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昙花王朝-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坚当了皇帝,独孤皇后形影相随,朝夕管着他。杨坚身边没有其他女人,其他女人也近不了杨坚的身子。   

  杨坚这么做,只有两种可能:要么爱独孤皇后爱到了骨子里,要么怕独孤皇后怕到了骨子里。   

  独孤皇后如果眼睛只盯着杨坚,那是皇帝的家务事,外人不好多嘴。然而,独孤皇后将自己超强的妒忌心〃泛滥〃到了朝堂之上,〃蔓延〃到了隋朝的人事工作之中。她要求朝野上下臣工都以杨坚为榜样,不能纳妾,不许滥情。大臣们哪受得了啊,纷纷向杨坚诉苦。杨坚就做独孤皇后的工作,终于独孤皇后松了口,说纳妾可以,但不许和妾室生子。独孤皇后在朝堂外面盯着杨坚办公,每次知道哪位王公贵戚或者大臣让家里的小妾怀孕了,就劝杨坚不要重用这个人,而且要降官贬爵,严加惩罚。杨坚也都照办。结果弄得满朝文武在私生活方面都谨小慎微。         

▲虹▲桥▲书▲吧▲。  

第37节:第三章 开皇盛世(12)         

  开皇二十年(600年),独孤皇后生病了,卧床休养。几十年来,杨坚终于获得了几天自由。也巧了,杨坚突然想到御花园里散散心,结果遇到了一位十七八岁的美貌少女。这个少女是旧时叛官尉迟迥的孙女,因罪罚入宫中。这一天晚上,杨坚就没有回去陪伴独孤皇后,而是在外面〃临幸〃了尉迟氏。杨坚很喜欢这个女孩,留恋良久,第二天早朝都差点迟到了。独孤皇后很快就知道了,趁杨坚早朝的时候,气势汹汹地去惩罚尉迟氏。她痛骂尉迟氏凭女色诱惑君王,祸国殃民,边骂边打,将一个好好的女孩打得体无完肤,当场就死了。   

  杨坚早朝后,还想去找尉迟氏,不料得来的竟然是皇后将尉迟氏痛打至死的噩耗。这简直是晴天霹雳,打得杨坚惊慌失措。只见他拂袖而起,踉踉跄跄地抓住一匹骏马,狂奔出宫而去。高颎等大臣见状,赶紧招呼人跟在后面〃护驾〃。   

  杨坚跑入深山,最后骑马停在一座寺庙里,神情恍惚,四处乱走。大臣们闻讯也都赶到寺庙里,恳请杨坚回宫。杨坚不理不睬,继续四处乱走,嘴里还念念有词。有大臣心里就嘀咕:皇上不会是受不了刺激,脑袋出什么问题了吧?   

  最后,高颎丞相拽住杨坚的马缰,苦谏说:〃陛下岂可因为一个妇人而轻天下!〃杨坚对高颎道苦水:〃肤贵为天子,竟然不得自由!〃高颎拿出〃国不可一日无君〃来劝杨坚,杨坚最后只好无奈地返回宫中。   

  经过这么一闹后,独孤皇后认了个错,杨坚夫妇重归于好了。   

  可独孤皇后的妒忌心依然旺盛,而且恨上了高颎,认为高颎对自己不满。   

  真不凑巧,高颎马上就有把柄落在了独孤皇后的手里。   

  高颎的妻子死了。独孤皇后就对杨坚说:〃高仆射老了,现在死了夫人,陛下可以出面给他再娶一位夫人!〃杨坚就张罗着要给高颎找个老伴。高颎哭着谢绝了,说:〃臣今已老,退朝之后,唯斋居读佛经而已。感谢陛下垂爱老臣,但纳室续娶并非臣所愿。〃杨坚因此作罢。独孤皇后听到高颎的话,没想到高颎这个老家伙对死去的妻子感情还挺深,心里还感动了一下。   

  谁料不久高颎的一个爱妾生下了一个男孩。高颎老年得子,同僚们纷纷致贺,杨坚也为老搭档感到高兴。独孤皇后却很不高兴。杨坚问她为什么不高兴,独孤皇后说:〃陛下难道还能相信高颎吗?之前陛下想为高颎续娶,高颎明明是心存爱妾,却欺骗陛下说是念旧不想再婚。现在他和小妾生子,欺诈阴谋已经败露,陛下还怎么相信他!〃杨坚一算时间,高颎和小妾亲密应该是老伴生病期间,于是听信了皇后的话,内心对高颎有了意见。   

  独孤皇后本来就记恨高颎,现在更恨高颎与妾室生子,动不动就在杨坚耳边说高颎的坏话,到处扬言高颎行为不检点。   

  杨坚和高颎的关系渐渐地不像早年那么亲密了。   

  这时发生了两件事,将杨坚和高颎关系中的裂缝越撕越大,最终导致了两人决裂。   

  杨坚晚年有些好大喜功,曾经发动对高丽的战争。战前,高颎坚决反对出兵,但是杨坚非但不听,还任命小儿子、汉王杨谅为主帅,高颎为监军,辅助杨谅。杨坚知道杨谅年轻,没有经验,事先赋予了高颎〃专委军事〃的大权。这次战争进展非常不顺利。隋朝的陆军刚走出临渝关(今山海关)就爆发了传染病;水军出海不远就遭遇了大风,损失了多数战舰。结果,隋朝大败而归,回来的士兵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二。         

◇。◇欢◇迎访◇问◇  

第38节:第三章 开皇盛世(13)         

  杨坚雷霆大怒。   

  独孤皇后趁机诋毁高颎说:〃高颎本来就不愿打仗,陛下派遣他出征,他肯定不会卖力。我一开始就知道会出师无功!〃而在征战过程中,高颎以为杨坚授予了他征战大权,事事出头做主,对名义上的主帅杨谅的意见很不尊重,通常予以否决。他老觉得杨谅年轻,考虑不周,却忘记了谨慎为臣的道理,〃无自疑之意〃。   

  杨谅原本对指手画脚的高颎就非常不满,后来打了败仗,闹得灰头土脸的,就由不满转为怨恨了。回到京城后,杨谅就向父皇和母后哭诉:〃儿子我幸亏没被高颎杀掉,才能侥幸回来见到双亲。〃杨坚和独孤皇后自偏信小儿子的话,对高颎更加不满了。   

  第二件事情是开皇十九年(599年)凉州总管王世绩因罪被杀案。审讯时,王世绩供认从高颎处得知了许多宫廷内幕。杨坚大为震惊。高颎身为丞相,自然知道宫中的许多事情,可能在和外地官员交际的时候把这些事情作为谈资泄露了出去。杨坚很反感臣下对自家的事情交头接耳,当司法机关继续报告高颎曾与王世绩交通,收受后者赠送的名马等情况后,内心积压着的对高颎的不满终于爆发了。   

  高颎因此被判定有罪。大将贺若弼、兵部尚书柳述等众多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纷纷出面申辩,为高颎开脱。大家认为高颎即使有罪,也为国家立下了大功,应该赦免。杨坚更加恼怒,认为高颎平日交结朝野官员,结党营私,谁敢为高颎说话就痛斥、罢贬谁。很快,朝野再也没有人敢为高颎说话了。   

  当年(599年)八月,高颎被罢官,保留齐国公的爵位赋闲在家。   

  高颎毕竟和杨坚搭档二十多年了,感情很深。一次宴会,杨坚见到了高颎,信誓旦旦地对高颎说:〃只要你不辜负我,我绝不辜负你。〃但是到底谁〃辜负〃谁的判断权力掌握在杨坚手里。   

  没过多久,高颎的部属就上疏揭发说:〃高颎的儿子高表仁曾经对高颎说:〃司马懿当初托疾不朝,赋闲在家,最后不也政变夺取了天下吗?父亲今天遭遇挫折,焉知非福!〃〃   

  外人不知道高表仁有没有这样宽慰父亲高颎。如果高表仁真的白痴到将父亲和篡位夺权的奸臣、西晋缔造者司马懿相提并论的程度,那就是将落难的老父亲向地狱门口推了一把。杨坚不得不怀疑高颎的忠心了,下令囚禁高颎,严加审讯。   

  司法部门很快又奏称曾有和尚、术士对高颎说:〃明年国家有大丧。皇上在开皇十七、十八年有大厄,最迟不会躲过开皇十九年。〃这简直是在咒杨坚死啊!杨坚出离愤怒了,对着群臣咆哮说:〃帝王之位岂可强求!高颎与儿子谈话,自比晋朝皇帝,安的是什么心啊?〃皇帝都给高颎定性了,有关部门只好奏处斩高颎。最后时刻,杨坚还是念了往日情分,说:〃去年杀了虞庆则, 今年又杀了王世绩,如再诛杀高颎,天下会怎么看我呢?〃   

  于是,高颎被除名为民……免去了爵位。   

  早在高颎出任尚书仆射的时候,他的老母亲就告诫他说:〃儿子,你富贵已极,但要当心自己的脑袋,平日里要慎之又慎啊!〃高颎也一直担心发生祸变,现在被贬为平民百姓了,反而表现得很高兴,如释重负,一点悔恨的样子都没有。   

  高颎被斥退后,接替的人选是杨素。   

  杨坚期间,隋朝的尚书左右仆射(二人被尊称为丞相)人选相对固定。高颎长期担任尚书左仆射;开皇九年(589年),苏威出任尚书右仆射,三年后因为任用私人而被罢免,由杨素接任。现在高颎为民,苏威则宦海沉浮,杨素成了强势的尚书左仆射。         

◇欢◇迎◇访◇问◇。◇  

第39节:第三章 开皇盛世(14)         

  杨素的能力和功绩可能不逊于高颎,但个人品德、操守根本不能与高颎相比。杨素不仅对人严厉苛刻,而且是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高手。调任中央要职后,杨素的两只手忙着捞钱,大兴城和其他大都会中到处都有杨家的客栈、磨坊、田宅。杨素还挺会享受,在家里养了成百上千的姬女和侍妾,还有更多的奴仆维护着他那奢侈得像皇宫一样的府邸……不仅规模样式仿照皇宫,内部装修也遵循皇家标准。杨素很会享受,而且很看不起那些不会享受、只知道低头干活的同僚。   

  同时,杨素非常善于伪装,很会在杨坚面前装出艰苦朴素、勤勉为政、精忠报国的样子。杨坚至死都认为杨素忠诚孝顺,对杨素信任有加。   

  早在开皇十三年(593年),杨坚想在岐州(今陕西凤翔)之北建造一座仁寿宫,作为皇家行宫,命令杨素督造。为什么选择杨素呢?因为杨素〃驭戎严整〃,管理军队很有办法,而用管理军队的办法督工最有效。著名的建筑专家宇文恺正在担任莱州刺史,也被抽调来负责具体技术。   

  杨素领命后,广征百姓,〃夷山堙谷以立宫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样样求全求好,对民工奴役得很急,管理得很死,逼死累死了许多百姓。百姓倒毙在工地上,杨素就下令把尸体推进坑坑沟沟里,盖上土石,筑成平地……等于把百姓的身体当成原料了。结果几万百姓的尸骨筑成了一座仁寿宫。   

  仁寿宫造成后,丞相高颎先前往验收巡视,回来后报告杨坚说宫殿绮丽壮观,奢侈过度,而且害死了数万百姓。杨坚听了就对杨素不满意了。他亲自跑到岐州去看仁寿宫,果然是琼楼玉宇,奢侈无度,于是勃然大怒,斥责杨素是〃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既浪费了民力财力,又让杨坚在天下人心中留下了坏印象。   

  杨素一听,这不是骂自己是乱臣贼子嘛。他害怕了,不知道怎么办,急得团团转。病急乱投医,杨素拉住二十五岁的土木监封德彝,请教避祸之道。封德彝是个温文尔雅的小秀才,善于出谋划策,对杨素说:〃杨公勿忧,等皇后到了,必有恩诏。〃杨素一听就明白了,封德彝是让自己去走〃夫人路线〃。   

  杨素赶紧哭哭啼啼地找到独孤皇后,摆出了一大套理由:〃帝王本来就应该有离宫别馆。现在天下太平,造一座宫殿又何必担心破费呢?〃独孤皇后觉得很有道理。第二天,杨坚召杨素来痛斥,一旁的独孤皇后替杨素辩解说:〃杨素知道我们夫妇老了,没有娱乐休闲的地方,这才盛饰仁寿宫。他难道不是一个忠孝之人?〃杨坚听后,非但没有追究杨素的责任,还赏赐钱百万,锦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