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舰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家舰队- 第3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自己这高明的想法感到十分的自豪。

  “大王高明,臣不得不服啊。”朱鉴逢迎道。

  铁木尔等人也不再争执,觉得这样也好,这样的局势,还真是宜静不宜动。大事已经商议完毕,朱权便令左右准备美酒菜肴,招待四位将军,一时间,歌妓翩翩起舞,朱权也搬来古琴,亲自抚琴奏乐,好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

  夜色很深了,第一场冬雪已经融化的差不多了,只有山坡背阳之处,还有片片白雪。反,着天上暗淡的星光。

  一只轻骑队伍,悄无声息的越过大宁城边上的开阔地带,进入周边的山林中,然后消失不见。紧接着又一批部队跟了过来,斜###另一侧的山坡,转而销声匿迹。

  最后,一大队人马,来到大宁城五里以外的一片树林后,安营扎寨,忙忙碌碌的人群中,郑寅正在和一个大宁城中来的人说话,他们边走边说,边说边走,慢慢的上了那座小土山。土山有三十几米高矮,可以望出很远。

  郑寅对大宁熟的不能再熟了,他指点着城北的那片灯光,问道:“四哥,要你们转投燕王麾下,你们愿意吗?”

  “这?我得回去问问大哥,前日宁王唤我们做了商议,大家一致同意谁也不支持,保持中立。若我先违反了恐怕是不好。”伍尔特很沉稳。

  “既然如此,我来给你们分析一下,你们能够保持中立吗?辽王朱植在你们的北方,燕王在南方,辽王是支持朝廷的,那么就是燕王的敌人。辽王乘机偷袭燕王后方的时候,务必得从你们的地方过,燕王想要拿下辽王时呢,也必然要从你们这里过。无论你让谁过去了,你们都等于支持了这一方,另一方就会把你们作为敌人。战争的结果是必然有一方战胜,你们就要冒着百分之五十的风险,假如燕王战胜,你们错误的支持了朝廷,你们的结果会是怎么样呢?说到这儿,五弟我给你们一个忠告,就算退一万步,假使你们能够保持中立,那么到时候不管谁战胜了,你们都不会讨得好处。只能被新任皇帝怀疑戒备,甚至除掉你们,因为当时你没有旗帜鲜明的支持他,他为什么要你当王爷当将军?你说是不是?最后我要告诉你的是,燕王必然会取得胜利,否则五弟我也不会选择支持燕王。”

  伍尔特点点头,觉得很有道理,从郑寅一年多来悄悄地转移那么多马匹,就可以看出来,燕王是蓄谋已久了,而五弟的能力,大家都心知肚明,实在是超人一等,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呢?

  “那好,今日你找我来的仓促,我回去和大哥他们商量一下。”

  “好吧,希望你们能选择正确的道路,这是男子汉建功立业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告辞。”伍尔特骑上马,往大宁城飞驰而去,路上他看到了燕王队伍的气势,果然纪律严明,秩序井然,不由得暗暗佩服。

  回到城中,他敲醒了铁木尔都督和博尔术都督,大家聚在了铁木尔的大营中,博尔术揉着眼道:“半宿半夜的干什么?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二哥,你还睡觉呢,都已经兵临城下了,你还睡觉?”

  “什么,兵临城下?谁的兵?”

  “燕王已经率五万大军在城北安营扎寨了,五弟昨夜悄悄入城,叫了我去……”

  “五弟?”俩人一起疑问道。

  “是五弟,原来他是燕王手下的参议,我们一直被他蒙蔽了呢。”

  “原来如此,我说他怎么那么大手笔,上万两银子的货物说送给我们就送给我们。”博尔术这才明白过味儿来。

  “他究竟怎么说?”铁木尔最关心的是实质问题。

  “他要我们投靠燕王殿下。”伍尔特便把一路所见和郑寅所说的那些话,一一道明,说得俩人不住点头。

  最后博尔术道:“说得好,老子本来就闷得头上长角,好容易打仗了,那个黄口小儿又说他娘的中立,也不撒泡尿照照,那块料也能中立?依我看,咱就听了五弟的话,明儿就跟着燕王走。”

  “看你,看你那急脾气,点火就着。这件事儿依我看,宁王说的也有道理。再说人家是叔侄相争,不知道哪天人家和好如初了,我们岂不是成了替罪羊?到时候要死的是谁?所以这件事我们还要等一等,看看局势如何发展。你们看,我们如此这样怎么样?”三个人凑在一起秘密私语了一盏茶的功夫,才算结束。

  毕竟他们作何打算如何,请看下回。

第六幕 煮豆之萁
第六幕 煮豆之萁

  一大清早,天还是那么冷,碧蓝如洗的天空中,没有一片云。

  地面上的积雪,斑斑点点,把苍松反衬的墨翠如画。

  一匹骏马不疾不徐的向大宁城奔去,马上端坐着一位英俊的中年男人。他悠然自得,一边走,一边浏览四周的山色。

  大宁城门十分高大,巨大的蓝砖堆砌成坚固无比的城池,抵御着外敌的侵犯。

  “干什么的?”城门还没有打开,城楼上的人就发现了有人叫门。

  “去找你们大王,就说他四哥来了。”燕王仰头对着上面的士兵道。

  士兵仔细端详,这个人确实威风凛凛,带着一股霸气,不是常人所能有的。于是飞报大宁王府。朱权还没起床,他的身边是两个朝鲜贡妃,肤白如缎,漂亮非常,他怎舍得这温柔乡。听到门外太监梆梆梆敲门的声音,不耐烦的吼道:“叫什么叫,叫魂儿呐?”

  “报大王,城外有人叫门。”

  “叫门就给他开呗。还要叫我?烦不烦人。”

  “可是他说是您的四哥。”

  “什么?我四哥?他来干什么?”

  “他没说,只说要我立刻来通报给你。”

  “哦,来得真够快啊。我马上就去。”

  …………

  一匹快马风驰电掣的从南方奔来,来到城门前这才勒住马缰,与燕王并辔等在城门口。燕王看了他一眼,这是一个南方人,身上背着一个锦囊,锦囊燕王认识,是皇家专门用来装圣旨的锦囊。他眯起眼睛问道:“不知这位小官有何公干啊?”

  “奉圣上之命,来传圣旨。”那年轻人自己也有点奇怪,为什么他问自己,自己就要回答呢?搁在平常,早就大加斥责了,更别说回答他的问题。在这个人面前,他竟然有点身不由己。

  “什么圣旨?”燕王再问。

  “不知道。”那人诚实的回答。

  燕王刚想再说些什么,却听城楼上十七弟朱权的声音大声喊道:“四哥,怎么真是你啊?快快开门,快快开门。”

  城下大门吱呀呀立刻洞开,朱权从城楼上,几乎是跑着走下来的。

  远远看他下来,朱棣滚鞍下马,迎着疾走两步,双手紧紧握住朱权的手,十分深情得道:“兄弟,哥来求你了。”

  朱权自知其意:“四哥,进城说话。”

  “圣旨到,大宁王听旨。”刚才那个年轻人此刻大声喊道。他知道了刚才问话的那个人竟是燕王,一时不知道该不该宣旨了。等他们说完话,这才喊道。

  朱权一听圣旨到,又不敢违命,连忙回头跪倒在地,等候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宁王权拒令不行,敕命削其护卫,并即启程回京,钦此。”年轻人说完,表情十分尴尬,他知道这些话,在现在这个情形下,简直就是放屁!

  “臣接旨。”朱权伸双手接过圣旨,然后交给身后的人,对那年轻人道:“小官请回,我知道了。”

  “那您什么时候动身?”年轻人很执着。

  “难道还要告诉你么?”燕王在一边恶声恶语的道。

  “那是,不用不用。”年轻人无奈只得回身上马,回京述职去了。

  朱权拉着朱棣一路说着体己话,一边向大宁城门走去。

  还没走到城门,只见又一骑绝尘而至,来到宁王面前,骑马人飞身跃下,从怀中抽出一封信来,抱拳拱手道:“宁王殿下,辽王殿下派小的前来送信,请大王收讫。”

  朱棣微微一笑道:“贤弟,看来你还够吃香的。刚走了皇帝的钦差,又来了辽王的探马。

  朱权接过信封,对那人道:“好了,你可以回去了,告诉你们当家的,我会好好考虑的。”

  “诺。”来人说完上马扬鞭,又一路绝尘而去,果然是来去如风。

  看着那人走远,燕王转身对朱权作揖到地,十分沉痛得道:“十七弟,你要救我啊。”

  “四哥,何来此言。”宁王扶住朱棣装作急切地问。

  “那建文下诏捕我一家,说什么我要谋反。他当了皇帝,就全然忘记了那时我等对他的疼爱。你看五弟周王肃,再看齐、代、岷三王,最可惜的是湘王柏,他竟,他竟被逼致死,一把火烧尽了全家啊……”说到此时,燕王竟哭出声来。

  朱权跟着也十分的沉痛和愤怒,拉着朱棣的手道:“四哥不要悲哀,逝者如斯夫,再哭也是没用。”

  “我怕重蹈湘王覆辙,只好兴兵往讨皇帝侄儿身边那些佞臣。都是他们出的主意,才让侄儿变得如此乖张。可是,皇帝他竟派了数十万强兵,把燕京城为了个水泄不通,我这是逃的快些,不然早已经被困城中啊。吾这次来,乃是来求权弟伸手相帮,救我全家啊。”说完就要磕头。

  朱权赶紧拉着朱棣,十分同情他的遭遇,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皇帝已经下了三道圣旨,催自己回应天,这不是明摆着不相信自己吗?还有辽王三番数次的来警告我不要跟错了人,本王用得着你来训斥?

  想到这里,其情切切得道:“四哥你说,我来帮你写个折子,上书皇帝,告诉他你根本没有谋反之心,只是要清理朝中奸臣而已,如若奸臣一除,我同四哥自然赴京。你看这样可否?”

  燕王听了,心说看来他是不想跟我起兵啊。便握手相谢大声道:“谢谢十七弟,吾全家都赖十七弟了。”说完竟拥住宁王,嚎啕大哭起来。

  …………

  郑寅在山边看着燕王已经发出信号,立刻挥了挥手,做出了出击的命令!

  林子宣身轻如燕,几乎是飞到了大宁城门口,还不等守城官兵明白过来,就来到了燕王和权王的身边,仗剑护住燕王。

  两侧山上呼啦啦下来了有数百绿衣官兵,个个精兵,人人干将,迅速地把宁王围在了当中。守城的官兵看了全都吓傻了,一个个呆若木鸡。

  权王喝道:“你们这是干什么?”

  燕王抱着朱权道:“十七弟,四哥不得不如此了,皇帝要除掉你我,我不得不反,反了就是死罪,反正都是一死,为什么不争活命?你说是不是?你只要和我共同起事,他日若江山一定,天下便是你我的了,你看如何?”这一席话,把他的野心表露无遗。

  朱权心想看来燕王起兵的目的根本不是什么清君侧。而是那九五至尊。他下手如此之快,是皇帝和辽王所不能及也,再看这些兵丁,无不可以以一当十,如此看来,燕王早已是准备充分了,皇帝小儿算个什么?朝中武将,被父皇杀了个###,他还指望谁来打仗?看来已是必败无疑。再说了,自己现在就是想不跟着四哥,那有可能么?

  刚想到这里,只听城门内,万马奔腾,数千大兵潮涌而至,又团团把那数百绿衣燕军围在了当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