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残燕子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香残燕子楼- 第2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Χ希嗑嗖⒉灰T叮野拙右缀土跤砦有〈匣酃耍烂恫ィ志簧傥娜思庸と笫危衲懿幌嗷シ撸恳虼耍绷跤砦揪耄弥拙右渍诖顺鞘保恢旨逼扔脑竿可闲耐罚獯斡谢岬酱耍尾话莼嵋幌履兀克芸炖吹搅税拙右椎淖〈Α

  迎接刘禹锡的是一位长得高高瘦瘦的年轻人。

  刘禹锡自报姓名:“在下姓刘,名禹锡,我是来找白乐天的。”

  年轻人微微一笑:“在下便是。”

  白居易让刘禹锡到家坐下。

  刘禹锡仔细打量眼前这位自己久慕大名的乐天诗人,不免有些同情。原来,他早巳得知白居易与已是同年生人,今年均20虚岁。可眼前这位白兄哪里像只有20岁啊,你瞧他:头发枯焦,没有一点光泽,皮肤皱巴巴的,没有一点血色,两眼红通通的,充满了细细的血丝,不由得叹口气道:“白兄,您可得保重身体啊!”

  白居易先是感谢刘禹锡的关怀,但是他将话题一转,说起未来的仕途,颇有信心地说:“我白天练习写赋,写策,晚上时间用来练习书法,间隙时间用来作诗,整天没有空暇,如此身心哪得不憔悴?”

  刘禹锡又提醒白居易,前程虽然重要,但身子也很重要。他教给白居易几套简易的“禽操”是模仿白鹤掠翅、雄鹰高翔等禽类动作的体操,又告诉他可利用读书空余时间以双掌浴面,能使脸部肌肤转为充盈。

  两人说着说着,又提到对方小时候的趣事来。刘禹锡问白居易:

  “我在嘉兴读书时,听先生说你生下后六七个月时即能识得‘之’、‘无’两字。你父母将这两个字写于纸上,给您念‘之’时让您看‘之’字,给您念‘无’时让您看‘无’字,经过一段训练后,您就认得这两个字了。只要家人将这两个大字放在您面前,说‘之’,您就指‘之’,说‘无’,您就指‘无’。是否真有此事?”

  白居易也不作谦虚状,直截了当地说:“听父母亲大人说,事情是真有的。不过恐怕是瞎指的,六七个月的小孩哪能认字?”

  刘禹锡双手抱拳对白居易作了个揖说:“如此说来真是个神童了,请受我一礼。”

  白居易迅速将话题转开,向刘禹锡发问道:“刘兄在皎然师面前所作的‘须得垂杨相发挥’佳句,在彭城学堂中也已传遍,谁人不晓啊!”

  刘禹锡不好意思地说:“若无皎然师的开导,依我原来的写法,辞旨两悖,文理不达,实在惭愧得很,是老师启发得好啊!”

  两人接着又议论起当今诗坛的一些现象,有时看法相近或相似,便会心一笑;有时看法不尽相同,便争论几句。

  白居易还告诉刘禹锡近日同张彻、贾餗共同读书、互相勉励的情况。两人促膝相谈,从上午一直说到傍晚,兴致高得索性将午饭和晚饭并成一顿。当晚刘禹锡又被白居易邀请与他同床而眠,两人合盖一床大棉被,作彻夜长谈。

  当晚,刘禹锡从白家人的话里得知白居易的弟弟幼美死了,心中不由为之伤感。

  刘禹锡不便再打扰白家,便告别白居易奔赴长安去了。

  家中一片凄凉,白居易陪着伤心的母亲来到襄阳父亲的任所,他便在那里继续攻读。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6、白居易赋诗别湘灵
燕娘从张愔那里得知了白季庚的儿子幼美夭折的消息,心情十分沉重。她离开白家时,幼美才出生不久,记得在给孩子起名字时,燕娘曾对白季庚说:“白家又添了一位金刚。”后来白季庚就说;“孩子的乳名就叫金刚奴吧。”陈氏却说:“小娃张得很好看,不如叫幼美好。”就这样,有的喊“金刚奴”,有的喊“幼美”。自幼美出生后,白季庚经常到燕娘的房里,对陈氏略有冷落感,陈氏便无事生非,对燕娘指桑骂槐,弄得白季庚和燕娘都十分难堪,好在燕娘有关之均体贴入微,才对陈氏的嫉妒心不当一回事。

  如今想起往事,燕娘又是伤心幼美的早亡,又叹息陈氏的不幸。她觉得白季庚那些日子的确冷淡了陈氏许多,作为女人,她感到自己夺取了别人的爱,她些愧疚。

  无论如何,不管是看在白季庚的份上,还是看在孩子的份上,她都要去符离看看。再说,她也十分想念她曾经享受过爱的暖巢。

  燕娘对关之均说是要去安慰一下白夫人,以尽人之常情。

  关之均说:“我和你一块去吧,以免他们给你难堪。”

  燕娘想了想说:“也好。我们只作为朋友前去走走。再说,我们还要去拜祭一下刘家声先生,顺便安慰一下他的女儿湘灵。”

  燕娘和关之均把盼盼留在张府,让张愔照看,二人这才来到埇口。

  到了白家,出门迎接的是白季庚的另一个儿子白行简。

  白行简比白居易小五岁,已经是十五岁的人了。他早就听说过燕娘的名声,又隐隐约约知道燕娘曾经是他父亲的情人。他还知道燕娘声有一个女儿叫盼盼,有人开玩笑说那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他不想过问那些大人们的事情,他暗里想:自己将来也许会和父亲那样,只要有了功名做了官就会拥有不少的女人。他暗下决心,他要把女人研究个透!燕娘见了白夫人,说了些体贴安慰的话,白夫人也对燕娘说了几句对不起的话,算是和好了。

  燕娘本来要问白季庚为何不在的,但从白夫人的嘴里才知道白季庚已由衢州别驾改除襄州别驾,正在任上。

  白居易也来见过燕娘,见燕娘虽然生过了孩子,依然风采诱人。他忽然想起了湘灵,便对母亲说:“刘家声先生去世几天了,我们就要离开了,我去代父亲道个别吧。”

  白夫人不耐烦地说:“是想去看那个妮子吧?告别一下也好,以后别再来往了。”

  燕娘说:“我和之均同乐天一块去看看吧,我们和刘先生原本就熟悉的。”

  于是,燕娘和关之均由白居易带着来到了湘另的住处。

  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孩子正在草房里守着父亲的灵位。

  湘灵见是燕娘和白居易等来了,失声痛哭起来。

  大家安慰了湘灵一阵。

  白居易告诉湘灵,他就要离开了,他要陪母亲去父亲那过一阵子。

  湘灵扑在燕娘怀里,哭道:“我可怎么办啊——”

  燕娘道:“等你守着你父亲百天后,你就到我那里去吧,再就是到张大人府上做点事也好。你一个人在家孤孤单单的,也没个照应。”

  白居易对湘灵说;“这样也好,你跟婶娘去徐州过些时间,慢慢就会忘了一些事。”

  湘灵眼泪汪汪地:“能忘了吗?。。。。。。”

  白居易忙道:“我无论到了哪里,都会记着你的。我最近写了首诗,说给你听听吧——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舂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燕娘也眼睛模糊了。她知道两个年轻人的心情,她要让他们单独说说话。

  她说:“灵儿,过些时间会有人来接你去徐州。我们这就告辞了。请你保重身体!”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韩愈及第拜马燧
贞元八年壬申(792),在陆贽主试下,韩愈与李观、李绛、崔群、王涯、冯宿、庾承宣、欧阳詹、张季友、许季同、侯继、穆质等中进士第,时称得士,号龙虎榜。

  韩愈自那日送别孟郊之后,又去了北平王府拜谒马燧。

  这几年,韩愈靠北平王周济不少,衣食尚不致缺乏,对此恩惠,韩愈铭记于心。

  对韩愈来说,进士及第后理应到王府问安的,也好让北平王高兴高兴。

  北平王马燧已年近七旬,身体大不如前,但精神尚好,很乐于和韩愈说话。听说韩愈今年高中进士榜,分外兴奋,便说起了府里的新奇事。

  马燧道:“有一黑一白两只猫同时各下了两个崽,十分逗人喜爱。一天,不料白母猫死了,它那两个崽还伏在它的怀里想乳,咪咪地叫。黑母猫听到这声音,在死了的白母猫身边走来走去,将那两只小猫衔到自己的窝里,当成自己的崽来喂。”

  马燧笑着又道:“那猫也知道仁爱哩。”

  韩愈听了,连声称奇,请二公子马畅带他去看那几只猫。只见那只大黑雌猫爬在窝里,安然地让那四只小猫崽吮乳,小猫崽在和暖的阳光下眯缝眼睛享受着母爱。

  韩愈看到这情景,心有所动,便对马二公子道:“畅兄,愿借纸笔,为王爷献上拙文一篇。”

  马畅道:“退之兄大手笔,有大作尽管留下。”便命仆人在厅里备下纸墨毛笔。

  韩愈提笔疾书,先叙北平王家猫相乳事,接着写道:“夫猫,人畜也,非性于仁义者也,其感于所畜者乎哉!北平王牧人以康,伐罪以平,理阴阳以得其宜。国事既毕,家道乃行。父父子子,兄兄弟弟,雍雍如也,愉愉如也。视外犹视中,一家犹一人。夫如是,其所感应召致,其亦可知矣……夫禄位贵富人之所大欲也,得之之难,未若持之之难也。得之于功,或失之于德。得之于身,或失于子孙。今夫功德如是,祥祉如是,其善持之也可知已。既已,因叙之为猫相乳说云。”

  韩愈一边写一边思想起自己的身世;幼年失怙恃,少年失宗兄,孤贫无依,亦一失母之小猫;弱冠来京师,人海茫茫,幸得北平王相助,方有今日。王爷有仁有德,播及家猫,何不借此因缘献上一片感戴热诚呢?

  写毕《猫相乳》,躬身施礼献于北平王马燧座前。

  马燧道,“老夫目力不行了,还请韩秀才念来听听。”

  于是,韩愈一边大声朗诵,一边不由得额头沁出汗珠,生怕文章开罪恩人,见王爷着实欢喜,才把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

  马燧乐得眉开眼笑道:“好文字,好文字。畅儿,秀才文章称誉老夫,老夫不敢当,然文章另有深意。老夫戎马半生,有幸得到圣上厚爱,成此家业,我儿应多行仁德,才不致败落。难得退之一片苦心。”

  韩愈每日读书写字准备参加吏部考试。

  贞元八年(793年)十月的考试日子终于来到。

  按照大唐的规矩,进士及第后参加吏部的铨选考试而中选者,才能授官。这称作博学宏词的考试,对于流落长安的七八年靠大人物周济过日子的韩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即便最微薄的薪水,也是他最需要的。

  这场考试的诗题为《中和节诏赐公卿尺诗》,赋题为《钧天乐赋》。韩愈以务求必中的心情应试,但结果是落选了。韩愈无法探寻落选的原因,他只有忍耐,只有蓄积精力再度应试。不过在中选的三人中,有二位幸运者是他的朋友,这就是李观和裴度,韩愈着实替他们高兴。

  旅舍里,韩愈在听人议论着长安城里的人物。

  有人说起谏议大夫阳城,说他任职五年,竟然没有对朝政得失提出一条谏议,大家都觉得他失职了。此公进士及第后在中条山隐居多年,深受士人仰慕,韩愈19岁从宣州到长安路经河中府时曾打算去拜访他。在韩愈心目中,中条山里的阳城是不慕荣利的君子,身为谏议大夫的阳城应是一位诤臣。阳城刚为谏官时,人们都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