  按照新的约定,毛泽东应于11月下旬动身前往莫斯科。但是,10月底,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顺利解放。紧接着,淮海战役全面展开,平津战役又在部署中。这就决定毛泽东无法按时动身。所以,他致电斯大林,说他有小恙,且忙于前线战事,请求将访问的时间推迟到12月底。后来因为战事紧张,毛泽东无法离开。故此,毛泽东又发电报致莫斯科,称正忙于讨论1949年整个战略方针,再次要求把时间改至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之后。
  接到毛泽东电文后,苏共中央政治局于1949年1月4日讨论了毛泽东赴苏联的问题。当天,斯大林致电毛泽东,希望他暂时推迟对莫斯科的访问,并表示如果他愿意,苏联方面可以立即派一位负责的政治局委员,到哈尔滨或其他地方举行会谈。考虑到全国革命胜利在即,确实不便离开,毛泽东复电同意这一意见,并希望苏共代表在1月底2月初到西柏坡。于是,就有了米高扬的西柏坡之行。
   。 想看书来

简朴的欢迎仪式
米高扬来西柏坡,是中苏两党间的大事。毛泽东和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还在米高扬达到石家庄的前几天,担任翻译工作的师哲和汪东兴就拿着任弼时同志的亲笔信,奉命到石家庄附近找到聂荣臻,说明中央要使用石家庄机场,请他派部队打扫、清理,并做好守护和警戒工作。
  米高扬后来在记述当时的情景时,写道:“凌晨,拂晓时分,我们就从旅顺起飞,旭日东升时飞抵石家庄附近的前日本军用机场。总司令朱德、政治局委员任弼时和翻译师哲前来迎接。我们乘坐一辆缴获来的车走了160—170公里才到了党中央和军事委员会的驻地西柏坡,这地方是在一个山沟里。”
  从这则材料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和党中央对米高扬来访的重视程度。
  1949年1月31日,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中)到达西柏坡。
  据时任毛泽东警卫阎长林回忆说:
  1月31日午后,几辆小轿车,扬起缕缕尘土,直接开到毛主席住院的大门前,从车上走下周副主席和4个苏联人。他们是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及其翻译和警卫员。
  毛主席握着米高扬的手,热情地说:“欢迎!欢迎!”
  毛主席的办公室里都是沙发和桌椅,没有地方放脸盆,我们把几盆水放在院里的地上。米高扬等人在院里洗了洗脸,然后才走进了毛主席的办公室。
  客人一落座,毛主席说:“从石家庄到西柏坡的路虽说不算远,可是很难走。早就想修这条路,因为处于战争情况下,没有人力、物力,只能先打桩,再建设了。”
  ……
  毛泽东、师哲、米高扬在西柏坡。
  没多久,刘少奇同志、朱总司令和任弼时同志也都来了。周恩来向米高扬等一一作了介绍,接着就亲切地交谈起来,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师哲担任翻译,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任生活翻译。米高扬说:“斯大林同志讲,毛泽东同志和其他的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在艰难的岁月里,在残酷的战争中,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在短短的两三年内,打了这么多的大胜仗,解放了大半个中国,真是为你们的胜利高兴,向你们祝贺,向你们致敬!”
  毛泽东说:“谢谢斯大林同志,谢谢斯大林同志派你们来和我们一起研究我们的意见。我们只是想说明我们的想法,如今当面谈是很好的,非常欢迎你们来,非常感谢。”
  一阵寒暄之后,米高扬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他说:中国革命形势发展迅猛异常,在这关键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不能离开指挥岗位;再者,中国境内交通不便,还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也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到苏联往返的时间太长,怕影响毛泽东同志的身体健康。因而,斯大林不主张毛泽东到苏联去。斯大林十分关心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派我代表他到中国来听取你们的意见。你们所讲的话我回国后向斯
  大林汇报。任何事都由斯大林决定。米高扬的这番话,在一定意义上是解释斯大林为何三番五次推迟毛泽东访苏之原因。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斯大林婉拒毛泽东赴苏最重要的原因是,后者还没有成为一名正式的能够代表中国的首领。因而,斯大林担心如果在中国新的政府没有成立以前与毛泽东见面,很有可能使国民党当局和美国借此对苏进行攻击。
  周恩来和米高扬合影
  当时在场的警卫阎长林后来回忆这一情景时,描述了毛泽东对米高扬这番解释的反应,他说:“毛泽东听了米高扬这番解释,把烟蒂揿灭,说:‘很好!我们很想同苏联同志谈谈,以便使你们能了解我们的情况,我们也听到你们宝贵的意见,这样一定会有好处。’”
  简短的会见结束后,双方进入正式会谈。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秘密会谈(1)
米高扬在西柏坡逗留了一周,住在西柏坡后沟。在这几天里,中共中央的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同斯大林派来的代表,共举行了三次正式会谈。其间,毛泽东及其他领导同志,还分别到米高扬住所探望过。
  据师哲回忆说:第二天(米高扬来西柏坡的次日),双方举行正式会谈,主要是毛主席一人讲话。恩来、弼时偶尔插几句话,做些解释。主席一连谈了三整天,即2月1日、2日、3日。
  会谈中,毛泽东着重谈了七个大问题:
  关于解放战争形势问题。毛泽东说:到目前为止,中国革命发展较为迅速、军事进展也较快,可能用不了太多的时间,就是说,比过去我们预计的时间会要短些,就能过长江,并向南推进。估计渡过长江后,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攻克南京,占领上海等大城市和主要市镇。在江南拿下几个重要城镇后,就不会再遇到敌人特别的实力了。
  但是,比较麻烦的是台湾和西藏。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其实西藏问题也并不难解决,只是不能太快,不能过于鲁莽,因为:(1)交通困难,大军不便行动,给养供应麻烦也较多;(2)###,尤其是受宗教控制的地区,解决它更需要时间,须要稳步前进,不应操之过急。最难的是台湾问题,因为“那里还有一个美国问题。台湾实际上就在美帝国主义的保护下。”因而,台湾问题远比西藏问题复杂,解决它更需要时间。
  任弼时与米高扬在一起
  关于革命胜利后建立新政权问题。毛泽东指出,新政权的性质简括地讲就是: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人民民主专政,而究其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不过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称为人民民主专政更为合适、更为合情合理。
  在明确新政权性质的同时,毛泽东还具体谈到新政权的组织形式。他说:“我们认为,它必须是个联合政府。名义上不这样叫,而实际上必须是联合政府。但联合政府不等于搞西方的多党制,国家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手里。这是确定不移的,丝毫不能动摇的。”
  关于解放后恢复生产和经济建设问题。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毛泽东强调:今后对我们最严峻、最重大的考验是群众工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毛泽东意识到“这不只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或发起某种运动的问题”,而是“组织、安排群众的生活、就业、教育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中国5亿多人口,对他们的发动、组织、安排谈何容易。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是解决人民的衣食住问题和安排生产建设问题。”
  正如毛泽东所说,国家建设这个课题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生疏的。解决这个课题,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因为“人民群众拥有最强大的,最可靠的力量。我们的工、青、妇组织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生产建设中也将会发生更充分、更伟大的作用。”但是,困难在于“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群众还没有完全组织起来。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尤其是青年组织问题,毛泽东强调指出:“而青年,这个几乎占全国近半数人口的群众,除了青年团那样的组织形式外,恐怕还得建立发展其他类型的组织,如学生联合会或其他青年组织形式等。”
  当毛泽东谈到青年组织问题时,坐在一旁的米高扬插了话,表达了与毛泽东不同的看法。他大概的意思是,成立几个不同的青年组织是否会分散、甚至分裂青年层的力量,是否会引起青年工作中的矛盾和摩擦?为了便于对青年们的组织、安排和领导,是否只要一个共青团组织就行了?
  听了米高扬的插话,毛泽东露出不悦之情,并当即反驳说:中国青年人口总数有1亿多,怎么可以用一个组织把他们圈起来?圈起来怎么做工作?对青年工作的形式和方法应该是恰当的、灵活的,自然,也要保证它们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见毛泽东不大高兴,米高扬急忙补充声明说:我只是带耳朵来的,没有权利发表意见。自此之后,米高扬再也没有插话,也没有提出过什么新的问题,而只是静静地听着。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秘密会谈(2)
关于军队问题。毛泽东指出:目前解放军中的若干部分,主要是起义部队,须要大力改编改造。这是需要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经过逐步整理、调整、改造、改变等一系列工作程序来完成的。这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此外,解放军本身也需要逐步改编、改造和现代化。将来中国无需要维持过于庞大的军力,而应实行寓兵于民的方针。
  关于中国对外政策和国际形势问题。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毛泽东形象地把国家比作一个家庭,提出了著名的“打扫屋子,再请客”的对外方针政策。他说: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从内到外,从各个角落以至门窗缝里,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好好加以整顿。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