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故事-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历经十年,对富有传奇经历的几十位老人做了抢救性的采访。这些老人中,既有清末最后的国舅、驸马,也有蒋介石的警卫,既有抗战期间地雷战、雁翎队的英雄,也有伪满洲国的警察与日本特务,既有抗击过日本侵略者的“义匪”及“坐山雕”的把兄弟,也有亲历过广岛原子弹爆炸的中国留学生和命运悲惨的中国劳工及慰安妇,他们的历史,就是百年间苦难中国的历史折射,令人读后,不胜感叹。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作者简介
李漠,笔名大漠,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阿荣旗,90年代毕业于河南师大中文系,后从事新闻工作至今,现为《法制早报》记者。曾供职于《大庆晚报》、《华夏时报》等媒体。曾在《法制早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凤凰周刊》、《民主与法制》杂志等媒体发表《童言孤证 证死河南狱警》、《死刑犯临刑未满18周岁》、《山西警察“吓死”13岁少年》、《浙江“东阳事件”缘起环境污染》、《教授下跪揭黑龙江音协考级黑幕》、《邢树珍被阉割之谜》等一批较有影响的新闻报道,后又经“新浪”、“搜狐”等网站和地方媒体广为转载,流传开去。
  自90年代中叶,开始着手“最后的故事”创作,安徽电视台“记者档案”摄制组曾就此做专题采访并于2006年3月9日播出。在本世纪初期,又把目光投向铲车下尘土飞扬的北京胡同,3年后,终于把残存的胡同定格在万张胶片中,曾于2003年金秋在京举办“大漠北京胡同老人摄影展”,中央电视台、《北京日报》、《摄影之友》、中国新闻网、新浪网等数十家媒体予以报道。
  

目录(1)
最后的恭亲王爱新觉罗·毓瞻 / 16
  1908年10月20日,就在光绪帝驾崩的当天,慈禧太后颁布懿旨宣布醇亲王载沣之子3岁的溥仪为“嗣皇帝”。关于皇帝人选,朝廷重臣中有人曾提到第一代恭亲王奕䜣之孙袭恭亲王溥伟。溥伟颇有能力,慈禧担心自己因此对朝政失控,最终还是把还在吃奶的溥仪放上了龙椅。慈禧这一选择,改变的不只是大清朝的命运,还有溥伟和毓嶦的命运。
  1939年,道光帝第5代嫡孙毓瞻承袭了和硕恭亲王爵位,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恭亲王的曲折人生。
  最后的国舅郭布罗 / 22
  润麒:1922年,宣统帝溥仪的脸上已经冒出了青春豆,便有太监哑着嗓子着急地说,该立后妃了。经过一通忙碌后,郭布罗·婉容被选为皇后,成为中国最后的皇后。婉容的弟弟润麒也被封为“二品”大员,他也就成了10岁的“八千岁”。后来,润麒还娶了溥仪的三妹韫颖。
  ……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时,溥仪在新“帝宫”大栗子沟的房间里听收音机。收音机里正在播放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的讲话。溥仪和其弟相对而泣。溥仪只好宣布第三次退位,伪满洲国土崩瓦解。当天,他抛下婉容,挑选润麒、溥杰等8人“护驾”,准备流亡日本。婉容凄厉地呼喊着润麒的名字,润麒强忍泪水,转身而去。姐弟的这次见面,成为永别。
  地道战老民兵刘大雨 / 34
  抗战时期,冀中平原的民兵,挖掘了四通八达的地道,与日伪军进行战斗。冉庄民兵在与日伪军的157次作战中,共消灭敌人2100多人。
  1939年年底的一天,保定的日伪军五六百人,乘车的乘车,骑马的骑马,气势汹汹地扑来,他们要血洗冉庄。提前得到线报的刘大雨等40多位冉庄民兵们,迅速安排群众钻地道,然后,他们分头埋设地雷,严阵以待。刘大雨和李恒标在五道庙地堡内监视敌人,枪口对准了路口。一股日伪军渐渐逼近。刘大雨向敌人开火,霎时,枪声大作。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就是无法攻克地堡,狡猾的敌人抓住了几位村里的老人作挡箭牌,渐渐靠近地堡。然后逼迫老人用镐头刨地堡,其中就有刘大雨的老娘。开枪,害怕伤害老人,不开枪,形势危急。刘大雨急得大喊:“快闪开枪眼!” 老人们也怒吼:“快开枪,别管我们!”敌人着急了,自己动手刨,老人们趁机躲到一边。刘大雨他们立即拉响地雷,“轰”、“轰”几声剧响,敌人死伤一地。
  亲历广岛原子弹 / 38
  1945年下半年,二战已近末期,日本仍企图依靠尚存的400多万军队和7000多架飞机负隅顽抗,而且经过3次全民总动员,本土总兵力已达250多万人,并组织了总数为2800多万人的“国民义勇战斗队”,决心与美军血战到底。日军大本营还叫嚣要与美国进行“本土决战”。而美军要攻占日本本土,将付出的牺牲无疑是可怕的。7月26日,杜鲁门总统决定对日使用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8时16分2秒,美国B-29轰炸机在日本广岛投掷的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爆炸。这历史性的一爆,使广岛7万多人死亡。命大免难的屈指可数,当年留学日本的初庆芝老人便是其中之一……过了多久,初庆芝不知道,她醒过来后,就拼命推开书架,挣扎着站了起来,跌跌撞撞地往外跑。到了外边,她傻了,一切都已改变。到处是残垣断壁,校舍仅剩钢筋;到处都是死尸,到处都有哭声。大街上的景象更加凄惨。几匹马倒毙街头,眼珠已被冲击波挤了出来,一个皮肤被烧焦的日本人,正被压在倒塌的房梁下凄惨地呼救,一辆电车被扭成麻花状,有些人被烧成焦炭……广岛的空气中弥漫的都是死亡的气息,广岛成了死亡之城、人间地狱。
  “儿童团”副团长焦宪来 / 46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许多根据地,成立了高粱秆一样密集的儿童团。陕甘宁边区有7万,华北抗日根据地有60万,苏北解放区有18万(包括少年队)。其中,晋察冀边区的儿童团,公认最为出色。在青年救国会的领导下,利用年纪小,不被注意的特点,他们深入敌后,侦察敌情抓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一些儿童为此献出了生命。
  

目录(2)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焦庄户是抵抗日本侵略者和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坚强堡垒,焦家是急先锋。焦宪来的大哥焦宪良,是贫协会主席。他组织农民斗地主,分田地,交公粮,抓汉奸,打日寇;他的二哥是地道战的民兵骨干,他们可是让日寇和国军伤透脑筋的死硬分子顽固派。他们无数次地让进攻的敌人,丢盔弃甲地抬着同伴的尸体,黯然离去。最终,焦宪良战死了,他死在了中国军人的手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次战斗中,他被国民党军队的炮弹当场炸死。当时,他正在满眼喷火地冲锋,突然“轰”地一声,一颗炮弹爆炸了,他就像桃花一样地盛开,接着又像桃花瓣儿一样地散落了……受家庭熏染,身为老小的焦宪来,7岁就扛起了红缨枪。15岁那年,他当上了儿童团副团长。“地主”董瑞符 / 5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2000多年,中国绝大部分的土地,都被地主和富农把持。“土改”前,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就占有农村中约70%甚至80%的土地。1950年,中国共产党要求各县普遍召开群众大会,划分阶级成分。到1953年春,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改”都已完成。“文革”后,阶级成分被取消。
  1978年,董瑞符和周围的其他人都被平反摘帽,许多人感恩涕零,他平静如故。又操起毛笔,挥洒起来。他酷爱书法,每天乘兴临池数小时,兴尽方收。他身体硬朗,年近90,还能咯崩咯崩地嚼花生米吃两大张煎饼几根大葱还能骑车如飞。
  “富农”张守武 / 60
  1947年,“土改”。张家有土地30多垧,正房子5间,厢房3间,牛马30多头(匹),雇佣长工1人还有2个“半拉子”。张守武的爸爸哥哥被定为地主,他被定为富农。他不服。一年后“纠偏”,轮到他时,鸡已叫过头遍,工作组打着哈欠说等以后再说吧。他一等就是31年。他也被揪斗和管制了31年。
  老长工乔维业 / 64
  在给财主打工的穷人中,有长短工之分。乔维业属于前者。他常年为财主干活。
  那年“土改”,乔维业分到了一垧地,还有一匹枣红大马和两间土坯房。转眼间原本还是地主的土地马匹还有房子,就属于了自己姓了乔,他总以为在做梦,让妻子掐掐手脖子,才断定是真的。那阵子,碰着谁,他都老远就打招呼,弄得一些人直发毛,走过很远,人家还回头看他。只有遇上少东家,他才手足无措,总觉心慌。贫协会主席教育他,地主的财产那是剥削农民的,农民拿回的是属于自己的东西。慢慢的,他也就习惯了。第一年秋收,连玉米带高梁,他得了30多石。手捧金灿灿的玉米,他笑个不停,妻子以为他“魔症”了。
  参与杀害杨虎城和小萝卜头的杨钦典 / 74
  1949年蒋介石指挥手下对关押的###进行屠杀……
  杨进兴挥挥满是鲜血的手对安文芳和杨钦典说:“后车上的小崽子,就交给你们了!”宋绮云一行到达后,王少山立即将徐林侠杀害,杨进兴和熊祥将宋绮云杀害。杨钦典冲上去就用手卡住小萝卜头的脖子,小萝卜头拼命挣扎,小腿乱蹬。杨钦典连忙捂嘴,想闷死他。手忙脚乱半天,小萝卜头还在呻吟。杨进兴见状,大骂杨钦典废物。他挥舞匕首,凶狠地朝小萝卜头的脊骨处刺了致命的一刀……
  差点被推进化尸炉的志愿军战士孙福海 / 80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金日成向斯大林、毛泽东求援。毛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东北边防军立即换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服装,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孙福海就是其中的一员。经过2年零9个月的浴血奋战,战争结束,朝鲜半岛恢复到了战前的格局。
  “咱是中国的男子汉,战死也不能怕美国佬,如果国家需要我,我还敢上战场!”1999年冬,在黑龙江大庆市萨尔图区某民宅里,孙福海老人瞪着失明的眼睛,在跟我喊。随后,他挥舞着木头棍一样无法弯曲的胳膊,音调不全地唱起了《志愿军战歌》,当时孙福海还不知道当年自己在朝鲜战场作战的对手除了美国,还有土耳其、加拿大等15国军队。
  

目录(3)
中山舰大陆最后的幸存者邱奕殿 / 86
  1910年,清朝海军大臣戴洵和北洋海军统治萨镇冰从日本造船所订购了“永丰”和“永翔”两艘军舰。“永丰”舰便是后来的“中山舰”。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与世长辞。广州革命政府为纪念这位他,正式将功勋卓著的“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
  1937年10月24日下午2时许,6架日机疯狂攻击中山舰。萨镇冰的孙子萨师俊舰长立即指挥还击。敌人的第一轮轰炸,被击退。敌机又发动了第二轮轰炸,敌机的弹片在甲板上横飞。全体将士,同仇敌忾,呼喊着英勇抗敌,炮口不停地喷射着愤怒的炮火。敌人的第二轮轰炸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